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梧州城市风光
梧州文化展览中心
梧州街景

梧州市汉语拼音:Wú Zhōu Shì;英文:Wuzhou City),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广西东部,毗邻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云浮市郁南县,被称为广西“东大门”。东南与云浮市罗定市接壤,南接玉林市容县,西连贵港市平南县,北通贺州市昭平县桂林市荔浦县,东北与贺州市八步区接壤,西北与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毗邻。地处北纬22°37′~24°18′,东经110°18′~111°40′之间。 总面积1.26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梧州市常住人口283.1万人。 辖3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梧州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位于桂江浔江西江三江交汇处(浔江、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秦始皇凿通灵渠后,苍梧王赵光在此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此后,从汉代明朝,梧州有700多年为整个岭南的中心。凭借水的优势,梧州成为著名的百年商埠,梧州依山傍水而建的骑楼建筑群是梧州旅游的王牌景点。然而,梧州因水产生文明、建设城池的同时,梧州人民就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抗洪斗争。广西784条河流约90%的水流经梧州,总集水面积达32.97平方公里,其中主要有红水河柳江郁江桂江四大支流,附近支流有蒙江北流河

梧州市区位优势明显,是中国西部大开发12省(市、自治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浔江、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三江交汇处黄绿分明,人称鸳鸯江。梧州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水路距广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门384公里。梧州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有百年对外贸易历史,设施齐全,基础较好,与世界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梧州交通运输便利,2000吨级船舶可从梧州直达粤港澳;梧州至南宁、桂林、广州高速公路通车营运,缩短了与粤港澳以及大西南的距离,进入“广州2小时经济圈”;梧州机场开通南宁深圳广州珠海重庆等多条航线,立体交通格局形成。

梧州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著名学者梁羽生等均系梧州人。梧州为粤方言区,城市人口中,半数以上与粤港澳有亲缘关系,语言相通、习俗近同,交往广泛。有定居国外的华侨、外籍华人以及港澳同胞35万多人,国内的归侨、侨眷、侨属有37万多人。岑溪市是广西有名的侨乡之一,华侨捐款建设有岑溪市水汶华侨中学等。

  • 邮编:543002 代码:450400 区号:0774

行政区域、人口、民族、宗教

行政区域

梧州市辖3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长洲区

人口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梧州市总人口为327.33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9.11万人相比,十年间共增加38.22万人,增长13.22%,年平均增长率为1.25%。

  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288.22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5.35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87万人,增长1.01%,年平均增长率为0.10%。

  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79.02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78.2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01人减少0.49人。

  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49.49万人,占51.86 %;女性人口为138.73万人,占48.14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2.24下降为107.75。

民族

  梧州市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居住着汉族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土家族朝鲜族白族藏族黎族维吾尔族布依族拉祜族哈尼族傣族鄂伦春族羌族畲族等民族。2010年末,全市少数民族人口7.495万人,占总人口2.297%。其中,瑶族38431人,壮族32736人。

  早在新石器时代,梧州就有人类聚居、生息、繁衍。经过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在梧州活动的原始部落称“苍梧人”﹙古籍称“仓吾”,为越族分支﹚,是中国最古老的部族之一,后发展为壮、侗等民族。前214年,中原汉族人南下从漓江贺江进入梧州,与越人杂居。汉元始二年﹙2年﹚,梧州人口1.4万人,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开埠通商时,人口为4万人。民国时期,人口年均增长率21‰。1949年近10万人。

宗教

  梧州古时有七观十九寺之盛,是道教佛教儒教基督教天主教五教并盛的宗教圣地,至今仍保存着数量众多的宗教建筑:龙母庙西竺园四恩寺、天主教堂、白鹤观思达医院旧址等。基督教保留了大中路教堂以及珠山建道神学院旧址,而天主教堂位于民主路维新里,这些建筑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绚丽文化的结晶和宝贵遗产。

其他

市花

  宝巾花 别名:九重葛、三叶梅、毛宝巾、簕杜鹃、三角花、叶子花、叶子梅、纸花、南美紫茉莉等。为常绿攀援状灌木。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在3℃以上才可安全越冬,15℃方可开花。喜充足光照。象征:热情,坚韧不拔,顽强奋进。

市树

  梧桐 学名:Firmiana platanifolia (Linn. f.) Marsili)落叶乔木,高达16米。

历史

1897年6月梧州正式开埠,成立了由英国人把持的海关。图为清朝末年的梧州海关大楼
上世纪三十年代设在梧州的广西中央银行,为广西最大的银行

  梧州是岭南古都。虞舜时代(前2255~前2207年),全国划为12州,梧州属“荆州南境”之地。夏商周时代(前2000~前256年),梧州属百越(粤)地。周安王十五年(楚悼王十五年,前387年),梧州属楚。秦统一六国后,兵临五岭,挥师南下,开凿灵渠,进军岭南。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始皇统一岭南后,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属桂林郡(一说南海郡)。汉高后五年(前183年),赵佗称南越武帝,封赵光为苍梧王。同年,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其时南越国占地“东西万余里”。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在其原属地上分置7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北至湖南江永县,南至越南顺化市的广大地区。苍梧郡设置9个县:广信、谢沐、高要、封阳、临贺、端溪、冯乘、富川、荔浦。元封五年(前106年)增置辖猛陵县。郡治广信县苍梧王城。汉代苍梧郡所辖范围,在今广西东部、广东西部及湖南南部的连接地带,北到湖南江永县西南,西到广西荔浦县西荔水北,西南到广西苍梧县西孟陵,东南到广东肇庆市。汉武帝元封元年至元帝建昭四年(前110~前35年),曾把海南岛收归版图,设儋耳、珠崖两郡,所辖扩至海南岛。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将交趾刺史部移治苍梧郡广信县,统辖岭南的苍梧等9郡,梧州成“岭南要地”,为岭南首府。

  梧州市自建制以来,历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达700多年,一直为郡、县治所。至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广信县为苍梧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称梧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梧州安抚司改为梧州路,设总管府,治梧州,辖苍梧县。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建两广总督府,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总督府,梧州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清朝初年,梧州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郁道梧州府、广西省梧州府,为府、县治。梧州辖苍梧、藤县、岑溪、容县、怀集、北流、博白、兴业、陆川9县,郁林1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梧州改辖苍梧、藤县、岑溪、容县、怀集5县。民国元年(1912年),梧州隶属梧州军政分府,为府治。民国2年,广西废府为县,复置苍梧县,隶郁江道,为道治。民国3年6月,郁江道更名苍梧道,辖苍梧、桂平、郁林、信都、藤县、容县、岑溪、平南、贵县、武宣、博白、北流、陆川、兴业、怀集15县。民国16年6月,梧州设市政委员会。同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为省辖市。民国19年属苍梧民团区。民国21年7月,撤市复归苍梧县,治梧州。民国23年3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民国29年后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1949年11月25日,梧州解放。同年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梧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1950年1月1日,梧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955年7月24日,梧州市人民政府改称梧州市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梧州市划归梧州专员公署领导,但梧州市人民委员会的政权机构不变,仍为省辖市、专区级机构。1960年10月,梧州地区专员公署与梧州市人民委员会合署办公。1961年5月,恢复地、市建制,梧州市仍为自治区辖市。1968年8月26日,梧州市革命委员会成立。1980年9月29日,恢复梧州市人民政府。1979年2月,梧州市设立万秀区、白云区、鸳江区、蝶山区。1984年9月,撤销鸳江区。1990年8月,撤销白云区。1984年2月,苍梧县由梧州地区划拨梧州市管辖。1984年6月23日,郊区重设。至此,梧州市辖苍梧县、万秀区、蝶山区和郊区。1997年4月,梧州市增辖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辖区扩大为3县1市3区。2003年2月,梧州市辖区调整,撤销市郊区,设长洲区。

地理

  梧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 是广西东大门。东邻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云浮市郁南县,东南与广东省云浮市的罗定市接壤,南接玉林市容县,西连贵港市平南县,北通贺州市昭平县、桂林市荔浦县,东北与贺州市八步区接壤,西北与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毗邻。地处北纬22°37′~24°18′,东经110°18′~111°40′之间。全境东西距115公里,南北长196公里,总面积125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7.17平方公里。

  梧州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水路距广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门384公里,为广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享有“百年商埠”之美誉。梧州市是中国西部大开发12省(市)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浔江、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三江交汇处黄绿分明,人称鸳鸯江。

  梧州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有百年对外贸易历史,设施齐全,基础较好,与世界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梧州交通运输便利,2000吨级船舶可从梧州直达粤港澳;梧州至南宁、桂林、广州高速公路通车营运,缩短了与粤港澳以及大西南的距离,进入“广州2小时经济圈”;梧州机场开通南宁、深圳、广州、珠海、重庆等多条航线,立体交通格局形成。

气候

  梧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贯市区中部。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夏半年多偏南风,高温、高湿、闷热多雨;冬半年多偏北风,低温、干燥、偏冷少雨。全市光热水资源较丰富,日照南多北少,温度南高北低,雨量南少北多。盛夏常有暴雨与干旱,春多见低温阴雨。晚稻会遇寒露风、霜冻。暴雨、干旱、冰雹、雷电、台风和霜冻等气象灾害偶有发生。2010年,梧州市各地平均气温为20.2℃~22.3℃,年平均气温为21.4℃。各县(市)总降水量为 1592.9~2022.2毫米。全市范围内各站日照总时数为1344.7~1776.6小时。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梧州市内主要河流有桂江、浔江和西江。广西境内有784条江河溪流汇集梧州流入西江,经珠江注入南海。梧州市水资源丰富,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5.5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2.31亿立方米。扣除两者之间重复计算水量32.31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5.59亿立方米。其中,市区平均年降雨总量4.62亿立方米,地表水平均年资源量2.6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资源量5900万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5900万立方米,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6亿立方米。人均858立方米,过境水量2083亿立方米。

  梧州市河网密布,江河可利用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全市各中小河流水能蕴藏量为54.3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5.59万千瓦。过境河流浔江水能蕴藏量88.32万千瓦,可开发量62.13万千瓦;桂江水能蕴藏量为11.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0.9万千瓦。

野生动物资源

  梧州市有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23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黑叶猴、中华鲟、蟒、鳄、巨蜥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小灵猫、苏门羚、麝、水獭、穿山甲、蛤蚧、山瑞、鹦鹉、白腹啄木鸟、鸳鸯、大鲵、文昌鱼、白鹇、原鸡、金鸡共17种。一级保护动物未发现活体,二级保护动物在全市有一定的分布,但除小灵猫和穿山甲外,其他品种的数量都极少。

  此外,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经济意义较大的动物,主要有赤麂(黄猄)、鼬獾(媚子)、黄鼬(黄鼠狼)、红皮松鼠(松鼠)、鼯鼠(飞虎)、斑林狸(过山虎)、豹猫(狸子)、貉(貉子)、黄腹鼬(香姑娘)、红颊獴(树鼠)、青鼬(黄狸)、中南竹鼠(竹鼠)、狐(狐狸)、石獾(獾皮)、华南兔(野兔)、野猪、箭猪、果子狸等。鸟类有环颈雉(野鸡)、山斑鸠、鹧鸪、红毛鸡、猫头鹰、普通鹰、苍鹰、火斑鸠、鹌鹑、褐耳鹰、鸦鹃、长毛兰鹊、翠鸟以及各种各样的小蛇类和龟类等。水鱼(鳖,甲鱼)、鹰嘴龟、马鬃蛇、吹风蛇、金环蛇、银环蛇、水律蛇、索蛇、广蛇、山万蛇等尚有少量分布。

矿产资源

  全市已探明矿产资源有30多种,金属矿主要有钛、稀土、金、铁、铜、铅、锌、钼等。初步探明钛矿藏量2350多万吨,多分布在苍梧和藤县,已大量开采。稀土仅梧州市区和苍梧县的储量就有3090万吨,年开采矿石量16.2万吨,可获稀土103吨。黄金为零星分布。非金属矿有水泥矿石、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重晶石、大理石、石英石、硫矿以及矿泉等。初步探明重晶石有5万吨。此外,还有稀有金属和镁矿等。梧州水泥矿石资源丰富。岑溪花岗岩矿脉面积176平方公里,总储量21亿立方米以上,有岑溪红、玫瑰红、桔红、芝麻石等品种。其中,命名为“中国岑溪红”的花岗岩约占总储量的85%。

农副产品资源

  全市耕地总面积9.5万公顷,是广西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域面积3.77万公顷,其中水产养殖面积3817公顷。粮食作物品种80个,经济作物品种32个,蔬菜品种236个,饲养禽畜品种30个。梧州市物产丰富,主要农副产品有粮食、甘蔗、柑橙、荔枝、沙田柚、西瓜、茶叶、松脂、竹、木柴、桂皮、八角、木薯、粉葛、香芋及中草药材、桑蚕茧等。2010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36168公顷,总产量34.46万吨,江口荔枝、沙头迟熟荔枝、古凤荔枝、尚书柚、椪柑、龙眼等品质特别优良。藤县无籽西瓜是全国最大无籽西瓜生产和出口基地。梧州沙田柚驰名海内外。其中,蒙山沙田柚种植面积近万亩,藤县沙田柚曾获全国柚类评比金杯奖和优质奖。传统名优产品六堡茶已发展成为梧州市新的优势产业。2010年,全市六堡茶种植面积达3533.33公顷,六堡茶年产量7300吨以上。梧州市辖各县是广西玉桂的主要产地,盛产玉桂、桂油。肉桂栽培面积60多万亩,桂皮年产量8000多吨,桂油年产量500多吨。茴油(又称八角油),是制甜香酒及食品工业的重要香料,八角干果年产量1万多吨,茴油年产量800多吨。岑溪市是广西最大的桂圆肉生产基地,年产量3000吨以上。中草药产业和桑蚕茧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中草药种植面积达21284.53公顷;桑园面积4517公顷,蚕茧总产量3844吨。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梧州市各县盛产猪、牛、鸡、鸭。其中,岑溪古典三黄鸡以毛黄、嘴黄、脚黄、体形矮小、骨细皮薄、肉质丰嫩而驰名,年出口量达500万羽以上。蒙山猪花长膘快、抗病力强,年外销65万头以上,蒙山是广西有名的猪花外销基地。

森林资源

  2010年,梧州市林业用地面积97.1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77.3% 。其中,公益林(地)20.34万公顷,商品林(地)76.80万公顷。实有林面积88.56万公顷,占91.2% 。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3601.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含农地乔木林、农地经济林、农地竹林、四旁树覆盖面积)为74.8% ,居广西第一位。同年,获“广西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旅游资源

  梧州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四季宜人,山在城中,水绕城过。自宋代起就形成了梧州八景:桂江春泛、云岭晴岚、龙洲砥峙、鹤冈返照、金牛仙渡、鳄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随着时光流逝,环境变迁,社会发展,旧八景有的已成历史陈迹。梧州有着众多的人文景观,有唐代白鹤观,宋代龙母庙及元丰监铸钱遗址。此外,还有南汉铜钟、桂王墓地、“寿”字碑、允升塔、炳蔚塔、李济深故居、太平天国封王建国地遗址和中山纪念堂等国家级、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梧州悠久的人文环境,婀娜多姿的自然景观,浓郁的南国风情,让游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2003年以后修缮的龙母庙和骑楼城以及重建的四恩寺,更吸引中外游客。国家级AAAA景区骑楼城、龙母庙、历史文化长廊和藤县石表山景区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的梧州市增添了亮点。

  较著名的自然景观有藤县石表山、太平狮山、埌南蝴蝶谷、岑溪白涧霜、苍梧爽岛等景区。

经济

  2010年,梧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3.73亿元,同比增长17.7%,高于预期目标4.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68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37.87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156.18亿元,增长10.8%。财政收入56.13亿元,增长40.1%,增速排广西第2位,高于预期目标23.1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4.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2009年的9%提升到9.8%,工业主导地位继续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5.4:55.1:29.5调整为13.9:58.9:27.2。

  农业 2010年,梧州市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37万亩,粮食总产量83.53万吨,同比增长0.18%。调优农业结构,全市新种砂糖桔、中药材和六堡茶超5万亩,林下养殖规模养殖户2700多户。加大农业优势产业扶持力度,全市培育辐射带动能力强,与农户联结紧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80多家。组织举办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会,企业13家与梧州市签订茶叶项目投资协议,投资额3.2亿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基本建成新农村示范点19个,建设生态富民示范村21个。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市冬春水利建设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3.2万亩,同比增加8.3万亩。全年梧州市农业总产值达119.92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7.0%,增长速度高于广西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4879元,同比增长15.7%。

  工业 2010年,梧州市以园区为载体,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式发展,初步形成梧州特色集群产业结构,再生资源、陶瓷、不锈钢制品、医药、食品、光电信息、林产林化、礼品、化工和机械造船等十大产业迅速发展。梧州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比2009年翻一番,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开园运行,梧州陶瓷产业园区、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并开始产生效益,全年,梧州市工业园区产值达260亿元,同比增长108%;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达868.93亿元,同比增长44.5%。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50家,一批企业纳税超亿元。其中,中恒集团4.2亿元,神冠蛋白肠衣公司2.5亿元,烟草公司1.3亿元,长洲水电公司1.2亿元,梧州供电局1.03亿元,丰业集团公司1亿元。

  经贸 2010年,梧州市重点企业和传统产品出口稳定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第七届梧州国际宝石节首次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系列活动,经贸交流合作领域得到拓展,共签约项目56个,项目投资总额151.32亿元。成功举办第三届西江经济发展论坛和桂东承接产业转移协作区第三次联席会议,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

交通

  2010年,梧州境内一批高速公路开工或建成通车,全年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10.44亿元。南广铁路梧州段完成投资22.19亿元。一批港口开工建设或建成投入使用。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83亿元。2条“二改一”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国道207梧州至信都段路面完成大修。续建农村公路386公里,桥梁3座;新建农村公路376公里,桥梁11座。全市交通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4亿元。

铁路

  洛湛铁路(洛阳——湛江)

  南广铁路(南宁——广州)(在建)

  柳肇铁路(柳州——肇庆)(筹建)

高速公路

  南梧高速(南宁——梧州)

  桂梧高速(桂林——梧州)

  广梧高速(广州——梧州)

  梧贵高速(梧州——贵港)(在建)

  柳梧高速(柳州——梧州)(在建)

  岑水高速(梧州岑溪——水汶)(在建)

  广佛肇高速梧州连接线(在建)

  梧州市环城高速(在建)

  梧信高速(梧州——信都)(筹建)

航空

  梧州空运发展较早,民国18年(1929年),建成梧州高旺机场。22年,开辟广州经梧州至南宁航线,不定期飞行。23年,开辟了梧州至龙州、桂林、香港、重庆、昆明和越南河内的航线。33年,因日军入侵停航,37年,恢复梧州至香港航线,至解放前夕停航。1958年,民航总局广州分局恢复梧州至南宁航线,1962年停航。1994年,在梧州市西南的长洲岛建成梧州长洲岛机场,机场建设投资1.50亿多元,候机楼面积3600多平方米。1995年4月通航,可起降波音737客机,有梧州至南宁、桂林、广州、深圳、重庆、西安等航线。由于梧州现有机场靠近市区,静空条件差,且影响城市未来发展;梧州市政府考虑搬迁长洲岛机场。新机场将有可能位于藤县和苍梧县交界附近。

水运

  梧州的水运发达。自从1897年梧州开埠后,逐渐成为云贵川湘粤的货运中心。现在的梧州港是华南第二大内河港(仅次于广州黄埔港)。民国26年(193年),全国十大商埠中,梧州港进口货值排第九位,出口货值排第七位。解放后,梧州港不断扩展,李家庄码头建成后,大大提升了梧州港的货运吞吐能力。梧州新港建成后,随着“西江黄金水道”的逐步深入,全自治区成为以南宁、贵港、梧州为主要的水运城市的枢纽带。梧州的客运在80年代和90年代也非常发达,从梧州可抵达南宁,桂林,广州,深圳,香港。

文化

语言

  梧州的主要语言为粤语,俗称“白话”,也有研究指梧州为粤语的发源地。梧州话和广州话基本一致,可直接与珠三角及香港人士通话。人口以汉族为主,当中有几条少数民族村,也通用壮语瑶语、粤语,少数讲客家话

岭南文化

  梧州位于五岭以南,具有典型的岭南文化,全市通用粤语(民间俗称“白话”)。另外,梧州为广西与广东接壤的边界城市,长期受广州文化影响,1897年,梧州辟为通商口岸,与广州同时通关,并逐步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粤商活跃,有“小香港”之称。

古苍梧文化

  广信是古苍梧的郡治所在地,是岭南珠江流域开发最早的地区。是两广之“广”所在地。两广以广信为分界,广信之东谓广东,广信之西谓广西。从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起,将交州治所从苍梧(梧州)迁到番禺(广州市)以后,才有广州的崛起。这一史实充分说明了岭南文化、珠江文化是从西江中游开始,向西江下游辐射拓展的。古苍梧(广信)地区是岭南文化珠江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是粤语的发源地。叶国全、罗康宁教授在《粤语源流考》中强调指出:“粤语虽以‘粤’命名,却跟古‘百粤’的语音没有亲缘关系。它不是古粤地的土产,而是汉族移民从中原带来的。”粤语有九声九调,是中原汉语和岭南土语(古壮语)融合、重组,是保留古汉语成分最多的一种方言。

  现代粤语和壮语有不少相同的语法,而与汉语语法相去甚远。如粤语“水大”、“菜干”、“人客”、“鸡公”、“鱼生”等,将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后作修饰成分的语法结构,在现代壮语中普遍存在。粤语与壮语使用的地名词头或词尾很多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有邢、罗、都、思、古、谭、良、布、博、六、浦、布、洞等,这些词只能用壮语才能解释其义。因此,学者陈乃良在《粤语开成于广信一带》一文中指出“粤语由汉族移民从中原带入,形成于西江中部,沿西江向东扩展,逐渐成为西江流域至珠江三角洲一带的通行语言。”

  秦始皇凿通灵渠,征服岭南以后,50万大军大多留在岭南,以后又有1.5万青年女子和大批移民从中原经桂江、贺江到西江各地繁衍生息,他们给岭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同时,也与当地土著民族渐渐融合,一道成为了苍梧地区的主人。历史上较大的民族迁移还有东汉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汉人为避兵火,大批南下,在相对安定的苍梧地区定居下来,并形成崭新的民族结构。

  民族的迁徙融合带来了文化和道德思想等的交融,古苍梧经历了民族融合的洗礼后,全方位广泛地吸收中原文化,并一度成为珠江流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之母亲河西江与大海是相通的,不断地接受海外文化的影响,使古广信文化具备了宽广、博大、融通的特性。

  梧州人与广东人一样,有吃粥、喝汤和饮茶的习俗。梧州人喜欢喝粥,艇仔粥、牛杂粥、猪红粥、明火白粥等应有尽有。梧州人也很喜欢喝汤,鱼头汤、骨头汤、莲藕汤、西洋鸭汤等各具风味。梧州的茶市很旺,苍梧“六堡茶”远近闻名。梧州的饮食文化反映出西江人浓郁的生活情趣。

  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也表现在两广人深厚的商品意识之上。商业文明有别于农耕文明。在这里,动与静、开放进取与封闭保守、人口迁移与民族融合,不同思想文化在同一个地区对接、碰撞、交融、消长,在成就了虚怀若谷、不断进取的地域精神的同时,这种非主流的包容精神,最终形成了有别于中原正统文化的古苍梧(广信)文化,一种反映出重商意识浓厚和商贸交往发达事实的文化。

龙母文化

梧州龙母太庙,梧州于北宋年间在城北桂江河畔建成龙母太庙

  龙母,是战国时期南方百越民族中的一位女首领,有“利泽天下”的德行,备受人们的爱戴和拥护。梧州是龙母的故乡。为纪念龙母,梧州于北宋年间在城北桂江河畔建成龙母太庙。龙母太庙是广西少有的保留宋代建筑特色的文物古迹。

  梧州龙母太庙枕山面水,舆地通灵,员由山门、前殿、后殿、左右廊房、交亭组成,后因战乱部分建筑曾受损毁。现在的龙母太庙经过近年来不断修缮,既保持了古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又增添了牌坊、行宫、龟池、观音亭等主要建筑。庙内陈列有出土的名代石龟和名代状元伦文叙题写的石龟碑刻“总府题名记”,是珍贵的文物瑰宝。龟池上的大型雕塑“五龙喷水壁”,源于名代著名画家鲁恭卿的作品,形象栩栩如生,极具艺术魅力。太庙内还有一传世文物——龙洗盆,传说曾是皇帝御用之宝,只要你用手掌摩擦它的双耳,立即就会发出嗡嗡的奇妙音响,并且水花四溅,大有龙泉喷珠之妙。

  千百年来,西江流域的民众把龙母信奉为“水神”,这种对龙母的信仰形成了“龙母文化”。龙母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能为民造福、给善良人民带来好运的神奇人物。在龙母诞这个日子里,众多的信众聚集在一起,共同接受一种道德的教化。经过漫长历史的浸润,慢慢地就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培养和积淀为一种民间文化心理,这种民间文化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也就是千百年来梧州龙母文化影响着西江流域一带,龙母庙依然香火不衰的原因。

  龙母文化是龙文化在南国的典型体现,无论是历史文化原因,还是民间文学的流传,包括典故、诗歌、戏剧等等,以及建筑和商业文化都体现了西江流域民众对龙母的崇拜,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民风的龙母文化体系。龙母文化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已不亚于海神妈祖娘娘,梧州也因此享有“龙母故乡”的美誉。

粤剧文化

粤剧演出剧照

  梧州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广东粤语的发源地。粤剧源于珠三角地区,早于咸丰年间随粤人“红船戏班”传入梧州,发扬于同治年间。

  梧州粤剧不但有专业剧团演出,在街头巷尾,公园堤畔,更有许多票友在自弹自唱,自娱自乐,引得路人喝彩,成为梧州又一道文化风景线。

  私伙局——梧州粤剧的摇篮 私伙局是“民间音乐曲艺社”的俗称,这种活动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广东,当时的曲艺爱好者以客厅为舞台,相约一群伙伴,或数十人,自弹自唱,这种娱乐方式一直沿袭至今。在梧州,活跃着一批粤剧私伙局,他们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也给群众的生活增添了乐趣,更为梧州粤剧文化的发展输送人才。

藤县牛歌戏文化

梧州藤县牛歌戏文化:牛歌戏演出剧照

  牛歌戏,是发源于广西东南部(主要是藤县,平南地区),流行于两广地区的以当地方言为唱词的极具民俗特色的剧种。牛歌戏言语通俗,形象生动含蓄,谐趣调皮;有不同角色的特定脸谱和扮相;有唱词和特定音乐结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已入选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中国戏曲志·广西卷·牛歌戏志》(1986年6月编)记载,最早的牛歌戏剧目是《阿赖卖猪》,取材于民间故事,诙谐幽默,生活气息浓厚,一出现就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并且很快流传开来。清光绪年间(约1875年),藤县金鸡镇安村成立“兆丰年”戏班,同期,岭景乡篁村成立“同庆堂”戏班,其后,金鸡、岭景、象棋、天平、新庆等乡先后成立了牛歌戏班,在春节和农闲时走村穿垌演出,牛歌戏开始走向兴盛。20世纪20-30年代,藤县牛歌戏班开始到县外交流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1947年,藤县金鸡乡平山村李发德邀请岑溪三堡乡老鸦村(时属藤县)外号“牙锄七”的覃国基牛歌戏班,到新庆镇均平村黄沙自然村演出,双方共斗戏40多场,不分胜负,成为一段佳话。之后,牛歌戏班的足迹远达广东的封开、郁南、信宜等地,覆盖人口达到1000万,成为浔江流域和北流河流域等白话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解放前,乡村间留下了“阔佬三卖田办剧队”、“覃世茂男扮女装戏团总”、“李秀标传戏至死”等牛歌剧队的传奇故事。

  牛歌剧队多在节庆、新居入伙、嫁娶和做寿等时应邀演出。戏班演员一般10人左右。演出内容或是民间传说,或是历史人物事迹,或是社会伦理,都是民间,特别是在农村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故事。如古装戏《孟姜女哭长城》、《杨门女将》、《唐皇李世民》、《薛仁贵征东》,现代牛歌《猪郎倌相亲》、《合家欢》等,有500多本牛歌戏剧本。多分场次、续集表演。

  牛歌戏演出的道具不多,旦角用手巾,生角用扇子,武生拿一条棍子或刀枪,其余一般是空手上场的。旦角戴头盔,穿花布大襟衫,围一条红裙。生角扎花布头围,身穿花布长衫。其他以“唐装”衫来代替。演员化妆根据剧中人物需要,借鉴粤剧脸谱的不少画法,巧妙勾绘图案在脸上。音乐结构一般只分上下两个乐句,每两句之间加锣鼓钹间奏,循环反复,结构简单。演员一专多能,既能演唱、扮演多个角色,也会打锣鼓钹,轮翻上场。牛歌戏用藤县(平南)本地白话演唱,唱词与自然腔调接近,听众听得清楚。唱词大量采用群众所熟悉的民间语言,色彩多变,言语通俗,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双关等修辞方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形象生动含蓄,显浅易懂,较适合群众的欣赏习惯,观众听起来津津有味,如痴如醉。近代牛歌剧在表演程式上除了保留传统的做手、台步、圆场,还吸收了粤剧表演的水袖功、水波浪等。

  藤县牛歌剧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全盛时期,有牛歌戏剧队300多个,成为广西民间剧队最多的县之一。演艺较高的剧队每年演出达300场以上。

  随着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性发展,牛歌剧队目前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2006年藤县只有2个牛歌戏剧队坚持演出,以此艰难谋生,但有时在一个村场竟还能连续演出一个多月。此外,除藤县南部的乡镇,北部的古龙等乡镇,邻县的容县、平南、岑溪也有演出市场。

梧州骑楼城

梧州骑楼城 夜景

  在梧州市约1平方公里的河东老城区内,分布着22条骑楼街、560栋骑楼建筑。梧州骑楼面积之大、长度之长、范围之集中、保存之完整,在岭南的城市中是罕见的,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馆。连绵成片的骑楼建筑见证了梧州历史的辉煌和繁荣。

  骑楼是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外廊式建筑”,多为三四层,在临街面建造桩梁承托二楼,一楼大门前留空,作人行道,供行人来往时遮阳挡雨,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由英国人首先建造。

  梧州的骑楼建筑主要是前铺后宅,下铺上宅、住商合一。楼下是人行道,骑楼的柱廊外侧是马路。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间距一般为3米到5米左右。顶饰、阳台、柱头等形式各异,或庄重大方、或精巧别致,或典雅高贵。浮雕、罗马柱、园拱形窗,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和欧洲古典建筑风格。从梧州骑楼的外观上,可以看到当时许多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语言,如花窗、砖雕、牌坊等,都十分精致,其功能和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梧州骑楼城地处两江交汇处,常年受洪水的袭击,居民为应付河水上涨时出入方便和系船专用,就出现了水门和骑楼柱上的铁环。在靠近河边或其它低水位街道的骑楼砖柱,建造时预埋铁环,作为洪水浸淹街道时栓船之用。低水位骑楼临街二楼以上窗户为门式,以备洪水期从此上下船。这个特点是国内骑楼唯一的。过去,洪水上街时,市民并不惊慌。水到门口,垫几块砖,继续做生意、打牌、摸麻将。水到二楼时,市民将船系在铁环,从窗口或水门上下船,进出或逃生。

  女儿墙,是骑楼城建筑装饰构件中最温婉的名字。骑楼屋顶半人多高、临街而立的矮墙就是女儿墙。女儿墙的来历非常有趣,在古代时,大户人家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随便出门,在屋顶和墙垣上特意建造了一堵墙,而女孩子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却又禁不住外面世界的精彩和诱惑,于是便悄悄地攀上屋顶或高墙上,隔着那道矮矮的防护墙向外眺望,久而久之,便被人称作女儿墙了。

  梧州是岭南水都,饮食文化十分发达,“艇仔粥”和“埋街”,是当年洪水来时梧州人民从容应付洪水的写照。洪水来时,船民沿着水街叫卖,将食品等送到被洪水围困的居民楼下。

宗教建筑

梧州宗教建筑:龙母庙,建于北宋初年,是为纪念战国时期中国南方百越民族女首领“龙母”而兴建的庙宇。
梧州宗教建筑:四恩寺,前身是位于钱鉴的紫竹林寺,建于1939年春,2002年搬迁到白云山重建。

  龙母庙 建于北宋初年,是一座千年古建筑,是为纪念战国时期中国南方百越民族女首领“龙母”而兴建的庙宇。占地面积11万多平方米,建有牌坊、前殿、龙母宝殿、龙母寝宫、钟楼、鼓楼、塔楼等,以及中国最高的38米龙母圣像。是粤港澳乃至东南亚的祈福圣地,堪称中国龙母第一庙。

  四恩寺 梧州四恩寺前身是位于钱鉴的紫竹林寺,建于1939年春,1966年被占用,因梧州市修建东环路而于2002年搬迁到白云山重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新寺题名“四恩寺”,四恩即报答国家、父母、师长、群众这四重恩。四恩寺建筑雕刻精美,16.8米高的大雄宝殿气势宏伟 。

  基督教堂 基督教在梧州曾有四个教派,即梧州浸信会、梧州宣道会、梧州循道会和梧州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它们进入梧州的时间有先有后,各有自己的组织和教堂。浸信会最早进入梧州。浸信会的总部称美国南方浸信会差会,设在美国里士满。中华浸信会联会设在上海。两广浸信会联会设在广州东山。桂南浸信会联会设在梧州,梧州浸信会教堂设在大东上路153号。清同治元年(1862),美国浸信会牧师纪好弼由广东肇庆到梧州,用施医赠药方式与市民接触。当时中国备受外国侵略之苦,梧州市民对西方人没有好感,故传教艰难。直到同治四年(1865),纪好弼才在梧州竹椅街租到一室施医传道。但是按照租约规定,他只能白天工作,晚上回船住。1897年梧州开埠后,外国教会在梧州的活动才扩张开来。宣道会进入梧州的时间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美国宣道会传教士斐约翰和医生高乐弼在梧州四坊街广和泰木材店隔邻购得临街山货店,并吸收梧州人入教。李富枝夫妇不久由澳门来梧州,次年他们在塘基街(今大中路)买了7间民房建立教堂。抗日战争时期,外国传教士撤离梧州,1944年,大中路教堂被日机炸毁。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大中路建道女校旧址重建了新的礼拜堂。1959年5月下旬,梧州市基督教各派教会进行联合,组织梧州市基督教会,堂址选定大中路宣道会。二十一世纪初,梧州市在大中路基督教堂处建中环大厦。大厦建成后,教堂迁到中环大厦二楼。

文化遗产

  全市共登记文物点(处)605处,其中,新发现355处,复查250处。新发现了梧州近代军事设施遗址、广西大学梧州旧址、广西银行旧址、广西自来水厂、红泥嘴遗址、苍梧长山旧石器遗址、苍梧大坡古窑址、岑溪牛背岭汉墓群、岑溪云龙得中堂、藤县那兰围屋、藤县洲地窑址等一批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点。

  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大学梧州旧址  广西银行梧州旧址  梧州北山自来水厂  梧州近代军事设施遗址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芒编手工技艺  八音  盘王舞  香龙舞  采茶歌  乞巧节  同心米粉制作工艺  瑶族婚嫁  青山庙会

  中和窑址 坐落在藤县藤州镇中和村(旧称老鸦塘),为北宋窑场遗址,离县城约15公里的北流河东岸,1963年12月19日梧州地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1964年自治区博物馆进行试挖,清理窑炉一座。1975年自治区博物馆会同广东中山大学考古学家梁剑韬教授到该窑址考察和试挖。1981年9月和1986年6月,北京故宫博物院曾先后两次派出中国古瓷研究会副秘书长等人到该窑考察。窑场方圆约3平方公里,古窑分布密集,遍布九个山头,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5公里,在这一狭长低矮的小山岗隆起20余处废品堆积,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匣体遍地。瓷窑结构是斜坡式龙窑,呈长条形,顺山势而建,长20至60米,宽1.5米至3米。采用一钵一器仰烧法,产品是影青瓷,胎质细腻、洁白、轻薄而坚硬,叩之有金属响声。釉质润泽,半透明,白中泛青。器物纹饰线条精致、典雅、美观,花纹有缠枝花卉、牡丹、菊花、莲花、游鱼、水草、海水、戏婴、飞禽等。品种形式多种多样,有碗、碟、盏、盆、壶、罐、瓶、灯、炉、盂、花托、腰鼓等,多为小品饰物。其中有一件背刻“嘉熙二年戊戌岁春李念龙参造”年款的飞鸟花卉印花模具。据专家考证,瓷窑烧造的年代约自北宋后期至宋元之间,盛于南宋时期。中和瓷器的质量可与江西景德镇当时的瓷器相媲美,在宋代瓷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既有北国的风格,又有南方的特色。可以说,中和已成为宋代南国的瓷都。至于后来,中和窑场为什么衰落以至湮没,志书没有记载,无据可查。1981年8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中和窑址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基地

   梧州市石表山休闲旅游风景区发展有限公司(藤县石表山旅游AAAA景区)

   广西梧州桂海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梧州龙母庙-骑楼城AAAA景区)

饮食文化

梧州美食:艇仔粥,源于广州荔湾。

  艇仔粥 源于广州荔湾。广东人陈九婶夫妇,原来在荔湾卖艇仔粥,广州沦陷时随着逃难的人群来到梧州,买了一艘旧艇,在梧州做起艇仔粥生意。1944年9月日军进犯梧州时,飞机在沿江狂轰滥炸,陈九婶丈夫不幸身亡。梧州光复后,九婶又划着小艇,沿江叫卖艇仔粥。后来,她儿子还把艇仔粥的生意做到岸上。现今的茶酒楼、食档也承传了艇仔粥这份美食,有人还开了粥品专卖店。

梧州科技

  2010年,梧州市共获科技进步奖29项。其中,获自治区级奖项1项,市级奖项28项。年末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7亿。至2010年底,已建成自治区级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2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自治区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自治区各类创新试点示范企业15家,广西农业产业重点示范县2个。全年申请专利共171件,获得授权专利122件。

科技新成果

  2010年,梧州市科技成果登记项目29项,自治区成果登记项目15项,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1项,获得梧州市科技进步奖项目28项,其中特别贡献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6项。

  2010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1项),项目名称:XJ-135/3.8-G型高效节能甘蔗渣锅炉;主要完成单位:广西西江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2010年度梧州市科技进步奖:

   特别贡献奖(1项),项目名称:船用液压门座式起重机;主要完成单位: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一等奖(4项),1)项目名称:六堡茶产业化开发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梧州市六堡茶协会、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苍梧县银泰六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联兴六堡茶专业合作社。2)项目名称:75t/h高效节能循环流化床锅炉研制;主要完成单位:广西西江锅炉制造有限公司。3)项目名称:苍梧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典型设计及示范;主要完成单位:苍梧县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4)项目名称:应用镍钛丝拉簧加舌侧弹性牵引关闭拔牙间隙的临床研究;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

   二等奖(7项),1)项目名称:WEF型号西式肠衣;主要完成单位: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2)项目名称:大水面网箱草鱼健康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藤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苍梧县水产技术推广站。3)项目名称:古典型岑溪三黄鸡无公害产业化建设;主要完成单位:岑溪市外贸鸡场有限公司。4)项目名称:6-QW-55S铅酸蓄电池;主要完成单位:广西天鹅蓄电池有限责任公司。5)项目名称:DS800相衬倒置生物显微镜;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奥卡光学仪器有限公司。6)项目名称:医院感染现患率动态调查;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7)项目名称:优稀荔枝品种藤县江口荔高接换种关键技术研究与大面积应用;主要完成单位:藤县水果局。

梧州教育

  2010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56所。其中,中学137所(独立初中110所,独立高中10所,高完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895所(另有教学点860个),幼儿园29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7所,大专院校3所。有全日制在校学生共651902人。其中,幼儿园80358人,小学308989人,初中154676人,普通高中45588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8855人,大专院校13436人。

  全市有教职员工30249人。其中,小学15910人,中学11470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711人,大学1158人;专任教师26538人,其中小学15097人,普通初级中学7185人,普通高中2476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190人,大专院校590人。

高等教育

  梧州学院 设有教学单位12个,以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等学科为主,适度发展法学、理学、教育学、农学等学科,设有本科专业24个(34个本科专业方向),还设有高职高专专业16个。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梧州市分校 2010年,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梧州市分校有教职工37人,专职教师18人,专兼职教师70人。开设有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专业,包括文、经、理、工、法等学科5个,法学、计算机应用、护理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10多个。实行一年春、秋两季招生。在校学生1180多人。

  梧州职业学院 2010年7月1日由梧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 12月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民办变更为公办。学院占地面积61.7382万平方米。有教职工144人。其中,专任教师111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9人,高级职称教师5人,专职辅导员15人,聘请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兼职和外聘教师70人。

旅游

4A级旅游景区

  骑楼城—龙母庙

  石表山

其他景区景点

  苍海公园

  万秀茶花园

  长岛生态园

  南越山(圣文园)景区

  香江梦都美生态园

  仙人湖景区

  李济深故居

  太平狮山森林公园

  飞龙湖森林公园

  白云山景区

  天龙顶山地公园

  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

  珠山景区

  大爽河景区

  中山公园:公园内有早于1930年建成的中山纪念堂

  西竺园

  傍山公园

  狮卧山公园

  太和公园

  圣文苑

  龙母太庙

  允升塔:当地称“文笔塔”

  蛇仓/蛇园:东南亚最大的蛇仓

特产

梧州三宝

  六堡茶

  龟苓膏

  人工宝石

其他地方特产

梧州:苍梧大坡育民砂糖桔

  苍梧大坡育民砂糖桔 原名十月桔,原产广东四会,是育民村柑桔主栽品种之一。因其味甜如砂糖故名。

  苍梧龙圩猪油饼 有两个品种,一是酥饼(可食猪油饼),二是软饼。酥饼由现龙圩街万利饼屋的“老细”、第四代传人何伟问的曾祖父何守贞、祖父何献廷在光绪期间首创。

  苍梧京南八角 京南镇种植八角自70年代至今,现有八角林48000多亩。

  苍梧东安地瓜酸 选用盛产于广西苍梧县东安江沿岸的优质地瓜,采用传统独特配方和现代腌制工艺技术,加入上等辅料精制而成。具有香、辛、酸、辣、咸的独特味道,富含纤维素,有促进肠胃消化,减少体内脂肪积蓄,防止高血脂及动脉硬化之功效。

  苍梧京南米粉 选用当地优质大米和山泉水为原料,经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米粉色泽光亮,柔韧耐煮,幼滑爽口,无添加剂,为美味营养的食品。

  藤县淮山 藤县太平镇种植。淮山,俗称山药,产品具保健作用。

  藤县象棋野生红菌 红菌别名血红菇、美丽红菇、朱月午、红椎菌、红茹、鳞盖红菇。红菇是弹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红菇的菌丝不能分离,故至今无法进行人工栽培,日见珍贵。

  藤县红新大油茶 红新大油茶早结、丰产、果大、皮薄,出籽率高。

  藤县濛江米粉 传统工艺,精选大米经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而成。

  藤县同心米粉 藤县同心镇生产,清朝时期曾作为宫庭贡品,以当地特产优质大米和高山泉水精制而成,以柔韧耐煮细滑爽口、晶莹洁白而闻名区内外。

  岑溪茯苓 在岑溪有较长的栽培历史,是岑溪市的长寿食品之一。

  蜜枣

  中药材

  蛇羹及蛇酒

  古凤荔枝,

地方小吃

  炒河粉

  梧州老友粉

  罗汉斋

  牛杂

  田螺

  纸包鸡

  冰泉豆浆

未来发展

特色农业

  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特色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推进西江经济带梧州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把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计划。以超级稻为重点,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积极推广良种良法,依靠科技较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把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尽快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重点抓好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将苍梧、藤县、岑溪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粮源生产基地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37万亩左右,年总产量达85万吨左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切实抓好以提高品质为核心的优质粮产业工程,以标准化为重点的种子、沃土、植保和农业标准化工程,以提升稻米加工技术为重点的品牌工程,以推广水稻插秧机、收割机为重点的农业机械化及农机农艺一体化工程等工作。健全粮油流通体系,提高储备能力,保证粮油供应安全。建设市粮食物流中心,扩建市粮油应急保障中心,推进苍梧县、藤县粮食储备库和岑溪市、蒙山县粮油储备库等项目。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布局调整,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不断壮大六堡茶砂糖桔中草药八角玉桂软枝油茶桑树以及蔬菜等特色优势种植业,努力形成规模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带。优先发展鸡、猪、兔、蚕、鱼、蜂等特色养殖业,大幅提高养殖业比重。保持和提升林业的传统优势,扩大工业原料林和林下经济规模。积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出口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无公害种植基地。

  种植业:完成10万亩优质高产砂糖桔改良,砂糖桔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绿色食品砂糖桔生产基地10万亩。建设苍梧县、藤县、蒙山县六堡茶种植基地,茶园面积发展到15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六堡茶生产基地。建设苍梧县、藤县、岑溪市苦玄参、凉粉草、金银花等中草药品种选育、生产示范基地和1~2个面积1000亩左右的GAP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45万亩;以中恒制药等企业为重点,建设广西新兴的中草药生产、加工基地。推广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桑树种植面积发展到12万亩。建设蒙山县、藤县优质木薯种植基地,大力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先进栽培技术和间套种技术。建设藤县、苍梧县、岑溪市八角、玉桂生产基地,改造八角林地、玉桂林地各100万亩。大力发展岑溪市、苍梧县以及梧州市区的园林绿化苗木、特色花卉,花卉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左右。建设苍梧县、藤县、岑溪市、蒙山县优质商品蔬菜基地,种植优质商品蔬菜100万亩。建设岑溪市、藤县、苍梧县优质稳定的油茶种植基地,改造和新增油茶林50万亩,建设岑溪市软枝油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养殖业:全面推广三黄鸡等家禽规模化模式,家禽出栏量达到6300万羽,其中三黄鸡出栏达4500万羽。大力推行瘦肉型猪集约化、工厂化生产,建设万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个,千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个,瘦肉型猪比重达到60%以上,屠宰加工率达到50%左右,年出栏肉猪237万头。积极推广“公司+养殖小区+农户”养殖模式,加快肉兔良种繁育和养殖小区建设,提高养殖专业化水平,肉兔养殖规模达到500万只。大力发展养蚕,建设蒙山县高产桑蚕基地,蚕茧年产量达到6500吨。充分利用大水库、池塘发展规模养殖,建设西江优质鱼网箱养殖带,网箱养殖发展到20万平方米,鱼类年产量达到9.6万吨。发展蜜蜂养殖,蜂蜜年产量达到1万吨。到2015年,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

  林产业:保持和提升林业的传统优势,扩大采脂林、香料林等林产林化工业原料林和林下经济规模,积极发展以高脂林、良种桉、大叶栎等为主要树种的林产业,建设苍梧县、岑溪市、藤县、蒙山县工业原料林基地。到2015年,改造采脂林150万亩,新建采脂林50万亩,新增速丰林面积50万亩。

  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重点扶持中恒制药神冠蛋白肠衣日晶食品三威林产梧州松脂日成林化中储粮漓源饲料岑溪外贸鸡场华虹丝绸三丰木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将巨东、亿丰新宇、农垦新利、甜蜜家蜂业、扬翔饲料等公司打造成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到2015年,每个农业特色产业发展1~3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3家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自治区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0家。

  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巩固市、县、乡三级公益性农技推广网络,大力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组织,加快农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广重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50项。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机制,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5个。加快优势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建立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促进出口农业发展。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覆盖城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培育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0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农产品10个。全市符合无公害认证的稻谷、蔬菜、水果、六堡茶产地认定率达100%。加快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强化农资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等不法行为。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扶持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新增农机8万台,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47%,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1%。鼓励和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培育1000个操作规范、带动面广、效益明显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1000个特色效益突出的专业村(屯)。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建设100个新农村示范点。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力度实施水、电、路、气、房、通信、广电、人居环境“八到农家”工程。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风貌改造工程,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加强农村新居建设管理,支持农民建设自用住房。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解决农村困难人群住房安全问题。加强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投入,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序开展移民扶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到2015年,基本完成全市3.47万户危房改造,全市邮政网点覆盖面基本达到100%,基本实现“村村通邮”。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重点抓好示范点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培育,打造一村一品。扩大林下经济规模,发展特色庭院经济和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巩固提高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就读。加强就业信息引导,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劳务收入。加大强农惠农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农业补贴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扶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新型工业

  以承接产业转移和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为契机,以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强化自主创新,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努力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集聚度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显著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梧州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优势,按“雁行阵势”优先发展再生资源产业集群,着力发展陶瓷、不锈钢制品、医药、食品和光电信息等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包括:再生资源产业集群、陶瓷产业集群、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食品产业集群、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发展以中医药养生为主的生命健康产业、以稀土深加工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产业等,鼓励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使之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 坚持“布局科学、产业集聚、企业集群、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原则,重点推进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梧州陶瓷产业园区、梧州工业园区、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梧州工业园区港口工业区等“五园八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提质扩容”的要求,努力争取扩区调位,布局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出口加工区。到2015年,力争工业园区年产值占全部工业生产总值的70%以上,把梧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国家级产业园区,把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地。

  五园八区:

  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梧州陶瓷产业园区、梧州工业园区、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梧州工业园区港口工业区

  梧州东部产业转移园区-万秀工业区、梧州东部产业转移园区-蝶山工业区、梧州东部产业转移园区-长洲工业区、苍梧工业集中区、苍梧石桥工业集中区、岑溪市工业集中区、藤县工业集中区、蒙山县工业集中区

  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加快发展大企业大集团。支持一批实力雄厚、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做优。重点扶持中恒集团、神冠蛋白肠衣、丰业集团、永达钢铁等企业做大做强。“十二五”期间,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0家,其中超50亿元2家,超100亿元1家。

现代服务业

  围绕构建服务“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以建设广西西江经济区域服务业中心为目标,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重振百年商埠。

  优先发展商贸物流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特色农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 按照“休闲度假保健养生”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

  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 大力发展推动信息化、数字城市建设。实现无线航道管理、数字海事管理,港口数字化物流,电子口岸、海关电子政务等现代化管理,建立集航运、海关、边检、检验检疫、金融、商务、物流以及相关工业、服务业为一体,监管与服务、产业与流通相融合的公共数据库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把梧州建设成为西江“无线数字航道”信息化的中心基地。全面推进智能化数字城市和物联网应用基地建设,完成“九大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有线+无线”网络的无缝覆盖。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加快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健全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体系。依托园区和龙头企业着力发展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加快构筑适应西江经济区域快速发展的信息服务体系。抓好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实现“无纸化”及“无址化”办公,促进信息共享、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重点建设广西电子口岸沿江服务平台、电信3G网络、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联通GSM/WCDMA无线网络、FTTH家庭信息化、农村宽带网络、互联网信息交换平台等项目。建设西江黄金水道信息枢纽港。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新要求,丰富服务产品供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

梧州人物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1](《明史本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汉族。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但不救朝鲜,擅杀大将仍触兵家大忌。后被崇祯帝以诛杀毛文龙、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正法。

  李济深(1885-1959年)原籍江苏,生于广西梧州苍梧。原名济琛,字任潮。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曾留学日本。历任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师长,西江善后督办、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26年任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参谋总长、黄埔军校副校长。北伐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留守广州。1927年曾参与蒋介石的反共活动。1933年联合十九路军蔡廷锴等在福建组织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次年至香港主持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与冯玉祥等倡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1935年任桂系军政府主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一致抗日的号召,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共政策。1948年就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10月9日在北京病逝。

梁羽生,武侠小说大师,原籍广西梧州市蒙山县。

  梁羽生 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后定居香港,后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他梁羽生是公认的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也被部分武侠迷称为真正的武林盟主暨“武林真主”)。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

  钟云 广西青年运动的先驱。1927年4月17日遭国民党梧州当逮捕,12月14日就义,年仅19岁。

  李省群 广西第一个中共女党员,广西妇女运动的先驱。1926年1月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李省群被迫转移香港。撰有《回忆大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大革命时期梧州妇女运动》等回忆文章。

梧州之最

  梧州有全国建造最早的中山纪念堂。

  梧州是中国最大的松脂生产基地,年产松脂超过7万吨。

  梧州是国内最大的胶原蛋白肠衣研发、生产基地。

  梧州是世界最大的人造宝石加工基地,全世界40%的人造宝石在这里加工,然后销往世界各地。

  梧州有储量达21亿立方米,被人称之可与“印度红”相媲美的“岑溪红”花岗岩。

  梧州是东南亚最大的宠物(犬只)饲养基地,几乎世界各地的各类名犬都可以在梧州找到。   

  梧州有亚洲最大的黑叶猴人工繁殖基地,人工繁殖的黑叶猴已经超过100头,其中两头赠送澳门市政厅。

  梧州有全国最大的蛇养殖基地。

  梧州有质地最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全国足球训练基地,有22个利用天然草被辟成的国家级训练场。全国各地许多青少年足球队都到梧州进行冬、春训练。目前这里正成为中国女足二次创业的基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