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3年2月3日 (五) 05:05小煤球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宜昌城市风光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文佛山

宜昌市汉语拼音:Yí Chāng Shì;英语:Yichang City),简称中国湖北省辖地级市,湖北省政府确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三峡西陵峡畔。地理坐标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之间。东邻荆州市荆门市,南抵湖南省石门县,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襄阳市。全市总面积21,230平方公里。辖5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2个自治县。据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4017607人。

宜昌扼长江三峡东口,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是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的所在地,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的故乡,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巴楚文化发源地。

宜昌市是湖北省第一个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概述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

宜昌地处鄂西山地,江汉平原西缘,西北为大巴山,西部为巫山,南部为武陵山长江自西往东横贯中部,西陵峡为上游与中游的分界,有清江黄柏河香溪河等注入长江。

宜昌历史悠久,距今约20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在活动。二十纪50年代以来,在宜昌市点军区李家河、紫阳河一带发掘出新石器时代后期遗址,以及白庙子、清水滩、中堡岛、小溪口等数十处古遗址和文物,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到时,宜昌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地,史称“楚之西塞”,那时宜昌就建有城邑。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自东晋分夷陵西境置宜昌县,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清顺治六年因避忌讳改夷为“彝”)为宜昌府,宜昌之名沿袭至今。宜昌以“三国故地”而著称,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三十六个故事发生在这里。“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飞横予“当阳桥”,关公败走“麦城”被擒“回马坡”等故事和遗迹俯拾皆是。这里还是埋葬关公正身的“五阳”之地,建有气势恢弘的关帝陵,同时也是关公文化的考察研究之地。

宜昌东处荆山余脉,东南属武陵山余脉,东部属江汉平原西缘。长江自西北向东南横贯中部,河流还有北部的沮漳河黄柏河清江。长江以北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长江以南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6℃~17℃,年降水量980~1400毫米。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汇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战略地位十分显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宜昌市区。《中英烟台条约》的签定,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设有海关,英、美、法、德、意、日等国先后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宜昌成为内外贸易的集散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在这里兴建了一批重点企业,使宜昌成为鄂西湘北渝东区域的经济中心。1994年宜昌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并被列入长江三峡经济开放区。随着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的建成和中国最大的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式兴建,宜昌已成为中国的热点城市,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水电能源的中心,内陆经济发展的中转港口,海内外客商投资开发的聚集地,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工业城市。2017年4月2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正式揭牌。

宜昌是湖北省重要的综合型交通枢纽,拥有汉宜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焦柳铁路、318国道等交通动脉。宜昌BRT于2015年7月开通运营,是全国单条线路最长、车站最多、技术最先进的快速公交系统。长江黄金水道流经市域237公里,宜昌港为长江八大港口之一,枝城港为全国四大煤炭中转港之一。

宜昌风光旖旎,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名胜古迹有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秭归屈原故里、兴山昭君故里和高岚风景区、当阳玉泉、长坂坡和长阳钟家湾“长阳人”遗址等。以及三游洞、白马洞、桃花村、黄陵庙、金狮洞、白果树瀑布、晓峰悬棺、猇亭古战场、三国古战场、玉泉寺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宜昌文化丰厚,人杰地灵,被誉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王昭君都出生在古宜昌境内,历代著名文人,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也多会于此。他们游览西陵山水所留下的胜迹,陶醉西陵风光所写下的诗文,为宜昌增添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2020年,宜昌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城市第51位,下辖的宜都、枝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和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7月20日,宜昌市决定实行2.5天弹性休假制度。

  • 宜昌市树、市花分别为:橘树、栾树;宜昌百合、腊梅。
  • 宜昌市邮编:443000 代码:420500 区号:0717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行政区划

宜昌市下辖5个市辖区、3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3个县级市

此外,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宜昌市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人口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4,017,607人。全市常住人口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059,686人相比,减少42,079人。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89.9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45万人,出生率为6.3‰;死亡人口2.65万人,死亡率为6.8‰;自然增长率为-0.5‰。

民族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宜昌市少数民族总人口47.2万,共有45个少数民族,其中土家族46.4万人,苗族2420人,回族2175人,满族908人,壮族664人。100~500人的民族有6个,10~100人的民族有16个,10人以下的民族有18个。宜昌市辖长阳五峰2个土家族自治县,1个民族乡(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3个民族村(点军区土城乡车溪土家族村、兴山县高桥乡贺家坪土家族村、秭归县九畹溪镇石柱土家族村)。

方言

宜昌主要方言为宜昌话,今天的宜昌话跟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这一大片地区的汉语方言同属于官话方言的西南官话,宜昌话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由于地理的毗邻,川东地区四川话和宜昌话尤为接近。但受普通话推广的影响,加上宜昌话与普通话本身就比较相似,越来越多的宜昌人的方言变得不地道,即“方言的调,国语的音和词”,方言的传统用语大量消失。

历史

宜昌市历史悠久,距今约20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在活动。1950年代以来,在宜昌市点军区李家河、紫阳河一带发掘出新石器时代后期遗址,以及白庙子、清水滩、中堡岛、小溪口等数十处古遗址和文物,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时,为“荆州之域”,春秋战国地,史称“楚之西塞”,那时宜昌就建有城邑。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使宜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达2280年以上。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郡天下,改夷陵,置巫县”。西汉复置夷陵县,属南郡。以后各代或称郡,或称路、州、府,其所辖范围有变化。夷陵一直是两级政权的治所。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魏武平荆州,置临江郡,十五年(210年)蜀改为宜都郡。

三国时吴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为西陵县,隶属西陵郡(又名宜都郡)。

太康年间(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最迟在305年,分夷陵西境(在长江南岸的黄牛岩至黑岩之间)另置一县时命名“宜昌”(今宜昌市西北三斗坪镇一带),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

南北朝皆与晋同。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北周改为硖州。

大业三年(607年)改硖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四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

初,改夷陵郡为硖州,领上述四县,属山南东道。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硖州,辖原四县,仍属山南东道。

五代时,硖州与荆州、归州为南平国。

北宋复称硖州,属荆湖北路,仍辖原夷陵四县。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硖”为“峡”。

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四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

宜昌属于湖广布政司荆州府(现荆州)。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治所夷陵,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

顺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隶属荆州府。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改彝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5县及归州、鹤峰2州,隶属荆宜施道。宜都、枝江、当阳、远安4县属荆州府(现荆州)。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宜昌开放为通商城市。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月13日在宜昌的川汉铁路工人发起继义,成为武汉以外首个响应革命的地方。

民国初年废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与兴山、秭归、巴东、长阳、五峰、鹤峰县属荆南道。当阳、远安属襄南道

1922年,宜昌属荆宜道

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8县先后属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昌县城。枝江县先后隶属于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第四行政督察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 1928 年至 1932 年,宜昌地区湘鄂边根据地、巴(东)兴(山)归(秭归)根据地、荆(门)当(阳)远(安)根据地是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斗争在许多地方建立过革命政权。

1940年5月,侵华日军发起枣宜会战,于6月12日攻陷宜昌,虽15日由国民革命军短暂收复,但旋即再度易手,宜昌被日军占领至1945年日本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7月,中共江汉区委决定正式成立第四专员公署(亦称襄西专署),1949年1月改为当阳专署。1949年5月20日在当阳成立宜昌专员公署,并在当阳组建宜昌市党政领导班子。6月11日,在当阳芦家湾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员会、宜昌市人民政府。

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区解放。宜昌专署机关和宜昌市党政机关随即从当阳迁驻宜昌城。

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分设8个行政区,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9个县。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

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区专员公署

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区专员公署领导。

1955年,宜昌区专员公署改为宜昌专员公署。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

1955年2月,撤枝江县,将其辖区并入宜都县,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8县1市。

1958年12月,撤销宜昌专员公署,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

1961年5月,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重设宜昌专员公署。

1962年10月,复置枝江县,仍为宜昌专员公署所辖。至此,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

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1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复为省属。

1978年8月,撤销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

1979年6月,宜昌市恢复为省辖市

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和五峰县,分别成立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宜昌市设置西陵、伍家岗、点军3个县级行政区。

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建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为宜都市)。

1988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当阳县撤县设市。

1992年3月,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经中央批准,宜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此时,宜昌市辖7县(宜昌县、枝江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市(枝城市、当阳市)和3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

1995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宜昌市猇亭区。

1996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枝江县撤县设市。

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至此,宜昌市辖5区5县3市。

地理

西陵峡

宜昌市位于湖北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自古以来,宜昌就是鄂西、湘西北和川(渝)东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冲。

宜昌市地跨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74.0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80.6公里。版图面积21,23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67.4%,丘陵占22.7%,平原占9.9%。东邻荆州市荆门市,南抵湖南省石门县,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襄阳市

宜昌地形复杂,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和夷陵区西部为山区,夷陵区的东部、当阳、远安、宜都等县(市、区)为丘陵,长江、与清江和与沮漳河交汇两侧的枝江、当阳、宜都等县(市)的部分区域为平原

宜昌雨量充沛,温暖湿润,适宜多种生物生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49%,木材蓄积量240万立方米,居湖北之首。在五峰后河等地,至今还保存有第四纪冰川期遗留下来的原始森林群落37万亩多,建有大老岭、柴埠溪、玉泉寺、龙门河、清江等六个国家森林公园和后河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20多种珍稀动物活跃其中,3000多种高等珍惜植物在那里生长。尤其是五峰后河560余亩原始森林中的珙桐等稀有珍贵树种,是距今1亿多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植物物种的幸存者,被称为世界植物的“活化石”。此外,宜昌的柑橘、茶叶、香菇、蚕茧等土特产品享誉海内外。

地质地貌

宜昌市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距今18亿年前的元古界到距今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考察了三峡地区地质地貌后,完成《李四光地质力学构造形迹》而成为一代宗师,引起世界地质学界深厚兴趣的保持最古老而原始的带壳动物化石,即发现于市内的西陵峡。地层是中国南方标准地层区之一,出露的许多典型地质剖面在中外地质领域享有盛名。李四光教授1924年建立的三峡震旦系剖面,创立了震旦系这一地层单位,为国际地质界所认同;黄花场奥陶系剖面地层发育完整,化石丰富齐全,被认为是中国奥陶系的典型剖面;王家湾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是国际上已知的3个最好的这种剖面之一。宜昌市城区无大断层通过,地壳相对稳定,无孕震构造。据1600多年的记载,城区地震烈度未超过5度。宜昌市位于扬子江淮地台的西部,地质构造总的轮廓是,地域内中、北部为黄陵背斜,东边有当阳盆地,西边为秭归盆地,南边为长阳背斜、仁和坪向斜,西南边为五峰向斜,西北边为神农架背斜,北侧为台缘褶皱带。从地质力学角度看,为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南段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宜昌市地形比较复杂,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69%,主要分布在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县和夷陵区的西部,大部分山脉在海拔千米左右。不少山脉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兴山县仙女山海拔2427米,为全市最高峰。山区有许多峡谷,有的雄奇险峻,悬崖峭壁,高耸入云;有的幽深秀丽,曲折迂回。长江、清江、香溪河、黄柏河流域都有这种峡谷,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就是其中之一。中部丘陵处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由低山或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高阶地经长期风化、剥蚀和切割而成,海拔100米~500米,坡度5度~25度,占总面积的21%,分布在远安、宜都、夷陵的东部和当阳北部。东部平原位于江汉平原西缘,海拔在100米以下,枝江的杨林湖海拔35米,为全市的最低点。占总面积的10%,分布在枝江、当阳东南部、城区东南部和宜都、远安沿长江、清江下游两岸、沮漳河流域谷地两侧。此外,全市岩溶地形较多,主要分布在五峰、长阳、兴山秭归、宜都等山地、丘陵。岩溶地形多种多样,有不少地方山奇、石美、洞异、水秀,是旅游的好地方。

气候

宜昌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水量为992.1—1404.1毫米之间。雨水丰沛,多在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7月份,雨热同季,全年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3.1℃—18℃,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7月平均气温24.1℃—28.8℃,元月平均气温1.7℃—6.5℃。极端最高气温41.4℃(1969年8月2日),最低气温-9.8℃(1977年1月30日)。其中三峡河谷及清江、香溪河谷地带,由于高山对峙,下有流水,故在600米以下存在逆温层,冬季较暖和,极端最低气温小于-7℃的机会只有5%,是得天独厚的柑桔生产基地。

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年平均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5200摄氏度以上,持续天数达250天。无霜期250~300天,年平均辐射量100.7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538~1883小时,日照率40%。

宜昌市气候特征是春早、夏温、秋迟、冬暖,秋温高于春温,春雨多于秋雨,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植物生产期长。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改变,季风进退,寒暑更替,四季气候各具特色。春温变化大,夏季雨水多,秋季来得迟,冬季严寒少。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市辖区总面积2122700.31公顷(2122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435800.3l公顷,丘陵478800公顷,平原208100公顷。

土壤

全市土壤分为紫色土、石灰土、黄棕壤、黄壤、水稻土及潮土6个土类。

  • 紫色土 发育于臼歪系五龙组红色砂岩风化壳上(母质除一部分为酸性外,大部分含有碳酸钙),它在干湿冷热的气候条件下,热温膨胀,干冷收缩,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所以土壤发育程度低,特别是坡地上土壤经常处于幼年土阶段,保留了许多母质的特征。紫色土为全市主要土壤类型,是全市面积最大的土类,共19.77 万亩,占全市土壤总面帜的59.05% ,广泛分布在全市低山、丘陵、岗地上。
  • 石灰土 主要发育于石灰岩地区,母质为石灰岩,白云岩及钙质砂页岩风化物。土层中残留一定数量的碳酸钙。石灰土由于侵蚀严重,一般土层较薄,砾石含量较多。剖面各层次呈不均质的石灰反应。PH 值较同一母质发育的地带性土壤高一级,呈中性至碱性。石灰土面帜5.51 万余亩,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6.46% ,主要分布于西陵峡东口石灰岩、砾岩地段。
  • 黄棕壤 形成发育过程中,由于弱脱硅富铅化作用,剖面心土层多呈黄棕色或红棕色,质地较粘重、棱柱状或块状结构,剖面中常有铁锤胶膜出现,有的有铁锤结核淀帜,表土层有机质含量比较高,土壤肥力较稳定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黄棕壤土面积4.8 万亩,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4.3% ,是较好的耕作土壤类型。
  • 黄壤 为地带性土壤,发育于自主系黄砂岩和石灰岩的风化物之上。在中亚热带的暖湿条件下,水化作用较强烈。剖面心土层多呈桔黄色,土壤多呈酸性或微酸性,且发生一定程度的富铝化过程。黄壤土面积1. 52 万余亩,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4.56% ,主要分布于海拔500 米以下丘陵及河谷地区。
  • 水稻土 是人们在长期的水耕熟化、氧化还原、淋海淀积等成土过程的作用下,逐渐发育形成的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壤。其性状特征深受水型影响。水稻土面积1. 29 万余亩,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3.87% 、占全市耕作土壤总面积的18.65% ,分布在冲、坡、坪等地势平坦开阔、阳光水利条件较好的地方。
  • 潮土 发育于河流冲积物,是多次洪水泛滥,河流夹带大量泥沙沉积的结果。由于冲积物来源广泛,河水涨落作用强弱不一,因此,潮土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肥力较高且常有夜潮现象。潮土面积0.61 万亩,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76% 、占全市耕作土壤总面积的8.45% ,分布于水源方便,地势平缓,光热充足的长江两岸和河溪地带。

水资源

宜昌水系均属长江流域,可分为长江上游干流水系、长江中游水系以及清江水系、洞庭湖水系和澧水水系等五大水系。除长江清江干流外,集雨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境内河流有164条,占境内集雨面积的91.5%。河流总长5089公里,河网密度0.24公里每平方公里。集雨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14条、其中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4条(沮漳河黄柏河香溪河渔洋河等)。水资源总量为131亿方,过境客水约4572亿方。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总蕴藏量达3000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2500万千瓦。

主要河流

  • 长江:自秭归县破水峡入境,经宜昌至枝江县鸭子口出境,在本市境内流长237公里。
清江:发源于湖北省恩施利川市齐岳麓肖家塘,全长440公里,至宜都市陆城注入长江
  • 清江:发源于恩施利川市齐岳麓肖家塘,全长440公里,在宜昌境内153公里,即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盐池入境至宜都市陆城注入长江,是本市境内长江的最大支流。
  • 香溪河:因相传王昭君在此浣纱而使河水生香气而得名。发源于神农架林区的骡马店,流经兴山县,在秭归的香溪镇注放长江,全长110公里。
  • 沮漳河:在当阳市两河口以上分为东西两大支流,西支为沮河,发源于保康县的卫家大岩,全长226公里:东支为漳河,发源于保康县的黑林,全长199公里。沮河、漳河在两河口汇合成沮漳河,全长88公里,于宜昌与荆州分界处注入长江。
  • 黄柏河:东支发源于宜昌县樟村坪乡的黑良山,全长126公里;西支发源于宜昌县的武郎寨,全长70公里。东西两条支流在宜昌县黄花场附近汇合成干流,长32公里,经宜昌县县城小溪塔注入长江。

湖泊

宜昌市被纳入湖北省第一批和第二批湖泊保护名录的共有11个湖泊,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其中水面面积1平方千米以上湖泊4个,即位于枝江市问安镇七星台镇的陶家湖,位于枝江市马家店街道、问安镇、仙女镇的东湖,位于枝江市问安镇的太平湖,位于枝江市马家店街道、问安镇的刘家湖;水面面积1平方千米以下湖泊7个,即位于枝江市马家店街道的杨家垱湖和五柳湖,位于枝江问安镇的党家湖、清明湖,位于当阳市草埠湖镇的季家湖,位于宜都市高坝洲镇的南桩桥湖、贵子湖。

水能资源

宜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000万千瓦以上,是中国乃至全球水能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截至2018年底,境内建成运行水电站469座,装机总量2769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105亿千瓦时。

矿产资源

宜昌境内发现各类矿产10类89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51.4%、占湖北省的59.3%,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8种,主要矿种有磷、铁、煤、锰、钒、金、铜、铅、锌、硅、石膏、石墨、石英砂、石灰石、大理石、重晶石等。全市共发现矿产地740处,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97处。已探明工业储量的矿产48种,其中磷、锰、银钒矿、溶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砂岩、石墨、石榴子石、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砂岩、高岭土、含钾页岩、化工用白云岩、化肥用橄榄岩、化肥用蛇纹岩、蚀面花岗岩等16种矿产为宜昌优势矿产。累计查明磷矿储量43.85亿吨,保有储量40.55亿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54.16%。累计查明晶质石墨储量174.9万吨,保有储量145.6万吨,是中南地区唯一的鳞片石墨矿。玻璃用砂岩矿为全国四大优质硅砂矿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调查成果显示,鄂西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页岩气地质资源量达11.68万亿立方米,为建成100亿立方米资源基地提供了资源基础。矿产资源分布面广,优势矿种产地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全市各县市均有矿产分布,但地域差异明显。主要矿产相对集中,形成12个矿产集中区,其中磷矿集中分布在夷陵区、兴山县、远安县北部;石墨集中分布在夷陵区宰金坪村及周围;铁矿集中分布在长阳火烧坪、青冈坪一带;锰矿集中分布在长阳古城;银钒矿集中分布在兴山白果园、长阳向家岭;白云岩、灰岩集中分布在宜都、长阳、秭归等地;硅石集中分布在夷陵区官庄;玻璃砂岩集中分布在当阳岩屋庙一带;石膏矿集中分布在当阳河溶一带;铬铁矿、橄榄岩、蛇纹岩集中分布在夷陵区太平溪一带;粘土矿集中分布在宜都市、枝江市一带;煤矿集中分布在远安、秭归、长阳、宜都、当阳一带。全市信息公示矿山330家,其中煤矿26家,磷矿49家,石墨、锰、金、铜、钒、石膏、方解石、重晶石、高岭土、各类采石场等255家。全市信息公示探矿权48个,其中磷矿18个,煤矿2个,黑金属矿产6个,有色金属矿产4个,贵金属矿10个,非金属矿6个,地热2个。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在宜昌市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有湖北宜化集团、宜昌兴发集团、湖北东圣公司、三峡新材、华新水泥、长阳锰业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矿产品开发和加工企业,基本形成以磷、石墨、石英砂、石材、水泥原料为主体的生产加工基地,使宜昌成为省内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磷化工和建材生产基地。

森林资源

宜昌市森林资源丰富,生物种类呈多样性。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203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0%,森林覆盖率(不含灌木林)达到55.3%,活立木蓄积量3986万立方米。

全市有森林公园11个(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后河国家森林公园、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等),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3个、市级2个,面积75万亩。全市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后河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小区34个、市级自然保护小区3 个,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3 个,保护面积273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的16%。

全市现有国有林场23个,经营面积110万亩;集体林场79个,经营面积21万亩;

生物种类多样 市有种子植物5582种,物种数量占全国种子植物的七分之一,其中1630种为中国特有。全市已知陆生脊椎动物610种,其中国家、省级保护动物177种。

环保水平 宜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6.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2%,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48天,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山水园林城市。

植物资源

宜昌市自然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甚优越,植物起源古老,种类繁多,群落交错。

林木类

主要包括乔木、灌木、果木、藤本等。

  • 乔木,主要有马尾松、油松、华山松、温地松、柏木、侧柏、园柏、塔柏、杉木、水杉、柳杉、精树、青冈栋、泡桐、梧桐、旱柳、河柳等300多种。
  • 灌木,主要有:黄荆条、黄萨、马桑、牛筋条、构树等100多种。
  • 藤本,有葛、忍冬(金银花)、葡萄、弥猴桃、爬墙虎等。
  • 果木,有柑桔、桃、橙、袖、李、杏、枣、柿、梨、核桃、樱桃、板栗、批把、山植、拐椒、苹果、石榴、花红等15类60多个品种。

竹类

主要品种有金竹、水竹、桂竹、丛竹、毛竹、山竹等。主要分布于大柏树、郊区住宅周围及局部山腰、山脚之间。

草类

根据植被组合特点,草场可划分为草丛草场、灌丛草场、疏林草场、零散草场、田埂草场。草场植被主要以自茅、柳黄茅、黄背草、木兰、马桑叶、胡枝子等为主,其次是意草、羊胡子草、马火烧、竹叶、狗牙根、狗尾巴、富蒲、蒲公英、竹节草等。

观赏植物

木本花卉有50多种,主要有苏铁、玉兰、广玉兰、含笑、蜡梅、牡丹、海棠、蟠桃、塔柏、罗汉松、碧桃、玫瑰、月季花、金桔、米兰、扶桑、茶花、夜来香、杜鹊花、莱莉、迎春花、四季桂、紫丁香、夹竹桃、黄杨、雪松、冬青、月季石榴。

草本花卉有100多种,主要有菊花(雏菊、金盏菊、翠菊、矢车菊、瓜叶菊、金光菊、大丽花、天人菊、红黄草菊等)、令箭荷花,蟹爪兰、仙人掌、叶仙人柱、仙人球、文竹、吊兰、万年青、君子兰、朱顶红、水仙、马蹄莲、紫罗兰、鸡冠花、倒挂金钟、苟药、含羞草、秋海棠、四季海棠、玻璃海棠、春兰、建兰、美人蕉、蝴蝶花、牵牛花、绣球花、脑脂花、百日红、插子花、月月红等。

药用植物

全市有300多种,常见的有黄姜、金银花、陈皮、薄荷、沙参、苦参、香附子、蒲公英、前胡、大黄、柴胡、板兰根、柴苏、苍术、天冬、麦冬、半夏、自芷、百仓、百步、定海根、虎耳花、车前草、鱼腥草等。

农作物

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玉米、蚕豆、豌豆、绿豆、黄豆、洋芋、红薯等。

经济作物

除棉花、黄花、烟草、芝麻、花生、油菜、甘廉、柑桔、西瓜、食用菌等外,主要是蔬菜,现宜昌市蔬菜有13个种类, 100多个品种。

  • 白菜类:包括结球白菜,不结球白菜和苔菜等。
  • 瓜类:主要包括黄瓜、南瓜、冬瓜、苦瓜、丝瓜、瓢瓜、菜瓜等。
  • 茄果类:主要包括蕃茄、茄子、辣椒等。
  • 绿叶菜类:主要包括茜菜、芹菜、克菜、雍菜、叶用高宦、茎用离宦、芫姜、叶用甜菜、商蔷等。
  • 根菜类:主要包括萝卡和胡萝卡。萝卡品种主要有本地红萝卡和本地白萝卡,其中阳坝萝卡是宜昌的特产。胡萝卡品种主要为紫梗胡萝卡。
  • 豆类:包括菜豆、虹豆、扁豆。
  • 甘蓝类:包括结球甘蓝、花椰菜和球茎甘蓝。
  • 薯芋类:主要有马铃薯、红薯、马尔科洋芋、红荷芋头、自荷芋头及本地洋姜等。
  • 芥菜类:包括叶用芥菜、茎用芥菜和根用芥菜。
  • 葱蒜类:包括韭菜、大葱、葱、洋葱、蒜和革头。
  • 水生菜类:主要包括藕和芋(也属薯芋类)。
另外,野生菜类有春天芽、鱼腥草、马齿宽;食用菌有平茹、松菌;还有紫苏、黄花等。

水生植物 

有莲藉、菱角、荧实、菱白、芦苇、蒲草、水花生、水浮莲、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草、道草、绿律、紫背萍等。其中水花生、水浮莲、紫背浮萍、绿萍、轮叶黑藻等可作鱼类饲料。

动物资源

兽类

现有野兽品种大致有:豹、猪、鹿、野兔、猴、野猪、猪灌、狗灌、豪猪、野羊、狐狸、黄鼠狼、野猫、松鼠、蝙蝠、老鼠、刺渭、山彪、穿山甲、狼、纺、田鼠等。家畜有猪、牛、羊、兔、狗、猫、马、骤、驴等。

禽类

野禽主要有斑坞、推坞、周鸪、猫头鹰、八哥、鸳鸯、啄木鸟、鹊鸪、黄鹏、杜鹊、喜鹊、鹦鹉、乌鸦、白头翁、画眉、燕、麻雀、相思鸟、野鸭、老鹰、布谷鸟、锦鸡、翠鸟等。家禽主要有鸡、鸭、鹅、鸽、鹊辑等。

鱼类

宜昌市鱼类有10 目21 科105 种。主要有中华甥、青、草、链、鳞(俗称肥头鱼)、鲤、饵、蝙、筋、蜡螺、勤、四、醋、睛、踪、幽、续、鳝、鲤、春、银、制、逆、接、鳝、绒、稣(刁子鱼)、黄额(黄骨头)、麻花鱼、乌鳞、泉水、瓣结、鳞口、裂腹、短领跻、武昌、沙鲤、刺锹、革胡子蛤、暗色东方纯、罗非、泥撒等。

节肢动物类

主要包括多足纲、甲壳纲、蛛形纲和昆虫纲等。多足纲有蟆蛤、蛐蜒(草鞋板)。甲亮纲有虾、螃蟹。蛛形纲有蜘蛛、揭子、峭(蜡蛛)、瞒。昆虫纲有蛙蹄、蝇、蚊、蜗、白蚁、蚂蚁、蜂、尺蟆(躬身虫)、红娘、斑堂、蚕、晴蜓、接姑、蟠蝉、蝴蝶、孟斯、峨、惧、辑、郎、打屁虫、跳蚤、野虫、蝉(知了)、土鳖、惶虫、臭虫、蝉蝴、萤火虫等。

爬行、两栖动物类

主要有龟、鳖(团鱼)、蛇、壁虎、晰踢、青蛙、假(娃娃鱼)、蜡蛤(癫蛤蟆)等。

腹足、软体、环节动物类

主要有螺脚、蜗牛、河蚌、蜓蚓、挑花鱼、水蛙(蚂蝶)、山蛙(旱蚂蜻)等。

经济

长江三峡大坝全景

改革开放以来,宜昌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水电载电体化工食品医药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宜昌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宜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电资源,决定了宜昌工业发展的重点是载电体工业,即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宜昌水电能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以高耗能、大耗水、环保型为特征的载电体工业。形成以输配电、电子元器件、化工、有机化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为支柱产业的载电体工业体系。为鼓励产业聚集,设有点军载电体工业试验区、猇亭台商工业园和宜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宜昌经济历史概况

  古代宜昌,经济发展缓慢,长期处于落后的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近代以来,宜昌城区为进出四川物资的重要换载转口码头。清威丰二年(1852年)后,川盐销鄂,宜昌码头年转运量6万吨。清廷在宜昌设榷运局,宜昌旧城一度出现繁荣景象。航运的发展,带动了土特产、日杂百货、木船修理、手工作坊及服务业的发展,税号、钱庄也相应增加。全城商户达1300多家。

  光绪二年(1876 年),《中英烟台条约》辟宜昌为通商口岸,翌年设立宜昌海关,英、日、美、德、意、法等国来宜设领事馆、开洋行。与此同时,近代工业开 始进入宜昌。光绪三年(1877年)建立修船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引进日本织机创办“宜人组织机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顺机器翻砂厂”开业。到民国25年(1936年),形成纺织、电力、机器铸造、造纸、碾米、制皂、食品、印刷、建筑、运输等行业,仅纺织业年产值就达到132.33 万元。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宜昌成为抢运西迁人员和物资的转运基地。民国27年(1938年)5月,国民政府委派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以交通部次长的身份坐镇宜昌。到宜昌沦陷前,共组织轮船105艘和木帆船2000余只,抢运政府机关、学校、工厂的人员及难民150万人,中转旅客29万人、物资器材150万吨到达重庆,并转运西南各省经宜昌北上抗日军人110万人。日军入侵宜昌前,宜昌遭受日机狂轰滥炸,从民国27年(1938年)1月24日日机首次轰炸宜昌城区起,到宜昌沦陷,共轰炸88次,炸死炸伤城区居民3829人。日军入侵宣昌后,连续5昼夜烧杀抢掠,将宜昌城洗劫一空。日军侵占宜昌城以后,无法突破三峡天险,西陵峡口南津关一带成为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前沿阵地。在宣昌沦陷的5年里,交通中断,经济衰败,致使宜昌经济大伤元气,一颇不振。到1949年7月宜昌建市时,百业萧条,民不聊生. 全市工业仅16家小厂及10个行业300户维持生产,当年工业产值476万元;农业生产力低下,当年产值195万元,粮食不能自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宜昌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特别是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给宜昌带来了振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世界水电之都

  宜昌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宜昌拥有长江、清江等大小99条河流的重要河段,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3000万千瓦,是我国乃至世界水电资源最富集、开发前景最好的地区之一。在以宜昌城区为中心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目前已建或在建的有三峡、葛洲坝、隔河岩和水布垭等4座大型水电站。由宜昌水电站发出的电力,按1000公里输电半径,已经输送到南至广州深圳、东至上海江浙、北至北京天津、西至成都重庆,可以说照亮半个中国,宜昌因此堪称“世界水电之都”。

  2003年宜昌境内已经建成的水电站有400多座,总装机容量达到了899.5万千瓦。到2009年全市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多万千瓦。在以宜昌城区为中心的40公里半径内已经建成了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3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416.7万千瓦,年发电量196.5亿千瓦时;正在兴建中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和2台5万千瓦机组),年最大发电能力约1000亿千瓦时。

  宜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大水电基地,是全国供电能力最强、供电质量最好的城市。充足的电力、优惠的价格和稳定的供电质量,为外来投资者在宜投资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5月4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宜昌参观三峡工程后感慨万千:造奇工、利天下,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共同的骄傲,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荣耀!

  在中国水电建设和长江水资源开发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大坝,都位于宜昌境内。水电已经成为这座滨江城市享誉华夏的闪亮名片。“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这是当代诗人郭沫若对宜昌的咏叹。

  而今,丰富的水能资源和世界级的水电工程,为宜昌的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双翼。2007年,宜昌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二位,实现生产总值820.9亿元,年增长15%;全地域财政收入164.35亿元,年增长1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5.57亿元,年增长30%。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338.5亿元,年增长23.9%;利税237.61亿元,年增长47%;利润177.75亿元,年增长54.4%。宜昌的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去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0.36亿元,全市生产总值、区域财政收入、外贸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湖北省同类城市首位。

  国家实施三峡开发、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给宜昌带来了多重机遇。湖北省同时把宜昌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基地。宜昌市将牢牢把握这一最佳机遇期,力争“十一五”期末形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基本框架,实现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基地、初步建成国际性旅游名城和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努力走在中西部地区同等城市发展前列。

六大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基础材料及机电设备制造业 宜昌市主要以生产中高压化成箔、电子铝箔、电子铜箔、高性能磁性材料等高耗电类基础产品为主,坚持开发新型频率器件、路由器、集成器等网络产品及光电传感器、电子专用材料、电子功能陶瓷材料等产品,并大力发展高压、超高压特色电缆产品的生产。

  化学工业 (1)磷精细化工:一贯坚持磷电结合的方针,突出磷系列产品的深加工,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电工级磷化工产品等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已成为宜昌市重点产品。(2)化肥工业:近年来,宜昌市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了多元高浓度复合肥、各种专用肥的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收益。(3)有机化工:以宜化集团为龙头,正在建设宜昌20万吨甲醇工程、宜化公司粉煤加压气化等工程,主要有机化工产品有三羟基丙烷(TMP)、季戊四醇、新戊二醇、二甲醚、乙二醛、尿囊素、甲基叔丁基醚、环已胺等。(3)橡胶制品:宜昌市通过调整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已重点开发汽车用橡胶配件,尤其是轿车配件的生产;气垫橡皮布通过引进国外技术,继续保持技术领先;输送带生产形成系列化、阻燃化、大长度、高强度的特点,并引进开发了大口径高压胶管和大长度特种高压胶管的生产技术等。

  生物工程及新医药行业 (1)高活性干酵母。宜昌市充分发挥安琪国家酵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的优势,高活性干酵母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2)氨基酸原料药及输液产品。宜昌市可生产20余种氨基酸中的18种,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正在扩大现有生产能力,增加品种规格,开发丝氨酸、缬氨酸等新产品。(3)酵母味素。目前,宜昌市酵母味素(酵母抽提物)产品广泛用于调料、特鲜酱油、肉类制品、水产制品、动物浸膏制品、罐头及蔬菜制品。正在开发建设年产5000吨酵母味素的生产项目。(4)生物营养保健食品。全市已形成较大的生物营养保健食品包括康普力星生物锌制剂、谷光甘肽及功能性酵母深加工饮品等产品的生产能力。(5)中成药制剂。宜昌市拥有国家鼓励发展的三类以上的新药“血美安胶囊”、“参归养血口服液”等产品的生产规模,并针对市场需求,不断实施技术改造升级,产品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形成良好的口碑。

  建材、新材料行业 近年来,宜昌市不断壮大新型建材、石墨、浮法玻璃、陶瓷行业,将逐步建成全国最大的石墨制品深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新型建材、浮法玻璃和卫生陶瓷生产基地,形成高标号水泥600万吨、优质浮法玻璃800万重箱、建筑陶瓷1亿平方米、中高档卫生陶瓷300万件、石墨及制品6.6万吨生产能力,推动石墨工业产业化进程,已开始启动氟化石墨、高纯低硫石墨纸、高碳纤维等项目,正在研制开发特种陶瓷材料、人造金刚石等产品。

  冶金工业 宜昌市正在建设的50万吨电解铝项目,加快了以电解铝为重点的有色冶金工业的发展,并不断积极加强对外合作,发展高耗能、适销对路的大直径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正在研制开发高性能高纯度硬质合金、新型合金材料等产品。

  纺织工业 宜昌市鼓励引进、采用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实施大规模嫁接改造,大幅度提高优质纱线、高档面料、床上用品和名牌服装的比重,逐步实现了宜昌市纺织产业的提档升级。

中央企业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中心城区三大商圈

  夷陵广场商圈(也作铁路坝商圈) 位于市中心,以国贸集团(四大主力卖场),CBD购物中心(包括沃尔玛超市)和大洋百货为代表,是大宜昌核心商圈,无论是人气还是消费能力都稳居大宜昌首位

  解放路商圈 以商业步行街为代表,是原宜昌市最繁华地带,但自夷陵广场建成后,中心地位受到严重动摇,目前屈居第二。步行街重点突出巴楚文化和三峡特色,但因为规划落后,所以商业气氛一直不给力

  九码头商圈 以万达广场为代表,面对三峡游客中心。地处宜昌港码头地带,来往旅客多,对九码头经济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农业

  近几年,宜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整村推进”工程,发展特色板块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先后捆绑投入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建设、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亿元,支持水果、畜牧、水产、蔬菜、茶叶、中药材等六大特色产业特色板块基地建设。全市六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达73.8%。

  宜昌农产品精品享誉国内外,秭归成为中国脐橙之乡、五峰采花毛尖成为湖北茶叶第一品牌、长阳清江鱼“游”到国外。品牌农业带动了基地建设,到目前,全市柑橘种植面积达142万亩,居全省第一。茶园面积达到51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35万亩。全市累计建规模化养殖小区214个,万头规模化养猪场50个,枝江、当阳、夷陵达到全省畜牧大县创建标准、进入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行列。全市着力推进“三园”建设,精品果园、高效茶园、安全菜园面积分别达到12万亩、3万亩、6.6万亩。

  宜昌市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已有河南双汇、北京汇源、台湾鸿新等10多家境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宜昌,本地的稻花香、枝江大曲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也迅速壮大,初步形成了水果、畜产品、茶叶、蔬菜、水产、粮油六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省和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18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30家,过10亿元的5家,过5亿元的有6家。这些龙头企业中,有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获省级名牌农产品有15个,获中国驰名商标3个,获湖北省著名商标19个,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5个。全省评选十大名优农产品时,宜昌蜜橘、秭归脐橙、清江鱼荣获2007年湖北十大名牌农产品称号。

交通

宜昌已经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港站大联运的交通新格局,成为中西部结合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目前宜昌城区已建成BRT(快速公交系统)一期。

水运

长江黄金水道自西向东横贯宜昌全境,万吨级船队西通重庆,东达上海,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重点建设的宜昌港成为三峡航运中转中心。

宜昌境内航道里程达678.5公里,其中长江干线232公里,内河里程446.44公里。

过江通道7个,港口年吞吐量万吨以上的有21个,其中年吞吐量20万吨以上的有13个,码头泊位354个。

拥有营运客船289艘,货船402艘,水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66万人次,货运量2209万吨;港口客货吞吐量分别为186.8万人次和3332万吨。

公路和桥梁

G42 沪蓉高速、G50 沪渝高速

S48 江北翻坝高速、S58 三峡高速、S64 宜来高速、汉渝高速(筹建,含现有S54 鸦猇高速、S68 江南翻坝高速等)

G59 呼北高速宜华高速(即S88 岳宜高速)、平宜高速(筹建)、房五高速(筹建,即 S79 十宜高速)、宜常高速(筹建)、沪渝高速至江南翻坝高速联络线(筹建)

318国道(上海—聂拉木公路)、347国道(南京—德令哈公路)、348国道(武汉—大理公路)、351国道(台州—小金公路)、209国道(苏尼特左旗—北海公路)、241国道(呼和浩特—北海公路)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

宜昌市现有建成和在建的长江大桥数量为9座(三江桥仅跨越三江引航道,未跨越整个长江两岸),拟建长江大桥(过江通道)为6座(条)

铁路

焦柳铁路宜万铁路汉宜铁路等重点交通线在宜昌交会。形成了宜昌的铁路大动脉。沪汉蓉客运专线的最后一段渝利铁路于2013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后,宜昌已经成为连接成都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重要纽带。

宜昌现拥有两个一等客、货运火车站宜昌站宜昌东站,但宜昌东站建成后,宜昌站已不办理客运业务。

航空

拥有4D级(规划4E级)机场一座,全国57个对外开放航空口岸之一。

三峡机场湖北省第二大航空港,地处猇亭区东部,旧名黄龙寺机场。服务区域覆盖鄂西各城市。已开通国内30余个大中城市的航班。2016年,宜昌三峡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53.6万人次,飞机起降14324架次,实现货邮行运输10988.7吨;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同比去年实现22%以上的增长,货邮行实现10%以上增长。2016年国际航班旅客吞吐量达到3.16万人次,平均客座率76.9%,其中韩国籍旅客1.74万人次,占比55%。三峡机场已成为三峡地区最大的民用机场,步入国内中型机场行列。2014年6月,被SKYTRAX评为四星级机场。



宜昌特产

  五峰名茶 五峰是中国名茶之乡,是一个古老的茶区。早在公元3世纪的西晋时期就有“武陵七县道出茶最好”的记载。古之武陵七县道即包括今之五峰、长阳两县之地域。早在18世纪后期,英国商人直接到今天的采花乡和水尽司等地设立茶社,经营茶叶,其金字招牌“英商宝顺合茶庄”至今仍保存在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此外宜昌的当阳、长阳、远安、秭归、宜都、夷陵区(特别是邓村)等地,也出产茶叶,主要为:春眉茶、峡州翠绿茶、茉莉春尖茶、宜红工夫茶、鹿苑茶、仙人掌茶、峡州碧绿、邓村绿茶、丝棉茸茶等。

  百里洲沙梨 沙梨是宜昌市下属百里洲镇特产,“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1995年注册“百里洲”沙梨商标,2000年被授予“中国沙梨之乡”等称号,2001年经农业部食品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为鲜梨优等品。

  宜昌柑桔 宜昌出产柑桔,历史悠久,屈原的《桔颂》,证明至少两千多年前,宜昌就已栽培柑桔。由于宜昌地理气候环境优越,现在宜昌栽桔,远非“千树”,而是居全省之冠,1991年产量达13万吨以上,且有着众多的优良品种。

   脐橙:因果顶生一小次果,随实膨大,开裂呈脐状,故名脐橙。又名抱子橙,无核橙。果实成熟呈圆球形,大则橙红,肉脆芳香,味甜汁多,嫩而无渣。港、澳外,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

   宜昌红橙:从锦橙芽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其特征是:果形端正,果色橙红,皮薄肉嫩,酸甜可口,品质上等,11月中旬成熟。主要产地为宜昌县三斗坪太平溪一带。曾获湖北省科技成果奖。

   桃叶橙:叶片狭长似桃叶。1959年开始,从众多甜橙中筛选出的优良品种。果面橙红、光滑、皮薄、籽少、质脆、甚甜、清香、汁多。

   窑湾蜜桔:果大、皮薄、无籽、汁浓、清甜适口。 主要产区在城区窑湾乡及城区四周。此品种除行销各省、市和港、澳外,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尔巴利亚等国。

   夏橙:每年四月挂果,次年四月成熟,色呈金黄。果汁酸甜适口,属夏令水果佳品。 宜昌兴山县选育的夏橙优令303优良单株被全国评为第一名。主要产区在兴山、秭归、宜昌三县。

清江椪柑

  清江椪柑 清江库区是国家级自然资源保护区,区内土壤质地优良,气候温暖,无工业污染,空气清新,特别适宜亚热带水果的栽培,椪柑就产于清江库区内海拔4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椪柑香甜可口,脆嫩化渣,可溶性固行物含量13%以上,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名优水果,目前已注册“清江牌”商标。为保护清江椪柑的品牌形象,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在椪柑主产区成立了清江椪柑开发责任公司,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专业从事清江椪柑的开发和经营。现已开发优质椪柑基地240公顷,品种结构上实现了早、中、迟熟配套,并且在产品的品质上实行目标控制,严格控制化肥和化学农药的用量,采用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使化肥的施用量在总施肥量的30%以下,农药残留始终低于国标最低允许量以下(经多次检测,残留低于国家AA级绿色产品允许量),并精心储藏保鲜,使用专用包装箱,专业人员包装,专用封口胶封装等防伪措施,以确保“清江牌”椪柑的产品质量和口碑形象。

  猕猴桃 野生品种较多,以中华猕猴桃为优。浆果可食,酸甜适度,汁多清香,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及脂肪蛋白脂和钙、磷、镁、铁、果胶等物质,是酿酒和果酱罐头生产的极好原料。秭归生产的猕猴桃罐头,行销全国各地。

  白花桃 又名秭归白花桃。以花瓣和果皮均为白色而得名。六月成熟,形长圆,顶端稍尖,果皮密被短柔毛。果肉白色,或淡绿色,汁清香,脱核,品质优良。加工的罐头畅销省内外。

  银山大白桃 系水蜜桃,因集中产区以银山果园场为中心而得名,面积1万亩,产量2万吨,99年获“湖北省科技精品奖”,2000年被评为三峡农业精品名牌。

  板栗 是宜昌市传统土特产,以宜昌、秭归、长阳等县产量最多。

   柿分为食用柿和油用柿两大类。食用柿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味甜汁多,可生食,也可制成柿饼、柿干等。亦可加工为柿蜜、柿糖、霜糖。还可酿酒制醋。柿饼、柿蒂可以入药。油柿是化工原料。其加工制品远销独联体、日本、香港等地。

  金水梨 果成熟早,呈金黄色,果大,肉厚、皮薄、味香、嫩脆、汁多、酸甜适度。 此梨产于当阳市,80年代引进的优良品种。

  远安西河鱼 西河鱼出自宜昌远安县的西河中,此河河水清澈,天然鱼类资源丰富,有很多少见的鱼类珍品。西河鱼味道醇美,最值得一提的是,西河鱼多肉少刺,甚至被外地人成为“无刺”,价格在当地鱼类中也是最昂贵的,高出其他河流中鱼价格2到3倍。西河的玲珑峡AAA级景区建成以后,西河鱼更为有名气,大多数外来游客都会买上一些带回品尝,也刺激了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

  枝江七星大蒜 枝江市七星台镇位于宜昌市东部,与荆州市相邻。全镇耕地面积8。8万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具有悠久的植蒜历史,常年种植在2万亩以上。近几年来,七星台镇委、政府把大蒜生产作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先后投资760万元,兴建了占地62亩的大蒜交易市场,投资250万元建成了大蒜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大蒜研究所。1999年枝江市授予七星台大蒜为枝江市首届农业精品,是较为理想的绿色食品。目前在我国各大城市均有销售网点,并远销香港和俄罗斯等地。2000年秋,我镇种植大蒜面积3万亩,2001年可实现青蒜商品量9000吨,蒜苔商品量10000吨。

  清江肉羊 湖北长阳是一个山羊生产大县,拥有63万亩草场资源,山羊生产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优质宜昌白山羊的中心产区。全县11个乡镇的高、中、低山均有分布,曾是全省养羊第一强县。1996年,“清江流域长阳商品肉羊生产基地”项目开始实施,全县的山羊生产取得了快速的发展,1999年全县饲养总量达到25万多只,出栏商品肉羊16万余只,再次跃踞全省前列水平。

民间特色小吃

  萝卜饺子 以新鲜萝卜丝和淀粉为原料炸制而成,外焦里嫩,鲜美可口路边小贩经营,价格约一元一个。

  凉虾 以大米、玉米等为原料,以红糖水为调料,清凉解渴,夏季勾兑冰水后饮用,风味更佳,深受宜昌居民喜爱的饮品。由路边小贩经营,多为家庭自制,价格约为一元一杯。

  赤花籽 用赤花籽磨成粉后制作而成,透明胶状饮品,口感细嫩幼爽,由路边小贩经营,多为家庭自制,价格约为一元一杯。

  凉拌鱼腥草 又名节节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茎叶有鱼腥味而得名,全草可入中药。宜昌市境内均有生长,多为野生,还有人工载植春季上市,以茎肥嫩者为佳。配姜、蒜泥、酱油、醋、葱段、味精、麻油等即成,此菜脆嫩、清香、爽口、有清热、解毒、消炎之功效。不仅是宜昌市民的一大嗜好,且成为宾馆宴席上的美味佳肴,深受欧美食客的喜爱。

  炕洋芋 据说也是土家人的传统小吃,“炕”是当地的方言,是煎炒焖炸之外的一种做菜方式。“洋芋”就是土豆。其做法是,先将洋芋刮皮洗净,放在锅里煮一煮,不等全熟捞起来,立即放在锅里炕,放进菜油或漆油,翻来复去将表皮炕得焦黄,再放进盐,蒜末、辣椒粉(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泡菜,鱼腥草等佐菜),拌匀即可。客人来了,奉上一碗,作为饭前压肚之食,是一种地道的风味食品。

  小桃园包子 由宜昌市民陶柱云老人和其老伴创立于一九八一年,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由当初的一张半桌子,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一家总店,多家分店的老字号招牌。小桃园包子以皮薄、馅嫩、汁多、味道鲜美远近闻名,有言道:笼中蒸白玉,桃园独飘香。

文化

特色文化

  宜昌特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生态文化 宜昌地处中西部衔合地带,降水充沛,气候宜人,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理想地之一。长江三峡、清江画廊、沮漳河风光形成了宜昌秀美山水的金三角。壮美神奇的西陵峡、美若仙境的清江画廊,以及三游洞风景区、车溪风景区等全市范围内340多处魅力独具的秀丽风景,加上良好的气候,独特的区位,构筑了宜昌生态文化原型。

  巴楚文化 是宜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宜昌市域内,是楚文化的摇篮,巴文化的发祥地,巴楚文化的交融地。巴文化和楚文化是中华文化历史上两朵绚丽的文化奇葩。巴文化是三峡地区一支重要的文化源流。楚文化是与中原文化并肩屹立的文明成果。巴楚文化是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在三峡地区交融形成的特色文化圈,它是宜昌地域文化的代表,也是宜昌历史文化中最为厚实、最为独特的资源。在中国地域文化圈中,宜昌以巴楚文化而闻名遐尔。近些年来,宜昌加强巴楚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民族舞剧《土里巴人》、音乐电视《雀尕飞》、广播剧《三峡移民第一村》、电视剧《家在三峡》等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继《土里巴人》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之后,2007年,大型民族风情音画《楚水巴山》获文化部文华大奖特别奖。

  土家文化和民间文化 土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土家民族文化是植根于宜昌市域内的文化奇葩。宜昌市域丰厚的文化土壤,积淀着绚丽多彩的、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其载体和形式共有民间故事、山歌、民歌、吹打乐、巴山舞、长阳南曲、花鼓戏、民间版画、服饰等数十种。

  名人文化 宜昌天钟神秀、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英才。秭归诞生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兴山诞生了民族和睦使者、绝代佳人王昭君,宜都诞生了著名学者杨守敬。此外,夷陵大地还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历史文化名人留下的不朽的诗篇。

  军事文化 以三国文化为代表的军事文化,既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又是名人文化的延续与拓展。近些年,我市充分整合名人、军事文化文物资源,深度挖掘文物景点的文化内涵,提高和扩大文物景点的档次和规模,文物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水电工程文化 宜昌区域建有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葛洲坝、三峡电站等五座特大型水电大坝,还有诸多中小型水电站。已初步形成了言水电必谈宜昌、言宜昌必谈水电的文化背景。这些电站水坝不仅产生强大的电能,而且派生出丰富的水电工程文化、水电生产文化、水电科教文化、坝区移民文化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水电工程文化。

民族风情

地花鼓

  地花鼓(俗称花鼓子)是流传在宜昌市域秭归、兴山、宜昌等县的汉族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据老艺人祖辈相传推断,至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一周二岁打花鼓,打到九州十三府”的台词唱腔来看也说明了它源远流长。

  地花鼓属灯舞类,最初仅限于春节等传统佳节时与大闹花灯活动穿插进行,汇同“狮子”、“龙灯”、“彩莲船”一起进行表演,载歌载舞,情节生动,内容朴实,表演风趣,喜闻乐见。这种文化习俗后来逐渐进入人们日常生活领域,民间操办红白喜事也打起花鼓子来。

  地花鼓多为两人表演,一旦一丑(扮成一对情人或一对夫妻),旦角自古来是男扮女装,后才发展为男扮男,女扮女;也有四、六、八人花鼓,男女成双。表演时丑执行折扇,旦执绸巾,不扮演人物,无情节贯穿,有小鼓、阴锣、大钵、马锣等击乐伴奏。锣鼓声中先由丑角出场,手持折扇,咏罢介词(登场诗),接着与锣鼓班子搭白,与观众交流,插科打浑,有固定的台词,也有即兴创作的,然后请出旦角边唱边舞。丑角表演诙谐、大方、旦角表演含蓄、羞涩。

  地花鼓表演的内容大多是劳动和爱情生活,如“数花”、“探郎”、“奴在闺房闷沉沉”、“十二个月”、“五更”、“十爱”等,也有唱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如“乌鱼招亲”、“玉堂春”、“一出宝台面朝东”、“一进门来把脚跌”等,有的内容是恭贺、祝福之词,这类大多是即兴创作。

  地花鼓舞蹈动作新颖,节奏明朗,动态优美,舞蹈性强,有固定的步伐和造型。特点是下沉、扣胸、稍曲膝、扭腰、晃肩、绕扇花等。无论调度和造型,旦、丑角都相距很近,来往舞时“背靠背,面对面”,不能超过一条板凳的长度,所以表演不受场地限制,堂屋、稻场、屋场、阶檐均可演出。

  地花鼓音乐唱腔多采用民歌小调,没有固定的曲牌,因而造成唱腔自由化的特点,加上各地艺人把自己熟悉的民歌小调大量渗入使用,又使地花鼓更为生动丰富,结构完整。各地的地花鼓虽同出一源,但风格特色各有差异,有代表性的如秭归三闾花鼓子、茅坪建东花鼓、两河跳花鼓、新滩琵琶丝弦、兴山南阳地花鼓、榛子地花鼓、古夫地花鼓、高桥地花鼓和宜昌平善坝地花鼓、莲沱地花鼓等。

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长阳土家族"撒叶儿嗬",是湖北清江流域中游地区土家的一种祭祀歌舞。"撒叶儿嗬"即跳丧或"跳丧鼓"。每有老人去世,停灵柩于堂前,亲属邻里前往吊唁。入夜,众人"打鼓踏歌",通宵达旦,以增热烈气氛,谓为亡人解寂,慰亲属节哀。跳丧的特点是手脚同边,舞姿豪放,动作平稳、舒缓,唱词以歌颂死者生平事迹,歌唱其对子女的抚育以及死者生产劳动方面的内容为主。

  "撒叶儿嗬"不仅是一种精彩的歌舞,一种艺术化的风俗或者风俗性的艺术,同时还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蕴涵着深邃的哲学意义。它的声腔歌调是一种古老的特性三声腔,这种歌腔仅存于清江迤北长江三峡北岸的兴山部分地区,在其他歌种已成绝响,却在跳丧时原汤原水地保存了下来;它的历史渊源有文献记载的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其源头可以从《巴渝舞》和武王伐纣时的巴人军阵舞中找到关联;它的豁达、通脱的生命观念直逼庄子,非同等闲,而"撒叶儿嗬"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学术价值,为清江土家所独有。

土家“女儿会”

  鄂西山区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风光旖旎,花果香甜,以盛产茶叶而赢得“楚天茶叶第一县”的美称。每年的农历7月12日这天,是传统的“女儿会”吉日,从幽静的山径小道前来赴会的男女青年总在万人以上。

  “女儿会”是土家年青人的节日。相传,该节日源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女儿会”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天无柄,地无环,土司有个初夜权;谁家姑娘要出嫁,他要先睡头三晚,土家妹妹哪个愿?”土家族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土司统治时期,土司制度是最为残暴和丑恶的奴隶制度。“女儿会”是土家妇女不甘忍受土司的蹂躏,为保守贞操,争取性权利而自由自发斗到底逐渐形成集合斗争的形式,这一时期相当漫长。随着“改土归流”,在封建制度的影响下,土司制度彻底瓦解,“女儿会”又成为反封建活动的表现,更为强烈,这是“女儿会”活动达到完全成熟的时期。

  土家人长期生活在山大人稀交通闭塞的环境,男与女交往的圈子狭窄,形成近亲繁衍的陋俗 。突出表现就是“姑表亲”,流传的婚俗歌“姑家女,伸手娶,舅家要,隔河叫”,“老表、老表、撞到就搞到”。娃娃亲、童养媳之类的婚约,束缚了青年男女的婚姻,“女儿会”却扩大了男女青年的交往,通过对歌,相识达到相交,私定终身,抗婚逃婚,情人幽会,偷情私奔,演出了许许多多的人间悲喜剧。这些被封建礼教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却在“女儿会”这种民间习俗中变得合法化。这个民族避免近亲繁衍造成 恶果,保持强盛,“女儿会”有其不可磨灭的功劳。

  “女儿会”在土改时期曾一度达到高潮,即“女儿会”的第三个鼎盛时期。随着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女儿会”在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文革时期却被极左的方式横加扼杀,遭到禁止。然而,有生命力的事物是不可能摧毁的。“女儿会”已完成了妇解放的历史使命,现在正以崭新的姿态进入文明朝代……

  源远流长的“女儿会”是土家族 人民的民族盛会,是青年男女倾吐爱慕之情的“边边会”。如今逐渐富裕的山区茶县,“女儿会”成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群英会和物质交流会。

长阳巴山舞

长阳巴山舞,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群众自娱性的集体舞蹈

  巴山舞起源于素有歌舞之乡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在土家族传统民间歌舞“跳撒叶尔嗬”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的 一种民族舞蹈。

  长阳巴山舞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群众自娱性的集体舞蹈。它是由土家人喜了乐见的民间古老的“跳丧”经长阳覃发池等民间舞蹈工作者收集整理,改革创新而发展起来。它一经问世便深受青睐。老世人奉为瑰宝,青年人视为爱物。它象一阵风从土家山寨吹进县城,甚至涉足到现代舞厅,大有与外来“迪斯科”“摇摆舞”一争高下之势。《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当众多的进口娱乐性舞蹈风靡一时之际,重山叠峰中的巴山舞却占据了那么多朴实的心灵,这种文化景观,带给人们许多思考,至少,它开拓、展示了一片独特的审美领域。”

  从跳丧到长阳巴山舞,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次有益尝试。巴山舞大胆地把跳丧从死人那里解放出来,变祭礼性舞蹈为群众自娱 性舞蹈,赋予它新的生命。在结构上,打破原始跳丧许多旧程式和流行区域的界限,吸取各地精华,通过提炼实行综合利用,重新结构而成,组合成“巴山摇”、“半边月 ”、“四合”、“风摆柳”、“双龙摆尾”、“喜鹊登枝”等六个种类。其动作姿态各异,但都具有身体上下颤动和胯部左右摇摆的特色。

  土家风俗原有“女人跳丧,家破人亡”的禁忌,但巴山舞适应自娱性集体舞蹈的特点,要求男女成双成对,男女动作略有区别,这不仅使舞蹈气质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增加了新的色彩。

  巴山舞在音乐上为去其丧味,只保留了原始跳丧鲜明的节奏和有特色的鼓点,选用了当地人们所熟悉的与舞蹈情绪相吻合的山歌、民歌为基调,适当加以发展,并加进了弦乐伴奏,舞蹈音乐仍具有浓郁的民族 特色和地方色彩。

  巴山舞的编创把握住群众自娱性舞蹈所具备的群众性、科学性、自娱性、随意性的基本特征,所以它来自民间,又回到民间,象早春的燕子飞旋在千家万户,象七彩的阳光融进了新婚的洞房,象熊熊的篝火,燃旺了土家的欢乐,而且正如一位舞蹈学教授预言的那样:“巴山舞或许会作为富于民族特色的集体娱乐舞蹈,而与世界优秀的民族娱乐舞蹈媲美。”

哭嫁

  “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是汉、土家、藏、彝、壮、撒拉等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

  土家族的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3天或前7天开始,也有的前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等等。

三峡渔民与渔划子

  乘江轮从重庆顺江到宜昌,沿途可见长江及其支流渔民划着小木船捕鱼。渔船,又叫渔划子。它是三峡渔民在江河溪水中捕鱼的交通工具。

  三峡先民捕鱼的历史渊远流长,早在7千多年前,大溪文化的先民就会捕鱼、食鱼。有趣的是,把两条鱼放在死者颈部左右,而鱼尾却衔在人的口中,这种古老的风俗,可能是象征其先民是以捕鱼为生的。1989年7月14日,在重庆市万县甘宁高梁村发现了一件虎钮錞于。此器物上有船形符号,该图案是“船头高翘,设有望楼,船上还立有鸟状神树”。据李复华、王家佑先生考证,可能是巴蜀先民的“鱼凫”族民。《奉节县志》记有:“邑人有赵姓者,以渔为业”。清代在宜昌府东朔县做过官的诗人罗宏备有诗为证。“九月鲟鱼上峡游,千钱一夜买矶收;家家解食生鱼子,一丈身长五尺头”。60年代末,秭归一位渔民在江边舀鱼,被一条大鲟鱼撞伤了腿,这条鲟鱼也被撞进石缝夹住了,被周围群众发现,将鲟鱼拖上岸,一称800斤重。

  如今峡江渔民在长江中捕渔,首先要花千把多元造一条木渔船。近年来,峡区渔民生活水平日渐富裕,条条渔船上安装了小马力的柴油机,减轻了渔民长期手撑摇浆人拖的沉重负担。渔划子变成了机动船。轻巧快捷,十分方便。

  渔船长约一丈二,宽三四尺,上分设五六个舱位。即头舱、尾舱(机舱)、驾舱、减水舱(专备渔民备水养鱼用的)、关舱等。关舱是渔民用木扳和油布搭篷遮阳挡雨,是渔民睡觉休息的舱位,它与江边渡船不一样,很有峡江地区的特色。

  有船必备网。网有大有小。渔民常以自己的手掌五指拼拢计算网的大小规格。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拼拢为平三,如果减一指变成平二;再加一食为平四;五指拼拢为平五。即所谓船大浪大,网大鱼大。

  三峡渔民在长江和溪水中捕鱼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谈撒网和放钩。

  撒网,又叫网捕。皆在白天进行作业,有流网、拖网和拦网之分。流网呈长方形,网下端有长方形鱼袋。网下两端各用20多斤重的石头沉人江底,网上两端分别用两条渔划子并行向前拖拉。拖网有单人拖和单船拖,主要在浅水区域,或者溪口与长江交汇之处捕捞。拦网主要找鱼群活动区域下网。

  放钩,又叫钩捕。一般是天黑之前放钩.次日早上和上午10时前收钩取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挂钩,另一种是喂食(诱饵)钩。挂钩,又叫大钩。钩长6厘米,宽2厘米,钩尖高1厘米。每间9厘米放一张大钩,分布很密集。钩尖十分锋利。主要是用来捕大鱼的。当大鱼碰撞上一张钩后.鱼受痛后乱碰乱摆,这时就会被周围许多大钩挂住,大鱼也就在劫难逃了。喂食钩,又称小钩,因钩尖是歪的,渔民又叫歪尖子钩。钩上挂的诱饵主要是蝗虫、蚯蚓等。主要钩的对象是肥头鱼和麻花鱼、鲶鱼等。

  三峡渔民在峡江长期的捕鱼实践中能熟知鱼情,会识水性。知道鱼窝在江中什么地方。如鱼常在八字水、滩头和大石堆下面活动、捕食物。这是渔民撒网和放钩的好地方。如太平溪、银杏沧、曲溪口、河湾子一带渔民对当地江中的大石堆摸得清清楚楚。据说近代有一大轮船在大太平溪触礁沉人江底。渔民们在撒网放钩时常挂网挂钩,因此在此捕渔时特别留心。

  说起渔划子,渔民们非常爱惜。一年一次休整桐油,多在三伏天修补。每年正月十五,渔民一家一户中午在坡上家中吃团圆饭。晚上,全家老小还要上渔船上团聚。恭恭敬敬的把香火插在船头,还很虞敬的在船头烧纸,放鞭炮。据说是祭奠江神(水神),祝愿新年一帆风顺,鱼儿满船,儿孙满堂。

  当地一位姓崔的渔民随口说了不少的渔家谚语,顺便记录和整理如下:一是捕渔的经验:“撒网打廻水,撒网下流水。放钩莫上边,下网要看天。大滩网放稍,小滩网下腰。退水的钩,涨水的网。”二是总结鱼类习性:“鲤龟成双对,麻花鱼排队。”三是四季鱼类特点:“春分鳊鱼鲤鱼多,秋分青鱼麻花(鱼)多。(鱼)冬眠卧泥床.清明觅食忙,春选肥水窝,夏找浅水沱。”四是渔家自慰:“有鱼莫欢,十日打鱼九日空,无鱼莫愁,一日打网还了九日工”。由此可见,三峡渔民千百年来总结捕鱼的民间谚语极为丰富,是我们研究和抢救民间文化资源不可忽视的内容。当今,三峡渔民为国家、舍小家,移民他乡,告别了三峡,告别了老祖宗留下的那条渔划子……。三峡渔民历代传承下来的渔猎文化却永久地留在这块土地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昌文物

蟠螭纹铜盦,时代:春秋中期,一级文物,宜昌博物馆藏
谷纹玉璧,时代:战国早期。1979年出土于当阳李家洼子十三号墓,宜昌博物馆藏

  双耳铜圆环 时代:春秋晚期。1984年出土于当阳曹家岗五号墓,宜昌博物馆藏。疑为古车上的附件,圆环状,外缘固定两个对称敛口钮,钮内各自啮合带小环耳的连桯,小耳可以轴转,该器似与铜镜合用,挂在战车上可以旋转,从多方位观察车后的情况。

  蟠螭纹铜盦 时代:春秋中期,一级文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当阳金家山采集,宜昌博物馆藏。盛食器,扁圆形,圆抓手弧顶盖,折腹微鼓,三钮足,兽环耳,主体花纹蟠螭纹的边缘装饰三角形云纹。该器为楚春秋时期工艺极其讲究的使用器,乃少有的珍贵文物。

  蟠虺纹铜鼎 时代:春秋中期,一级文物。1979年出土于当阳金家山九号墓,宜昌博物馆藏。饪食器、礼器。器口方唇外凸,弧腹,圆地,三兽面蹄足,盖、身以三小钮相扣合,通体饰蟠螭纹。此鼎造型雄浑,伟岸凌众,装饰慎密繁缛,铮亮华贵,气势遒迈。在楚器系列中属保存最完好的青铜器。

  磨光黑皮陶罐 时代:春秋中期,一级文物。1985年出土于当阳金家山二四就好墓,宜昌博物馆藏。盛器,宽平沿,高束领,鼓腹,颈饰三角暗纹,器表光泽如新。该类陶的制作经过制坯、打磨、饰色、抛光等多项复杂工艺,在当时的制陶业中独树一帜,领陶器文化之光。

  橙黄陶鬲 时代:春秋中期,三级文物。1978年出土于当阳金家山二号墓,宜昌博物馆藏,炊具,煮炖所用。宽沿,鼓腹,足内空呈袋状。饰绳纹,空足的优点是能充分受热。自新时期时代晚期开始沿用,至东周时期仍是平民(也包括下等贵族)善于使用的主要炊具。

  水晶扣 时代:战国晚期,三级文物。1979年出土于金家山一七九号墓,宜昌博物馆藏。衣物或系带扣钮。无色透明,扁圆形,呈经纬状透穿“十”字形镂孔。水晶还有水玉、水精、白坿、千年水、玻璃、石英等多种称谓,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宝石。

  八菱形三角纹铜车軎 时代:春秋晚期。1979年出土于当阳杨家山六号墓,宜昌博物馆藏。车马器,加固车轴的轴头。宽沿圆口,八菱体。饰三角纹间或四菱纹一周,端面饰四个回顾兽。该器庄重大气,纹饰美观,属同类器物中的珍品。

  漆瓚 时代:春秋中期。1988年出土于当阳赵巷四号墓。宜昌博物馆藏。饮酒器。椭圆形盏,圈足,燕尾式长柄,兽面环耳;饰卷云纹和绾线夹式几何纹。楚人生活在艺术的殿堂,尤其在造形艺术和适用两厢结合上已达到至高境界,从这个普通的饮具里可见一班。

  漆豆 时代:春秋中期。1988年出土于当阳赵巷四号墓,宜昌博物馆藏。盛食器。浅内盘,外斜沿,方腹盘,束腰式喇叭实柄足;饰蟠螭纹,黑地红彩。用彩鲜明妩媚动人,予人飘逸愈沉着之感。

  附龙玉璧 时代:战国早期。1979年出土于当阳李家洼子十三号墓,宜昌博物馆藏。佩戴和祭器。清白色玉,圆环形,边缘附一条腾跃的龙,饰谷纹。其龙势驰骋回顾,激情充溢,整体予人神高气全、满目辉光之感。

  谷纹玉璧 时代:战国早期。1979年出土于当阳李家洼子十三号墓,宜昌博物馆藏。佩戴和祭器。浅灰泛黄杂栗褐色,圆环形,两面均饰谷纹。器表纹涩光沉,清秀内含。

  蛞蝓纹玉璧 时代:东周。1979年出土于当阳杨家山一号墓,宜昌博物馆藏。佩戴和祭器。紫褐色玉、饰勾连蛞蝓纹。纹饰如虬腾霄,飞动纵逸,四相嬉戏,富有艺术感染力。

  蟠虺纹铜盏 时代:春秋中期。1979年出土于当阳金家山二四七号墓,宜昌博物馆藏。盛食器,蟠螭纹圆抓手弧顶盖,方唇,折腹微鼓,对称牛首式兽面耳,六环钮,腹饰蟠虺纹。造型装饰穷精要旨,矜慎严肃,内涵幽微,外耀锋芒。属楚铜器系列的佳品。 

饮食

宜昌地处重庆武汉之间,口味接近四川盆地,喜食辣味,但与其相比,少了花椒的麻味,而多了甜味;相对武汉来说,口味则偏辣、偏酸。宜昌与武汉相同,也把吃早餐俗称为“过早”。宜昌长期受荆州文化饮食影响,在荆州影响下,宜昌发展的的小吃有凉虾萝卜饺子、金箍条、苕酥、懒豆花等。

旅游

宜昌市境内风光旖旎,素以三峡旅游为闻名,集雄山与大川、历史古迹与现代工程、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葛洲坝水电站和宜昌市区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黄陵庙、三游洞、龙泉洞、下牢溪、桃花村、金狮洞等景观错落其间,险峻的西陵峡似游龙串连其中。以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圣人关羽、学者杨守敬为代表的古代名人文化;以巴人遗风、土家风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三国古战场、三游洞为代表的历史遗迹和以大老岭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胜地,构成了“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的旅游城市形象。

宜昌市旅游资源丰富,截止2020年7月,共有对外开放重点旅游景区(A级)51家,其中5A级3家,4A级20家,3A级26家,2A级2家。

2019年,宜昌市接待旅游人数8901万人次,其中国内8853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47.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86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972亿元,旅游创汇19805万美元。《2017年湖北省旅游发展评价报告》显示,宜昌市在市州旅游发展水平指数、产业竞争力、发展环境指数、游客满意度等多项指标中位居全省第二。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

景区景点

  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

  金狮洞

  百宝寨风景区

  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

  链子崖 

  清江画廊风景区

  三峡大瀑布

  古潮音洞度假山寨

  宋山森林公园

  奥陶纪石林

  三峡竹海(泗溪)

  点军区鸣翠谷风景区

  中华鲟园

  仙人溪

  三峡快乐谷

  三峡观坝旅游区

  长阳天柱山

  昭君村古汉文化游览区

  屈原故里(凤凰山)

  三峡车溪风景区

  石牌要塞旅游区

  长阳武落钟离

  五峰长生洞

  长江三峡

  三峡人家

  神农坛

  枝江桃花节

  夷陵长江大桥

  黄陵庙

  神女峰

  枝江沙浪奇观

  长阳清江

  神农溪

  西陵峡

  三峡大坝

  清江画廊

  三游洞

主要公园、广场

宜昌城市风光:儿童公园,原名西陵公园,1986年更名为儿童公园

  宜昌市内主要公园有东山公园、儿童公园、滨江公园、世界和平公园、磨基山森林公园、江滩公园

  主要广场有夷陵广场、五一广场、双亭广场

教育

2019年,宜昌市有452所学前教育学校,在校生数87,019人。 2019年,宜昌市有小学257所,在校生数172,813人;初中136所,在校生数78,821人。 2019年,宜昌市有52高(完)中,在校生数75,625人;34所中职,在校生数44,590人;15所技校,在校生数25,788人。 2019年,宜昌市有3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数5,247人。

高等教育

宜昌市有五所高等教育学校。2019年,招生16,153人,毕业生数19,189人,在校生数60,008人,教职工数5,464人,专任教师3,156人。

成人高等教育

2019年,宜昌市有1所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数21,572人。

体育

长阳巴山舞

长阳巴山舞是宜昌普及最广泛的民间舞蹈。巴山舞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群众自娱性的集体舞蹈。它是由土家族的民间古老的“跳丧舞”(也叫“跳撒叶尔嗬”)经长阳覃发池等民间舞蹈工作者收集整理,改革创新而发展起来。它一经问世便深受青睐。身体上下颤动和胯部左右摇摆是巴山舞的主要特点。2005年,长阳巴山舞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优秀全民健身项目一等奖”。

广播电视

2019,宜昌市拥有公共广播套数12套,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59498小时,公共电视节目套数16套,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93930小时。有线电视用户数580512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8%。广播电视从业人员1118人,其中管理人员335人,专业技术人员649人,编辑记者355人,播音主持人73人。

卫生

2019年,宜昌市共有医疗机构个数2664个,床位数29122张,执业医师10105人,注册护士15100人。

医院

2019年,宜昌市共有医院98个,床位数22093张。其中,综合医院44个,床位数15756张;中医医院13个,床位数3155张;专科医院37个,床位数2941张。

人物

  嫘祖 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宜昌远安的西陵山中有雷家冲,为嫘祖故里。唐朝赵蕤题嫘祖碑文说:“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农历3月15日,是嫘祖的生日。这一天,宜昌远安的荷花镇会举办沿袭数千年的“先蚕节”。

  鬻熊 又称鬻熊子、鬻子。楚之祖先。相传曾为周文王师(火师)。成王时追封功臣后裔,其曾孙熊绎受封于楚蛮,建立楚国。鬻熊传有《鬻子》一书,旧题鬻熊撰。《汉书 艺文志》道家有《鬻子》二十二篇,小说家类有《鬻子说》十九篇。刘勰《文心雕龙 诸子第十七》:“至鬻熊知道,文王咨询,余文遗事,录为《鬻子》。”今传《鬻子》仅二卷。鬻熊是一位有政治头脑的大酋。通晓法术,是一位有宗教声望的大巫。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秭归乐平里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王昭君 名嫱,字昭君。西汉皇妃。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时,以良家子遴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嫱入宫数岁,不得见帝,自请嫁匈奴呼韩邪为妻。临别时元帝方知其美丽动人。单于大喜,迎昭君入匈奴为妃,封为宁胡阏氏。后死于匈奴。

  郭璞(276-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官著作佐郎、王敦记室参军。于《晋书》中有传五千余言。寓居夷陵,作《尔雅注》及《江赋》。夷陵有“尔雅台”、“明月台”、“洗墨池”,相传是璞当年的著书遗址。

  无迹(1545-1628年),俗姓刘,名正诲,当阳人。玉泉寺住持,明代高僧、诗僧。自万历三十年(1602年)起,无迹禅师所住持的玉泉寺进行了明代最大规模的重修。无迹是玉泉寺历史上极有地位的大法师之一。精于儒学,极富诗才。一生著有《八识格庄子注》及大量诗文。其诗长于抒怀写景,文词朴实,意境清新。于崇祯元年(1628年)圆寂,终年83岁。

  文安之(1582-1659年),字汝止,号铁庵。夷陵鸦鹊岭(今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文畈村)人。永明王拜为东阁大学士,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史著述家。《明史》有传。时处于明王朝覆灭之际。永明王拜文安之为东阁大学士(宰相)。文安之“见国势愈危”,毅然举起“扶明抗清”的旗帜。永明王逃到了缅甸。国土尽失,因复明无望。文安之忧郁而死。文著有《易佣》14卷,诗文集《铁庵稿》、《略园集》。清同治年间《宜昌府志》存录王安之诗20首,文《郭维藩传》1篇。

  田舜年(1639-1706年),字韶初,号九峰。康熙年间容美土司宣慰使(容美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极有影响的容美诗人、作家。容美土司历为田氏家族统治。《宜昌府志》载:“鹤峰州旧为容美土司,土官田姓。国初(即清初)有名舜年者”。《宜昌府志》今存田舜年诗10余首,文6篇。田舜年另著有《廿一史纂》、《容阳世述录》、《白鹿堂诗文集》等书(见《田氏族谱》)。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湖广总督石文晟以“私造宫殿,暴虐奸淫”之罪名,将田舜年参劾;田赴武昌申诉时被拘捕。后病死狱中,终年67岁。

  杨守敬,字云鹏。晚年自号邻苏老人。宜昌宜都陆城人。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光绪六年(1880年)出使日本。杨守敬一生留下著作共80余种。他20岁起潜心研究历史地理,其最高成就的代表巨著《水经注疏》是一部“涉及历史、地理、水利、农业、考古、文学、民俗等广博内容”的宏篇巨著。全书40卷,200余万字,共记载全国大小河流3000余条。《杨守敬集》计13册,全套书计1700余万字。

  黄翔(1904-1990年),中国著名摄影家。湖北长阳人。行伍出身。曾任国民党中将军长。1948年底,于平津战役中,率部起义,脱离国民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二至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平生12次上黄山、5次下桂林。《黄山雨后》获罗马尼亚“国际图片展览会”金奖。《漓江渔歌》获巴基斯坦“国际摄影作品展览”金奖。1980年,黄翔回到阔别50余年的长阳家乡,拍摄了其《天柱山》、《香炉山》、《长江三峡》等好作品。

  刘德培(1912-2000),著名故事家。五峰长乐坪镇珍珠山村人。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表彰“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刘德培位居榜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其为“世界上值得骄傲的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民间文艺家”。生前共传承民间故事512则,歌谣1000余首,俗谚2000余条,谜语800余则和皮影戏文5本及大量民俗资料。根据刘德培口述整理出的《新笑府》,全书48万字,畅销海内外。2002年,民间故事家刘德培陈列馆在五峰渔洋关镇落成开放,这是我国首次为民间故事家设纪念馆。

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