“中国共产党”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会议
第119行: 第119行:
 
== 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会议 ==
 
== 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会议 ==
  
  西湖会议
+
  '''西湖会议''':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别会议。1922年8月29日-30日在[[杭州西湖]]举行。中共中央执行委员[[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及翻译[[张太雷]]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讨论了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经激烈的争论,最后尊重共产国际的提议,通过相应的决议。原则确定,只要国民党能够按照民主原则进行改组,共产党员可以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1926年)
+
  '''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1926年):1926年2月21日-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中心是解决“五卅”运动以后革命的总的战略方针问题。指出现时政局是中国革命发展中非常紧急的时期,是反动势力联合向民众势力进攻时期,党在现时政治上主要的职责是从各方面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战争]]。北伐的政纲,必须是以解决农民问题作主干,必须加紧进行北伐战争必将经过的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以便接应[[北伐军]],积极支持和参加北伐战争。会议强调只有发展农民运动和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引导国民革命达到最后胜利。会议通过《关于现时政局与共产党的主要职任议决案》、《北方区政治军事工作问题》等决议。
  
  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会议(1927年)
+
  '''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会议'''(1927年):1927年7月12日至26日,根据共产国际改组中共中央领导的训令,在[[鲍罗廷]]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会议。中央决定让[[陈独秀]]去共产国际讨论中国革命问题,未让他参加会议,陈独秀拒不服从这一决定,向党中央提出了辞职要求,从此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成立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成员有[[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李立三]]、[[张太雷]]。实际上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全党的统治。会上,党中央发表了《对政局宣言》。
  
  八七会议
+
  '''八七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139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因出席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既不是中央全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故称为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有:[[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委员有:[[杨匏安]]、[[王荷波]],共青团代表有:[[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湖南省委代表[[彭公达]],湖北省委代表[[郑超麟]],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中央秘书[[邓小平]]等22人。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及另外两位俄国同志也参加了会议。由于白色恐怖,形势紧迫,会议仅开了一天。会议共有3项议程:(1)共产国际代表作报告;(2)中央常委代表瞿秋白作报告;(3)改选临时中央政治局。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会议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
  
  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1927年)
+
  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1927年):
  
  古田会议
+
  古田会议:
  
  遵义会议
+
  遵义会议:
  
  瓦窑堡会议
+
  瓦窑堡会议:
  
  洛川会议
+
  洛川会议: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 (1938年)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 (1938年):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41年)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41年):
  
  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
+
  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
  
  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
+
  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1948年)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1948年):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1953年)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1953年):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54年)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54年):
  
  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
  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北戴河会议
+
  北戴河会议:
  
  庐山会议
+
  庐山会议:
  
  七千人大会
+
  七千人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66年)
+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66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长征中的会议
+
  长征中的会议:
  
  中央十二月会议
+
  中央十二月会议:
  
  中央小河会议
+
  中央小河会议: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
+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
  
  全军第一次青年工作会议
+
  全军第一次青年工作会议:
  
  延安文艺座谈会
+
  延安文艺座谈会:
  
  三月政治局会议
+
  三月政治局会议:
  
  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
  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工作会议
+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工作会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
+
  十七届三中全会:
  
  近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近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近十年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
  近十年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 中国共产党各时期的入党誓词 ==
 
== 中国共产党各时期的入党誓词 ==

2012年11月2日 (五) 06:56的版本

中国共产党党旗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参见《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1年6月出版)

  >>> 中国共产党简史 目录

沿革

中国共产党党徽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第三国际的帮助下诞生的。1920年前后,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在上海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等地和法国日本相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50多名成员选派12名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大会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主张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领导了工人运动和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2年7月,中共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1923年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实现民主革命中党的统一战线方针,促成中共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胜利地进行了北伐战争。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背离孙中山的政策,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当时中共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遭到失败,党员人数由6万多人减到1万多人。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等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领导南昌起义。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此后,中共相继领导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创建工农红军和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终于找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4年,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造成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的领导使南方革命根据地和整个革命力量都受到极大损失,党员由30万人减少到4万人。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的基本力量在极其危难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在以后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确定和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中国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开展了全民抗战。抗战期间,中共坚持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政策,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同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深入开展游击战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成为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坚力量。从1942年开始,全党开展整风运动,总结历史经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1945年 4月,中共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至此,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党员人数发展到121万。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拒绝中共和中国人民关于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共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终于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至1956年,中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国后的头三年,肃清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没收官僚资本,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在完成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国民经济。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1956年 9月,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目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地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到“八大”时,党员人数为1073万。

  “八大”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 3倍。中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部分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经济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及其工作经验大部分在这一时期培养和积累起来。这是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但是从1957年起,中共在领导方针上出现严重失误,背离“八大”正确路线,在国内阶级斗争状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以后,仍然把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认定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犯了反右派严重扩大化和反右倾的“左”倾错误。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犯了推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国民经济从1959~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中共中央曾多次努力纠正“左”倾错误,1962~1966年国民经济得到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但“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彻底纠正,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所发展,终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1966年 5月,毛泽东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发动“文化大革命”。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这一错误进行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1年 9月13日,林彪反革命集团败露。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这场历史性灾难,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78年12月,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申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要求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次全会还确立了邓小平在中共党内实际上的主要领导地位。此后,中共从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拨乱反正工作,制订和执行了一系列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1981年 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总结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经验和教训,确立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982年9月中共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1987年10月,中共召开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系统地阐明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大会还确立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步战略目标,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十三大”召开时,党员人数为4600万。自1978~1990年改革开放十多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991年 1月中共中央十三届七中全会宣布,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会议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

  中共在国际事务中的基本立场是: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坚持同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以及一切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组织和人士的团结,共同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政党的关系。 

组织制度和机构

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中国共产党是根据其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由选举产生;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是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民主讨论,作出决定;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1982年 9月中共“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共的组织机构分为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中央组织包括: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中央政治局下设中央书记处,根据中共“十三大”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的规定,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党的地方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设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设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设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 5年,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产生;党的省一级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

中共中央直属机构

  中共中央办公厅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

  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

  中央外事办公室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中央党校

  《人民日报》社

  《求是》(杂志)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

  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

  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

  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央警卫局

  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国家保密局与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家密码管理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下属机构。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会议

  西湖会议: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别会议。1922年8月29日-30日在杭州西湖举行。中共中央执行委员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及翻译张太雷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讨论了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经激烈的争论,最后尊重共产国际的提议,通过相应的决议。原则确定,只要国民党能够按照民主原则进行改组,共产党员可以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1926年):1926年2月21日-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中心是解决“五卅”运动以后革命的总的战略方针问题。指出现时政局是中国革命发展中非常紧急的时期,是反动势力联合向民众势力进攻时期,党在现时政治上主要的职责是从各方面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战争。北伐的政纲,必须是以解决农民问题作主干,必须加紧进行北伐战争必将经过的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以便接应北伐军,积极支持和参加北伐战争。会议强调只有发展农民运动和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引导国民革命达到最后胜利。会议通过《关于现时政局与共产党的主要职任议决案》、《北方区政治军事工作问题》等决议。

  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会议(1927年):1927年7月12日至26日,根据共产国际改组中共中央领导的训令,在鲍罗廷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会议。中央决定让陈独秀去共产国际讨论中国革命问题,未让他参加会议,陈独秀拒不服从这一决定,向党中央提出了辞职要求,从此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成立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成员有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李立三张太雷。实际上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全党的统治。会上,党中央发表了《对政局宣言》。

  八七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139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因出席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既不是中央全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故称为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有: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委员有:杨匏安王荷波,共青团代表有: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湖南省委代表彭公达,湖北省委代表郑超麟,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中央秘书邓小平等22人。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及另外两位俄国同志也参加了会议。由于白色恐怖,形势紧迫,会议仅开了一天。会议共有3项议程:(1)共产国际代表作报告;(2)中央常委代表瞿秋白作报告;(3)改选临时中央政治局。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会议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

  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1927年):

  古田会议:

  遵义会议:

  瓦窑堡会议:

  洛川会议: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 (1938年):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41年):

  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

  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1948年):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1953年):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54年):

  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北戴河会议:

  庐山会议:

  七千人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66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长征中的会议:

  中央十二月会议:

  中央小河会议: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

  全军第一次青年工作会议:

  延安文艺座谈会:

  三月政治局会议:

  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工作会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

  近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近十年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国共产党各时期的入党誓词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一大和二大上,分别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纲领》和《章程》都对党员的言行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并在以后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上,对党章不断进行了修改,从而对党员的要求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红军时代,入党誓词已经比较规范,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入党誓词几经修改。

  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首次把入党誓词作为一条写进了党章。把入党誓词写进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通过的党章都重申了这一条。

  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共分为5个时期:

  红军时期: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抗日战争时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持执行党的纪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解放战争时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如下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要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

  建国初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承认党纲党章,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随时准备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全人类彻底解放奋斗终身。

  十二大以后: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