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1个标签移动版编辑
 
(未显示20个用户的7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一级导航|0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1级 = '''陕西省'''}}
  
 +
[[文件:94681.jpg|right|thumb|280px|陕西:西安古城墙]]
 +
[[文件:94675.jpg|right|thumb|280px|陕西:延安夜景]]
 +
[[文件:94674.jpg|right|thumb|280px|陕西:宝鸡城市风景]]
 +
[[文件:94680.jpg|right|thumb|280px|陕西:华清池]]
 +
[[文件:94679.jpg|right|thumb|280px|陕西:华山风光]]
 +
[[文件:94668.jpg|right|thumb|280px|陕西:秦始皇兵马俑近景]]
 +
[[文件:94678.jpg|right|thumb|280px|陕西:西安碑林]]
 +
[[文件:94672.jpg|right|thumb|280px|陕西:韩城司马祠]]
  
 +
[[文件:94677.jpg|right|thumb|280px|陕西:大荔红提葡萄]]
 +
[[文件:94676.jpg|right|thumb|280px|陕西:户县猕猴桃]]
 +
[[文件:94673.jpg|right|thumb|280px|陕西:合阳红薯]]
  
 +
[[文件:94671.jpg|right|thumb|280px|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
 +
[[文件:94669.jpg|right|thumb|220px|陕西:大雁塔]]
 +
[[文件:94670.jpg|right|thumb|200px|陕西:凤翔彩绘泥塑]]
  
 +
'''陕西省'''([[汉语拼音]]:Shǎn Xī Shěng;[[英文]]:Shanxi Province),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省会[[西安]]。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地理坐标东经105°29′-111°15′, 北纬31°42′-39°35′。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
截至2022年11月,下辖10个地级市(其中省会西安为副省级市),31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69个县。
 +
截至2021年末,陕西省常住人口3954万人。
  
 +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省建都。陕西是中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
陕西省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貌构成,其中黄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横跨三个气候带,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陕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
境内主要景区景点有黄帝陵、兵马俑、华山、未央宫遗址、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西安城墙、西安钟楼、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等。
  
==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
+
“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展现了朝代更替的变化历程,铸造了民族盛衰、强弱易势的历史印迹,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丰富深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造就了一大批光照千古的文化巨匠,他们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从西周“制礼作乐”的[[周公旦]],到秦代创制[[隶书]]的[[程邈]];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及[[班彪]]、[[班固]]、[[班昭]],关中经学大师[[马融]];唐代大诗人[[王维]]、[[白居易]]、[[杜牧]],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画家[[阎立德]]、[[阎立本]],训诂学家[[颜师古]]等等:他们的不朽著作和业绩,树起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巍巍丰碑,广为世人敬仰。
  
 +
=== 行政区划、人口 ===
  
行政区划
+
==== 行政区划 ====
  
  全省设10个省辖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3个县级市、80个县和24个市辖区,1581个乡镇,164个街道办事处。
+
截至2021年9月,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其中1个副省级市)、31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69个县。
  
 +
*'''[[西安市]]''' 辖11个市辖区、2个县。市政府驻未央区
 +
**市辖区:[[新城区(西安市)|新城区]] [[碑林区]] [[莲湖区]] [[灞桥区]] [[未央区]] [[雁塔区]] [[阎良区]] [[临潼区]] [[长安区(西安市)|长安区]] [[高陵区]] [[鄠邑区]]
 +
**县:[[蓝田县]] [[周至县]]
  
 +
*'''[[铜川市]]''' 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市政府驻耀州区正阳路
 +
**市辖区:[[王益区]] [[印台区]] [[耀州区]]
 +
**县:[[宜君县]]
  
== 历史 ==
+
*'''[[宝鸡市]]''' 辖4个市辖区、8个县。市政府驻金台区
 +
**市辖区:[[渭滨区]] [[金台区]] [[陈仓区]] [[凤翔区]](原[[凤翔县]],2021年1月,国务院同意陕西省撤销凤翔县,设立宝鸡市凤翔区)
 +
**县: [[岐山县]] [[扶风县]] [[眉县]] [[陇县]] [[千阳县]] [[麟游县]] [[凤县]] [[太白县]]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演变可大致分为史前文明时期、西周时期、秦时期、西汉时期、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1949年l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陕西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
*'''[[咸阳市]]''' 辖3个市辖区、9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秦都区
 +
**市辖区:[[秦都区]] [[杨陵区]] [[渭城区]]
 +
**县:[[三原县]] [[泾阳县]] [[乾县]] [[礼泉县]] [[永寿县]] [[彬县]] [[长武县]] [[旬邑县]] [[淳化县]] [[武功县]]
 +
**县级市:[[兴平市]] [[彬州市]](原[[彬县]],201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彬县,设立县级彬州市)
  
史前文明
+
*'''[[渭南市]]''' 辖2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临渭区东风街83号。
 +
**市辖区:[[临渭区]] [[华州区]]
 +
**县:[[潼关县]] [[大荔县]] [[合阳县]] [[澄城县]] [[蒲城县]] [[白水县]] [[富平县]]
 +
**县级市:[[韩城市]] [[华阴市]]
  
  1963年7月,在蓝田县城西北约10公里的泄湖镇陈家窝发现了一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第二年5月,在公王岭地层中发现一个基本保存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经对此头骨化石进行室内修复,复原出一完整的猿人头骨化石。原研究者把陈家窝的下颌骨和公王岭的头骨归到一起,命名为“蓝田中国猿人”,简称“蓝田猿人”或“蓝田人”。但是,不少学者认为,这两件标本所显示的原始性程度明显不同,两个地点的时代又有先后之分,建议给公王岭头骨另立新种“蓝田人”;给陈家窝下颌骨以“直立人陈家窝亚种”的学名,亦可称“陈家窝人”。蓝田人属我国早期人类化石。其前额低平、较宽,眉骨粗壮隆起,骨壁较厚,眼眶略方,嘴部前伸。颅内耳高71毫米,脑容量为778.4毫升,基本与印度尼西亚爪哇人的775—900毫升相当。根据古地磁法测定,公王岭和陈家窝古猿人化石层位先后有三个不同的数据。一般可以说公王岭距今约100万年左右,其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或早更新世晚期。陈家窝化石距今60万年左右,属中更新世中期。在公王岭蓝田猿人化石出土地附近,伴出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许多生产工具,有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片、石核等打制石器。尖状器一面有刃,另一面保留石块原状,适于手握。刮削器有直刃、凹刃、凸刃和复刃四种形式,用于刮削木制工具和剥取兽皮。这些工具制作粗糙,以单面加工为主,多不经第二步加工即行使用。公王岭还出土了40余种动物化石,而最引人注目的这些动物化石中具有强烈的南方色彩,如剑齿象、大熊猫、爪兽、毛冠鹿、水鹿等。这说明蓝田猿人所生活的秦岭北麓,在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林木丛生,很适合于原始人类繁衍和生息。
+
*'''[[延安市]]''' 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宝塔区
 +
**市辖区:[[宝塔区]] [[安塞区]]
 +
**县:[[延长县]] [[延川县]] [[志丹县]] [[吴起县]] [[甘泉县]] [[富县]] [[洛川县]] [[宜川县]] [[黄龙县]] [[黄陵县]]
 +
**县级市:[[子长市]](原[[子长县]],201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陕西省撤销子长县,设立县级子长市)
  
  1978年春,在大荔县西北解放村附近发现一具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化石年代经鉴定距今约20万年左右,属不足30岁的男性头骨,是早期智人中的古老类型。大荔人介于晚期猿人和新人阶段之间,其体质形态明显进步于猿人而落后于现代人。在大荔人遗址发现的动物化石和石器表明,他们过着以狩猎为主的生活,其时代属旧石器时代的中期。
+
*'''[[汉中市]]''' 辖2个市辖区、9个县。市政府驻汉台区民主路
 +
**市辖区:[[汉台区]] [[南郑区]](原[[南郑县]],2017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撤销南郑县,设立汉中市南郑区)
 +
**县:[[城固县]] [[洋县]] [[西乡县]] [[勉县]] [[宁强县]] [[略阳县]] [[镇巴县]] [[留坝县]] [[佛坪县]]
  
  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存在陕西西安、临潼、渭南等地多有发现。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仰韶文化的有半坡人、姜寨人和史家人等,以半坡人最为典型。半坡人生活的时代距今约6000年左右,主要经营农业,同时从事家畜饲养、捕鱼打猎和采集等。生产工具主要为石器和骨器。石器有斧、锛、凿、刀、铲、敲砸器、磨棒、磨盘、箭头、网坠纺轮等;骨器有骨针和鱼钩等。当时种植的谷物是粟,蔬菜有白菜、芥菜。农业和采集主要由妇女承担,男子主要从事渔猎。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钵、盆、碗、壶、瓮、罐、瓶等。在一些陶器上有红底黑花彩绘几何图纹和动、植物图象,表现了半坡人对绘画、彩塑艺术的了解和使用;有些陶器上还刻划着笔划简单的符号,共22种113个,如×、+、I、K等,可能为记事记数的符号;特别是在遗址里发现的利用重心原理制作的便于从河中打水的尖底瓶,表明半坡人对物理知识已有了解和运用。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男女分葬和同性合葬墓表明,半坡人实行族外婚,本氏族不能结婚,死后夫妻各自埋在自己氏族的公共墓地里。属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龙山文化在陕西以临潼“康家文化”和长安“客省庄第二期文化”为代表,距今约4000年左右。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石斧体形圆扁,磨制得非常光滑;石铲大而薄,刃部锋利;还发明了镰刀。除石制工具外,还有了蚌器。畜牧业也繁盛起来,仰韶文化时期只有狗和猪,这时又有了马、牛、鸡。男女分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子的随葬品中大多是劳动工具和工艺工具,而妇女多是纺轮、锥、针一类物品,这说明男子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工具制造,妇女则着重从事纺织、缝纫一类活动。
+
*'''[[榆林市]]''' 辖2个市辖区、9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榆阳区
 +
**市辖区:[[榆阳区]] [[横山区]]
 +
**县:[[府谷县]] [[靖边县]] [[定边县]] [[绥德县]] [[米脂县]] [[佳县]] [[吴堡县]] [[清涧县]] [[子洲县]]
 +
**县级市:[[神木市]]
  
西周时期
+
*'''[[安康市]]''' 辖1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汉滨区
 +
**市辖区:[[汉滨区]]
 +
**县:[[汉阴县]] [[石泉县]] [[宁陕县]] [[紫阳县]] [[岚皋县]] [[平利县]] [[镇坪县]] [[白河县]]
 +
**县级市:[[旬阳市]](原[[旬阳县]],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陕西省撤销旬阳县,设立县级旬阳市)
  
  陕西从西周时期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
*'''[[商洛市]]''' 辖1个市辖区、6个县。市政府驻商州区
 +
**市辖区:[[商州区]]
 +
**县:[[洛南县]] [[丹凤县]] [[商南县]] [[山阳县]] [[镇安县]] [[柞水县]]
  
  周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族始祖名弃,“好耕农”,“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帝舜……封弃于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号日后稷,别姓姬氏。”弃传了三代,到公刘做部落首领时,率族众迁到分阝(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以后经过九代,即古公亶父(约公元前l2世纪)作首领时,周人渡过漆水,翻过梁山,来到渭河北岸岐山南麓一块美丽富饶的黄土平原定居,并用自己的族名命名这块土地叫“周原”(今陕西扶风县同岐山县交界处)。古公亶父在这里指挥族人开垦土地,挖渠排水,种植庄稼,发展农业;营建庙堂、宫殿、住宅,修筑城墙,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并多次打退前来骚扰的戎、狄部落。正式定国号为“周”,表明周人跨进了阶级社会——早期奴隶制。
+
==== 人口 ====
  
  古公亶父传季历,季历传姬昌(周文王),这段时间周国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全部占有了关中平原。公元前1136年左右,周文王把国都从周原迁到了沣(今陕西长安县马王村一带)。周文王死后,其子姬发(周武王)继立,于公元前1133年又迁都于镐(今长安县斗门镇一带)。武王以岳父姜太公为师,弟周公旦为辅,继续向东发展。约在公元前l027年(武王十年),经过牧野之战,周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
+
截至2021年末,陕西省常住人口3954万人,比上年减少1万人。其中,男性2018万人,占51%;女性1936万人,占49%,性别比为104.24。出生人口31.2万人,出生率7.89‰;死亡人口29.2万人,死亡率7.38‰;自然增长率0.51‰。城镇人口2516万人,占63.63%;乡村人口1438万人,占36.37%。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7.15%,15—64岁人口占68.86%,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99%。
  
  西周是在陕西境内建都的第一个全国性王朝。“陕”这个地名,是在西周初年出现的。周初分封,周公和召公的封邑以陕(今河南省陕县西南)为界,陕以东周公治之,陕以西召公治之。后人因此称陕以西地区为“陕西”。西周时期,陕西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具有了较大改进,出现了适宜于快耕和扒地除草的耜和镈,休耕轮作制度逐渐推广,开始使用绿肥和堆肥,并已有了完整的沟渠灌溉系统。《诗经》里描绘了当时的农田作业情况:许多人在土地上耦耕,结果获得了大丰收。谷子象梳篦一样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有城墙那么高。在手工业方面,当时有冶铸、陶瓷制造、玉石和骨角制作、制革、纺织等。青铜器的制作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和创造,不仅凝重典雅大方,同类型器物有了成组配套产品。而且铭文字数增多,最多发现有近5000字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书法艺术珍品。
+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陕西省全省常住人口为37,327,37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60476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79706人,增长3.55%。年平均增长率为0.35%。
  
  西周从周昭王之后,逐渐走了下坡路。特别是周幽王执政后,荒淫无道,国势急遽衰微。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被幽王所废的太子宜臼的外祖父)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次年,周平王将京城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
+
陕西世居民族有[[汉族]]、[[回族]]、[[满族]]、[[羌族]]、[[苗族]]等民族。
  
秦时期
+
=== 历史 ===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人的祖先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裔,曾“与禹平水土”,又“佐舜调驯鸟兽”,被舜赐姓赢氏。周在陕西关中崛起后,秦人与周亲善,曾为周王室养马,周孝王因其有功,封于秦(今甘肃省清水县一带),族号秦赢。周平王东迁,秦襄公率兵护送。周把岐(今陕西省岐山县)以西之地赐封秦襄公。秦襄公受封后,开始了与戎狄争夺关中的旷日持久的战争,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巩固了在关中的统治地位。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将国都从平阳(今陕西岐山县)迁往雍(今陕西凤翔县),在此历时近300年。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将都城向东迁往栎阳(今陕西临潼县)。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又迁都咸阳。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秦始皇)即位后,在统一战争中,每灭一国,在咸阳北原上仿建其宫殿一处,号称“六国宫殿”。统一后秦始皇又将全国富豪12万户迁到咸阳,从而使这里人口激增到将近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演变可大致分为史前文明时期、西周时期、秦时期、西汉时期、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1949年l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陕西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战国时期,魏国曾在洛河下游建上郡,楚国在汉江中游设汉中郡。秦统一后,分天下为36郡。陕西北部为上郡,治所在肤施(今榆林市南部);陕南为汉中郡,治所在南郑(今汉中市);渭河流域设内史,主管京都附近的畿辅区域。秦朝建立前后,关中的农业已相当发达,土地大量开垦,牛耕普遍采用,已经出现了铁犁,还修建了郑国渠,灌田4万顷。秦始皇陵西侧出土的铜车马和御俑及其它兵器,工艺水平很高,说明秦代手工业已有很大发展。
+
==== 史前文明 ====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东南)起义,9月,刘邦、项羽分别在沛县(今属江苏省)和吴(今苏州市)起义。公元前207年8月,赵高在咸阳杀秦二世,立二世兄子子婴,贬号为秦王。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军取道武关(今陕西省商南县)、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到达霸上(今西安市东南),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
1963年7月,在蓝田县城西北约10公里的泄湖镇陈家窝发现了一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第二年5月,在公王岭地层中发现一个基本保存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经对此头骨化石进行室内修复,复原出一完整的猿人头骨化石。原研究者把陈家窝的下颌骨和公王岭的头骨归到一起,命名为“蓝田中国猿人”,简称“蓝田猿人”或“蓝田人”。但是,不少学者认为,这两件标本所显示的原始性程度明显不同,两个地点的时代又有先后之分,建议给公王岭头骨另立新种“蓝田人”;给陈家窝下颌骨以“直立人陈家窝亚种”的学名,亦可称“陈家窝人”。蓝田人属我国早期人类化石。其前额低平、较宽,眉骨粗壮隆起,骨壁较厚,眼眶略方,嘴部前伸。颅内耳高71毫米,脑容量为778.4毫升,基本与印度尼西亚爪哇人的775—900毫升相当。根据古地磁法测定,公王岭和陈家窝古猿人化石层位先后有三个不同的数据。一般可以说公王岭距今约100万年左右,其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或早更新世晚期。陈家窝化石距今60万年左右,属中更新世中期。在公王岭蓝田猿人化石出土地附近,伴出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许多生产工具,有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片、石核等打制石器。尖状器一面有刃,另一面保留石块原状,适于手握。刮削器有直刃、凹刃、凸刃和复刃四种形式,用于刮削木制工具和剥取兽皮。这些工具制作粗糙,以单面加工为主,多不经第二步加工即行使用。公王岭还出土了40余种动物化石,而最引人注目的这些动物化石中具有强烈的南方色彩,如剑齿象、大熊猫、爪兽、毛冠鹿、水鹿等。这说明蓝田猿人所生活的秦岭北麓,在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林木丛生,很适合于原始人类繁衍和生息。
  
西汉时期
+
1978年春,在大荔县西北解放村附近发现一具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化石年代经鉴定距今约20万年左右,属不足30岁的男性头骨,是早期智人中的古老类型。大荔人介于晚期猿人和新人阶段之间,其体质形态明显进步于猿人而落后于现代人。在大荔人遗址发现的动物化石和石器表明,他们过着以狩猎为主的生活,其时代属旧石器时代的中期。
  
  公元前206年2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把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分封给秦朝的3名降将;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地区,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县);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地区,都栎阳(今陕西临潼县);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地区,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一带)。陕西代称“三秦”一词由此得名。公元前206年8月,汉王刘邦军偷渡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以东),袭击关中,章邯自杀,司马欣、董翳投降,陕西遂为刘邦所占。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以项羽失败而告终。
+
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存在陕西西安、临潼、渭南等地多有发现。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仰韶文化的有半坡人、姜寨人和史家人等,以半坡人最为典型。半坡人生活的时代距今约6000年左右,主要经营农业,同时从事家畜饲养、捕鱼打猎和采集等。生产工具主要为石器和骨器。石器有斧、锛、凿、刀、铲、敲砸器、磨棒、磨盘、箭头、网坠纺轮等;骨器有骨针和鱼钩等。当时种植的谷物是粟,蔬菜有白菜、芥菜。农业和采集主要由妇女承担,男子主要从事渔猎。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钵、盆、碗、壶、瓮、罐、瓶等。在一些陶器上有红底黑花彩绘几何图纹和动、植物图象,表现了半坡人对绘画、彩塑艺术的了解和使用;有些陶器上还刻划着笔划简单的符号,共22种113个,如×、+、I、K等,可能为记事记数的符号;特别是在遗址里发现的利用重心原理制作的便于从河中打水的尖底瓶,表明半坡人对物理知识已有了解和运用。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男女分葬和同性合葬墓表明,半坡人实行族外婚,本氏族不能结婚,死后夫妻各自埋在自己氏族的公共墓地里。属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龙山文化在陕西以临潼“康家文化”和长安“客省庄第二期文化”为代表,距今约4000年左右。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石斧体形圆扁,磨制得非常光滑;石铲大而薄,刃部锋利;还发明了镰刀。除石制工具外,还有了蚌器。畜牧业也繁盛起来,仰韶文化时期只有狗和猪,这时又有了马、牛、鸡。男女分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子的随葬品中大多是劳动工具和工艺工具,而妇女多是纺轮、锥、针一类物品,这说明男子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工具制造,妇女则着重从事纺织、缝纫一类活动。
  
  刘邦建立西汉,2月即皇帝位于氾水 (今山东曹县附近);5月汉高祖刘邦接受娄敬、张良建议将国都迁往关中。先都于栎阳(今陕西临潼县),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从栎阳迁都长安,又称西汉京师。
+
==== 西周时期 ====
  
  西汉时,将秦的内史管辖的渭河流域地区一分为三:即京兆尹,辖渭河以南地区;左冯翊,辖渭河以北、洛河中下游地区;右扶风,辖今咸阳以西地区。史称为“三辅”,治所均在长安城。
+
陕西从西周时期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西汉京师长安,位于今西安城西北10公里处,是先有宫城,后有外郭。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汉在原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建了长乐宫。公元前200年,又始修未央宫,两年后峻工。长安城的修建,据《汉书》记载,是从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正式开始的,于公元前l90年9月基本完工。据史料记载:汉长安城周长65里(约合今26公里),城墙高l2米以上,下宽l2—16米。周围共有l2个城门,东边为宣平门(又称东都门)、清明门(又称籍田门)、霸城门(又称青门),南边为复盎门(又称杜门、端门)、安门(又称鼎路门)、西安门(又称平门),西边为章城门(又称光华门),直城门(又称直门)、雍门(又称西城门),北边为横门(又称便门)、厨城门、洛城门(又称高门)。每座城门各有3个门洞,宽约6米。城外有壕水环绕,宽3丈,深2丈。由于城墙建于长乐、未央两宫之后,走向随宫殿建筑位置而变化。除东城墙为直线外,南、西、北处都有曲折,整个城呈一个不规则的方形,南像南斗星,北像北斗星,因此有“斗城”的称号。城内总面积973顷,有8条大街,160个巷里,分东市、西市等9个市区。城内中、南部为宫殿、官署和高官显贵居住区,约占全城面积的2/3以上;东部和西部为商业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2年,长安城内人口“为户八万八百,人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有关专家认为,这个数字偏低,每户以5口人计算,当在40万人以上,50万人左右。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城市,当时世界上只有欧洲的罗马城可以与之媲美。
+
周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族始祖名弃,“好耕农”,“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帝舜……封弃于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号日后稷,别姓姬氏。”弃传了三代,到公刘做部落首领时,率族众迁到分阝(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以后经过九代,即古公亶父(约公元前l2世纪)作首领时,周人渡过漆水,翻过梁山,来到渭河北岸岐山南麓一块美丽富饶的黄土平原定居,并用自己的族名命名这块土地叫“周原”(今陕西扶风县同岐山县交界处)。古公亶父在这里指挥族人开垦土地,挖渠排水,种植庄稼,发展农业;营建庙堂、宫殿、住宅,修筑城墙,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并多次打退前来骚扰的戎、狄部落。正式定国号为“周”,表明周人跨进了阶级社会——早期奴隶制。
  
  西汉时期是陕西的兴盛时期。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8年),西汉的国势达到顶峰。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记·货殖列传》中也说:“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西汉时期陕西农业经济发达,主要得益于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提高。关中先后开凿了漕渠、龙首渠、六辅渠、白渠、灵轵渠和成国渠等6条漕运和灌溉渠道,从而使关中平原形成了灌溉渠道网。汉武帝时期搜粟都尉赵过创造了代田法,还创制了耧车(一种三腿的播种工具)和耦犁(三人二牛的耕作方式,深耕、翻土、培垄一次进行)。这些新的耕作方法和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汉成帝年间议郎氾胜之写了一部农学著作,后世称为《氾胜之书》,系统地总结了陕西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当时铁器已广泛使用,并在全国产铁和冶铁之地设置有铁官,在今陕西境内就设置有5处,即郑县(今华县)、夏阳(今韩城市)、雍城(今凤翔县)、漆县(今彬县)、沔县(今勉县)。西汉时期纺织业也有很大发展,朝廷在长安设有东、西织室,集中了织工数干人,专门为皇室生产高级丝绸绫绢。1957年5月在西安灞桥出土了西汉早期裹铜镜用的纸张残片,是用大麻和苎麻纤维制成的,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张,已被定名为“灞桥纸”。l956年在长安县洪庆村西汉墓出土了一对人字纹齿轮,说明当时已经懂得了用齿轮传动力。建筑业在西汉时期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西汉建筑遗址上遗留的汉砖,质密、体大、量重,分有长形、方形与空心砖多种,砖的正面多有装饰图案;汉瓦当质地优良,一般为圆形,面上装饰有阳纹的图案或文字。西汉时期长安城内有9个集中的市场,其中西部6个,东部3个。每个市场都有围墙;市场中修建了高达5层的市楼,名叫旗亭。这说明西汉时期商业也有较大发展。
+
古公亶父传季历,季历传姬昌(周文王),这段时间周国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全部占有了关中平原。公元前1136年左右,周文王把国都从周原迁到了沣(今陕西长安县马王村一带)。周文王死后,其子姬发(周武王)继立,于公元前1133年又迁都于镐(今长安县斗门镇一带)。武王以岳父姜太公为师,弟周公旦为辅,继续向东发展。约在公元前l027年(武王十年),经过牧野之战,周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
  
  西汉时期,长安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有发展。长安当时藏书很多。刘邦入关时,萧何首先把秦丞相府的文书档案收存保护起来。公元前l91年,汉惠帝刘盈解除了民间不准藏书的禁令。汉武帝“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书·艺文志》)。汉成帝刘骜“使谒者陈群求遗书于天下”(《汉书·艺文志》),并分类整理、收集到长安的书籍共596家、l3269卷,分藏在长安城内的石渠、延阁、广内、兰台、麒麟、天禄等阁。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今陕西韩城市人)就曾参考这些藏书,在长安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历史名著《史记》。刘歆在继承其父刘向整理书籍的事业中,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七略》。学校在汉初尚不发达。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起初仅为博士官置弟子50人,到汉成帝末年(公元前7年前后),学生增加到3000人,并且形成许多学派。全国各地都选送青年到长安留学。
+
西周是在陕西境内建都的第一个全国性王朝。“陕”这个地名,是在西周初年出现的。周初分封,周公和召公的封邑以陕(今河南省陕县西南)为界,陕以东周公治之,陕以西召公治之。后人因此称陕以西地区为“陕西”。西周时期,陕西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具有了较大改进,出现了适宜于快耕和扒地除草的耜和镈,休耕轮作制度逐渐推广,开始使用绿肥和堆肥,并已有了完整的沟渠灌溉系统。《诗经》里描绘了当时的农田作业情况:许多人在土地上耦耕,结果获得了大丰收。谷子象梳篦一样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有城墙那么高。在手工业方面,当时有冶铸、陶瓷制造、玉石和骨角制作、制革、纺织等。青铜器的制作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和创造,不仅凝重典雅大方,同类型器物有了成组配套产品。而且铭文字数增多,最多发现有近5000字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书法艺术珍品。
  
  西汉时期,长安同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往来的关系。公元前l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今陕西城固县人)带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13年后(公元前126年)张骞返回长安,报告了旅途经过和西方各国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等各种情况,使西汉王朝对西方各国有了正式了解。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率领300人,携带大量财物出使西域,到达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后,张骞分遣副使去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康居(今中亚撒马尔罕)、月氏(今阿姆河北)、大夏(今阿姆河南)等国。后来乌孙和这些国家都先后派代表随汉使者来到长安,“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汉书·西域传》)。张骞以后,长安形成了出使西方各国的热潮。西汉王朝每年都要派出使团,多则十余次,少则有五、六次,每次使团人数少则十余人,多则一百余人。张骞和他以后的使臣带回了西域的葡萄、胡桃、石榴、胡豆、黄瓜、苜蓿、葱、蒜、芝麻等植物种子,西方各国的使者和商人,带来了骏马、香料、宝石、火烷布(石棉布)和许多珍禽异兽;我国的丝绸、漆器、竹器、黄金、白银以及铸铁和农耕技术,也从长安传往西方。9年,王莽废孺子婴,建立新朝。23年2月,绿林军拥立刘玄为皇帝(年号更始),9月攻入长安,王莽被杀。24年2月,刘玄迁都长安。25年6月,赤眉军在华阴立刘盆子为皇帝,9月攻入长安,推翻刘玄。赤眉军后被刘秀所败。
+
西周从周昭王之后,逐渐走了下坡路。特别是周幽王执政后,荒淫无道,国势急遽衰微。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被幽王所废的太子宜臼的外祖父)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次年,周平王将京城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 秦时期 ====
  
  25年6月,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王朝。关中仍保留“三辅”称号,长安仍维持京兆府的名义,汉中郡由益州刺史辖(治所在成都),陕北属并州刺史辖(治所在晋阳)
+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人的祖先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裔,曾“与禹平水土”,又“佐舜调驯鸟兽”,被舜赐姓赢氏。周在陕西关中崛起后,秦人与周亲善,曾为周王室养马,周孝王因其有功,封于秦(今甘肃省清水县一带),族号秦赢。周平王东迁,秦襄公率兵护送。周把岐(今陕西省岐山县)以西之地赐封秦襄公。秦襄公受封后,开始了与戎狄争夺关中的旷日持久的战争,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巩固了在关中的统治地位。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将国都从平阳(今陕西岐山县)迁往雍(今陕西凤翔县),在此历时近300年。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将都城向东迁往栎阳(今陕西临潼县)。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又迁都咸阳。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秦始皇)即位后,在统一战争中,每灭一国,在咸阳北原上仿建其宫殿一处,号称“六国宫殿”。统一后秦始皇又将全国富豪12万户迁到咸阳,从而使这里人口激增到将近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东汉末年(190),关东军阀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挟汉献帝刘协西迁长安。l92年4月,王允、吕布等谋杀董卓。6月,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樊稠等攻入长安,“放兵虏掠,死者万余人。”(《后汉书·董卓传》)。195年,李傕、郭汜、樊稠又互相攻杀,陕西经历了一次大浩劫,“长安城中,盗贼不禁,白日虏掠……人相食,白骨累积,臭秽满路”(《后汉书·董卓传》)。“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通鉴纪事本末》第八卷)。
+
战国时期,魏国曾在洛河下游建上郡,楚国在汉江中游设汉中郡。秦统一后,分天下为36郡。陕西北部为上郡,治所在肤施(今榆林市南部);陕南为汉中郡,治所在南郑(今汉中市);渭河流域设内史,主管京都附近的畿辅区域。秦朝建立前后,关中的农业已相当发达,土地大量开垦,牛耕普遍采用,已经出现了铁犁,还修建了郑国渠,灌田4万顷。秦始皇陵西侧出土的铜车马和御俑及其它兵器,工艺水平很高,说明秦代手工业已有很大发展。
  
  三国时期,陕西关中属魏的雍州所辖,治所在长安;今石泉以东陕南各县,属魏的荆州所辖(治所在今河南省新野);陕南西部为蜀的益州所辖(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陕北各处,为羌胡各族的游牧地区。
+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东南)起义,9月,刘邦、项羽分别在沛县(今属江苏省)和吴(今苏州市)起义。公元前207年8月,赵高在咸阳杀秦二世,立二世兄子子婴,贬号为秦王。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军取道武关(今陕西省商南县)、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到达霸上(今西安市东南),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313年,晋怀帝被杀,司马业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316年8月,刘曜进兵关中,11月,晋愍帝出降,西晋从此灭亡。319年,刘曜改国号为赵,定都长安,史称前赵。前赵时期,关中和商洛地区为其所辖。陕北由后赵占据,汉江上游为成国占据,今石泉以东地区为东晋辖地。328年,后赵羯人石勒在洛阳生俘刘曜,次年进军关中,取长安,前赵亡。
+
==== 西汉时期 ====
  
  350年,氐人苻洪乘后赵内乱进军关中,次年其子苻健在长安称帝,史称前秦。357年,苻坚即位。370年,苻坚用谋士王猛的建议,迁燕地王公及鲜卑人4万余户到长安;次年,又迁关东豪强和其他少数民族l5万户到长安和关中,关中经济较前有所恢复。384年3月,鲜卑人慕容泓据华阴,自称雍州牧、济北王,4月建元燕兴(史称西燕)。385年,慕容冲率西燕兵战败前秦入长安。
+
公元前206年2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把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分封给秦朝的3名降将;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地区,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县);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地区,都栎阳(今陕西临潼县);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地区,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一带)。陕西代称“三秦”一词由此得名。公元前206年8月,汉王刘邦军偷渡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以东),袭击关中,章邯自杀,司马欣、董翳投降,陕西遂为刘邦所占。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以项羽失败而告终。
  
  386年4月,姚苌乘西燕内乱攻入长安,改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后秦时期,关中和陕北为其统治,陕南地区为东晋所占。417年8月,东晋刘裕攻入关中,后秦亡。
+
刘邦建立西汉,2月即皇帝位于氾水 (今山东曹县附近);5月汉高祖刘邦接受娄敬、张良建议将国都迁往关中。先都于栎阳(今陕西临潼县),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从栎阳迁都长安,又称西汉京师。
  
  413年3月,曾投奔后秦姚兴的匈奴人赫连勃勃(于407年建立大夏国),在朔方之北、黑水之南,建国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红墩界乡)。418年,赫连勃勃率大军南下,攻陷咸阳,占据长安,称帝,改元昌武。419年,赫连勃勃还都统万城,留太子守长安。425年,赫连勃勃死。次年,北魏攻占了统万城和长安。
+
西汉时,将秦的内史管辖的渭河流域地区一分为三:即京兆尹,辖渭河以南地区;左冯翊,辖渭河以北、洛河中下游地区;右扶风,辖今咸阳以西地区。史称为“三辅”,治所均在长安城。
  
  535年,鲜卑人宇文泰立南阳王宝炬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西魏时期,陕西关中、汉江上游,均为其控制。556年,宇文泰死,其子宇文觉嗣爵。
+
西汉京师长安,位于今西安城西北10公里处,是先有宫城,后有外郭。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汉在原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建了长乐宫。公元前200年,又始修未央宫,两年后峻工。长安城的修建,据《汉书》记载,是从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正式开始的,于公元前l90年9月基本完工。据史料记载:汉长安城周长65里(约合今26公里),城墙高l2米以上,下宽l2—16米。周围共有l2个城门,东边为宣平门(又称东都门)、清明门(又称籍田门)、霸城门(又称青门),南边为复盎门(又称杜门、端门)、安门(又称鼎路门)、西安门(又称平门),西边为章城门(又称光华门),直城门(又称直门)、雍门(又称西城门),北边为横门(又称便门)、厨城门、洛城门(又称高门)。每座城门各有3个门洞,宽约6米。城外有壕水环绕,宽3丈,深2丈。由于城墙建于长乐、未央两宫之后,走向随宫殿建筑位置而变化。除东城墙为直线外,南、西、北处都有曲折,整个城呈一个不规则的方形,南像南斗星,北像北斗星,因此有“斗城”的称号。城内总面积973顷,有8条大街,160个巷里,分东市、西市等9个市区。城内中、南部为宫殿、官署和高官显贵居住区,约占全城面积的2/3以上;东部和西部为商业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2年,长安城内人口“为户八万八百,人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有关专家认为,这个数字偏低,每户以5口人计算,当在40万人以上,50万人左右。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城市,当时世界上只有欧洲的罗马城可以与之媲美。
  
  557年,宇文觉称天王,建立北周。581年,北周为隋所代。
+
西汉时期是陕西的兴盛时期。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8年),西汉的国势达到顶峰。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记·货殖列传》中也说:“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西汉时期陕西农业经济发达,主要得益于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提高。关中先后开凿了漕渠、龙首渠、六辅渠、白渠、灵轵渠和成国渠等6条漕运和灌溉渠道,从而使关中平原形成了灌溉渠道网。汉武帝时期搜粟都尉赵过创造了代田法,还创制了耧车(一种三腿的播种工具)和耦犁(三人二牛的耕作方式,深耕、翻土、培垄一次进行)。这些新的耕作方法和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汉成帝年间议郎氾胜之写了一部农学著作,后世称为《氾胜之书》,系统地总结了陕西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当时铁器已广泛使用,并在全国产铁和冶铁之地设置有铁官,在今陕西境内就设置有5处,即郑县(今华县)、夏阳(今韩城市)、雍城(今凤翔县)、漆县(今彬县)、沔县(今勉县)。西汉时期纺织业也有很大发展,朝廷在长安设有东、西织室,集中了织工数干人,专门为皇室生产高级丝绸绫绢。1957年5月在西安灞桥出土了西汉早期裹铜镜用的纸张残片,是用大麻和苎麻纤维制成的,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张,已被定名为“灞桥纸”。l956年在长安县洪庆村西汉墓出土了一对人字纹齿轮,说明当时已经懂得了用齿轮传动力。建筑业在西汉时期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西汉建筑遗址上遗留的汉砖,质密、体大、量重,分有长形、方形与空心砖多种,砖的正面多有装饰图案;汉瓦当质地优良,一般为圆形,面上装饰有阳纹的图案或文字。西汉时期长安城内有9个集中的市场,其中西部6个,东部3个。每个市场都有围墙;市场中修建了高达5层的市楼,名叫旗亭。这说明西汉时期商业也有较大发展。
  
隋唐时期
+
西汉时期,长安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有发展。长安当时藏书很多。刘邦入关时,萧何首先把秦丞相府的文书档案收存保护起来。公元前l91年,汉惠帝刘盈解除了民间不准藏书的禁令。汉武帝“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书·艺文志》)。汉成帝刘骜“使谒者陈群求遗书于天下”(《汉书·艺文志》),并分类整理、收集到长安的书籍共596家、l3269卷,分藏在长安城内的石渠、延阁、广内、兰台、麒麟、天禄等阁。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今陕西韩城市人)就曾参考这些藏书,在长安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历史名著《史记》。刘歆在继承其父刘向整理书籍的事业中,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七略》。学校在汉初尚不发达。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起初仅为博士官置弟子50人,到汉成帝末年(公元前7年前后),学生增加到3000人,并且形成许多学派。全国各地都选送青年到长安留学。
  
  581年2月,北周相国杨坚废周建隋,是为隋文帝。隋初仍都汉长安城。582年,由太子左庶子宇文恺设计,开始在龙首原南边(汉长安城在龙首原北)营建新城大兴城(因杨坚在北周时曾被封为大兴公,故用此名)。大兴城先建宫城,583年迁都于此。隋炀帝杨广大业九年(613)修建了外郭城。大兴城平面布局十分规整。外郭城近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556米,周长36.7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外郭城的东、西、南三边共设9座城门:西墙由北往南为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南墙由西往东为安化门、明德门、启夏门;东墙由南向北为延兴门、春明门、通化门。除了正南门明德门设5个门洞外,其余的门均开3个门洞。外郭城以北是大兴苑。《长安志》六卷记载,大兴苑“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二十三里”。隋炀帝在营筑外郭城的同时,并开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引浐河、交水、潏水入城。城内靠北墙中央为宫城,正殿称大兴宫。宫城正南为皇城。城内还有l4条东西向街道和11条南北向街道,以朱雀大街为南北中轴线,两侧主相对称。全城有109坊。
+
西汉时期,长安同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往来的关系。公元前l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今陕西城固县人)带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13年后(公元前126年)张骞返回长安,报告了旅途经过和西方各国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等各种情况,使西汉王朝对西方各国有了正式了解。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率领300人,携带大量财物出使西域,到达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后,张骞分遣副使去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康居(今中亚撒马尔罕)、月氏(今阿姆河北)、大夏(今阿姆河南)等国。后来乌孙和这些国家都先后派代表随汉使者来到长安,“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汉书·西域传》)。张骞以后,长安形成了出使西方各国的热潮。西汉王朝每年都要派出使团,多则十余次,少则有五、六次,每次使团人数少则十余人,多则一百余人。张骞和他以后的使臣带回了西域的葡萄、胡桃、石榴、胡豆、黄瓜、苜蓿、葱、蒜、芝麻等植物种子,西方各国的使者和商人,带来了骏马、香料、宝石、火烷布(石棉布)和许多珍禽异兽;我国的丝绸、漆器、竹器、黄金、白银以及铸铁和农耕技术,也从长安传往西方。9年,王莽废孺子婴,建立新朝。23年2月,绿林军拥立刘玄为皇帝(年号更始),9月攻入长安,王莽被杀。24年2月,刘玄迁都长安。25年6月,赤眉军在华阴立刘盆子为皇帝,9月攻入长安,推翻刘玄。赤眉军后被刘秀所败。
  
  隋代,文帝废郡存州,炀帝改州为郡。陕西分由17个郡(州)管辖。其辖地全在陕西境内的有9个郡(州):京兆(雍州,治所在今西安市),冯翊(同州,治所在今大荔县)、扶凤(岐州,今凤翔县)、上郡(敷州、今富县)、雕阴(上州,今绥德县)、延安(延州,今延安市)、上洛(商州,今商州市)、汉中(梁州,今汉中市)、西城(金州、今安康市);其辖地部分在陕西境内的8个郡(州):榆林(胜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朔方(夏州,治所在今靖边县北)、盐川(盐州,治所在今定边县)、弘化(庆州,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北地(豳州,治所在今甘肃宁县),河池(凤州,治所在今凤县),顺政(兴州,治所在今略阳县)、义城(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
+
====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604年杨广弑父杀兄夺取帝位后,施行暴政,激起民变。617年9月,从太原起兵的李渊渡过黄河,攻占朝邑(今陕西大荔县东),11月占领长安,立代王杨侑为恭帝,自为大丞相。618年5月,李渊逼恭帝禅位,正式称帝,定都长安,建立了唐王朝。
+
25年6月,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王朝。关中仍保留“三辅”称号,长安仍维持京兆府的名义,汉中郡由益州刺史辖(治所在成都),陕北属并州刺史辖(治所在晋阳)。
  
  唐长安城沿用隋大兴城的旧制,不断修建。唐高宗永徽五年(654)3月和ll月,工部尚书阎立德率人重修外郭城。据今实测,唐长安外郭城东西宽9500米,南北长8470米,周长35.5公里。城内由宫城、皇城、市民居住区组成。宫城位于全城正中的北部,唐初只有太极宫一处(原隋大兴宫),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在此居住三十多年。贞观八年(634),李世民在宫城东北角禁苑内的龙首原上修永安宫,让其父李渊居住,次年改名大明宫。唐高宗李治龙朔二年(662)开始对其加以扩建,次年唐高宗从太极宫搬到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此后,唐历代皇帝都住在大明宫。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唐玄宗将原来的旧居改成兴庆宫,并几度扩建。皇城在宫城的南面,东西与宫城相等,北和宫城的承天门、南和外郭城的明德门相对。城内南北7街,东西5街,其间并列尚书省、太仆寺、御史台、鸿胪寺、都水监等百官办公的衙署。市民居住区以承天门大街为中轴,分为东西相等的两部,有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l4条,供老百姓居住和商贾之用的坊市共114坊。整个长安城中,宫城约占全城总面积的3.7%,皇城约占6.3%,居民区114坊约占63.8%,其余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
+
东汉末年(190),关东军阀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挟汉献帝刘协西迁长安。l92年4月,王允、吕布等谋杀董卓。6月,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樊稠等攻入长安,“放兵虏掠,死者万余人。”(《后汉书·董卓传》)。195年,李傕、郭汜、樊稠又互相攻杀,陕西经历了一次大浩劫,“长安城中,盗贼不禁,白日虏掠……人相食,白骨累积,臭秽满路”(《后汉书·董卓传》)。“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通鉴纪事本末》第八卷)
  
  唐代的行政设置,在州()之上加设道一级。唐初全国为l0道,今陕西的关中和陕北属关内道管辖,陕南届山南道。唐中叶,全国分l5道,陕西属4个道管辖:从关内道分出京畿道,辖今长武、韩城一线以南,宝鸡、凤翔以东地区,治所在长安;关内道由京官遥领;今安康市以东属山南东道,治所在今湖北襄樊;今安康市以西为山南西道,治所在今汉中市。唐代还在陕西境内设了三个府:京兆府(治所在长安)、凤翔府(治所在今风翔县)和兴元府(治所在今汉中市)。
+
三国时期,陕西关中属魏的雍州所辖,治所在长安;今石泉以东陕南各县,属魏的荆州所辖(治所在今河南省新野);陕南西部为蜀的益州所辖(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陕北各处,为羌胡各族的游牧地区。
  
  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陕西最繁荣的时期。唐代长安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城内手工业很发达。如唐玄宗时“宫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熔造,又数百人。”(《旧唐书·杨贵妃传》)“少府监有绫锦坊巧儿三百六十五人,内作使绫匠八十三人,掖庭绫匠一百五十人,内作巧儿四十二人。”(《旧唐书·百官志》)1970年10月,在西安市何家村发现了两瓮窖藏文物计千余件,其中金银器270件,制作十分精美。唐代的瓷器制作,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唐三彩是陶瓷工业的新品种,耀州青瓷也很有名,今在唐代皇陵和贵族墓葬中多有出土。
+
313年,晋怀帝被杀,司马业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316年8月,刘曜进兵关中,11月,晋愍帝出降,西晋从此灭亡。319年,刘曜改国号为赵,定都长安,史称前赵。前赵时期,关中和商洛地区为其所辖。陕北由后赵占据,汉江上游为成国占据,今石泉以东地区为东晋辖地。328年,后赵羯人石勒在洛阳生俘刘曜,次年进军关中,取长安,前赵亡。
  
  唐代长安是全国的商业贸易中心。城内的东市和西市,是专门经营商业的地方,朝廷设有东西市局、平准局进行管理。西市有衣肆、坟典肆、药材肆、波斯邸、绢行、秤行、麸行、帛行、寄附铺等各种行业,还有专为大商人存放钱币的柜坊。商业分工很细,有以专卖穿钱绳为生的商人。东西市之外,在兴道、务本、长兴、靖安、宗仁、永乐、宣平、布政等坊内都有旅舍、寄舍,颁政坊有馄饨曲,胜业坊有卖饼的,长乐坊出酒,宗仁坊多乐器店。唐代一般使用铜钱,携带不便,在唐宪宗时,长安出现“飞钱”(亦称便换),类似现在的转帐支票,为商品交易提供了很大方便。
+
350年,氐人苻洪乘后赵内乱进军关中,次年其子苻健在长安称帝,史称前秦。357年,苻坚即位。370年,苻坚用谋士王猛的建议,迁燕地王公及鲜卑人4万余户到长安;次年,又迁关东豪强和其他少数民族l5万户到长安和关中,关中经济较前有所恢复。384年3月,鲜卑人慕容泓据华阴,自称雍州牧、济北王,4月建元燕兴(史称西燕)。385年,慕容冲率西燕兵战败前秦入长安。
  
  唐代长安的科技文化也十分发达。岐州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人李淳风主持编修了新历法《麟德历》,创制了新型铜制浑天仪,并同他人一起整理注释了《九章算经》、《周髀算经》、《缀术》等l0部有名的算经。著名地理学家贾耽,绘制了《海内夷图》,编纂了《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李吉甫编纂了《元和郡县志》。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京兆华原,即今陕西耀县人),收集了许多散在民间的秘方、单方,著有《急备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是我国最早的两部医学巨著,对后世医学影响极大。唐代设有史馆编纂史书,开创了官修史书的制度。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等都是唐初在长安编成的。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杜佑编纂的《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史书。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长安竭力推行“古文运动”,千古名篇《师说》就是他803年在长安写成的。
+
386年4月,姚苌乘西燕内乱攻入长安,改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后秦时期,关中和陕北为其统治,陕南地区为东晋所占。417年8月,东晋刘裕攻入关中,后秦亡。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的大多数诗人在长安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初到长安,以《蜀道难》被誉为“谪仙人”。他在陕西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诗圣”杜甫诗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400余首,其中在长安创作的有200多首,《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等辉煌诗篇都是在长安一带写成的。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等数十首诗写于长安及其附近,著名的《长恨歌》是806年其任周至县尉时写下的。京兆万年人杜牧,著有千古名篇《阿房宫赋》和《过华清宫》等七绝。大诗人王维在长安居住数十年,脍炙人口的《送元二使安西》就写于长安。王维晚年在蓝田辋川居住,把自己的田园诗汇集成册,题名《辋川集》。
+
413年3月,曾投奔后秦姚兴的匈奴人赫连勃勃(于407年建立大夏国),在朔方之北、黑水之南,建国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红墩界乡)。418年,赫连勃勃率大军南下,攻陷咸阳,占据长安,称帝,改元昌武。419年,赫连勃勃还都统万城,留太子守长安。425年,赫连勃勃死。次年,北魏攻占了统万城和长安。
  
  唐长安城内集中了全国著名的画家和画工。唐初的阎立德、阎立本,盛唐时期的吴道子、李思训、韩干、张萱,中唐时期的周昉、韩晃,都在长安留下了不朽之作。唐代壁画水平十分高超。关中地区发掘、整理的诸唐墓中,有大批精美的壁画。
+
535年,鲜卑人宇文泰立南阳王宝炬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西魏时期,陕西关中、汉江上游,均为其控制。556年,宇文泰死,其子宇文觉嗣爵。
  
  唐代书法艺术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名家辈出,各具特色。今西安碑林里保留了欧阳询书的《皇甫诞碑》,欧阳通书的《道因法师碑》,褚遂良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颜真卿书的《郭家庙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徐浩书的《不空和尚碑》,柳公权书的《玄秘塔碑》、《冯宿碑》,怀素书的《东陵圣母帖》、《藏真律公帖》、《千字文》和以篆书著名的李阳冰、以隶书著名的韩择木等书法大家的笔迹。欧阳询晚年精心之作《九成宫醴泉铭》,现存陕西麟游县九成宫遗址。
+
557年,宇文觉称天王,建立北周。581年,北周为隋所代。
  
  唐代长安的教育也十分发达。唐代在长安城设立的国子监为最高教育机构,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前三学主学儒家经典及时务策论,律学学律令,书学学书法及《说文解字》等文字学,算学学《九章》《缀术》等算术。门下省还设弘文馆,东宫设崇文馆。太医署、太仆寺等朝廷机构也设专业学校。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将《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经,刻石成碑,共用114石,表里刻字,共228面,立于国子监之内,作为范本。因作于开成年间,史称开成石经,现存西安碑林。
+
==== 隋唐时期 ====
  
  唐代的长安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通过陆路或海路前来长安。长安设有鸿胪寺、礼宾院等机构,专门负责接待。大明宫内的麟德殿是唐代宫廷接见外国使臣的重要场所之一。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前的61座王宾使臣雕像和章怀太子墓道东壁的礼宾图,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唐代中外友好往来的场面。同唐朝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波斯(伊朗)、日本、印度等国。当时在长安西市有许多波斯商人经商,设有波斯邸。近年在西安出土的多枚波斯钱币,就是证明。据史书记载,唐代200多年间,日本派遣唐使达19次之多;唐代长安的外国学生中,以日本学生为最多。
+
581年2月,北周相国杨坚废周建隋,是为隋文帝。隋初仍都汉长安城。582年,由太子左庶子宇文恺设计,开始在龙首原南边(汉长安城在龙首原北)营建新城大兴城(因杨坚在北周时曾被封为大兴公,故用此名)。大兴城先建宫城,583年迁都于此。隋炀帝杨广大业九年(613)修建了外郭城。大兴城平面布局十分规整。外郭城近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556米,周长36.7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外郭城的东、西、南三边共设9座城门:西墙由北往南为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南墙由西往东为安化门、明德门、启夏门;东墙由南向北为延兴门、春明门、通化门。除了正南门明德门设5个门洞外,其余的门均开3个门洞。外郭城以北是大兴苑。《长安志》六卷记载,大兴苑“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二十三里”。隋炀帝在营筑外郭城的同时,并开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引浐河、交水、潏水入城。城内靠北墙中央为宫城,正殿称大兴宫。宫城正南为皇城。城内还有l4条东西向街道和11条南北向街道,以朱雀大街为南北中轴线,两侧主相对称。全城有109坊。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6月,安禄山军攻破潼关,唐玄宗等仓皇逃出长安。叛军在长安大肆烧杀抢劫3天,长安城被掠夺一空。757年9月,唐代名将郭子仪(华州郑县,即今陕西华县人)收复长安。“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势逐渐衰败。881年,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883年2月,沙陀贵族李克用带兵进入关中,4月黄巢率军退出长安。904年,朱温强迫昭宗迁都洛阳,长安城被彻底破坏。
+
隋代,文帝废郡存州,炀帝改州为郡。陕西分由17个郡()管辖。其辖地全在陕西境内的有9个郡(州):京兆(雍州,治所在今西安市),冯翊(同州,治所在今大荔县)、扶凤(岐州,今凤翔县)、上郡(敷州、今富县)、雕阴(上州,今绥德县)、延安(延州,今延安市)、上洛(商州,今商州市)、汉中(梁州,今汉中市)、西城(金州、今安康市);其辖地部分在陕西境内的8个郡(州):榆林(胜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朔方(夏州,治所在今靖边县北)、盐川(盐州,治所在今定边县)、弘化(庆州,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北地(豳州,治所在今甘肃宁县),河池(凤州,治所在今凤县),顺政(兴州,治所在今略阳县)、义城(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
  
宋元时期
+
604年杨广弑父杀兄夺取帝位后,施行暴政,激起民变。617年9月,从太原起兵的李渊渡过黄河,攻占朝邑(今陕西大荔县东),11月占领长安,立代王杨侑为恭帝,自为大丞相。618年5月,李渊逼恭帝禅位,正式称帝,定都长安,建立了唐王朝。
  
  北宋建立后,行政设置改道为路。宋初设陕西路。之后,行政区划变化,陕西的大部分归兴军路(治所在今西安市)管辖;今麟游、周至以西,南至凤县、留坝、属秦凤路(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今佛坪、镇巴以西属利州路(治所在今汉中市);今宁陕、石泉以东属京西南路(治所在今湖北省襄樊市);今神木、府谷、佳县属河东路(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今榆林、横山、靖边、定边等县为西夏据有。
+
唐长安城沿用隋大兴城的旧制,不断修建。唐高宗永徽五年(654)3月和ll月,工部尚书阎立德率人重修外郭城。据今实测,唐长安外郭城东西宽9500米,南北长8470米,周长35.5公里。城内由宫城、皇城、市民居住区组成。宫城位于全城正中的北部,唐初只有太极宫一处(原隋大兴宫),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在此居住三十多年。贞观八年(634),李世民在宫城东北角禁苑内的龙首原上修永安宫,让其父李渊居住,次年改名大明宫。唐高宗李治龙朔二年(662)开始对其加以扩建,次年唐高宗从太极宫搬到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此后,唐历代皇帝都住在大明宫。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唐玄宗将原来的旧居改成兴庆宫,并几度扩建。皇城在宫城的南面,东西与宫城相等,北和宫城的承天门、南和外郭城的明德门相对。城内南北7街,东西5街,其间并列尚书省、太仆寺、御史台、鸿胪寺、都水监等百官办公的衙署。市民居住区以承天门大街为中轴,分为东西相等的两部,有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l4条,供老百姓居住和商贾之用的坊市共114坊。整个长安城中,宫城约占全城总面积的3.7%,皇城约占6.3%,居民区114坊约占63.8%,其余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
  
  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建立大夏,陕北部分地区为其控制。宋夏之间时战时和几十年,陕北是主要战场之一。1040年至l042年,范仲淹知永兴军、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今延安市嘉岭山下留有范仲淹手书石刻和“范公井”等遗迹。从l078年开始,沈括知延州4年,经营陕北边防。1127年,金灭北宋。当年12月,金将洛索率军进攻关中,大掠后退走。1128年8月,金军再攻关中,陕北大部和关中东部均为金占有。金在今陕西境内设有京兆府路(辖今铜川、韩城以南,乾县、武功以东,镇安、山阳以北,治所在今西安市)、鄜延路(辖京兆府路以北至米脂、保安,治所在今延安市)、还有凤翔路(京兆以西,治所在今凤翔县)、庆原路(今陕西淳化、永寿诸县西北属之,治所在今甘肃省庆阳市)、河东北路(今神木、佳县、吴堡诸县属之,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利州西路(今凤县、留坝、略阳诸县属之,治所在今略阳县)、利州东路(利州西路以东、京兆府路以南诸县属之,治所在今汉中市)。今榆林、横山、靖边、定边诸县仍为西夏所占。
+
唐代的行政设置,在州()之上加设道一级。唐初全国为l0道,今陕西的关中和陕北属关内道管辖,陕南届山南道。唐中叶,全国分l5道,陕西属4个道管辖:从关内道分出京畿道,辖今长武、韩城一线以南,宝鸡、凤翔以东地区,治所在长安;关内道由京官遥领;今安康市以东属山南东道,治所在今湖北襄樊;今安康市以西为山南西道,治所在今汉中市。唐代还在陕西境内设了三个府:京兆府(治所在长安)、凤翔府(治所在今风翔县)和兴元府(治所在今汉中市)
  
  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1222年11月,蒙古将领木华黎率军先后占领同州(今陕西大荔县)、蒲城。l230年6月,蒙古军破金京兆(今西安市);10月占领同(今大荔县)、华(今华县)等陕西东部;次年4月占领凤翔,8月破凤州(今宝鸡西南),占兴元(今汉中)、洋州(今洋县)。1234年,金灭。l253年,蒙古大汗分封诸王,关中成为忽必烈的封地。l271年,忽必烈迁都燕京(后改为大都),国号为“元”。1272年,忽必烈封第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建藩于陕西。元代在路之上设行中书省。陕西行省(治所在今西安市)的辖地包括今陕西全境,还有甘肃兰州以东和内蒙古伊克昭盟中部以南各地。元代中叶,安西王府被废除,安西路改名奉元路。
+
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陕西最繁荣的时期。唐代长安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城内手工业很发达。如唐玄宗时“宫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熔造,又数百人。”(《旧唐书·杨贵妃传》)“少府监有绫锦坊巧儿三百六十五人,内作使绫匠八十三人,掖庭绫匠一百五十人,内作巧儿四十二人。”(《旧唐书·百官志》)1970年10月,在西安市何家村发现了两瓮窖藏文物计千余件,其中金银器270件,制作十分精美。唐代的瓷器制作,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唐三彩是陶瓷工业的新品种,耀州青瓷也很有名,今在唐代皇陵和贵族墓葬中多有出土。
  
  宋元时期,陕西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有较大的恢复和发展,以水利事业较为突出。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陕西灌田面积由宋初2000顷扩大到6000顷,回升到唐中期的水平。北宋中期,陕西粮食连年丰收。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陕西转运使包拯上奏云:“陕西累岁丰熟,今秋又大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1)耀州瓷的生产在北宋达到鼎盛时期。石油的使用和开采也始于宋元。沈括在陕期间,对陕北石油进行了详细考察,断定:“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梦溪笔谈》)。范仲淹经略西北时,已以石油作军中照明与燃料之用。沈括还亲自试验以石油燃烧产生的烟黑制墨,获得成功。到了元代,陕北石油的开发与利用又有新的发展。当时已在延长、延川凿井采油。石油除用于照明、制墨、军用之外,还用于治疗牲畜疥癣等皮肤病,政府已把石油纳入正式贡赋之中。
+
唐代长安是全国的商业贸易中心。城内的东市和西市,是专门经营商业的地方,朝廷设有东西市局、平准局进行管理。西市有衣肆、坟典肆、药材肆、波斯邸、绢行、秤行、麸行、帛行、寄附铺等各种行业,还有专为大商人存放钱币的柜坊。商业分工很细,有以专卖穿钱绳为生的商人。东西市之外,在兴道、务本、长兴、靖安、宗仁、永乐、宣平、布政等坊内都有旅舍、寄舍,颁政坊有馄饨曲,胜业坊有卖饼的,长乐坊出酒,宗仁坊多乐器店。唐代一般使用铜钱,携带不便,在唐宪宗时,长安出现“飞钱”(亦称便换),类似现在的转帐支票,为商品交易提供了很大方便。
  
明清时期
+
唐代长安的科技文化也十分发达。岐州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人李淳风主持编修了新历法《麟德历》,创制了新型铜制浑天仪,并同他人一起整理注释了《九章算经》、《周髀算经》、《缀术》等l0部有名的算经。著名地理学家贾耽,绘制了《海内夷图》,编纂了《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李吉甫编纂了《元和郡县志》。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京兆华原,即今陕西耀县人),收集了许多散在民间的秘方、单方,著有《急备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是我国最早的两部医学巨著,对后世医学影响极大。唐代设有史馆编纂史书,开创了官修史书的制度。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等都是唐初在长安编成的。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杜佑编纂的《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史书。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长安竭力推行“古文运动”,千古名篇《师说》就是他803年在长安写成的。
  
  1368年1月,朱元璋称帝,国号明。l369年3月,明军徐达部进入陕西。4月占领奉元城,遂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同月克凤翔。5月克延安。8月陕西平。
+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的大多数诗人在长安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初到长安,以《蜀道难》被誉为“谪仙人”。他在陕西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诗圣”杜甫诗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400余首,其中在长安创作的有200多首,《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等辉煌诗篇都是在长安一带写成的。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等数十首诗写于长安及其附近,著名的《长恨歌》是806年其任周至县尉时写下的。京兆万年人杜牧,著有千古名篇《阿房宫赋》和《过华清宫》等七绝。大诗人王维在长安居住数十年,脍炙人口的《送元二使安西》就写于长安。王维晚年在蓝田辋川居住,把自己的田园诗汇集成册,题名《辋川集》。
  
  明代在元的行省基础上,除北京、南京外,在全国设13个布政使司。陕西布政使司辖今陕西全境和甘肃嘉峪关以东、今宁夏和内蒙古昭盟的大部、青海湖以东部分地区。明代实行封王建藩,陕西布政使司境内有7个藩王,其中3个封在今陕西境内:洪武十年(1378)封于西安的秦王、宣德九年(1429)封于凤翔的郑王、天启七年(1627)封于汉中的瑞王。
+
唐长安城内集中了全国著名的画家和画工。唐初的阎立德、阎立本,盛唐时期的吴道子、李思训、韩干、张萱,中唐时期的周昉、韩晃,都在长安留下了不朽之作。唐代壁画水平十分高超。关中地区发掘、整理的诸唐墓中,有大批精美的壁画。
  
  明代对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唐末昭宗迁往洛阳后,公元904年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京兆尹韩建,放弃了被朱温彻底破坏的外郭城和宫城,仅将原来官署所在的皇城加以整修,封闭了皇城的朱雀(南城中门)、安福(西城北门)、延禧(东城北门)三座城门,北开玄武门,整修的新城区面积大大缩小。1374—1378年间,都督濮英主持扩建了西安城垣,西、南两面城墙在韩建时的基础上增高加固,东、北两面城墙在原城郭之外新建,使西安城的长、宽均比元代奉元路城扩大了30%,城区面积扩大了80%。1526年,巡抚王荩重修了城楼。1568年,巡抚张祉给城墙(原是土墙)外面砌了一层青砖。崇祯年间,陕西巡抚孙传庭加修了4座关城。明代还在西安城内修建了两座醒目的建筑——钟楼和鼓楼。 
+
唐代书法艺术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名家辈出,各具特色。今西安碑林里保留了欧阳询书的《皇甫诞碑》,欧阳通书的《道因法师碑》,褚遂良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颜真卿书的《郭家庙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徐浩书的《不空和尚碑》,柳公权书的《玄秘塔碑》、《冯宿碑》,怀素书的《东陵圣母帖》、《藏真律公帖》、《千字文》和以篆书著名的李阳冰、以隶书著名的韩择木等书法大家的笔迹。欧阳询晚年精心之作《九成宫醴泉铭》,现存陕西麟游县九成宫遗址。
  
  1556年1月23日午夜,陕西华县发生了八级(据当今科学家估算地震烈度达11度)大地震。关中东部的华州、渭南一带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90多个县(除陕西外,还有今甘肃、山西、河南等省)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直接死亡人数83万。
+
唐代长安的教育也十分发达。唐代在长安城设立的国子监为最高教育机构,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前三学主学儒家经典及时务策论,律学学律令,书学学书法及《说文解字》等文字学,算学学《九章》《缀术》等算术。门下省还设弘文馆,东宫设崇文馆。太医署、太仆寺等朝廷机构也设专业学校。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将《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经,刻石成碑,共用114石,表里刻字,共228面,立于国子监之内,作为范本。因作于开成年间,史称开成石经,现存西安碑林。
  
  1628年11月,陕西府谷县人王嘉胤率农民起义,白水县农民王二率众与之会合。同时,陕西清涧县人王佐挂在陕西宜川、陕西安塞县人高迎祥、汉南王大梁先后响应。1636年高迎祥牺牲,李自成(陕西米脂人)被推为闯王。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当年10月,李自成兵分两路进军关中,破西安,11月占领关中、陕北。1644年1月,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号为西京,正式建国,国号大顺。1644年3月,李自成攻占北京。1644年6月,李自成从北京退返西安。1644年12月,清军攻入陕北,1645年1月攻破潼关,李自成率军经蓝田、商州、退往湖广。1645年2月,清军占据陕西全境。
+
唐代的长安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通过陆路或海路前来长安。长安设有鸿胪寺、礼宾院等机构,专门负责接待。大明宫内的麟德殿是唐代宫廷接见外国使臣的重要场所之一。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前的61座王宾使臣雕像和章怀太子墓道东壁的礼宾图,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唐代中外友好往来的场面。同唐朝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波斯(伊朗)、日本、印度等国。当时在长安西市有许多波斯商人经商,设有波斯邸。近年在西安出土的多枚波斯钱币,就是证明。据史书记载,唐代200多年间,日本派遣唐使达19次之多;唐代长安的外国学生中,以日本学生为最多。
  
  清代废去明布政使司的称号,仍称行省或省。清初陕西省辖今陕西全部,今甘肃、宁夏和青海东部。康熙二年(1663),以陕西右政使驻巩昌(今甘肃省陇西县),五年(1666)改为甘肃布政使,移驻兰州;左布政使仍驻西安,管理西安、延安、凤翔、汉中四府及兴安州。从此陕甘分治,陕西的区域最后确定。明清两代陕西省治均在西安。清顺治六年(1649),将明西安城东北部划作驻防城,通称满城。
+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6月,安禄山军攻破潼关,唐玄宗等仓皇逃出长安。叛军在长安大肆烧杀抢劫3天,长安城被掠夺一空。757年9月,唐代名将郭子仪(华州郑县,即今陕西华县人)收复长安。“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势逐渐衰败。881年,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883年2月,沙陀贵族李克用带兵进入关中,4月黄巢率军退出长安。904年,朱温强迫昭宗迁都洛阳,长安城被彻底破坏。
  
  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影响下,陕西也发生了反洋教斗争,燕子砭(属宁强县)教案、三边(靖边、定边、安边)教案是其中两次规模较大的反教会斗争。
+
==== 宋元时期 ====
  
  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西逃,于l0月26日到达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等于l901年10月6日由西安起程回京。
+
北宋建立后,行政设置改道为路。宋初设陕西路。之后,行政区划变化,陕西的大部分归兴军路(治所在今西安市)管辖;今麟游、周至以西,南至凤县、留坝、属秦凤路(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今佛坪、镇巴以西属利州路(治所在今汉中市);今宁陕、石泉以东属京西南路(治所在今湖北省襄樊市);今神木、府谷、佳县属河东路(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今榆林、横山、靖边、定边等县为西夏据有。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10月22日,陕西革命党人领导新军在西安起义响应,是北方第一个响应起义的省份。23日下午,起义军攻破满城,西安光复。10月27日,陕西军政府成立。西安光复后,除汉中(1912年4月光复)外,全省大部于11月底光复。
+
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建立大夏,陕北部分地区为其控制。宋夏之间时战时和几十年,陕北是主要战场之一。1040年至l042年,范仲淹知永兴军、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今延安市嘉岭山下留有范仲淹手书石刻和“范公井”等遗迹。从l078年开始,沈括知延州4年,经营陕北边防。1127年,金灭北宋。当年12月,金将洛索率军进攻关中,大掠后退走。1128年8月,金军再攻关中,陕北大部和关中东部均为金占有。金在今陕西境内设有京兆府路(辖今铜川、韩城以南,乾县、武功以东,镇安、山阳以北,治所在今西安市)、鄜延路(辖京兆府路以北至米脂、保安,治所在今延安市)、还有凤翔路(京兆以西,治所在今凤翔县)、庆原路(今陕西淳化、永寿诸县西北属之,治所在今甘肃省庆阳市)、河东北路(今神木、佳县、吴堡诸县属之,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利州西路(今凤县、留坝、略阳诸县属之,治所在今略阳县)、利州东路(利州西路以东、京兆府路以南诸县属之,治所在今汉中市)。今榆林、横山、靖边、定边诸县仍为西夏所占。
  
 +
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1222年11月,蒙古将领木华黎率军先后占领同州(今陕西大荔县)、蒲城。l230年6月,蒙古军破金京兆(今西安市);10月占领同(今大荔县)、华(今华县)等陕西东部;次年4月占领凤翔,8月破凤州(今宝鸡西南),占兴元(今汉中)、洋州(今洋县)。1234年,金灭。l253年,蒙古大汗分封诸王,关中成为忽必烈的封地。l271年,忽必烈迁都燕京(后改为大都),国号为“元”。1272年,忽必烈封第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建藩于陕西。元代在路之上设行中书省。陕西行省(治所在今西安市)的辖地包括今陕西全境,还有甘肃兰州以东和内蒙古伊克昭盟中部以南各地。元代中叶,安西王府被废除,安西路改名奉元路。
  
== 地理 ==
+
宋元时期,陕西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有较大的恢复和发展,以水利事业较为突出。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陕西灌田面积由宋初2000顷扩大到6000顷,回升到唐中期的水平。北宋中期,陕西粮食连年丰收。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陕西转运使包拯上奏云:“陕西累岁丰熟,今秋又大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1)耀州瓷的生产在北宋达到鼎盛时期。石油的使用和开采也始于宋元。沈括在陕期间,对陕北石油进行了详细考察,断定:“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梦溪笔谈》)。范仲淹经略西北时,已以石油作军中照明与燃料之用。沈括还亲自试验以石油燃烧产生的烟黑制墨,获得成功。到了元代,陕北石油的开发与利用又有新的发展。当时已在延长、延川凿井采油。石油除用于照明、制墨、军用之外,还用于治疗牲畜疥癣等皮肤病,政府已把石油纳入正式贡赋之中。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 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
==== 明清时期 ====
  
地貌
+
1368年1月,朱元璋称帝,国号明。l369年3月,明军徐达部进入陕西。4月占领奉元城,遂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同月克凤翔。5月克延安。8月陕西平。
  
  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
明代在元的行省基础上,除北京、南京外,在全国设13个布政使司。陕西布政使司辖今陕西全境和甘肃嘉峪关以东、今宁夏和内蒙古昭盟的大部、青海湖以东部分地区。明代实行封王建藩,陕西布政使司境内有7个藩王,其中3个封在今陕西境内:洪武十年(1378)封于西安的秦王、宣德九年(1429)封于凤翔的郑王、天启七年(1627)封于汉中的瑞王。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
明代对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唐末昭宗迁往洛阳后,公元904年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京兆尹韩建,放弃了被朱温彻底破坏的外郭城和宫城,仅将原来官署所在的皇城加以整修,封闭了皇城的朱雀(南城中门)、安福(西城北门)、延禧(东城北门)三座城门,北开玄武门,整修的新城区面积大大缩小。1374—1378年间,都督濮英主持扩建了西安城垣,西、南两面城墙在韩建时的基础上增高加固,东、北两面城墙在原城郭之外新建,使西安城的长、宽均比元代奉元路城扩大了30%,城区面积扩大了80%。1526年,巡抚王荩重修了城楼。1568年,巡抚张祉给城墙(原是土墙)外面砌了一层青砖。崇祯年间,陕西巡抚孙传庭加修了4座关城。明代还在西安城内修建了两座醒目的建筑——钟楼和鼓楼。 
  
气候
+
1556年1月23日午夜,陕西华县发生了八级(据当今科学家估算地震烈度达11度)大地震。关中东部的华州、渭南一带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90多个县(除陕西外,还有今甘肃、山西、河南等省)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直接死亡人数83万。
  
  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
1628年11月,陕西府谷县人王嘉胤率农民起义,白水县农民王二率众与之会合。同时,陕西清涧县人王佐挂在陕西宜川、陕西安塞县人高迎祥、汉南王大梁先后响应。1636年高迎祥牺牲,李自成(陕西米脂人)被推为闯王。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当年10月,李自成兵分两路进军关中,破西安,11月占领关中、陕北。1644年1月,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号为西京,正式建国,国号大顺。1644年3月,李自成攻占北京。1644年6月,李自成从北京退返西安。1644年12月,清军攻入陕北,1645年1月攻破潼关,李自成率军经蓝田、商州、退往湖广。1645年2月,清军占据陕西全境。
  
 +
清代废去明布政使司的称号,仍称行省或省。清初陕西省辖今陕西全部,今甘肃、宁夏和青海东部。康熙二年(1663),以陕西右政使驻巩昌(今甘肃省陇西县),五年(1666)改为甘肃布政使,移驻兰州;左布政使仍驻西安,管理西安、延安、凤翔、汉中四府及兴安州。从此陕甘分治,陕西的区域最后确定。明清两代陕西省治均在西安。清顺治六年(1649),将明西安城东北部划作驻防城,通称满城。
  
 +
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影响下,陕西也发生了反洋教斗争,燕子砭(属宁强县)教案、三边(靖边、定边、安边)教案是其中两次规模较大的反教会斗争。
  
== 自然资源 ==
+
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西逃,于l0月26日到达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等于l901年10月6日由西安起程回京。
  
土地资源
+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10月22日,陕西革命党人领导新军在西安起义响应,是北方第一个响应起义的省份。23日下午,起义军攻破满城,西安光复。10月27日,陕西军政府成立。西安光复后,除汉中(1912年4月光复)外,全省大部于11月底光复。
  
  陕西地带性自然土壤包括粟钙土、黑垆土、褐土、黄褐土和棕壤等,由于长期耕种和自然力的侵蚀,已演变成复杂多样的农业土壤。全省农业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2772万亩,未利用土地1503万亩。
+
=== 地理 ===
  
  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全省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0%,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
+
[[文件:陕西省地图.jpg|center|thumb|550px|陕西省地图]]
  
水资源
+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 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76.4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25.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9位。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80立方米,最大年水资源量可达847亿立方米,最小年只有168亿立方米,丰枯比在3.0以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时间分布上,全省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7-10月份,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春夏两季旱情多发;地域分布上,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1%;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3%,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
+
==== 地貌 ====
  
矿产资源
+
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北山和秦岭从北到南把陕西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全国著名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陕西地质成矿条件优越,许多矿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省矿产资源分布特点:陕北及渭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铝土矿、水泥灰岩、粘土类及盐类矿产为主,其中陕北神府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团。关中以金、钼、建材矿产、地下热水和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岭巴山地区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为主。全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4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10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金属及稀散元素矿产11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9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3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36种、水气矿产2种。已列入陕西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88种,矿区1135处。全省现已查明储量的有93种,潜在价值42.56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天然气、盐、钛、钼、煤、镍等58种矿产的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十位。2010年新发现各类矿产资源储量:煤99.54亿吨、铁矿石量0.514亿吨、V2O5资源量44.48万吨、铅锌金属量27.29万吨、钼金属量28.32万吨、金金属量41.22吨、水泥用灰岩2.53亿吨;新发现矿产地3处:大、中、小型各1处,其中:大型、中型矿产地煤各1处、岩金小型矿产地1处;提高规模级别的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9处,煤大型1处、中型8处,金大型1处、钒中型1处。
+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陕南和关中重要的水源地,具有调解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植物资源
+
'''陕北高原'''
  
  陕西生态条件多样,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数据,陕西现有林地670.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6%;天然林467.5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有野生种子植物3300余种,约占全国的10%。珍稀植物30种,药用植物近800种。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省内草原属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陕北,类型复杂,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
陕北黄土高原位于“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梁、峁,是黄土塬经沟壑分割破碎而形成的黄土丘陵,或是与黄土期前的古丘陵地形有继承关系。沟大都是流水集中进行线状侵蚀并伴以滑塌、泻溜的结果。
  
动物资源
+
从区域组成特征看,延安以北地面切割严重,是以峁为主的峁梁沟壑丘陵区,绥德、米脂一带最为典型;延安、延长、延川是以梁为主的梁峁沟壑丘陵区;西部为较大河流的分水岭,多梁状丘陵。延安以南是以塬为主的塬梁沟壑区。洛川原是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黄土塬。宜川、彬县、长武一带,因沟谷蚕食,形成了破碎塬。在榆林地区的定边、靖边、横山、神木等县的北部,长城沿线一带是风沙滩地。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从定边至窟野河,东西长约420公里,南北宽12~120公里,主要是植被遭受破坏后就地起沙的结果,也和强风从内蒙古伊克昭盟搬运沙粒有关。冬、春季多强劲的西北风,使沙丘向东南移动。沙丘之间或低洼地方,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滩地。滩地中部平坦,夏季水草茂盛,为重点农牧业基地。
  
  陕西野生陆生脊椎珍贵动物众多,现有野生动物604余种,鸟类380种,哺乳类147种,均占全国的30%;两栖爬行类动物77种,占全国的13%。其中珍稀动物69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1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黄土高原上分布着一些不太高的山地,有白于山、子午岭、崂山、黄龙山等。六盘山余脉,向南延伸到陇县和宝鸡西部,称为陇山,向东的一支延伸到千阳、凤翔、岐山、永寿,与北山相连。“北山”泛指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的一系列以灰岩为主的石质山丘。陕北黄土高原较大的河流分别注入黄河和渭河。各大河及其主要支流的中、上游段,往往形成较宽的川地,是黄土高原的“米粮川”。
  
 +
'''关中盆地'''
  
 +
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西起宝鸡峡,东迄潼关港口,东西长约36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460~800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250~400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阳郭原,华县的高塬原,华阴的盂原等,目前已发展成林、园为主的综合农业地带。
  
 +
'''陕南山地'''
  
 +
关中以南的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秦岭、巴山的西部有汉中盆地,东部为安康盆地。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总面积74017平方公里。
  
 +
陕境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一般海拔1500~30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太白山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蚀冰碛地形保存完好。秦岭以太白山为主峰,由西分为三支,由北而南山势渐低,至汉中盆地边缘已成低山丘陵。太白山以东山势逐渐递减,在商洛地区山势结构如掌状向东分开,间以红色断陷盆地和河谷平地。盆地和河谷平地保存有二至三级阶地。北陡南缓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为建设中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提供了条件。
  
 +
川陕间的大巴山走向西北——东南,一般海拔1500~2000米,高出汉江谷地1000~1500余米,东西长约300余公里,通常把任河以西称米仓山,以东称大预山。大巴山北侧诸水注入汉江,上游系峡谷深涧,中、下游迂回开阔,形成许多山间小“坝子”。坝子中有两级河流阶地,农田、村镇较为集中。宁强、南郑、西乡、镇巴和镇坪等县由灰岩组成的山地,岩芽、溶沟、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地形发育,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丰富。汉江谷地以西属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和缓,谷地较开阔,是陕、川间主要的水陆通道。
  
 +
著名的汉中、安康盆地,是陕西主要的农业区和亚热带资源宝库,也是陕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
  
 +
==== 气候 ====
  
 +
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 文化 ==
+
=== 自然资源 ===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座落在陕北黄陵县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
==== 土地资源 ====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余个政权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0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省会西安是全国六大古都之一。两千多年前,以古长安为起点的 “丝绸之路”开通,使陕西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发源地,都城长安成为闻名中外的中西商贸集散地。唐代,陕西成为中国与日本、东南亚、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盛地。迄今,周语、秦装、唐礼的遗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犹存。近现代以来,陕西是响应辛亥武昌首义宣布独立的首批省份之一,特别是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陕北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
陕西地带性自然土壤包括粟钙土、黑垆土、褐土、黄褐土和棕壤等,由于长期耕种和自然力的侵蚀,已演变成复杂多样的农业土壤。全省农业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2772万亩,未利用土地1503万亩。
  
  “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展现了朝代更替的变化历程,铸造了民族盛衰、强弱易势的历史印迹,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丰富深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造就了一大批光照千古的文化巨匠,他们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从西周“制礼作乐”的周公旦,到秦代创制隶书的程邈;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及班彪、班固、班昭,关中经学大师马融;唐代大诗人王维、白居易、杜牧,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画家阎立德、阎立本,训诂学家颜师古等等:他们的不朽著作和业绩,树起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巍巍丰碑,广为世人敬仰。
+
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全省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0%,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
  
 +
==== 水资源 ====
  
陕西菜
+
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76.4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25.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9位。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80立方米,最大年水资源量可达847亿立方米,最小年只有168亿立方米,丰枯比在3.0以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时间分布上,全省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7-10月份,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春夏两季旱情多发;地域分布上,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1%;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3%,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
  
  陕西菜虽然没有名列全国的八大菜系之一,但作为千年古都、历史名城,餐饮风格自成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陕西饮食,凭借着历史古都的优势,挖掘继承历代宫廷美食之技艺,博采全国各地之精华,以品种繁多、地方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古韵而著称。至今很多都保留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的遗风。比如,关中石子馍就保留先民的石烹遗风;家喻户晓的臊子面在唐代叫作长命面,是皇亲国戚庆祝寿辰的寿面。最晚出现的柿子饼,算起来也有着400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烹饪技术随科技腾飞而有了长足进步,涌现出数以百计的传统菜、创新菜。以菜、点组宴,创制出不同风格、新意迭出的宴席,如仿唐宴、饺子宴、宫廷宴、蝎子宴、泡馍宴、长安八景宴、陕西风味小吃宴等等。以牛羊肉泡馍、腊汁肉夹馍、凉皮、哨子面、锅盔等为代表的陕西风味小吃,闻名遐迩。
+
==== 矿产资源 ====
  
== 旅游 ==
+
陕西地质成矿条件优越,许多矿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省矿产资源分布特点:陕北及渭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铝土矿、水泥灰岩、粘土类及盐类矿产为主,其中陕北神府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团。关中以金、钼、建材矿产、地下热水和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岭巴山地区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为主。全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4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10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金属及稀散元素矿产11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9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3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36种、水气矿产2种。已列入陕西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88种,矿区1135处。全省现已查明储量的有93种,潜在价值42.56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天然气、盐、钛、钼、煤、镍等58种矿产的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十位。2010年新发现各类矿产资源储量:煤99.54亿吨、铁矿石量0.514亿吨、V2O5资源量44.48万吨、铅锌金属量27.29万吨、钼金属量28.32万吨、金金属量41.22吨、水泥用灰岩2.53亿吨;新发现矿产地3处:大、中、小型各1处,其中:大型、中型矿产地煤各1处、岩金小型矿产地1处;提高规模级别的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9处,煤大型1处、中型8处,金大型1处、钒中型1处。
  
  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浏览这座“天然历史博物馆”,随处可看到古代城阙遗址、宫殿遗址、古寺庙、古陵墓、古建筑等,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及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佛教名刹法门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全省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环,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
+
==== 植物资源 ====
  
  陕西省不仅文物古迹荟萃,而且山川秀丽,景色壮观。境内有以险峻著称的西岳华山、气势恢宏的黄河壶口瀑布、古朴浑厚的黄土高原、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婀娜清秀的陕南秦巴山地、充满传奇色彩的骊山风景区、六月积雪的秦岭主峰太白山等。
+
陕西生态条件多样,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数据,陕西现有林地670.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6%;天然林467.5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有野生种子植物3300余种,约占全国的10%。珍稀植物30种,药用植物近800种。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省内草原属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陕北,类型复杂,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省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西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华山、临潼骊山、宝鸡天台山、黄帝陵、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家,中国旅游强县1家,省级旅游强县21家。全省有旅游企业3000多家。共有旅游景区(点)416处,各类等级(A级)旅游景区点137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24家,3A级景区70家,2A级景区34家,1A级景区4家。
+
==== 动物资源 ====
  
  陕西以西安为中心,营建以人文旅游资源为特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震撼力的六大品牌旅游景区,即以秦风、唐韵为主题形象的世界级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的临潼旅游景区;融红色旅游、祭拜朝祖、黄土风情、黄河风光、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全国红色旅游首选目的地和北方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延安旅游景区;集山岳观光、宗教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天下第一险山”的华山旅游景区;以合十舍利塔建设为核心,逐步恢复盛唐风采,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佛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法门寺旅游景区;依托秦岭独特的气候、动植物、地质、水文、生态以及人文等资源,建设国家公园品牌的秦岭生态旅游景区;以司马迁祠墓、古城元明清建筑、秦晋黄河峡谷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古城旅游区。
+
陕西野生陆生脊椎珍贵动物众多,现有野生动物604余种,鸟类380种,哺乳类147种,均占全国的30%;两栖爬行类动物77种,占全国的13%。其中珍稀动物69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1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不仅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古朴、独特的民俗、民风和民间艺术。其中户县农民画、西府民间工艺(泥塑、彩绘、草编、木版、年画)、蒲城焰火、安塞腰鼓、陕北秧歌、民间剪纸等尤为突出,成为陕西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
+
=== 文化 ===
  
 +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座落在陕北黄陵县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 人物 ==
+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余个政权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0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省会西安是全国六大古都之一。两千多年前,以古长安为起点的 “丝绸之路”开通,使陕西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发源地,都城长安成为闻名中外的中西商贸集散地。唐代,陕西成为中国与日本、东南亚、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盛地。迄今,周语、秦装、唐礼的遗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犹存。近现代以来,陕西是响应辛亥武昌首义宣布独立的首批省份之一,特别是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陕北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远古至先周时期
+
“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展现了朝代更替的变化历程,铸造了民族盛衰、强弱易势的历史印迹,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丰富深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造就了一大批光照千古的文化巨匠,他们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从西周“制礼作乐”的周公旦,到秦代创制隶书的程邈;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及班彪、班固、班昭,关中经学大师马融;唐代大诗人王维、白居易、杜牧,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画家阎立德、阎立本,训诂学家颜师古等等:他们的不朽著作和业绩,树起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巍巍丰碑,广为世人敬仰。
**远古人物:黄帝 嫘祖 炎帝
+
**先周人物:姜螈 弃  公刘 古公父 季历 姬昌 伯邑考
+
  
*西周至秦朝
+
==== 方言 ====
**西周人物:姬发 姬旦 姬奭 姜尚 散宜生 南仲 姬诵 姬满 姬胡 姬靖 姬友 姬宫涅 褒姒
+
**春秋战国人物:姬宜臼 秦襄公 赢任好 商鞅 赢渠梁 赢驷 司马错 樗里子 王龁 白起 王翦 赢稷 嫪毐
+
**秦朝人物:赢政 蒙恬 李信 程邈 王离 章邯
+
周秦时期外籍人物:吕不韦 魏冉 范雎 郑国
+
  
*两汉三国时期
+
*陕西话(广义上包括代表整个陕西,但是由于地域影响,陕南,陕北并不讲官方所谓的陕西话,所以狭义上亦可单指关中话)
**西汉人物:袁盎 张汤 李广 张骞 司马迁 苏武 韩延寿 张敞 萧望之 东园公 绮里季 夏黄公 甪里 冯唐 田蚡 田千秋 司马谈 赵禹 杨敞 魏相 张安世 尹翁归 田延年 杨恽 冯野王 冯奉世 平当 史丹 朱云 谷永 何并 王嘉 朱博 李寻 杜邺 董贤 云敞 杨王孙
+
*陕北话
**东汉人物:郭伋 公孙述 宋弘 窦融 杜林 马援 孔奋 冯衍 王元 班彪 耿弇 第五伦 耿秉 窦固 马严 耿恭 贾逵 明德马皇后 班固 鲁恭 班超 马防 韦彪 何敞 窦宪 章德窦皇后 班昭 法雄 杨震 耿夔 班勇 马续 杨秉 李固 马融 窦武 杨赐 桓思窦皇后 赵岐 杨彪 张湛 宣秉 张纯 耿况 申屠刚 方望 景丹 朱勃 王遵 田邑 耿国 李育 杨政 廉范 梁鸿孟光 傅毅 杜笃 马廖 秦彭 乐恢 杜操 马棱 李郃 耿宝 朱宠 苏章 第五访 第五种 刘宽 李燮 士孙瑞 马腾 杨修
+
*陕南话
**三国人物 杨沛 苏则 李丰 杜畿 张既 孟达 法正 马超 韦诞 杜恕 马钧 傅嘏
+
**两汉三国时期外籍人物:赵过 徐伯 兒宽 赵广汉 汜胜之 冯异 延岑 邓禹 延笃 盖勋 张芝 曹操 夏侯渊 郭淮 郑浑 诸葛亮 颜斐
+
  
*两晋南北朝时期
+
==== 戏剧 ====
**两晋十六国人物:鲁芝 傅玄 杜预 傅咸 杨骏 傅祗 挚虞 梁犊 僧肇 杨艳 杨芷 王如 齐万年 王育 王堕 杜洪 苏蕙 王逊 杜瑗 段业 鲁宗之
+
**南北朝人物:王遇 盖吴 韦珍 韦睿 杨椿 康绚 杨津 杨昱 泉企 杨侃 苏亮 杨荐 杨乾运 王悦 孙腾 寇俊 苏绰 杨逸 王罴 韦瑱 韦夐 杨忠 韦孝宽 杨愔 李迁哲 泉仲遵 薛端 杨宽 宇文贵 扶猛 郭彦 刘志 杨敷 杜杲 僧导 王洛儿 寇赞 鲁爽鲁秀 吉翰 杜骥 杨播 马仙琕 韦放 徐遵明 苏湛 毛遐 毛鸿宾 杨俭 韦祐 苏椿 梁昕 侯植 杨绍 陆通 陆逞 王雅 皇甫璠 王杰 赵文表 李和 法顺
+
**两晋南北朝时期外籍人物:刘曜 苻健 王猛 姚苌 苻坚 鸠摩罗什 姚兴 赫连勃勃 莫折念生 万俟丑奴 萧宝寅 宇文泰
+
  
*隋唐五代时期
+
*秦腔(主要流传于关中)
**隋代人物:何妥 何稠 田式 韦鼎 宇文忻 窦荣定 王长述 韦世康 杨尚希 苏威 贺娄子幹 杨素 杨坚 史万岁 虞庆则 刘方 宇文恺 燕荣 李圆通 杨广 杨玄感 韦师 苏沙罗 王辩 杨异 杜整 杨雄 韦洸 韦艺 杨文思 苏孝慈 鱼俱罗 鱼赞 杨文纪 杨达 杨武通 杨爽 张定和 杨约 苏夔 杨善会 司马德戡
+
*汉剧(主要流传于陕南)
**唐朝人物:孙思邈 杨恭仁 王世充 屈突通 刘世让 刘文静 韦弘机 王珪 李靖 韦云起 窦静 韦挺 颜师古 李密 刘弘基 令狐德棻 杜如晦 李大亮 于志宁 李建成 张俭 崔敦礼 李世民 长孙皇后 田仁会 唐临 阎立本 李淳风 韩瑗 侯君集 长孙无忌 李昭德 王琳 姚璹 苏懷 严善思 韦安石 杨炯 来俊臣 韩思复 安金藏 辛替否 韦皇后 周兴 窦怀贞 萧至忠 李元纮 李朝隐 韦坚 苏颋 杨慎矜 杨崇礼 宇文融 周昉 王焘 严挺之 程元振 韦见素 颜杲卿 郭子仪 韦陟 王昌龄 颜真卿 元载 严郢 李嗣业 段秀实 马璘 崔祐甫 李泌 韩滉 马燧 杜环 杨炎 常衮 第五琦 窦参 杜佑 韦偃 韦应物 令狐峘 杜黄裳 韦皋 韦丹 杨於陵 许孟容 柳公绰 令狐楚 窦群 萧俛 薛涛 白居易 李愬 韦处厚 柳宗元 杜元颖 卢钧 柳公权 程异 崔植 杨嗣复 杜惊 柳仲郢 白敏中 韦宙 杜牧 令狐绹 韦澳 杨收 王徽 韦庄 杜让能 苏世长 韦仁寿 皇甫无逸 杜淹 窦威 太穆窦皇后 李袭志 李袭誉 窦琮 杨师道 阎立德 李子和 公孙武达 平阳公主 梁师都 权万纪 宇文士及 杨弘礼 苏良嗣 韦待价 韦巨源 祝钦明 尹思贞 姚珽 法藏 豆卢钦望 顺圣窦皇后 张光辅 薛怀义 王皇后 侯思止 王孝杰 田归道 张皇后 张萱 圆照 韦湊 丘行恭 李尚隐 道氤 崔沔 萧嵩 韦述 杜希望 杨绾 韩干 韦无忝 卢棱伽 苏灵芝 于休烈 令狐彰 来瑱 梁崇义 张光晟 萧复 怀素 徐申 郭晞 于頔 惠果 边鸾 萧华 杜希全 韩洄 李元素 于邵 韩皋 严绶 韦渠牟 马总 韦执谊 郭钊 崔倰 白行简 马植 韦温 杜审权 萧遘 朱玫 王行瑜 韦昭度 王处存 韩偓 鱼玄机
+
**五代人物:陈玄 王檀 王处直 杜晓 张承业 任圜 敬翔 温韬 姚(岂+页) 杨凝式 尹玉羽 韦震 李专美 杨思权 赵莹 王淑妃 苏逢吉 刘景岩 高允权 窦贞固 关仝
+
**唐朝外籍人物:玄奘 窥基 吴凑 王播 杜甫 刘晏 严震 姜师度
+
  
*宋元时期
+
==== 民歌 ====
**宋朝人物:王易简 李涛 陶谷 雷德骧 范宽 寇准 杨偕 种世衡 张昪 田况 李周 张载 种谔 吕大忠 吕大防 吕大钧 游师雄 韩世忠 刘光世 杨从仪 韩彦直 李显忠 张保续 杨昭俭 苏晓 杜汉徽 边珝 朱昂 崔翰 杨砺 宋珰 史序 赵光辅 韩丕 樊知古 李若拙 李建中 雷有终 宋湜 王凯 李行简 赵湘 李绎 雷孝先 李仲容 范祥 张岊 蒋偕 刘绍能 高永能 范育 王陶 种古 种谊 王文郁 张舜民 吕大临 种师道 李荐 种师中 刘延庆 解元 张宗颜 张珏
+
**辽金人物:李澣 杨仲武 王重阳 杨邦基 党怀英 庞迪 萧贡
+
**西夏人物:李继迁 李德明 元昊
+
**元代人物:郭侃 王檝 刘整 贺仁杰 同恕 贺胜 贺唯一 李孟 郭宝玉 郭德海 杨奂 孟攀鳞 李邦瑞 杨恭懿 贺均
+
**宋元时期外籍人物:范仲淹 张亢 庞籍 韩琦 沈括 吴玠 吴璘 完颜合达 把胡鲁 杨惟中 廉希宪 商挺 许衡 张养浩 田滋 赵炳 乃蛮台 赵世延 许扆
+
  
*明清时期
+
*信天游(主要流传于陕北)
**明朝人物:吕震 王通 石亨 石彪 王恕 李俊 雍泰 刘瑾 王九思 周尚文 康海 马理 吕柟 韩邦奇 邹应龙 李世达 张臣 孙丕扬 王国 袁应泰 孙玮 张问达 王之寀 萧如薰 冯从吾 赵率教 张春 王徵 高迎祥 李自成 张献忠 刘宗敏 张紞 杨鼎 霍瑄 王信 彭清 张原 杭雄 冯祯  敬之 许进 曹雄 张羽 许宗鲁 安国 杨爵 马自强 魏学曾 武之望 赵彦 南居益 刘国能
+
**南明人物:高氏 刘远生 孙可望 李定国 白文选 马进忠 金声桓 王得仁 高一功 李锦 刘文秀 焦琏 刘体纯 李来亨
+
**清朝人物:梁化凤 王弘祚 杨素蕴 张勇 赵良栋 王宏撰 李颙 李因笃 殷化行 刘荫枢 王心敬 陈庆门 杨屾 王杰 王士棻 蒋兆奎 李芳桂 王筠 王鼎 张井 张天禄 李楷 马信 孙枝蔚 党崇雅 姜瓖 王承祖 李犹龙 石在阊 李麟 艾承业 霍达 张恂 许占魁 李柏 李念慈 田本沛 高辛传 胡茂祯 陈福 惠凤仪 张廷枢 屈复 马如龙 梁鼐 王承烈 路振扬 董芳 孙景烈 高第 王之鼎 任厚风 白奂彩 党湛 王化泰 张连登 刘曾 王郡 张大有 张灿 杨天纵 敖成 李登瀛 邱天英 梁世勋 王庭华 万全忠 乌大经 徐法绩 张玉德 岳震川 姚堃
+
**明清时期外籍人物:刘季箎 陈镒 项忠 余子俊 陈寿 杨一清 刘天和 贾应春 孟乔芳 莫洛 哈占 刘棨 觉罗华显 史贻直 崔纪 鄂尔达 陈宏谋 吴士功 毕沅 黄辅辰 李素 陈文黻
+
  
 +
==== 历史文化名城 ====
  
 +
*西安
 +
*延安
 +
*韩城
 +
*榆林
 +
*咸阳
 +
*汉中
 +
*统万城
  
 +
==== 文物古迹 ====
  
 +
'''古遗址'''
 +
*阿房宫上天台遗址
 +
*安塞发现一座唐宋古庙遗址
 +
*陕西西安发掘上林苑建筑遗址
 +
*统万城遗址
 +
*耀州窑遗址
 +
*蓝田人遗址
 +
*大荔人遗址
 +
*老官台遗址
 +
*半坡遗址
 +
*北村遗址
 +
*郑家坡遗址
 +
*周原遗址
 +
*丰镐遗址
 +
*雍城遗址
 +
*马家庄秦宫殿宗庙遗址
 +
*秦咸阳遗址 秦都城遗址
 +
*阿房宫遗址
 +
*郑国渠遗址
 +
*直道遗址
 +
*汉长安城遗址
  
 +
'''古墓葬'''
 +
*寇准墓
 +
*唐太宗昭陵
 +
*蔡文姬墓
 +
*武侯墓
 +
*蔡伦墓
 +
*苏武墓
 +
*张骞墓
 +
*司马迁墓
 +
*钩弋夫人墓
 +
*霍去病墓
 +
*汉武帝茂陵
 +
*汉高祖长陵
  
 +
'''古建筑'''
 +
*大雁塔
 +
*法门寺
 +
*楼观台
 +
*钟楼
 +
*荐福寺-小雁塔
 +
*兴教寺
 +
*大兴善寺
 +
*药王山
 +
*陕西蒲城六龙壁
  
{| width=100% class="wikitable"
+
'''石窟寺石刻'''
|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陕西省(陕西百科)|•省情概貌•]]'''
+
*流云动物图
|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陕西自然地理(陕西百科)|•自然地理•]]'''
+
*昭陵六骏
|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陕西历史文化(陕西百科)|•历史文化•]]'''
+
*朱黑奴造像
|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陕西行政区划(陕西百科)|•行政区划•]]'''
+
*释迦牟尼造像
 +
*大夏石马
 +
*持帚石人
 +
*牛郎织女像
 +
*卧牛
 +
*“马踏匈奴”像
 +
*旬阳千佛洞石窟
 +
*合阳千佛洞石窟
 +
*米脂万佛洞石窟
 +
*黄陵石空寺石窟
 +
*延安清凉山石窟
 +
*洛川寺家河石窟
 +
*淳化金川湾石窟
 +
*麟游慈善寺石窟
 +
*彬县大佛寺石窟
 +
*耀县药王山石窟
 +
*富县石泓寺石窟
  
|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陕西经济建设(陕西百科)|•经济建设•]]'''
+
'''碑碣墓志'''
|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陕西社会事业(陕西百科)|•社会事业•]]'''
+
*林则徐游华山诗
 +
*重阳王祖师仙迹记
 +
*“无字碑”
 +
*房玄龄碑
 +
*尉迟敬德碑
 +
*李靖碑
 +
*雁塔圣教序碑
 +
*魏征碑
 +
*温泉颂
 +
*广武将军碑
 +
*“三体石经”残石
 +
*曹全碑
 +
*《周易》残石
 +
*仙人唐公房碑
 +
*苍颉庙碑
 +
*黄肠石刻字
 +
*“左司空”刻
 +
*西安碑林
  
|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陕西旅游(陕西百科)|•陕西旅游•]]'''
+
==== 博物馆 ====
|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陕西人物(陕西百科)|•陕西人物•]]'''
+
 
|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陕西特产(陕西百科)|•陕西特产•]]'''
+
陕西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存丰富,拥有中国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的文物古迹,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全省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都是今天我们领略周秦风采、汉唐雄风的历史实物。
|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陕西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陕西百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位于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是在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遗址上建立的专题性大型遗址博物馆。自1974年发现一号兵马俑坑以来,至今已发现3座,分别编为1、2、3号坑。1979年10月11日正式开馆。秦兵马俑以其雄伟的气势、卓越的雕塑艺术震惊海内外,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
+
*'''陕西历史博物馆''' 位于西安市,于1991年落成开放,是展示中国史前至明清历史文物及其发展史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典雅凝重、规模宏大,是古代建筑和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馆区占地 6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 37万余件,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汉唐金银器和唐墓壁画尤为珍贵。
 +
*'''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创建于北宋年间(公元1807年),收藏从从汉到清2000多年的各代碑石、墓志近3000件,被誉为“世界最古的石刻书库”。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在“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作品为主,因其碑石藏品卓越的书法和艺术价值、丰富的文化历史内容驰名中外。
 +
*'''半坡遗址博物馆''' 位于西安市东郊庭河东岸半坡村北,1957年在半坡遗址上建成,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座比较完整,比较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除建造文物展室外,还在3000平方米的原始村落居住区盖起保护大厅。半坡遗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遗迹遗物,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
 +
*'''西安博物院''' 位于西安城南2公里处,占地面积245亩。院址以著名唐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形成了一个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文化气氛浓厚的高品位的历史文化休闲场所。
 +
*'''汉阳陵博物馆''' 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咸阳市东郊的的咸阳原上。近200座陪葬坑和5000余座陪葬墓内,武士俑、仕女俑及成群成组的动物陶塑成千上万,真实再现了汉代的宫廷文化和社会生活。阳陵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全地下遗址博物馆,也是全国第一座真实展示现场发掘过程和文物遗存的现代博物馆。
 +
*'''周原遗址博物馆''' 周原遗址中心在今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周原遗址博物馆是周原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周原遗址出土的万余件珍贵文物。有巧夺天工的青铜器、弥足珍贵的甲骨文、玲珑剔透的玉器以及大量从周原遗址中出土的陶器、蚌器、原始陶器、生产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珍贵文物,全面地反映了三千年以前周人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政治、经济状况,同时也为周原这块宝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钟鼎彝器甲天下,金甲陶文冠古今",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华夏文化的源。
 +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位于宝鸡市公园南路西侧,占地20.7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综合性博物馆。宝鸡是周、秦王朝发祥地,文物古迹众多,而尤以青铜器的出土最为著名。自汉代至今,在宝鸡发现的周、秦青铜器数以万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曾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的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就出自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宝鸡青铜器博是亚洲惟一的专题青铜器博物馆,主要展示宝鸡出土的青铜珍宝,有何尊、卫盉、卫鼎、秦公钟、秦公 、金柄铁剑等,都是曾经轰动一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稀世珍宝。
 +
*'''咸阳博物馆''' 是在明代孔庙基础上扩建的,1962年正式开放。现全馆陈列面积800余平方米,展出文物5000余件。咸阳曾是秦朝的京都,也是西汉和唐代时"丝绸之路"的过往之地。文物管理部门对咸阳附近的古遗址、古陵墓进行清理发掘,发现了大批秦汉时期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大多珍藏在咸阳市博物馆,包括工具、兵器、度量衡器、建筑材料、壁画、货币及生活用具等。
 +
*'''汉中博物馆''' 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1958年以古汉台为址成立了汉中市博物馆所,馆藏文物12000多件,博物馆的精华所在是“汉魏石门十三品”摩崖刻石,被喻为“国之瑰宝”、“书法宝库”,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
*'''耀州窑博物馆''' 位于铜川市黄堡镇,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集遗址遗迹展示、文物标本陈列、模拟古代制瓷工艺演示为一体的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馆藏文物、标本30多万件(),集中展示耀州窑各历史时期珍贵文物、标本。耀州窑为唐代创烧,宋代六大瓷窑之一,被誉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终于元末明初,历经800余年,留下极其珍贵的“十里窑场” 陶瓷文化遗产。
 +
*'''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 位于西安南五台风景旅游区,收藏有近3万件关中地区民俗器物和重要的民间文化实物,其中12000多件石雕艺术品、近万件木雕和砖雕艺术品、数百棵千年大古树、2000多幅各个时期的名人字画以及大量的周秦汉唐以至明清时期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交通工具等,散发着强烈的民俗文化气息。
 +
*'''延安革命纪念馆''' 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在陕西省延安市王家坪。2009年8月28日,新馆对外开放。该馆总投资逾五亿人民币,通过两千余件文物和大量历史照片,展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十三年。重建后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和廉政建设四大教育基地。
 +
 
 +
==== 陕西八大怪 ====
 +
 
 +
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裤带 锅盔塞锅盖 姑娘不对外 板凳不坐蹲起来 房子半边盖 手帕顶起来 油泼辣子一道菜 秦腔不唱吼起来。
 +
 
 +
*'''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文件:biang.jpg|29px]][[文件:biang.jpg|29px]]面(读𰻞𰻞/[[文件:biang.jpg|29px]][[文件:biang.jpg|29px]](biáng biáng)-𰻞𰻞/[[文件:biang.jpg|29px]][[文件:biang.jpg|29px]](biáng biá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𰻞𰻞/[[文件:biang.jpg|29px]][[文件:biang.jpg|29px]](biáng biáng)-𰻞𰻞/[[文件:biang.jpg|29px]][[文件:biang.jpg|29px]](biáng biáng)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主词条:[[biáng]])'''''
 +
*'''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
*'''辣子是道菜''' 在陕西“油泼辣子”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𰻞𰻞/[[文件:biang.jpg|29px]][[文件:biang.jpg|29px]](biáng biáng)-𰻞𰻞/[[文件:biang.jpg|29px]][[文件:biang.jpg|29px]](biáng biáng)面,吃着燎(好)咋咧!”
 +
*'''凳子不坐蹲起来''' 这个似乎在许多农村也是可见的。在陕西,由于关中男人一日三餐都蹲在一起吃,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他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
 +
*'''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其实这在城市里亦可见到,打扫不街小巷的大娘,在夏天时节,他们都会在头上搭上一块白毛巾,又遮阳又擦汗。
 +
*'''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
*'''碗盆分不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
*'''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
 
 +
==== 陕西菜 ====
 +
 
 +
陕西菜虽然没有名列全国的八大菜系之一,但作为千年古都、历史名城,餐饮风格自成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陕西饮食,凭借着历史古都的优势,挖掘继承历代宫廷美食之技艺,博采全国各地之精华,以品种繁多、地方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古韵而著称。至今很多都保留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的遗风。比如,关中石子馍就保留先民的石烹遗风;家喻户晓的臊子面在唐代叫作长命面,是皇亲国戚庆祝寿辰的寿面。最晚出现的柿子饼,算起来也有着400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烹饪技术随科技腾飞而有了长足进步,涌现出数以百计的传统菜、创新菜。以菜、点组宴,创制出不同风格、新意迭出的宴席,如仿唐宴、饺子宴、宫廷宴、蝎子宴、泡馍宴、长安八景宴、陕西风味小吃宴等等。以牛羊肉泡馍、腊汁肉夹馍、凉皮、哨子面、锅盔等为代表的陕西风味小吃,闻名遐迩。
 +
 
 +
===教育===
 +
 
 +
====普通高校====
 +
 
 +
<font size=-1><span style="background:green; color:white; font-size:smaller">参见 → </span> [[中国普通高校]]</font size>
 +
 
 +
[[文件:90399.jpg|right|thumb|200px|'''[[西北大学]]''']]
 +
[[文件:西安交通大学校门.jpeg|right|thumb|200px|[[西安交通大学]]校门]]
 +
[[文件:西北工业大学校门.jpeg|right|thumb|200px|[[西北工业大学]]校门]]
 +
[[文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门.jpeg|right|thumb|200px|[[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门]]
 +
[[文件:长安大学校园风光2.jpg|right|thumb|200px|[[长安大学]]校园风光]]
 +
[[文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jpeg|right|thumb|200px|[[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
 +
[[文件: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风光.jpg|right|thumb|200px|[[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风光]]
 +
 
 +
#[[西北大学(中国)|西北大学]]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font size>
 +
#[[西安交通大学]]   <font size=-1>教育部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font size>  
 +
#[[西北工业大学]]   <font size=-1>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font size>  
 +
#[[西安理工大学]]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font size=-1>教育部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font size>  
 +
#[[西安工业大学]]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安科技大学]]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安石油大学]]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陕西科技大学]]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安工程大学]]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长安大学]]   <font size=-1>教育部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font size>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font size=-1>教育部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font size>  
 +
#[[陕西中医药大学]]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本科</font size>  
 +
#[[陕西师范大学]]   <font size=-1>教育部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font size>  
 +
#[[延安大学]]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延安市]]  本科</font size>  
 +
#[[陕西理工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汉中市]]  本科</font size>  
 +
#[[宝鸡文理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宝鸡市]]  本科</font size>  
 +
#[[咸阳师范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本科</font size>  
 +
#[[渭南师范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渭南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安外国语大学]]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北政法大学]]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安体育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安音乐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安美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安文理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榆林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榆林市]]  本科</font size>  
 +
#[[商洛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商洛市]]  本科</font size>  
 +
#[[安康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安康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安培华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财经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安邮电大学]]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安航空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安医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西安欧亚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外事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翻译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西京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思源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font size>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font size>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专科</font size>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专科</font size>  
 +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font size>  
 +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专科</font size>  
 +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font size>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font size>  
 +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专科</font size>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font size>  
 +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font size>  
 +
#[[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font size>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渭南市]]  专科</font size>  
 +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宝鸡市]]  专科</font size>  
 +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汉中市]]  专科</font size>  
 +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font size>
 +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专科</font size>  
 +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东方亚太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font size>
 +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font size>  
 +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font size>  
 +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font size>  
 +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专科</font size>  
 +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font size>  
 +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商洛市]]  专科</font size>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汉中市]]  专科</font size>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延安市]]  专科</font size>  
 +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渭南市]]  专科</font size>  
 +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安康市]]  专科</font size>  
 +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铜川市]]  专科</font size>  
 +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font size>  
 +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font size>  
 +
#[[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font size>
 +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font size>
 +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font size=-1>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font size>
 +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榆林市]]  专科</font size>  
 +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font size>  
 +
#[[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font size=-1>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宝鸡市]]  专科</font size>
 +
 
 +
=== 旅游 ===
 +
 
 +
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浏览这座“天然历史博物馆”,随处可看到古代城阙遗址、宫殿遗址、古寺庙、古陵墓、古建筑等,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及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佛教名刹法门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全省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环,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
 +
 
 +
陕西省不仅文物古迹荟萃,而且山川秀丽,景色壮观。境内有以险峻著称的西岳华山、气势恢宏的黄河壶口瀑布、古朴浑厚的黄土高原、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婀娜清秀的陕南秦巴山地、充满传奇色彩的骊山风景区、六月积雪的秦岭主峰太白山等。
 +
 
 +
省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西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华山、临潼骊山、宝鸡天台山、黄帝陵、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家,中国旅游强县1家,省级旅游强县21家。全省有旅游企业3000多家。共有旅游景区(点)416处,各类等级(A级)旅游景区点137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24家,3A级景区70家,2A级景区34家,1A级景区4家。
 +
 
 +
陕西以西安为中心,营建以人文旅游资源为特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震撼力的六大品牌旅游景区,即以秦风、唐韵为主题形象的世界级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的临潼旅游景区;融红色旅游、祭拜朝祖、黄土风情、黄河风光、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全国红色旅游首选目的地和北方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延安旅游景区;集山岳观光、宗教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天下第一险山”的华山旅游景区;以合十舍利塔建设为核心,逐步恢复盛唐风采,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佛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法门寺旅游景区;依托秦岭独特的气候、动植物、地质、水文、生态以及人文等资源,建设国家公园品牌的秦岭生态旅游景区;以司马迁祠墓、古城元明清建筑、秦晋黄河峡谷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古城旅游区。
 +
 
 +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不仅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古朴、独特的民俗、民风和民间艺术。其中户县农民画、西府民间工艺(泥塑、彩绘、草编、木版、年画)、蒲城焰火、安塞腰鼓、陕北秧歌、民间剪纸等尤为突出,成为陕西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
 +
 
 +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
 
 +
<font size=-1><span style="background:green; color:white; font-size:smaller">参见 → </span>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font size>
 +
 
 +
*[[华山风景名胜区]](1)
 +
*[[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1)
 +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2)
 +
*[[宝鸡天台山风景名胜区]](3)
 +
*[[黄帝陵风景名胜区]](4)
 +
*[[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5)
 +
 
 +
:<font size=-1><span style="background:red; color:white; font-size:smaller">注: </span> 括号内的数字为批次</font size>
 +
 
 +
==== 5A级旅游景区 ====
 +
 
 +
<font size=-1><span style="background:green; color:white; font-size:smaller">参见 → </span> [[国家5A级旅游景区]]</font size>
 +
 
 +
#[[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2007)
 +
#[[西安市华清池景区]](2007)
 +
#[[延安市黄帝陵景区]](2007)
 +
#[[陕西渭南华山景区]](2011)
 +
#[[陕西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2011)
 +
#[[宝鸡市法门寺佛文化景区]](2014)
 +
#[[商洛市金丝峡景区]](2015)
 +
#[[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山旅游景区]](2016)
 +
 
 +
:<font size=-1><span style="background:red; color:white; font-size:smaller">注: </span> 括号内的数字为评定的年份</font size>
 +
 
 +
*'''西安市旅游景区'''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华清池
 +
**西安大唐芙蓉园
 +
**大慈恩寺
 +
**大雁塔(登塔)
 +
**大雁塔北广场
 +
**骊山国家森林公园
 +
**西安碑林博物馆
 +
**曲江海洋公园
 +
**西安城墙
 +
**陕西历史博物馆
 +
**翠华山
 +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
 +
**秦岭野生动物园
 +
**大唐西市
 +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
**西安博物院
 +
**西安半坡博物馆
 +
**蓝田猿人遗址
 +
**水陆庵
 +
**沣峪庄园
 +
**祥峪森林公园
 +
**常宁宫
 +
**八路军办事处
 +
**临潼区博物馆
 +
**草堂寺
 +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
**户县重阳宫
 +
**陕西秦阿房宫
 +
**西安大兴善寺
 +
**陕西自然博物馆
 +
**陕西黑河森林公园
 +
**金龙峡风景区
 +
**西安广仁寺
 +
**阎良航空科技馆
 +
**葛牌苏维埃纪念馆
 +
**辋川溶洞
 +
**蔡文姬纪念馆
 +
**秦陵地宫展览馆
 +
**世界八大奇迹馆
 +
**西安石羊农庄
 +
**西安广新园民族村
 +
**户县钟馗故里
 +
**西安连珠潭风景区
 +
**西安牡丹苑风景区
 +
**鸿门坂博物馆
 +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
**寒窑遗址公园
 +
**秦二世遗址公园
 +
**楼观道文化展示区
 +
**财神文化景区
 +
**延生观景区
 +
**化女泉景区
 +
**农博园
 +
**西安事变纪念馆
 +
**清真大寺
 +
**钟鼓楼
 +
**高家大院
 +
**唐苑盆景博览园
 +
**青龙寺
 +
**汉城湖
 +
**西安世博园
 +
**灞桥西园观光示范园
 +
**长安码头水利风景区
 +
**南五台
 +
**万花山
 +
**王顺山国家公园
 +
**杨虎城烈士陵园
 +
**大兴汤院温泉遗址旅游度假区
 +
**流峪飞峡
 +
**净业寺龙潭戏水旅游区
 +
**九龙潭
 +
**长安高冠瀑布
 +
**户县十寨沟
 +
**万花山朝阳景区
 +
 
 +
*'''宝鸡市旅游景区'''
 +
**法门寺文化景区
 +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
**周公庙风景名胜区
 +
**中华礼乐城
 +
**凤县凤凰湖
 +
**钓鱼台风景名胜区
 +
**嘉陵江源头景区
 +
**大唐秦王陵
 +
**关山草原风景名胜区
 +
**龙门洞森林公园
 +
**天台山—鸡峰山景区
 +
**红河谷森林公园
 +
**凤县灵官峡
 +
**青峰峡森林公园
 +
**古大散关景区
 +
**扶风野河山森林公园
 +
**凤翔东湖风景区
 +
**炎帝陵
 +
**莲花山狩猎场
 +
**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
 +
**西武当风景区
 +
**宝鸡扶眉战役纪念馆
 +
**宝鸡五丈塬诸葛亮庙博物馆
 +
**先秦陵园博物馆
 +
**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
 +
**中华石鼓园
 +
**紫柏山风景区
 +
**西部兰花园
 +
**关中风情园
 +
**美林观光园
 +
**西岐民俗园
 +
**金台观道教景区
 +
**吴山森林公园
 +
**灵山风景区
 +
**堀山森林公园
 +
**西凤酒厂工业旅游区
 +
**关山森林公园
 +
**张载祠
 +
**凤县消灾寺
 +
**周原博物馆
 +
**雪山洞森林公园
 +
**北首岭遗址公园
 +
**燕伋望鲁台
 +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
 +
**麟游慈善寺
 +
**麟游西海苑景区
 +
**麟游碑亭景区
 +
**太白县药王谷风景区
 +
 
 +
*'''咸阳市旅游景区'''
 +
**茂陵博物馆
 +
**汉阳陵博物馆
 +
**乾陵博物馆
 +
**三原县博物馆
 +
**咸阳博物馆
 +
**大佛寺石窟博物馆
 +
**昭陵博物馆
 +
**古豳文化博览园
 +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
**唐杨贵妃墓文官所
 +
**李靖故居
 +
**于右任纪念馆
 +
**乾陵黄土民俗村
 +
**马栏革命旧址
 +
**咸阳湖景区
 +
**海泉湾温泉世界
 +
**周陵景区
 +
**黄土地生态窑洞度假庄园
 +
**甘泉湖旅游景区
 +
**马家堡关中特委旧址
 +
**石门山林公园
 +
**顺陵景区
 +
**苏武纪念馆
 +
**泾阳县博物馆
 +
**安吴青训班纪念馆
 +
**昭仁寺景区
 +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
 +
**郑国渠国家水利风景区
 +
 
 +
*'''铜川市旅游景区'''
 +
**玉华宫风景名胜区
 +
**药王山景区
 +
**耀州窑博物馆
 +
**陈炉古镇景区
 +
**药王故里景区
 +
**福地湖景区
 +
**照金-香山景区
 +
**姜女祠景区
 +
**锦阳湖生态区
 +
**耀州区博物馆
 +
**云梦山景区
 +
**龟山文化园
 +
**太安森林公园
 +
**龙山公园景区
 +
 
 +
*'''渭南市旅游景区'''
 +
**华山风景名胜区
 +
**陶艺村
 +
**少华山森林公园
 +
**仓颉庙
 +
**渭华起义纪念馆
 +
**华山御温泉
 +
**司马迁祠墓
 +
**杨虎城纪念馆
 +
**龙首黑峡谷风景旅游区
 +
**林则徐纪念馆
 +
**韩城文庙
 +
**方山森林公园
 +
**白水林皋湖生态旅游区
 +
**党家村
 +
**大禹庙
 +
**普照寺
 +
**处女泉景区
 +
**黄河魂景区
 +
**福山景区
 +
**桥陵
 +
**王鼎纪念馆
 +
**蒲城县博物馆
 +
**清代考院
 +
**金粟山森林公园
 +
**澄城县城隍庙神楼
 +
**龙首坝风景区
 +
**鸵鸟王生态园
 +
**潼关黄河风景区
 +
**梁带村遗址
 +
 
 +
*'''延安市旅游景区'''
 +
**黄帝陵景区
 +
**黄河壶口瀑布景区
 +
**延安宝塔山景区
 +
**延安革命纪念馆
 +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
 +
**延安清凉山景区
 +
**延安万花山景区
 +
**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
 +
**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
 +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
 +
**志丹九吾山国家森林公园
 +
**洛川会议纪念馆
 +
**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
**洛川县民俗博物馆
 +
**刘志丹烈士陵园
 +
**志丹县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
 +
**子长钟山石窟
 +
**甘泉劳山森林公园
 +
**双龙万安禅院
 +
**中央红军长征纪念园
 +
**吴起县革命纪念馆
 +
**吴起县退耕还林纪念馆
 +
**延川县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
 +
**黄龙瓦子街战役纪念馆
 +
**黄龙神道岭景区
 +
**延长翠屏山公园
 +
**延长县东征会议旧址
 +
**延长县大陆第一口油井遗址
 +
**南泥湾景区
 +
**延安桥儿沟鲁艺旧址
 +
**延安新闻纪念馆
 +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 大学纪念馆
 +
**延安西北局革命旧址
 +
**宝塔区毛岸英拜师务农景区
 +
**谢子长烈士纪念馆
 +
**安塞县文化文物馆
 +
**安塞县生态农业示范园
 +
**中央军委二局(安塞旧址)
 +
**延安保卫战景区
 +
 
 +
*'''榆林市旅游景区'''
 +
**白云山景区
 +
**二郎山景区
 +
**黑龙潭景区
 +
**镇北台景区
 +
**金鸡沙景区
 +
**红石峡生态公园
 +
**红柳沟
 +
**马莲滩森林公园
 +
**文物事业管理办公室文博馆
 +
**十里沙生态旅游
 +
**长城
 +
**采油厂油田
 +
**莲花辿自然景区
 +
**府州城景区
 +
**孤山七星庙景区
 +
**五虎山休闲景区
 +
**神龙山景区
 +
**河滨公园
 +
**哈镇马占山抗日活动旧址
 +
**波罗古堡
 +
**无定河湿地
 +
**王圪堵水库
 +
**新开沟民俗文化旅游村
 +
**曹阳湾生态农业旅游村
 +
**永兴寺宗教文化旅游村
 +
**横山县文博馆
 +
**肖崖毛主席旧居
 +
**石佛寺
 +
**香炉寺
 +
**木头峪古民居
 +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
 +
**东方红纪念园
 +
**云岩寺
 +
**芦靖湖景区
 +
**牛玉琴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
 +
**胶泥墩旅游区
 +
**小河毛主席旧居
 +
**青阳岔毛主席旧居
 +
**天赐湾毛主席旧居
 +
**李自成行宫
 +
**姜氏庄园
 +
**杨家沟纪念馆
 +
**柳家洼
 +
**高西沟
 +
**鱼儿峁自然景区
 +
**太极圈黄河自然景观
 +
**清涧县博物馆
 +
**红枣博物园
 +
**路遥纪念馆
 +
**袁家沟毛泽东旧居
 +
**王宿里民俗文化村
 +
**枣林则沟会议旧址
 +
**红碱淖景区
 +
**神木县锦界
 +
**神府煤海工业园区
 +
**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
 +
**天台山景区
 +
**西津寺
 +
**河津寺
 +
**班禅庙
 +
**神府红军革命纪念馆
 +
**黄土风情园
 +
**疏属山文化旅游景区
 +
**东贺家石党氏庄园
 +
**汉画像石展馆
 +
**郭家沟
 +
**麻地沟
 +
**四十铺物流园区
 +
**革命历史纪念馆
 +
**李子洲故居
 +
**抗大遗址
 +
**毛泽东旧居
 +
**合龙山
 +
**紫台山
 +
**祥云山
 +
**灵宝山
 +
**子州烈士陵园
 +
**黄河二碛漂流项目
 +
**石城旅游度假村
 +
**张家山(柳青故里)
 +
**毛主席东渡爱国教育基地
 +
**青云山景区
 +
**木华黎景区
 +
**常乐堡山寨
 +
**花园沟
 +
**裴家湾镇黄土洼秋滩自然景观
 +
**瓜园则湾乡“四大名山”宗教旅游景区
 +
**双湖峪镇张寨村克戎寨遗址
 +
**县城金鸡山公园
 +
**佛殿堂生态公园
 +
**瓜园则湾乡西峰寺
 +
**苗家坪镇工业园区
 +
**苗家坪镇南丰寨(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
 +
**老君殿镇高家塔村 毛泽东旧居
 +
**裴家湾镇邱家坪村 毛泽东旧居
 +
**马蹄沟镇巡检司村 毛泽东旧居
 +
 
 +
*'''汉中市旅游景区'''
 +
**武侯墓
 +
**武侯祠
 +
**汉中博物馆
 +
**张良庙
 +
**南湖
 +
**石门风景区
 +
**南沙湖
 +
**桔园
 +
**朱鹮生态园
 +
**拜将坛遗址景区
 +
**午子山
 +
**蔡伦墓祠
 +
**灵岩寺
 +
**张骞纪念馆
 +
**熊猫谷
 +
**天台国家森林公园
 +
**汉中民俗村
 +
**兴元湖公园
 +
**褒河森林公园
 +
**陕南珍稀植物园
 +
**汉中牡丹园
 +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
 +
**红寺湖
 +
**川陕革命纪念馆
 +
**小南海
 +
**圣水寺
 +
**龙岗寺
 +
**马超墓祠
 +
**华阳景区
 +
**红二十五军司令部
 +
**朱鹮梨园
 +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
**江神庙
 +
**青木川古镇
 +
**牢固关森林公园
 +
**樱桃沟
 +
**紫柏山风景区
 +
 
 +
*'''安康市旅游景区'''
 +
**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
 +
**汉江燕翔洞生态旅游景区
 +
**瀛湖风景区
 +
**香溪洞风景区
 +
**岚河漂流景区
 +
**千家坪国家森林公园
 +
**中坝大峡谷景区
 +
**筒车湾风景区
 +
**秦岭峡谷漂流景区
 +
**平利县龙头旅游村
 +
**旬阳县红军纪念馆
 +
**千层河风景区
 +
**凤凰山森林公园
 +
**两合崖景区
 +
**双龙溶洞景区
 +
**紫阳真人宫景区
 +
**安澜公园
 +
**汉江公园
 +
**龙王山景区
 +
**天书峡景区
 +
**子午银滩景区
 +
**后柳水乡景区
 +
**上坝河森林公园
 +
**悟真观景区
 +
**翠茗园景区
 +
**神河源景区
 +
**琵琶岛景区
 +
**三沈纪念馆
 +
**龙岗公园景区
 +
**龙寨沟景区
 +
**凤堰古梯田景区
 +
**鸡心岭景区
 +
**陕西飞度峡•黄安坝景区
 +
**太极城旅游区
 +
**旬阳博物馆(文庙)
 +
**洞儿碥道观景区
 +
**灵崖寺森林公园
 +
**文笔山休闲公园
 +
**擂鼓台景区
 +
**北五省会馆
 +
 
 +
*'''商洛市旅游景区'''
 +
**商南县金丝峡大峡谷景区
 +
**丹凤县丹江漂流景区
 +
**柞水县天佛洞景区
 +
**洛南县老君山景区
 +
**洛南县抚龙湖景区
 +
**镇安县木王国家森林公园
 +
**镇安县塔云山景区
 +
**丹凤县凤冠山景区
 +
**丹凤县船帮会馆
 +
**丹凤县二郎庙
 +
**丹凤县四皓碑林园
 +
**柞水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
**柞水县九天山森林公园
 +
**柞水县凤凰古镇
 +
**柞水县风洞景区
 +
**柞水县云台山景区
 +
**柞水县终南山秦楚古道景区
 +
**商州区仙娥湖风景区
 +
**商州区天屏沟滑雪场
 +
**商州区静泉山景区
 +
**商南县金丝峡丹江漂流景区
 +
**商南县泉茗度假区
 +
**哈镇马占山抗日活动旧址
 +
**山阳县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
 +
**山阳县漫川古镇
 +
**山阳县月亮洞景区
 +
**洛南县香山溶洞景区
 +
**洛南县玉虚洞景区
 +
**洛南县罗汉洞景区
 +
 
 +
*'''杨凌示范区旅游景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
 +
**杨凌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
 +
**陕西省水上运动中心
 +
 
 +
=== 人物 ===
 +
 
 +
==== 历史人物(按朝代) ====
 +
 
 +
*'''远古至先周时期'''
 +
**'''远古人物''':[[黄帝]] [[嫘祖]] [[炎帝]]
 +
**'''先周人物''':[[姜螈]] [[弃(人物)|弃]]  [[公刘]] [[古公父]] [[季历]] [[姬昌]] [[伯邑考]]
 +
 
 +
*'''西周至秦朝'''
 +
**'''西周人物''':[[姬发]] [[姬旦]] [[姬奭]] [[姜尚]] [[散宜生]] [[南仲]] [[姬诵]] [[姬满]] [[姬胡]] [[姬靖]] [[姬友]] [[姬宫涅]] [[褒姒]]
 +
**'''春秋战国人物''':[[姬宜臼]] [[秦襄公]] [[赢任好]] [[商鞅]] [[赢渠梁]] [[赢驷]] [[司马错]] [[樗里子]] [[王龁]] [[白起]] [[王翦]] [[赢稷]] [[嫪毐]]
 +
**'''秦朝人物''':[[赢政]] [[蒙恬]] [[李信]] [[程邈]] [[王离]] [[章邯]]
 +
**'''周秦时期外籍人物''':[[吕不韦]] [[魏冉]] [[范雎]] [[郑国]]
 +
 
 +
*'''两汉三国时期'''
 +
**'''西汉人物''':[[袁盎]] [[张汤]] [[李广]] [[张骞]] [[司马迁]] [[苏武]] [[韩延寿]] [[张敞]] [[萧望之]] [[东园公]] [[绮里季]] [[夏黄公]] [[甪里]] [[冯唐]] [[田蚡]] [[田千秋]] [[司马谈]] [[赵禹]] [[杨敞]] [[魏相]] [[张安世]] [[尹翁归]] [[田延年]] [[杨恽]] [[冯野王]] [[冯奉世]] [[平当]] [[史丹]] [[朱云]] [[谷永]] [[何并]] [[王嘉]] [[朱博]] [[李寻]] [[杜邺]] [[董贤]] [[云敞]] [[杨王孙]]
 +
**'''东汉人物''':[[郭伋]] [[公孙述]] [[宋弘]] [[窦融]] [[杜林]] [[马援]] [[孔奋]] [[冯衍]] [[王元]] [[班彪]] [[耿弇]] [[第五伦]] [[耿秉]] [[窦固]] [[马严]] [[耿恭]] [[贾逵]] [[明德马皇后]] [[班固]] [[鲁恭]] [[班超]] [[马防]] [[韦彪]] [[何敞]] [[窦宪]] [[章德窦皇后]] [[班昭]] [[法雄]] [[杨震]] [[耿夔]] [[班勇]] [[马续]] [[杨秉]] [[李固]] [[马融]] [[窦武]] [[杨赐]] [[桓思窦皇后]] [[赵岐]] [[杨彪]] [[张湛]] [[宣秉]] [[张纯]] [[耿况]] [[申屠刚]] [[方望]] [[景丹]] [[朱勃]] [[王遵]] [[田邑]] [[耿国]] [[李育]] [[杨政]] [[廉范]] [[梁鸿 孟光]] [[傅毅]] [[杜笃]] [[马廖]] [[秦彭]] [[乐恢]] [[杜操]] [[马棱]] [[李郃]] [[耿宝]] [[朱宠]] [[苏章]] [[第五访]] [[第五种]] [[刘宽]] [[李燮]] [[士孙瑞]] [[马腾]] [[杨修]]
 +
**'''三国人物''':[[杨沛]] [[苏则]] [[李丰]] [[杜畿]] [[张既]] [[孟达]] [[法正]] [[马超]] [[韦诞]] [[杜恕]] [[马钧]] [[傅嘏]]
 +
**'''两汉三国时期外籍人物''':[[赵过]] [[徐伯]] [[兒宽]] [[赵广汉]] [[汜胜之]] [[冯异]] [[延岑]] [[邓禹]] [[延笃]] [[盖勋]] [[张芝]] [[曹操]] [[夏侯渊]] [[郭淮]] [[郑浑]] [[诸葛亮]] [[颜斐]]
 +
 
 +
*'''两晋南北朝时期'''
 +
**'''两晋十六国人物''':[[鲁芝]] [[傅玄]] [[杜预]] [[傅咸]] [[杨骏]] [[傅祗]] [[挚虞]] [[梁犊]] [[僧肇]] [[杨艳]] [[杨芷]] [[王如]] [[齐万年]] [[王育]] [[王堕]] [[杜洪]] [[苏蕙]] [[王逊]] [[杜瑗]] [[段业]] [[鲁宗之]]
 +
**'''南北朝人物''':[[王遇]] [[盖吴]] [[韦珍]] [[韦睿]] [[杨椿]] [[康绚]] [[杨津]] [[杨昱]] [[泉企]] [[杨侃]] [[苏亮]] [[杨荐]] [[杨乾运]] [[王悦]] [[孙腾]] [[寇俊]] [[苏绰]] [[杨逸]] [[王罴]] [[韦瑱]] [[韦夐]] [[杨忠]] [[韦孝宽]] [[杨愔]] [[李迁哲]] [[泉仲遵]] [[薛端]] [[杨宽]] [[宇文贵]] [[扶猛]] [[郭彦]] [[刘志]] [[杨敷]] [[杜杲]] [[僧导]] [[王洛儿]] [[寇赞]] [[鲁爽 鲁秀]] [[吉翰]] [[杜骥]] [[杨播]] [[马仙琕]] [[韦放]] [[徐遵明]] [[苏湛]] [[毛遐]] [[毛鸿宾]] [[杨俭]] [[韦祐]] [[苏椿]] [[梁昕]] [[侯植]] [[杨绍]] [[陆通]] [[陆逞]] [[王雅]] [[皇甫璠]] [[王杰]] [[赵文表]] [[李和]] [[法顺]]
 +
**'''两晋南北朝时期外籍人物''':[[刘曜]] [[苻健]] [[王猛]] [[姚苌]] [[苻坚]] [[鸠摩罗什]] [[姚兴]] [[赫连勃勃]] [[莫折念生]] [[万俟丑奴]] [[萧宝寅]] [[宇文泰]]
 +
 
 +
*'''隋唐五代时期'''
 +
**'''隋代人物''':[[何妥]] [[何稠]] [[田式]] [[韦鼎]] [[宇文忻]] [[窦荣定]] [[王长述]] [[韦世康]] [[杨尚希]] [[苏威]] [[贺娄子幹]] [[杨素]] [[杨坚]] [[史万岁]] [[虞庆则]] [[刘方]] [[宇文恺]] [[燕荣]] [[李圆通]] [[杨广]] [[杨玄感]] [[韦师]] [[苏沙罗]] [[王辩]] [[杨异]] [[杜整]] [[杨雄]] [[韦洸]] [[韦艺]] [[杨文思]] [[苏孝慈]] [[鱼俱罗 鱼赞]] [[杨文纪]] [[杨达]] [[杨武通]] [[杨爽]] [[张定和]] [[杨约]] [[苏夔]] [[杨善会]] [[司马德戡]]
 +
**'''唐朝人物''':[[孙思邈]] [[杨恭仁]] [[王世充]] [[屈突通]] [[刘世让]] [[刘文静]] [[韦弘机]] [[王珪]] [[李靖]] [[韦云起]] [[窦静]] [[韦挺]] [[颜师古]] [[李密]] [[刘弘基]] [[令狐德棻]] [[杜如晦]] [[李大亮]] [[于志宁]] [[李建成]] [[张俭]] [[崔敦礼]] [[李世民]] [[长孙皇后]] [[田仁会]] [[唐临]] [[阎立本]] [[李淳风]] [[韩瑗]] [[侯君集]] [[长孙无忌]] [[李昭德]] [[王琳]] [[姚璹]] [[苏懷]] [[严善思]] [[韦安石]] [[杨炯]] [[来俊臣]] [[韩思复]] [[安金藏]] [[辛替否]] [[韦皇后]] [[周兴]] [[窦怀贞]] [[萧至忠]] [[李元纮]] [[李朝隐]] [[韦坚]] [[苏颋]] [[杨慎矜 杨崇礼]] [[宇文融]] [[周昉]] [[王焘]] [[严挺之]] [[程元振]] [[韦见素]] [[颜杲卿]] [[郭子仪]] [[韦陟]] [[王昌龄]] [[颜真卿]] [[元载]] [[严郢]] [[李嗣业]] [[段秀实]] [[马璘]] [[崔祐甫]] [[李泌]] [[韩滉]] [[马燧]] [[杜环]] [[杨炎]] [[常衮]] [[第五琦]] [[窦参]] [[杜佑]] [[韦偃]] [[韦应物]] [[令狐峘]] [[杜黄裳]] [[韦皋]] [[韦丹]] [[杨於陵]] [[许孟容]] [[柳公绰]] [[令狐楚]] [[窦群]] [[萧俛]] [[薛涛]] [[白居易]] [[李愬]] [[韦处厚]] [[柳宗元]] [[杜元颖]] [[卢钧]] [[柳公权]] [[程异]] [[崔植]] [[杨嗣复]] [[杜惊]] [[柳仲郢]] [[白敏中]] [[韦宙]] [[杜牧]] [[令狐绹]] [[韦澳]] [[杨收]] [[王徽]] [[韦庄]] [[杜让能]] [[苏世长]] [[韦仁寿]] [[皇甫无逸]] [[杜淹]] [[窦威]] [[太穆窦皇后]] [[李袭志]] [[李袭誉]] [[窦琮]] [[杨师道]] [[阎立德]] [[李子和]] [[公孙武达]] [[平阳公主]] [[梁师都]] [[权万纪]] [[宇文士及]] [[杨弘礼]] [[苏良嗣]] [[韦待价]] [[韦巨源]] [[祝钦明]] [[尹思贞]] [[姚珽]] [[法藏]] [[豆卢钦望]] [[顺圣窦皇后]] [[张光辅]] [[薛怀义]] [[王皇后]] [[侯思止]] [[王孝杰]] [[田归道]] [[张皇后]] [[张萱]] [[圆照]] [[韦湊]] [[丘行恭]] [[李尚隐]] [[道氤]] [[崔沔]] [[萧嵩]] [[韦述]] [[杜希望]] [[杨绾]] [[韩干]] [[韦无忝]] [[卢棱伽]] [[苏灵芝]] [[于休烈]] [[令狐彰]] [[来瑱]] [[梁崇义]] [[张光晟]] [[萧复]] [[怀素]] [[徐申]] [[郭晞]] [[于頔]] [[惠果]] [[边鸾]] [[萧华]] [[杜希全]] [[韩洄]] [[李元素]] [[于邵]] [[韩皋]] [[严绶]] [[韦渠牟]] [[马总]] [[韦执谊]] [[郭钊]] [[崔倰]] [[白行简]] [[马植]] [[韦温]] [[杜审权]] [[萧遘]] [[朱玫 王行瑜]] [[韦昭度]] [[王处存]] [[韩偓]] [[鱼玄机]]
 +
**'''五代人物''':[[陈玄]] [[王檀]] [[王处直]] [[杜晓]] [[张承业]] [[任圜]] [[敬翔]] [[温韬]] [[姚(岂+页)]] [[杨凝式]] [[尹玉羽]] [[韦震]] [[李专美]] [[杨思权]] [[赵莹]] [[王淑妃]] [[苏逢吉]] [[刘景岩]] [[高允权]] [[窦贞固]] [[关仝]]
 +
**'''唐朝外籍人物''':[[玄奘]] [[窥基]] [[吴凑]] [[王播]] [[杜甫]] [[刘晏]] [[严震]] [[姜师度]]
 +
 
 +
*'''宋元时期'''
 +
**'''宋朝人物''':[[王易简]] [[李涛]] [[陶谷]] [[雷德骧]] [[范宽]] [[寇准]] [[杨偕]] [[种世衡]] [[张昪]] [[田况]] [[李周]] [[张载]] [[种谔]] [[吕大忠]] [[吕大防]] [[吕大钧]] [[游师雄]] [[韩世忠]] [[刘光世]] [[杨从仪]] [[韩彦直]] [[李显忠]] [[张保续]] [[杨昭俭]] [[苏晓]] [[杜汉徽]] [[边珝]] [[朱昂]] [[崔翰]] [[杨砺]] [[宋珰]] [[史序]] [[赵光辅]] [[韩丕]] [[樊知古]] [[李若拙]] [[李建中]] [[雷有终]] [[宋湜]] [[王凯]] [[李行简]] [[赵湘]] [[李绎]] [[雷孝先]] [[李仲容]] [[范祥]] [[张岊]] [[蒋偕]] [[刘绍能]] [[高永能]] [[范育]] [[王陶]] [[种古]] [[种谊]] [[王文郁]] [[张舜民]] [[吕大临]] [[种师道]] [[李荐]] [[种师中]] [[刘延庆]] [[解元]] [[张宗颜]] [[张珏]]
 +
**'''辽金人物''':[[李澣]] [[杨仲武]] [[王重阳]] [[杨邦基]] [[党怀英]] [[庞迪]] [[萧贡]]
 +
**'''西夏人物''':[[李继迁]] [[李德明]] [[元昊]]
 +
**'''元代人物''':[[郭侃]] [[王檝]] [[刘整]] [[贺仁杰]] [[同恕]] [[贺胜]] [[贺唯一]] [[李孟]] [[郭宝玉]] [[郭德海]] [[杨奂]] [[孟攀鳞]] [[李邦瑞]] [[杨恭懿]] [[贺均]]
 +
**'''宋元时期外籍人物''':[[范仲淹]] [[张亢]] [[庞籍]] [[韩琦]] [[沈括]] [[吴玠]] [[吴璘]] [[完颜合达]] [[把胡鲁]] [[杨惟中]] [[廉希宪]] [[商挺]] [[许衡]] [[张养浩]] [[田滋]] [[赵炳]] [[乃蛮台]] [[赵世延]] [[许扆]]
 +
 
 +
*'''明清时期'''
 +
**'''明朝人物''':[[吕震]] [[王通]] [[石亨]] [[石彪]] [[王恕]] [[李俊]] [[雍泰]] [[刘瑾]] [[王九思]] [[周尚文]] [[康海]] [[马理]] [[吕柟]] [[韩邦奇]] [[邹应龙]] [[李世达]] [[张臣]] [[孙丕扬]] [[王国]] [[袁应泰]] [[孙玮]] [[张问达]] [[王之寀]] [[萧如薰]] [[冯从吾]] [[赵率教]] [[张春]] [[王徵]] [[高迎祥]] [[李自成]] [[张献忠]] [[刘宗敏]] [[张紞]] [[杨鼎]] [[霍瑄]] [[王信]] [[彭清]] [[张原]] [[杭雄]] [[冯祯]] [[薛敬之]] [[许进]] [[曹雄]] [[张羽]] [[许宗鲁]] [[安国]] [[杨爵]] [[马自强]] [[魏学曾]] [[武之望]] [[赵彦]] [[南居益]] [[刘国能]]
 +
**'''南明人物''':[[高氏]] [[刘远生]] [[孙可望]] [[李定国]] [[白文选]] [[马进忠]] [[金声桓 王得仁]] [[高一功 李锦]] [[刘文秀]] [[焦琏]] [[刘体纯]] [[李来亨]]
 +
**'''清朝人物''':[[梁化凤]] [[王弘祚]] [[杨素蕴]] [[张勇]] [[赵良栋]] [[王宏撰]] [[李颙]] [[李因笃]] [[殷化行]] [[刘荫枢]] [[王心敬]] [[陈庆门]] [[杨屾]] [[王杰]] [[王士棻]] [[蒋兆奎]] [[李芳桂]] [[王筠]] [[王鼎]] [[张井]] [[张天禄]] [[李楷]] [[马信]] [[孙枝蔚]] [[党崇雅]] [[姜瓖]] [[王承祖]] [[李犹龙]] [[石在阊]] [[李麟]] [[艾承业]] [[霍达]] [[张恂]] [[许占魁]] [[李柏]] [[李念慈]] [[田本沛]] [[高辛传]] [[胡茂祯]] [[陈福]] [[惠凤仪]] [[张廷枢]] [[屈复]] [[马如龙]] [[梁鼐]] [[王承烈]] [[路振扬]] [[董芳]] [[孙景烈]] [[高第]] [[王之鼎]] [[任厚风]] [[白奂彩 党湛 王化泰]] [[张连登]] [[刘曾]] [[王郡]] [[张大有]] [[张灿]] [[杨天纵]] [[敖成]] [[李登瀛]] [[邱天英]] [[梁世勋]] [[王庭华]] [[万全忠]] [[乌大经]] [[徐法绩]] [[张玉德]] [[岳震川]] [[姚堃]]
 +
**'''明清时期外籍人物''':[[刘季箎]] [[陈镒]] [[项忠]] [[余子俊]] [[陈寿]] [[杨一清]] [[刘天和]] [[贾应春]] [[孟乔芳]] [[莫洛]] [[哈占]] [[刘棨]] [[觉罗华显]] [[史贻直]] [[崔纪]] [[鄂尔达]] [[陈宏谋]] [[吴士功]] [[毕沅]] [[黄辅辰]] [[李素]] [[陈文黻]]
 +
 
 +
==== 人物(按类别) ====
 +
 
 +
*'''政治人物''':[[王鼎]] [[刘重麟]] [[张沣中]] [[王笃]] [[林则徐]] [[温予巽]] [[梁星源]] [[冯崑]] [[张芾]] [[曾望颜]] [[王义刚]] [[高万鹏]] [[王宪曾]] [[黄大鹤]] [[阎敬铭]] [[侯鸣珂]] [[赵舒翘]] [[薛允升]] [[员凤林]] [[谭钟麟]] [[张拜云]] [[鹿传霖]] [[曹鸿勋]] [[马开臣]] [[邹子良]] [[张肇基]] [[卢慧卿 张光奎]] [[宋向辰]] [[樊灵山]] [[康宝忠]] [[常自新]] [[郭希仁]] [[尚镇圭]] [[王诚斋]] [[吴希真]] [[姚守先]] [[杨铭源]] [[张仲超]] [[任致远]] [[李应良]] [[安存真]] [[刘含初]] [[惠又光]] [[王瀛]] [[赵宗润]] [[李岳瑞]] [[张瑞玑]] [[魏野畴]] [[张宝泉]] [[吕佑乾]] [[许才升]] [[庞诚斋]] [[王授金]] [[张宗适]] [[李子洲]] [[陈俞廷]] [[郭蕴生]] [[刘愿庵]] [[秋步月]] [[张蔚森]] [[邹均]] [[王懋廷]] [[何尚志]] [[陈征]] [[雷晋笙]] [[党维蓉]] [[刘秉钧]] [[升允]] [[汪铭]] [[刘天章]] [[白明善]] [[宋伯鲁]] [[焦维炽]] [[王观政]] [[吉国桢]] [[高增爵]] [[孟芳洲]] [[李艮]] [[张含辉]] [[杨珊]] [[白毓庚]] [[武止戈]] [[霍世杰]] [[王叔振]] [[徐宝珊]] [[金理科]] [[冯树立]] [[陈锦章]] [[陈文华]] [[程家盛]] [[王复生]] [[惠志明]] [[蒲克敏]] [[柏惠民]] [[鲁贲]] [[张慕陶]] [[朱庆澜]] [[崔景岳]] [[刘允丞]] [[赵鋪]] [[崔曙光]] [[张友清]] [[高祖宪]] [[王陆一]] [[王文]] [[李景波]] [[李元鼎]] [[惠子俊]] [[焦子静]] [[乔国桢]] [[李维屏]] [[萧之葆]] [[王任]] [[王尚德]] [[胡达明]] [[仵墉]] [[杜斌丞]] [[李鼎铭]] [[田毅安]] [[史秀芸]] [[宋绮云 徐林侠]] [[陈树藩]] [[曹力如]] [[席石生]] [[高自立]] [[焦易堂]] [[宋联奎]] [[李茂堂]] [[寇遐]] [[黄平万]] [[高岗]] [[王一山]] [[韩夏存]] [[崔孟博]] [[成柏仁]] [[张凤翙]] [[牛策勋]] [[贺连城]] [[南岳峻]] [[李力果]] [[雷经天]] [[赵伯经]] [[唐洪澄]] [[林伯渠]] [[徐朗西]] [[马锡五]] [[安文钦]] [[刘治洲]] [[于右任]] [[熊斌]] [[师子敬]] [[张德生]] [[杜衡]] [[薛克明]] [[霍祝三]] [[李根源]] [[辛兰亭]] [[杨玉亭]] [[崔仲远]] [[刘宝濂]] [[党晴梵]] [[李子健]] [[赵葆华]] [[南汉宸]] [[赵文献]] [[刘昌汉]] [[孙君一]] [[贾拓夫]] [[惠庶昌]] [[李合邦]] [[杨明轩]] [[霍子乐]] [[邵力子]] [[刘素菲]] [[杨子廉]] [[李维新]] [[惠中权]] [[高云屏]] [[杨伟名]] [[高仰云]] [[张秀岩]] [[白坚]] [[刘蔼如]] [[姚克]] [[伍云甫]] [[马凌甫]] [[韩兆鹗]] [[张性初]] [[谢觉哉]] [[陈正人]] [[耿炳光]] [[黎琴南]] [[茹欲立]] [[李馥清]] [[潘自力]] [[王子文]] [[卫志毅]] [[蔡屏藩]] [[郭则沉]] [[蒋鼎文]] [[苏资琛]] [[马明方]] [[王菊人]] [[范子文]] [[王彭]] [[马定邦]] [[刘继曾]] [[祝绍周]] [[高峰]] [[刘文蔚]] [[马豫章]] [[呼延震东]] [[王宗山]] [[霍维德]] [[杨晓初]] [[朱侠夫]] [[白锋悟]] [[陈雨皋]] [[朱理治]] [[时青]] [[欧阳钦]] [[崔田夫]] [[龚逢春]] [[彭天琦]]
 +
 
 +
*'''军事人物''':[[段永福]] [[张青云]] [[钱鼎]] [[万炳南]] [[曹印侯]] [[张云山]] [[耿直]] [[张义安]] [[陆建章]] [[井勿幕]] [[董振五]] [[郭坚]] [[阎相文]] [[彭世安]] [[胡景翼]] [[麻振武]] [[史可轩]] [[石谦]] [[卫定一]] [[刘自立]] [[杜聿德]] [[孙岳]] [[卢绍亭]] [[唐澍]] [[何挺颖]] [[田玉洁]] [[樊钟秀]] [[廖乾五]] [[甄士仁]] [[李子高]] [[李云溪]] [[张东皎]] [[岳维峻]] [[焦启铠]] [[刘林圃]] [[杜润滋]] [[陈浅伦]] [[杨重远]] [[王兆卿]] [[毕维舟]] [[李妙斋]] [[王泰吉]] [[杜宗美]] [[谢子长]] [[张汉民]] [[吴焕先]] [[高峻]] [[井岳秀]] [[杨琪]] [[刘志丹]] [[杨森]] [[毛全秀]] [[杨江]] [[苏士杰]] [[王以哲]] [[高福源]] [[蒙浚生]] [[李友于]] [[刘桂五]] [[宣侠父]] [[张赓良]] [[邱铁生]] [[叶荃]] [[宋哲元]] [[郭英夫]] [[王竣]] [[武士敏]] [[包森]] [[段象武]] [[袁鸿化]] [[许权中]] [[曹世英]] [[高双成]] [[张宝麟]] [[巩德芳]] [[张灵甫]] [[黄子文]] [[孙子坤]] [[冯玉祥]] [[杨虎城]] [[马占山]] [[张迺葳]] [[徐经济]] [[刘镇华]] [[李象九]] [[李虎臣]] [[吴新田]] [[高桂滋]] [[李养初]] [[柳彦彪]] [[卫立煌]] [[左协中]] [[李纪才]] [[刘文伯]] [[冯子明]] [[胡宗南]] [[耿景惠]] [[马青苑]] [[李兴中]] [[冯钦哉]] [[张驾伍]] [[赵寿山]] [[王再兴]] [[张钫]] [[张松平]] [[阎红彦]] [[孙光]] [[王劲哉]] [[何文鼎]] [[邓宝珊]] [[贺龙]] [[石敬亭]] [[曹又参]] [[魏炳文]] [[郭宝珊]] [[张耀明]] [[马师恭]] [[马志超]] [[彭德怀]] [[杨弃]] [[贺大增]] [[郭炳坤]] [[胡琏]] [[张西鼎]] [[董钊]] [[李藩侯]] [[何振亚]]
 +
 
 +
*'''科技与经济人物''':[[安吴寡妇]] [[晏安澜]] [[李芹溪]] [[王夏氏]] [[赵国宾]] [[李仪祉]] [[安汉]] [[高又明]] [[刘宝谔]] [[刘茀祺]] [[原树贤]] [[沙玉清]] [[石凤翔]] [[陈叔陶]] [[韩望尘]] [[袁义生]] [[韩光琦]] [[田鸿宾]] [[原芜洲]] [[俞启葆]] [[张俊德]] [[夏开儒]] [[李国伟]]
 +
 
 +
*'''教育与文化人物''':[[路德]] [[高建瓴]] [[方玉润]] [[柏景伟]] [[邢廷荚]] [[刘古愚]] [[高三]] [[武淑]] [[张东白]] [[朱佛光]] [[甘棠]] [[刘箴俗]] [[吕南仲]] [[杨松轩]] [[张西轩]] [[李桐轩]] [[柳砚琛]] [[孙仁玉]] [[牛兆濂]] [[李异材]] [[王凤仪]] [[罗锦文]] [[薛祥绥]] [[陆费逵]] [[张季鸾]] [[左明]] [[阎甘园]] [[陈雨农]] [[常汉三]] [[张鹏一]] [[张寒晖]] [[李翥仪]] [[刘淦]] [[张贻侗]] [[智澄]] [[彭方裕]] [[范紫东]] [[李健侯]] [[李有源]] [[李敷仁]] [[王逸慧]] [[高培支]] [[张西堂]] [[黄竹斋]] [[石雨琴]] [[刘次枫]] [[岳劼恒]] [[景梅九]] [[景岩征]] [[马师儒]] [[柯仲平]] [[景志伊]] [[张锡华]] [[张子宜]] [[王新午]] [[冯友石]] [[马健翎]] [[黄渊臣]] [[樊粹庭]] [[张同和]] [[李卜]] [[杨叔吉]] [[江隆基]] [[虞宏正]] [[吴玉章]] [[苏育民]] [[王捷三]] [[吴碧云]] [[刘亦珩]] [[党积龄]] [[何寓础]] [[彭康]] [[柳湜]] [[张鸿]] [[徐特立]] [[张秉彝]] [[张寒杉]] [[王老九]] [[李约祉]] [[冯师颜]] [[陈固亭]] [[袁克勤]] [[车向忱]] [[石声汉]] [[梁午峰]] [[王宗元]] [[沈反白]] [[王绍猷]] [[王天民]] [[强和亭]] [[张奚若]] [[李正敏]] [[封至模]] [[冯超如]] [[陈登原]] [[黄锡九]] [[何振中]] [[尚小云]] [[朱兴恭]] [[赵望云]] [[辛树帜]] [[陈大燮]] [[吴宓]] [[吴云芳]] [[柳青]] [[亢心栽]]
 +
 
 +
*'''民族与宗教人物''':[[白彦虎]] [[崔伟]] [[冯梦麟]] [[李宗阳]] [[印光]] [[哈德成]] [[马子健]] [[马玉贵]] [[马德涵]] [[王子元]] [[乔清心]] [[朗照]] [[康寄遥]]
 +
 
 +
*'''国际友人''':[[芬兹尔]] [[海伯特]] [[白求恩]] [[柯棣华]] [[何克]] [[史沫特莱]] [[洪水]] [[斯特朗]] [[斯诺]] [[李德]] [[郑律成]] [[福尔曼]]
 +
 
 +
*'''其他人物''':[[王友邦]] [[王三春]] [[秦颂丞]] [[周寿娃]] [[张廷芝]]
 +
 
 +
 
 +
 
 +
 
 +
 
 +
[[Category:文化]]
 +
[[Category:中国文化]]
  
[[Category:中国]]
 
 
[[Category:中国行政区]]
 
[[Category:中国行政区]]
  
第289行: 第1,118行:
 
[[Category:地理学]]
 
[[Category:地理学]]
 
[[Category:中国地理]]
 
[[Category:中国地理]]
 +
 +
[[Category:历史]]
 +
[[Category:历史学]]
 +
[[Category:中国历史]]
  
 
[[Category:陕西]]
 
[[Category:陕西]]
[[Category:陕西百科]]
+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S音词语]]
 +
[[Category:陕]]

2024年3月22日 (五) 20:08的最后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陕西省
陕西:西安古城墙
陕西:延安夜景
陕西:宝鸡城市风景
陕西:华清池
陕西:华山风光
陕西:秦始皇兵马俑近景
陕西:西安碑林
陕西:韩城司马祠
陕西:大荔红提葡萄
陕西:户县猕猴桃
陕西:合阳红薯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
陕西:大雁塔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

陕西省汉语拼音:Shǎn Xī Shěng;英文:Shanxi Province),简称“”或“”,也称“三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省会西安。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地理坐标东经105°29′-111°15′, 北纬31°42′-39°35′。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截至2022年11月,下辖10个地级市(其中省会西安为副省级市),31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69个县。 截至2021年末,陕西省常住人口3954万人。

陕西是中华民族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省建都。陕西是中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陕西省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貌构成,其中黄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横跨三个气候带,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陕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境内主要景区景点有黄帝陵、兵马俑、华山、未央宫遗址、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西安城墙、西安钟楼、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等。

“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展现了朝代更替的变化历程,铸造了民族盛衰、强弱易势的历史印迹,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丰富深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造就了一大批光照千古的文化巨匠,他们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从西周“制礼作乐”的周公旦,到秦代创制隶书程邈;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班彪班固班昭,关中经学大师马融;唐代大诗人王维白居易杜牧,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画家阎立德阎立本,训诂学家颜师古等等:他们的不朽著作和业绩,树起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巍巍丰碑,广为世人敬仰。

行政区划、人口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9月,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其中1个副省级市)、31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69个县。

人口

截至2021年末,陕西省常住人口3954万人,比上年减少1万人。其中,男性2018万人,占51%;女性1936万人,占49%,性别比为104.24。出生人口31.2万人,出生率7.89‰;死亡人口29.2万人,死亡率7.38‰;自然增长率0.51‰。城镇人口2516万人,占63.63%;乡村人口1438万人,占36.37%。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7.15%,15—64岁人口占68.86%,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99%。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陕西省全省常住人口为37,327,37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60476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79706人,增长3.55%。年平均增长率为0.35%。

陕西世居民族有汉族回族满族羌族苗族等民族。

历史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演变可大致分为史前文明时期、西周时期、秦时期、西汉时期、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1949年l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陕西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史前文明

1963年7月,在蓝田县城西北约10公里的泄湖镇陈家窝发现了一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第二年5月,在公王岭地层中发现一个基本保存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经对此头骨化石进行室内修复,复原出一完整的猿人头骨化石。原研究者把陈家窝的下颌骨和公王岭的头骨归到一起,命名为“蓝田中国猿人”,简称“蓝田猿人”或“蓝田人”。但是,不少学者认为,这两件标本所显示的原始性程度明显不同,两个地点的时代又有先后之分,建议给公王岭头骨另立新种“蓝田人”;给陈家窝下颌骨以“直立人陈家窝亚种”的学名,亦可称“陈家窝人”。蓝田人属我国早期人类化石。其前额低平、较宽,眉骨粗壮隆起,骨壁较厚,眼眶略方,嘴部前伸。颅内耳高71毫米,脑容量为778.4毫升,基本与印度尼西亚爪哇人的775—900毫升相当。根据古地磁法测定,公王岭和陈家窝古猿人化石层位先后有三个不同的数据。一般可以说公王岭距今约100万年左右,其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或早更新世晚期。陈家窝化石距今60万年左右,属中更新世中期。在公王岭蓝田猿人化石出土地附近,伴出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许多生产工具,有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片、石核等打制石器。尖状器一面有刃,另一面保留石块原状,适于手握。刮削器有直刃、凹刃、凸刃和复刃四种形式,用于刮削木制工具和剥取兽皮。这些工具制作粗糙,以单面加工为主,多不经第二步加工即行使用。公王岭还出土了40余种动物化石,而最引人注目的这些动物化石中具有强烈的南方色彩,如剑齿象、大熊猫、爪兽、毛冠鹿、水鹿等。这说明蓝田猿人所生活的秦岭北麓,在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林木丛生,很适合于原始人类繁衍和生息。

1978年春,在大荔县西北解放村附近发现一具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化石年代经鉴定距今约20万年左右,属不足30岁的男性头骨,是早期智人中的古老类型。大荔人介于晚期猿人和新人阶段之间,其体质形态明显进步于猿人而落后于现代人。在大荔人遗址发现的动物化石和石器表明,他们过着以狩猎为主的生活,其时代属旧石器时代的中期。

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存在陕西西安、临潼、渭南等地多有发现。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仰韶文化的有半坡人、姜寨人和史家人等,以半坡人最为典型。半坡人生活的时代距今约6000年左右,主要经营农业,同时从事家畜饲养、捕鱼打猎和采集等。生产工具主要为石器和骨器。石器有斧、锛、凿、刀、铲、敲砸器、磨棒、磨盘、箭头、网坠纺轮等;骨器有骨针和鱼钩等。当时种植的谷物是粟,蔬菜有白菜、芥菜。农业和采集主要由妇女承担,男子主要从事渔猎。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钵、盆、碗、壶、瓮、罐、瓶等。在一些陶器上有红底黑花彩绘几何图纹和动、植物图象,表现了半坡人对绘画、彩塑艺术的了解和使用;有些陶器上还刻划着笔划简单的符号,共22种113个,如×、+、I、K等,可能为记事记数的符号;特别是在遗址里发现的利用重心原理制作的便于从河中打水的尖底瓶,表明半坡人对物理知识已有了解和运用。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男女分葬和同性合葬墓表明,半坡人实行族外婚,本氏族不能结婚,死后夫妻各自埋在自己氏族的公共墓地里。属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龙山文化在陕西以临潼“康家文化”和长安“客省庄第二期文化”为代表,距今约4000年左右。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石斧体形圆扁,磨制得非常光滑;石铲大而薄,刃部锋利;还发明了镰刀。除石制工具外,还有了蚌器。畜牧业也繁盛起来,仰韶文化时期只有狗和猪,这时又有了马、牛、鸡。男女分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子的随葬品中大多是劳动工具和工艺工具,而妇女多是纺轮、锥、针一类物品,这说明男子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工具制造,妇女则着重从事纺织、缝纫一类活动。

西周时期

陕西从西周时期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周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族始祖名弃,“好耕农”,“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帝舜……封弃于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号日后稷,别姓姬氏。”弃传了三代,到公刘做部落首领时,率族众迁到分阝(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以后经过九代,即古公亶父(约公元前l2世纪)作首领时,周人渡过漆水,翻过梁山,来到渭河北岸岐山南麓一块美丽富饶的黄土平原定居,并用自己的族名命名这块土地叫“周原”(今陕西扶风县同岐山县交界处)。古公亶父在这里指挥族人开垦土地,挖渠排水,种植庄稼,发展农业;营建庙堂、宫殿、住宅,修筑城墙,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并多次打退前来骚扰的戎、狄部落。正式定国号为“周”,表明周人跨进了阶级社会——早期奴隶制。

古公亶父传季历,季历传姬昌(周文王),这段时间周国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全部占有了关中平原。公元前1136年左右,周文王把国都从周原迁到了沣(今陕西长安县马王村一带)。周文王死后,其子姬发(周武王)继立,于公元前1133年又迁都于镐(今长安县斗门镇一带)。武王以岳父姜太公为师,弟周公旦为辅,继续向东发展。约在公元前l027年(武王十年),经过牧野之战,周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

西周是在陕西境内建都的第一个全国性王朝。“陕”这个地名,是在西周初年出现的。周初分封,周公和召公的封邑以陕(今河南省陕县西南)为界,陕以东周公治之,陕以西召公治之。后人因此称陕以西地区为“陕西”。西周时期,陕西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具有了较大改进,出现了适宜于快耕和扒地除草的耜和镈,休耕轮作制度逐渐推广,开始使用绿肥和堆肥,并已有了完整的沟渠灌溉系统。《诗经》里描绘了当时的农田作业情况:许多人在土地上耦耕,结果获得了大丰收。谷子象梳篦一样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有城墙那么高。在手工业方面,当时有冶铸、陶瓷制造、玉石和骨角制作、制革、纺织等。青铜器的制作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和创造,不仅凝重典雅大方,同类型器物有了成组配套产品。而且铭文字数增多,最多发现有近5000字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书法艺术珍品。

西周从周昭王之后,逐渐走了下坡路。特别是周幽王执政后,荒淫无道,国势急遽衰微。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被幽王所废的太子宜臼的外祖父)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次年,周平王将京城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

秦时期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人的祖先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裔,曾“与禹平水土”,又“佐舜调驯鸟兽”,被舜赐姓赢氏。周在陕西关中崛起后,秦人与周亲善,曾为周王室养马,周孝王因其有功,封于秦(今甘肃省清水县一带),族号秦赢。周平王东迁,秦襄公率兵护送。周把岐(今陕西省岐山县)以西之地赐封秦襄公。秦襄公受封后,开始了与戎狄争夺关中的旷日持久的战争,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巩固了在关中的统治地位。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将国都从平阳(今陕西岐山县)迁往雍(今陕西凤翔县),在此历时近300年。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将都城向东迁往栎阳(今陕西临潼县)。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又迁都咸阳。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秦始皇)即位后,在统一战争中,每灭一国,在咸阳北原上仿建其宫殿一处,号称“六国宫殿”。统一后秦始皇又将全国富豪12万户迁到咸阳,从而使这里人口激增到将近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战国时期,魏国曾在洛河下游建上郡,楚国在汉江中游设汉中郡。秦统一后,分天下为36郡。陕西北部为上郡,治所在肤施(今榆林市南部);陕南为汉中郡,治所在南郑(今汉中市);渭河流域设内史,主管京都附近的畿辅区域。秦朝建立前后,关中的农业已相当发达,土地大量开垦,牛耕普遍采用,已经出现了铁犁,还修建了郑国渠,灌田4万顷。秦始皇陵西侧出土的铜车马和御俑及其它兵器,工艺水平很高,说明秦代手工业已有很大发展。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东南)起义,9月,刘邦、项羽分别在沛县(今属江苏省)和吴(今苏州市)起义。公元前207年8月,赵高在咸阳杀秦二世,立二世兄子子婴,贬号为秦王。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军取道武关(今陕西省商南县)、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到达霸上(今西安市东南),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西汉时期

公元前206年2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把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分封给秦朝的3名降将;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地区,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县);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地区,都栎阳(今陕西临潼县);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地区,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一带)。陕西代称“三秦”一词由此得名。公元前206年8月,汉王刘邦军偷渡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以东),袭击关中,章邯自杀,司马欣、董翳投降,陕西遂为刘邦所占。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以项羽失败而告终。

刘邦建立西汉,2月即皇帝位于氾水 (今山东曹县附近);5月汉高祖刘邦接受娄敬、张良建议将国都迁往关中。先都于栎阳(今陕西临潼县),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从栎阳迁都长安,又称西汉京师。

西汉时,将秦的内史管辖的渭河流域地区一分为三:即京兆尹,辖渭河以南地区;左冯翊,辖渭河以北、洛河中下游地区;右扶风,辖今咸阳以西地区。史称为“三辅”,治所均在长安城。

西汉京师长安,位于今西安城西北10公里处,是先有宫城,后有外郭。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汉在原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建了长乐宫。公元前200年,又始修未央宫,两年后峻工。长安城的修建,据《汉书》记载,是从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正式开始的,于公元前l90年9月基本完工。据史料记载:汉长安城周长65里(约合今26公里),城墙高l2米以上,下宽l2—16米。周围共有l2个城门,东边为宣平门(又称东都门)、清明门(又称籍田门)、霸城门(又称青门),南边为复盎门(又称杜门、端门)、安门(又称鼎路门)、西安门(又称平门),西边为章城门(又称光华门),直城门(又称直门)、雍门(又称西城门),北边为横门(又称便门)、厨城门、洛城门(又称高门)。每座城门各有3个门洞,宽约6米。城外有壕水环绕,宽3丈,深2丈。由于城墙建于长乐、未央两宫之后,走向随宫殿建筑位置而变化。除东城墙为直线外,南、西、北处都有曲折,整个城呈一个不规则的方形,南像南斗星,北像北斗星,因此有“斗城”的称号。城内总面积973顷,有8条大街,160个巷里,分东市、西市等9个市区。城内中、南部为宫殿、官署和高官显贵居住区,约占全城面积的2/3以上;东部和西部为商业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2年,长安城内人口“为户八万八百,人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有关专家认为,这个数字偏低,每户以5口人计算,当在40万人以上,50万人左右。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城市,当时世界上只有欧洲的罗马城可以与之媲美。

西汉时期是陕西的兴盛时期。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8年),西汉的国势达到顶峰。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记·货殖列传》中也说:“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西汉时期陕西农业经济发达,主要得益于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提高。关中先后开凿了漕渠、龙首渠、六辅渠、白渠、灵轵渠和成国渠等6条漕运和灌溉渠道,从而使关中平原形成了灌溉渠道网。汉武帝时期搜粟都尉赵过创造了代田法,还创制了耧车(一种三腿的播种工具)和耦犁(三人二牛的耕作方式,深耕、翻土、培垄一次进行)。这些新的耕作方法和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汉成帝年间议郎氾胜之写了一部农学著作,后世称为《氾胜之书》,系统地总结了陕西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当时铁器已广泛使用,并在全国产铁和冶铁之地设置有铁官,在今陕西境内就设置有5处,即郑县(今华县)、夏阳(今韩城市)、雍城(今凤翔县)、漆县(今彬县)、沔县(今勉县)。西汉时期纺织业也有很大发展,朝廷在长安设有东、西织室,集中了织工数干人,专门为皇室生产高级丝绸绫绢。1957年5月在西安灞桥出土了西汉早期裹铜镜用的纸张残片,是用大麻和苎麻纤维制成的,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张,已被定名为“灞桥纸”。l956年在长安县洪庆村西汉墓出土了一对人字纹齿轮,说明当时已经懂得了用齿轮传动力。建筑业在西汉时期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西汉建筑遗址上遗留的汉砖,质密、体大、量重,分有长形、方形与空心砖多种,砖的正面多有装饰图案;汉瓦当质地优良,一般为圆形,面上装饰有阳纹的图案或文字。西汉时期长安城内有9个集中的市场,其中西部6个,东部3个。每个市场都有围墙;市场中修建了高达5层的市楼,名叫旗亭。这说明西汉时期商业也有较大发展。

西汉时期,长安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有发展。长安当时藏书很多。刘邦入关时,萧何首先把秦丞相府的文书档案收存保护起来。公元前l91年,汉惠帝刘盈解除了民间不准藏书的禁令。汉武帝“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书·艺文志》)。汉成帝刘骜“使谒者陈群求遗书于天下”(《汉书·艺文志》),并分类整理、收集到长安的书籍共596家、l3269卷,分藏在长安城内的石渠、延阁、广内、兰台、麒麟、天禄等阁。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今陕西韩城市人)就曾参考这些藏书,在长安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历史名著《史记》。刘歆在继承其父刘向整理书籍的事业中,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七略》。学校在汉初尚不发达。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起初仅为博士官置弟子50人,到汉成帝末年(公元前7年前后),学生增加到3000人,并且形成许多学派。全国各地都选送青年到长安留学。

西汉时期,长安同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往来的关系。公元前l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今陕西城固县人)带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13年后(公元前126年)张骞返回长安,报告了旅途经过和西方各国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等各种情况,使西汉王朝对西方各国有了正式了解。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率领300人,携带大量财物出使西域,到达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后,张骞分遣副使去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康居(今中亚撒马尔罕)、月氏(今阿姆河北)、大夏(今阿姆河南)等国。后来乌孙和这些国家都先后派代表随汉使者来到长安,“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汉书·西域传》)。张骞以后,长安形成了出使西方各国的热潮。西汉王朝每年都要派出使团,多则十余次,少则有五、六次,每次使团人数少则十余人,多则一百余人。张骞和他以后的使臣带回了西域的葡萄、胡桃、石榴、胡豆、黄瓜、苜蓿、葱、蒜、芝麻等植物种子,西方各国的使者和商人,带来了骏马、香料、宝石、火烷布(石棉布)和许多珍禽异兽;我国的丝绸、漆器、竹器、黄金、白银以及铸铁和农耕技术,也从长安传往西方。9年,王莽废孺子婴,建立新朝。23年2月,绿林军拥立刘玄为皇帝(年号更始),9月攻入长安,王莽被杀。24年2月,刘玄迁都长安。25年6月,赤眉军在华阴立刘盆子为皇帝,9月攻入长安,推翻刘玄。赤眉军后被刘秀所败。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25年6月,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王朝。关中仍保留“三辅”称号,长安仍维持京兆府的名义,汉中郡由益州刺史辖(治所在成都),陕北属并州刺史辖(治所在晋阳)。

东汉末年(190),关东军阀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挟汉献帝刘协西迁长安。l92年4月,王允、吕布等谋杀董卓。6月,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樊稠等攻入长安,“放兵虏掠,死者万余人。”(《后汉书·董卓传》)。195年,李傕、郭汜、樊稠又互相攻杀,陕西经历了一次大浩劫,“长安城中,盗贼不禁,白日虏掠……人相食,白骨累积,臭秽满路”(《后汉书·董卓传》)。“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通鉴纪事本末》第八卷)。

三国时期,陕西关中属魏的雍州所辖,治所在长安;今石泉以东陕南各县,属魏的荆州所辖(治所在今河南省新野);陕南西部为蜀的益州所辖(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陕北各处,为羌胡各族的游牧地区。

313年,晋怀帝被杀,司马业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316年8月,刘曜进兵关中,11月,晋愍帝出降,西晋从此灭亡。319年,刘曜改国号为赵,定都长安,史称前赵。前赵时期,关中和商洛地区为其所辖。陕北由后赵占据,汉江上游为成国占据,今石泉以东地区为东晋辖地。328年,后赵羯人石勒在洛阳生俘刘曜,次年进军关中,取长安,前赵亡。

350年,氐人苻洪乘后赵内乱进军关中,次年其子苻健在长安称帝,史称前秦。357年,苻坚即位。370年,苻坚用谋士王猛的建议,迁燕地王公及鲜卑人4万余户到长安;次年,又迁关东豪强和其他少数民族l5万户到长安和关中,关中经济较前有所恢复。384年3月,鲜卑人慕容泓据华阴,自称雍州牧、济北王,4月建元燕兴(史称西燕)。385年,慕容冲率西燕兵战败前秦入长安。

386年4月,姚苌乘西燕内乱攻入长安,改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后秦时期,关中和陕北为其统治,陕南地区为东晋所占。417年8月,东晋刘裕攻入关中,后秦亡。

413年3月,曾投奔后秦姚兴的匈奴人赫连勃勃(于407年建立大夏国),在朔方之北、黑水之南,建国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红墩界乡)。418年,赫连勃勃率大军南下,攻陷咸阳,占据长安,称帝,改元昌武。419年,赫连勃勃还都统万城,留太子守长安。425年,赫连勃勃死。次年,北魏攻占了统万城和长安。

535年,鲜卑人宇文泰立南阳王宝炬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西魏时期,陕西关中、汉江上游,均为其控制。556年,宇文泰死,其子宇文觉嗣爵。

557年,宇文觉称天王,建立北周。581年,北周为隋所代。

隋唐时期

581年2月,北周相国杨坚废周建隋,是为隋文帝。隋初仍都汉长安城。582年,由太子左庶子宇文恺设计,开始在龙首原南边(汉长安城在龙首原北)营建新城大兴城(因杨坚在北周时曾被封为大兴公,故用此名)。大兴城先建宫城,583年迁都于此。隋炀帝杨广大业九年(613)修建了外郭城。大兴城平面布局十分规整。外郭城近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556米,周长36.7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外郭城的东、西、南三边共设9座城门:西墙由北往南为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南墙由西往东为安化门、明德门、启夏门;东墙由南向北为延兴门、春明门、通化门。除了正南门明德门设5个门洞外,其余的门均开3个门洞。外郭城以北是大兴苑。《长安志》六卷记载,大兴苑“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二十三里”。隋炀帝在营筑外郭城的同时,并开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引浐河、交水、潏水入城。城内靠北墙中央为宫城,正殿称大兴宫。宫城正南为皇城。城内还有l4条东西向街道和11条南北向街道,以朱雀大街为南北中轴线,两侧主相对称。全城有109坊。

隋代,文帝废郡存州,炀帝改州为郡。陕西分由17个郡(州)管辖。其辖地全在陕西境内的有9个郡(州):京兆(雍州,治所在今西安市),冯翊(同州,治所在今大荔县)、扶凤(岐州,今凤翔县)、上郡(敷州、今富县)、雕阴(上州,今绥德县)、延安(延州,今延安市)、上洛(商州,今商州市)、汉中(梁州,今汉中市)、西城(金州、今安康市);其辖地部分在陕西境内的8个郡(州):榆林(胜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朔方(夏州,治所在今靖边县北)、盐川(盐州,治所在今定边县)、弘化(庆州,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北地(豳州,治所在今甘肃宁县),河池(凤州,治所在今凤县),顺政(兴州,治所在今略阳县)、义城(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

604年杨广弑父杀兄夺取帝位后,施行暴政,激起民变。617年9月,从太原起兵的李渊渡过黄河,攻占朝邑(今陕西大荔县东),11月占领长安,立代王杨侑为恭帝,自为大丞相。618年5月,李渊逼恭帝禅位,正式称帝,定都长安,建立了唐王朝。

唐长安城沿用隋大兴城的旧制,不断修建。唐高宗永徽五年(654)3月和ll月,工部尚书阎立德率人重修外郭城。据今实测,唐长安外郭城东西宽9500米,南北长8470米,周长35.5公里。城内由宫城、皇城、市民居住区组成。宫城位于全城正中的北部,唐初只有太极宫一处(原隋大兴宫),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在此居住三十多年。贞观八年(634),李世民在宫城东北角禁苑内的龙首原上修永安宫,让其父李渊居住,次年改名大明宫。唐高宗李治龙朔二年(662)开始对其加以扩建,次年唐高宗从太极宫搬到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此后,唐历代皇帝都住在大明宫。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唐玄宗将原来的旧居改成兴庆宫,并几度扩建。皇城在宫城的南面,东西与宫城相等,北和宫城的承天门、南和外郭城的明德门相对。城内南北7街,东西5街,其间并列尚书省、太仆寺、御史台、鸿胪寺、都水监等百官办公的衙署。市民居住区以承天门大街为中轴,分为东西相等的两部,有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l4条,供老百姓居住和商贾之用的坊市共114坊。整个长安城中,宫城约占全城总面积的3.7%,皇城约占6.3%,居民区114坊约占63.8%,其余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

唐代的行政设置,在州(郡)之上加设道一级。唐初全国为l0道,今陕西的关中和陕北属关内道管辖,陕南届山南道。唐中叶,全国分l5道,陕西属4个道管辖:从关内道分出京畿道,辖今长武、韩城一线以南,宝鸡、凤翔以东地区,治所在长安;关内道由京官遥领;今安康市以东属山南东道,治所在今湖北襄樊;今安康市以西为山南西道,治所在今汉中市。唐代还在陕西境内设了三个府:京兆府(治所在长安)、凤翔府(治所在今风翔县)和兴元府(治所在今汉中市)。

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陕西最繁荣的时期。唐代长安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城内手工业很发达。如唐玄宗时“宫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熔造,又数百人。”(《旧唐书·杨贵妃传》)“少府监有绫锦坊巧儿三百六十五人,内作使绫匠八十三人,掖庭绫匠一百五十人,内作巧儿四十二人。”(《旧唐书·百官志》)1970年10月,在西安市何家村发现了两瓮窖藏文物计千余件,其中金银器270件,制作十分精美。唐代的瓷器制作,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唐三彩是陶瓷工业的新品种,耀州青瓷也很有名,今在唐代皇陵和贵族墓葬中多有出土。

唐代长安是全国的商业贸易中心。城内的东市和西市,是专门经营商业的地方,朝廷设有东西市局、平准局进行管理。西市有衣肆、坟典肆、药材肆、波斯邸、绢行、秤行、麸行、帛行、寄附铺等各种行业,还有专为大商人存放钱币的柜坊。商业分工很细,有以专卖穿钱绳为生的商人。东西市之外,在兴道、务本、长兴、靖安、宗仁、永乐、宣平、布政等坊内都有旅舍、寄舍,颁政坊有馄饨曲,胜业坊有卖饼的,长乐坊出酒,宗仁坊多乐器店。唐代一般使用铜钱,携带不便,在唐宪宗时,长安出现“飞钱”(亦称便换),类似现在的转帐支票,为商品交易提供了很大方便。

唐代长安的科技文化也十分发达。岐州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人李淳风主持编修了新历法《麟德历》,创制了新型铜制浑天仪,并同他人一起整理注释了《九章算经》、《周髀算经》、《缀术》等l0部有名的算经。著名地理学家贾耽,绘制了《海内夷图》,编纂了《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李吉甫编纂了《元和郡县志》。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京兆华原,即今陕西耀县人),收集了许多散在民间的秘方、单方,著有《急备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是我国最早的两部医学巨著,对后世医学影响极大。唐代设有史馆编纂史书,开创了官修史书的制度。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等都是唐初在长安编成的。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杜佑编纂的《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史书。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长安竭力推行“古文运动”,千古名篇《师说》就是他803年在长安写成的。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的大多数诗人在长安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初到长安,以《蜀道难》被誉为“谪仙人”。他在陕西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诗圣”杜甫诗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400余首,其中在长安创作的有200多首,《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等辉煌诗篇都是在长安一带写成的。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等数十首诗写于长安及其附近,著名的《长恨歌》是806年其任周至县尉时写下的。京兆万年人杜牧,著有千古名篇《阿房宫赋》和《过华清宫》等七绝。大诗人王维在长安居住数十年,脍炙人口的《送元二使安西》就写于长安。王维晚年在蓝田辋川居住,把自己的田园诗汇集成册,题名《辋川集》。

唐长安城内集中了全国著名的画家和画工。唐初的阎立德、阎立本,盛唐时期的吴道子、李思训、韩干、张萱,中唐时期的周昉、韩晃,都在长安留下了不朽之作。唐代壁画水平十分高超。关中地区发掘、整理的诸唐墓中,有大批精美的壁画。

唐代书法艺术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名家辈出,各具特色。今西安碑林里保留了欧阳询书的《皇甫诞碑》,欧阳通书的《道因法师碑》,褚遂良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颜真卿书的《郭家庙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徐浩书的《不空和尚碑》,柳公权书的《玄秘塔碑》、《冯宿碑》,怀素书的《东陵圣母帖》、《藏真律公帖》、《千字文》和以篆书著名的李阳冰、以隶书著名的韩择木等书法大家的笔迹。欧阳询晚年精心之作《九成宫醴泉铭》,现存陕西麟游县九成宫遗址。

唐代长安的教育也十分发达。唐代在长安城设立的国子监为最高教育机构,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前三学主学儒家经典及时务策论,律学学律令,书学学书法及《说文解字》等文字学,算学学《九章》《缀术》等算术。门下省还设弘文馆,东宫设崇文馆。太医署、太仆寺等朝廷机构也设专业学校。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将《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经,刻石成碑,共用114石,表里刻字,共228面,立于国子监之内,作为范本。因作于开成年间,史称开成石经,现存西安碑林。

唐代的长安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通过陆路或海路前来长安。长安设有鸿胪寺、礼宾院等机构,专门负责接待。大明宫内的麟德殿是唐代宫廷接见外国使臣的重要场所之一。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前的61座王宾使臣雕像和章怀太子墓道东壁的礼宾图,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唐代中外友好往来的场面。同唐朝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波斯(伊朗)、日本、印度等国。当时在长安西市有许多波斯商人经商,设有波斯邸。近年在西安出土的多枚波斯钱币,就是证明。据史书记载,唐代200多年间,日本派遣唐使达19次之多;唐代长安的外国学生中,以日本学生为最多。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6月,安禄山军攻破潼关,唐玄宗等仓皇逃出长安。叛军在长安大肆烧杀抢劫3天,长安城被掠夺一空。757年9月,唐代名将郭子仪(华州郑县,即今陕西华县人)收复长安。“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势逐渐衰败。881年,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883年2月,沙陀贵族李克用带兵进入关中,4月黄巢率军退出长安。904年,朱温强迫昭宗迁都洛阳,长安城被彻底破坏。

宋元时期

北宋建立后,行政设置改道为路。宋初设陕西路。之后,行政区划变化,陕西的大部分归兴军路(治所在今西安市)管辖;今麟游、周至以西,南至凤县、留坝、属秦凤路(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今佛坪、镇巴以西属利州路(治所在今汉中市);今宁陕、石泉以东属京西南路(治所在今湖北省襄樊市);今神木、府谷、佳县属河东路(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今榆林、横山、靖边、定边等县为西夏据有。

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建立大夏,陕北部分地区为其控制。宋夏之间时战时和几十年,陕北是主要战场之一。1040年至l042年,范仲淹知永兴军、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今延安市嘉岭山下留有范仲淹手书石刻和“范公井”等遗迹。从l078年开始,沈括知延州4年,经营陕北边防。1127年,金灭北宋。当年12月,金将洛索率军进攻关中,大掠后退走。1128年8月,金军再攻关中,陕北大部和关中东部均为金占有。金在今陕西境内设有京兆府路(辖今铜川、韩城以南,乾县、武功以东,镇安、山阳以北,治所在今西安市)、鄜延路(辖京兆府路以北至米脂、保安,治所在今延安市)、还有凤翔路(京兆以西,治所在今凤翔县)、庆原路(今陕西淳化、永寿诸县西北属之,治所在今甘肃省庆阳市)、河东北路(今神木、佳县、吴堡诸县属之,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利州西路(今凤县、留坝、略阳诸县属之,治所在今略阳县)、利州东路(利州西路以东、京兆府路以南诸县属之,治所在今汉中市)。今榆林、横山、靖边、定边诸县仍为西夏所占。

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1222年11月,蒙古将领木华黎率军先后占领同州(今陕西大荔县)、蒲城。l230年6月,蒙古军破金京兆(今西安市);10月占领同(今大荔县)、华(今华县)等陕西东部;次年4月占领凤翔,8月破凤州(今宝鸡西南),占兴元(今汉中)、洋州(今洋县)。1234年,金灭。l253年,蒙古大汗分封诸王,关中成为忽必烈的封地。l271年,忽必烈迁都燕京(后改为大都),国号为“元”。1272年,忽必烈封第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建藩于陕西。元代在路之上设行中书省。陕西行省(治所在今西安市)的辖地包括今陕西全境,还有甘肃兰州以东和内蒙古伊克昭盟中部以南各地。元代中叶,安西王府被废除,安西路改名奉元路。

宋元时期,陕西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有较大的恢复和发展,以水利事业较为突出。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陕西灌田面积由宋初2000顷扩大到6000顷,回升到唐中期的水平。北宋中期,陕西粮食连年丰收。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陕西转运使包拯上奏云:“陕西累岁丰熟,今秋又大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1)耀州瓷的生产在北宋达到鼎盛时期。石油的使用和开采也始于宋元。沈括在陕期间,对陕北石油进行了详细考察,断定:“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梦溪笔谈》)。范仲淹经略西北时,已以石油作军中照明与燃料之用。沈括还亲自试验以石油燃烧产生的烟黑制墨,获得成功。到了元代,陕北石油的开发与利用又有新的发展。当时已在延长、延川凿井采油。石油除用于照明、制墨、军用之外,还用于治疗牲畜疥癣等皮肤病,政府已把石油纳入正式贡赋之中。

明清时期

1368年1月,朱元璋称帝,国号明。l369年3月,明军徐达部进入陕西。4月占领奉元城,遂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同月克凤翔。5月克延安。8月陕西平。

明代在元的行省基础上,除北京、南京外,在全国设13个布政使司。陕西布政使司辖今陕西全境和甘肃嘉峪关以东、今宁夏和内蒙古昭盟的大部、青海湖以东部分地区。明代实行封王建藩,陕西布政使司境内有7个藩王,其中3个封在今陕西境内:洪武十年(1378)封于西安的秦王、宣德九年(1429)封于凤翔的郑王、天启七年(1627)封于汉中的瑞王。

明代对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唐末昭宗迁往洛阳后,公元904年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京兆尹韩建,放弃了被朱温彻底破坏的外郭城和宫城,仅将原来官署所在的皇城加以整修,封闭了皇城的朱雀(南城中门)、安福(西城北门)、延禧(东城北门)三座城门,北开玄武门,整修的新城区面积大大缩小。1374—1378年间,都督濮英主持扩建了西安城垣,西、南两面城墙在韩建时的基础上增高加固,东、北两面城墙在原城郭之外新建,使西安城的长、宽均比元代奉元路城扩大了30%,城区面积扩大了80%。1526年,巡抚王荩重修了城楼。1568年,巡抚张祉给城墙(原是土墙)外面砌了一层青砖。崇祯年间,陕西巡抚孙传庭加修了4座关城。明代还在西安城内修建了两座醒目的建筑——钟楼和鼓楼。 

1556年1月23日午夜,陕西华县发生了八级(据当今科学家估算地震烈度达11度)大地震。关中东部的华州、渭南一带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90多个县(除陕西外,还有今甘肃、山西、河南等省)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直接死亡人数83万。

1628年11月,陕西府谷县人王嘉胤率农民起义,白水县农民王二率众与之会合。同时,陕西清涧县人王佐挂在陕西宜川、陕西安塞县人高迎祥、汉南王大梁先后响应。1636年高迎祥牺牲,李自成(陕西米脂人)被推为闯王。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当年10月,李自成兵分两路进军关中,破西安,11月占领关中、陕北。1644年1月,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号为西京,正式建国,国号大顺。1644年3月,李自成攻占北京。1644年6月,李自成从北京退返西安。1644年12月,清军攻入陕北,1645年1月攻破潼关,李自成率军经蓝田、商州、退往湖广。1645年2月,清军占据陕西全境。

清代废去明布政使司的称号,仍称行省或省。清初陕西省辖今陕西全部,今甘肃、宁夏和青海东部。康熙二年(1663),以陕西右政使驻巩昌(今甘肃省陇西县),五年(1666)改为甘肃布政使,移驻兰州;左布政使仍驻西安,管理西安、延安、凤翔、汉中四府及兴安州。从此陕甘分治,陕西的区域最后确定。明清两代陕西省治均在西安。清顺治六年(1649),将明西安城东北部划作驻防城,通称满城。

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影响下,陕西也发生了反洋教斗争,燕子砭(属宁强县)教案、三边(靖边、定边、安边)教案是其中两次规模较大的反教会斗争。

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西逃,于l0月26日到达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等于l901年10月6日由西安起程回京。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10月22日,陕西革命党人领导新军在西安起义响应,是北方第一个响应起义的省份。23日下午,起义军攻破满城,西安光复。10月27日,陕西军政府成立。西安光复后,除汉中(1912年4月光复)外,全省大部于11月底光复。

地理

陕西省地图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 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地貌

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北山和秦岭从北到南把陕西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全国著名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陕南和关中重要的水源地,具有调解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陕北高原

陕北黄土高原位于“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梁、峁,是黄土塬经沟壑分割破碎而形成的黄土丘陵,或是与黄土期前的古丘陵地形有继承关系。沟大都是流水集中进行线状侵蚀并伴以滑塌、泻溜的结果。

从区域组成特征看,延安以北地面切割严重,是以峁为主的峁梁沟壑丘陵区,绥德、米脂一带最为典型;延安、延长、延川是以梁为主的梁峁沟壑丘陵区;西部为较大河流的分水岭,多梁状丘陵。延安以南是以塬为主的塬梁沟壑区。洛川原是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黄土塬。宜川、彬县、长武一带,因沟谷蚕食,形成了破碎塬。在榆林地区的定边、靖边、横山、神木等县的北部,长城沿线一带是风沙滩地。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从定边至窟野河,东西长约420公里,南北宽12~120公里,主要是植被遭受破坏后就地起沙的结果,也和强风从内蒙古伊克昭盟搬运沙粒有关。冬、春季多强劲的西北风,使沙丘向东南移动。沙丘之间或低洼地方,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滩地。滩地中部平坦,夏季水草茂盛,为重点农牧业基地。

黄土高原上分布着一些不太高的山地,有白于山、子午岭、崂山、黄龙山等。六盘山余脉,向南延伸到陇县和宝鸡西部,称为陇山,向东的一支延伸到千阳、凤翔、岐山、永寿,与北山相连。“北山”泛指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的一系列以灰岩为主的石质山丘。陕北黄土高原较大的河流分别注入黄河和渭河。各大河及其主要支流的中、上游段,往往形成较宽的川地,是黄土高原的“米粮川”。

关中盆地

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西起宝鸡峡,东迄潼关港口,东西长约36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460~800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250~400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阳郭原,华县的高塬原,华阴的盂原等,目前已发展成林、园为主的综合农业地带。

陕南山地

关中以南的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秦岭、巴山的西部有汉中盆地,东部为安康盆地。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总面积74017平方公里。

陕境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一般海拔1500~30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太白山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蚀冰碛地形保存完好。秦岭以太白山为主峰,由西分为三支,由北而南山势渐低,至汉中盆地边缘已成低山丘陵。太白山以东山势逐渐递减,在商洛地区山势结构如掌状向东分开,间以红色断陷盆地和河谷平地。盆地和河谷平地保存有二至三级阶地。北陡南缓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为建设中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提供了条件。

川陕间的大巴山走向西北——东南,一般海拔1500~2000米,高出汉江谷地1000~1500余米,东西长约300余公里,通常把任河以西称米仓山,以东称大预山。大巴山北侧诸水注入汉江,上游系峡谷深涧,中、下游迂回开阔,形成许多山间小“坝子”。坝子中有两级河流阶地,农田、村镇较为集中。宁强、南郑、西乡、镇巴和镇坪等县由灰岩组成的山地,岩芽、溶沟、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地形发育,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丰富。汉江谷地以西属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和缓,谷地较开阔,是陕、川间主要的水陆通道。

著名的汉中、安康盆地,是陕西主要的农业区和亚热带资源宝库,也是陕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

气候

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陕西地带性自然土壤包括粟钙土、黑垆土、褐土、黄褐土和棕壤等,由于长期耕种和自然力的侵蚀,已演变成复杂多样的农业土壤。全省农业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2772万亩,未利用土地1503万亩。

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全省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0%,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

水资源

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76.4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25.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9位。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80立方米,最大年水资源量可达847亿立方米,最小年只有168亿立方米,丰枯比在3.0以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时间分布上,全省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7-10月份,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春夏两季旱情多发;地域分布上,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1%;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3%,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

矿产资源

陕西地质成矿条件优越,许多矿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省矿产资源分布特点:陕北及渭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铝土矿、水泥灰岩、粘土类及盐类矿产为主,其中陕北神府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团。关中以金、钼、建材矿产、地下热水和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岭巴山地区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为主。全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4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10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金属及稀散元素矿产11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9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3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36种、水气矿产2种。已列入陕西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88种,矿区1135处。全省现已查明储量的有93种,潜在价值42.56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天然气、盐、钛、钼、煤、镍等58种矿产的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十位。2010年新发现各类矿产资源储量:煤99.54亿吨、铁矿石量0.514亿吨、V2O5资源量44.48万吨、铅锌金属量27.29万吨、钼金属量28.32万吨、金金属量41.22吨、水泥用灰岩2.53亿吨;新发现矿产地3处:大、中、小型各1处,其中:大型、中型矿产地煤各1处、岩金小型矿产地1处;提高规模级别的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9处,煤大型1处、中型8处,金大型1处、钒中型1处。

植物资源

陕西生态条件多样,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数据,陕西现有林地670.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6%;天然林467.5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有野生种子植物3300余种,约占全国的10%。珍稀植物30种,药用植物近800种。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省内草原属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陕北,类型复杂,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动物资源

陕西野生陆生脊椎珍贵动物众多,现有野生动物604余种,鸟类380种,哺乳类147种,均占全国的30%;两栖爬行类动物77种,占全国的13%。其中珍稀动物69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1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文化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座落在陕北黄陵县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余个政权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0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省会西安是全国六大古都之一。两千多年前,以古长安为起点的 “丝绸之路”开通,使陕西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发源地,都城长安成为闻名中外的中西商贸集散地。唐代,陕西成为中国与日本、东南亚、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盛地。迄今,周语、秦装、唐礼的遗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犹存。近现代以来,陕西是响应辛亥武昌首义宣布独立的首批省份之一,特别是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陕北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展现了朝代更替的变化历程,铸造了民族盛衰、强弱易势的历史印迹,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丰富深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造就了一大批光照千古的文化巨匠,他们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从西周“制礼作乐”的周公旦,到秦代创制隶书的程邈;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及班彪、班固、班昭,关中经学大师马融;唐代大诗人王维、白居易、杜牧,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画家阎立德、阎立本,训诂学家颜师古等等:他们的不朽著作和业绩,树起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巍巍丰碑,广为世人敬仰。

方言

  • 陕西话(广义上包括代表整个陕西,但是由于地域影响,陕南,陕北并不讲官方所谓的陕西话,所以狭义上亦可单指关中话)
  • 陕北话
  • 陕南话

戏剧

  • 秦腔(主要流传于关中)
  • 汉剧(主要流传于陕南)

民歌

  • 信天游(主要流传于陕北)

历史文化名城

  • 西安
  • 延安
  • 韩城
  • 榆林
  • 咸阳
  • 汉中
  • 统万城

文物古迹

古遗址

  • 阿房宫上天台遗址
  • 安塞发现一座唐宋古庙遗址
  • 陕西西安发掘上林苑建筑遗址
  • 统万城遗址
  • 耀州窑遗址
  • 蓝田人遗址
  • 大荔人遗址
  • 老官台遗址
  • 半坡遗址
  • 北村遗址
  • 郑家坡遗址
  • 周原遗址
  • 丰镐遗址
  • 雍城遗址
  • 马家庄秦宫殿宗庙遗址
  • 秦咸阳遗址 秦都城遗址
  • 阿房宫遗址
  • 郑国渠遗址
  • 直道遗址
  • 汉长安城遗址

古墓葬

  • 寇准墓
  • 唐太宗昭陵
  • 蔡文姬墓
  • 武侯墓
  • 蔡伦墓
  • 苏武墓
  • 张骞墓
  • 司马迁墓
  • 钩弋夫人墓
  • 霍去病墓
  • 汉武帝茂陵
  • 汉高祖长陵

古建筑

  • 大雁塔
  • 法门寺
  • 楼观台
  • 钟楼
  • 荐福寺-小雁塔
  • 兴教寺
  • 大兴善寺
  • 药王山
  • 陕西蒲城六龙壁

石窟寺石刻

  • 流云动物图
  • 昭陵六骏
  • 朱黑奴造像
  • 释迦牟尼造像
  • 大夏石马
  • 持帚石人
  • 牛郎织女像
  • 卧牛
  • “马踏匈奴”像
  • 旬阳千佛洞石窟
  • 合阳千佛洞石窟
  • 米脂万佛洞石窟
  • 黄陵石空寺石窟
  • 延安清凉山石窟
  • 洛川寺家河石窟
  • 淳化金川湾石窟
  • 麟游慈善寺石窟
  • 彬县大佛寺石窟
  • 耀县药王山石窟
  • 富县石泓寺石窟

碑碣墓志

  • 林则徐游华山诗
  • 重阳王祖师仙迹记
  • “无字碑”
  • 房玄龄碑
  • 尉迟敬德碑
  • 李靖碑
  • 雁塔圣教序碑
  • 魏征碑
  • 温泉颂
  • 广武将军碑
  • “三体石经”残石
  • 曹全碑
  • 《周易》残石
  • 仙人唐公房碑
  • 苍颉庙碑
  • 黄肠石刻字
  • “左司空”刻
  • 西安碑林

博物馆

陕西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存丰富,拥有中国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的文物古迹,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全省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都是今天我们领略周秦风采、汉唐雄风的历史实物。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位于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是在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遗址上建立的专题性大型遗址博物馆。自1974年发现一号兵马俑坑以来,至今已发现3座,分别编为1、2、3号坑。1979年10月11日正式开馆。秦兵马俑以其雄伟的气势、卓越的雕塑艺术震惊海内外,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 陕西历史博物馆 位于西安市,于1991年落成开放,是展示中国史前至明清历史文物及其发展史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典雅凝重、规模宏大,是古代建筑和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馆区占地 6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 37万余件,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汉唐金银器和唐墓壁画尤为珍贵。
  • 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创建于北宋年间(公元1807年),收藏从从汉到清2000多年的各代碑石、墓志近3000件,被誉为“世界最古的石刻书库”。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在“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作品为主,因其碑石藏品卓越的书法和艺术价值、丰富的文化历史内容驰名中外。
  • 半坡遗址博物馆 位于西安市东郊庭河东岸半坡村北,1957年在半坡遗址上建成,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座比较完整,比较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除建造文物展室外,还在3000平方米的原始村落居住区盖起保护大厅。半坡遗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遗迹遗物,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
  • 西安博物院 位于西安城南2公里处,占地面积245亩。院址以著名唐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形成了一个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文化气氛浓厚的高品位的历史文化休闲场所。
  • 汉阳陵博物馆 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咸阳市东郊的的咸阳原上。近200座陪葬坑和5000余座陪葬墓内,武士俑、仕女俑及成群成组的动物陶塑成千上万,真实再现了汉代的宫廷文化和社会生活。阳陵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全地下遗址博物馆,也是全国第一座真实展示现场发掘过程和文物遗存的现代博物馆。
  • 周原遗址博物馆 周原遗址中心在今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周原遗址博物馆是周原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周原遗址出土的万余件珍贵文物。有巧夺天工的青铜器、弥足珍贵的甲骨文、玲珑剔透的玉器以及大量从周原遗址中出土的陶器、蚌器、原始陶器、生产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珍贵文物,全面地反映了三千年以前周人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政治、经济状况,同时也为周原这块宝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钟鼎彝器甲天下,金甲陶文冠古今",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华夏文化的源。
  •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位于宝鸡市公园南路西侧,占地20.7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综合性博物馆。宝鸡是周、秦王朝发祥地,文物古迹众多,而尤以青铜器的出土最为著名。自汉代至今,在宝鸡发现的周、秦青铜器数以万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曾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的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就出自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宝鸡青铜器博是亚洲惟一的专题青铜器博物馆,主要展示宝鸡出土的青铜珍宝,有何尊、卫盉、卫鼎、秦公钟、秦公 、金柄铁剑等,都是曾经轰动一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稀世珍宝。
  • 咸阳博物馆 是在明代孔庙基础上扩建的,1962年正式开放。现全馆陈列面积800余平方米,展出文物5000余件。咸阳曾是秦朝的京都,也是西汉和唐代时"丝绸之路"的过往之地。文物管理部门对咸阳附近的古遗址、古陵墓进行清理发掘,发现了大批秦汉时期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大多珍藏在咸阳市博物馆,包括工具、兵器、度量衡器、建筑材料、壁画、货币及生活用具等。
  • 汉中博物馆 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1958年以古汉台为址成立了汉中市博物馆所,馆藏文物12000多件,博物馆的精华所在是“汉魏石门十三品”摩崖刻石,被喻为“国之瑰宝”、“书法宝库”,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 耀州窑博物馆 位于铜川市黄堡镇,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集遗址遗迹展示、文物标本陈列、模拟古代制瓷工艺演示为一体的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馆藏文物、标本30多万件(片),集中展示耀州窑各历史时期珍贵文物、标本。耀州窑为唐代创烧,宋代六大瓷窑之一,被誉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终于元末明初,历经800余年,留下极其珍贵的“十里窑场” 陶瓷文化遗产。
  • 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 位于西安南五台风景旅游区,收藏有近3万件关中地区民俗器物和重要的民间文化实物,其中12000多件石雕艺术品、近万件木雕和砖雕艺术品、数百棵千年大古树、2000多幅各个时期的名人字画以及大量的周秦汉唐以至明清时期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交通工具等,散发着强烈的民俗文化气息。
  • 延安革命纪念馆 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在陕西省延安市王家坪。2009年8月28日,新馆对外开放。该馆总投资逾五亿人民币,通过两千余件文物和大量历史照片,展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十三年。重建后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和廉政建设四大教育基地。

陕西八大怪

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裤带 锅盔塞锅盖 姑娘不对外 板凳不坐蹲起来 房子半边盖 手帕顶起来 油泼辣子一道菜 秦腔不唱吼起来。

  • 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Biang.jpgBiang.jpg面(读𰻞𰻞/Biang.jpgBiang.jpg(biáng biáng)-𰻞𰻞/Biang.jpgBiang.jpg(biáng biá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𰻞𰻞/Biang.jpgBiang.jpg(biáng biáng)-𰻞𰻞/Biang.jpgBiang.jpg(biáng biáng)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主词条:biáng
  • 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 辣子是道菜 在陕西“油泼辣子”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𰻞𰻞/Biang.jpgBiang.jpg(biáng biáng)-𰻞𰻞/Biang.jpgBiang.jpg(biáng biáng)面,吃着燎(好)咋咧!”
  • 凳子不坐蹲起来 这个似乎在许多农村也是可见的。在陕西,由于关中男人一日三餐都蹲在一起吃,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他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
  • 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其实这在城市里亦可见到,打扫不街小巷的大娘,在夏天时节,他们都会在头上搭上一块白毛巾,又遮阳又擦汗。
  • 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 碗盆分不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 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陕西菜

陕西菜虽然没有名列全国的八大菜系之一,但作为千年古都、历史名城,餐饮风格自成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陕西饮食,凭借着历史古都的优势,挖掘继承历代宫廷美食之技艺,博采全国各地之精华,以品种繁多、地方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古韵而著称。至今很多都保留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的遗风。比如,关中石子馍就保留先民的石烹遗风;家喻户晓的臊子面在唐代叫作长命面,是皇亲国戚庆祝寿辰的寿面。最晚出现的柿子饼,算起来也有着400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烹饪技术随科技腾飞而有了长足进步,涌现出数以百计的传统菜、创新菜。以菜、点组宴,创制出不同风格、新意迭出的宴席,如仿唐宴、饺子宴、宫廷宴、蝎子宴、泡馍宴、长安八景宴、陕西风味小吃宴等等。以牛羊肉泡馍、腊汁肉夹馍、凉皮、哨子面、锅盔等为代表的陕西风味小吃,闻名遐迩。

教育

普通高校

参见 →  中国普通高校

长安大学校园风光
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风光
  1. 西北大学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2.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3. 西北工业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4.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育部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6.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8.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9.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10.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11.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12. 长安大学   教育部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育部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14. 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本科  
  15.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部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16. 延安大学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延安市  本科  
  17. 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汉中市  本科  
  18. 宝鸡文理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宝鸡市  本科  
  19. 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本科  
  20. 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渭南市  本科  
  21.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2.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3. 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4. 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5.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6. 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27. 榆林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榆林市  本科  
  28. 商洛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商洛市  本科  
  29. 安康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安康市  本科  
  30. 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31. 西安财经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32. 西安邮电大学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33. 西安航空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34. 西安医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35. 西安欧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36. 西安外事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37. 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38. 西京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39.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40.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本科  民办
  41.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本科  民办
  42.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43.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44.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4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46.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47.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本科  民办
  48.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49.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5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51.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52.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53.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54.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民办
  55.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本科  
  56.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专科  
  57.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专科  
  58.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59.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专科  
  60.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61.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62.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专科  
  63.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64.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65. 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
  66.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
  67.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渭南市  专科  
  68.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宝鸡市  专科  
  69.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汉中市  专科  
  70.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
  71.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专科  
  72.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
  73.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
  74. 西安东方亚太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
  75.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76.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77.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78.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咸阳市  专科  
  79.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80.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商洛市  专科  
  81.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汉中市  专科  
  82.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延安市  专科  
  83.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渭南市  专科  
  84.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安康市  专科  
  85.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铜川市  专科  
  86.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87.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88. 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
  89.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
  90.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民办
  91.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榆林市  专科  
  92.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西安市  专科  
  93. 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主管  所在地:宝鸡市  专科

旅游

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浏览这座“天然历史博物馆”,随处可看到古代城阙遗址、宫殿遗址、古寺庙、古陵墓、古建筑等,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及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佛教名刹法门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全省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环,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

陕西省不仅文物古迹荟萃,而且山川秀丽,景色壮观。境内有以险峻著称的西岳华山、气势恢宏的黄河壶口瀑布、古朴浑厚的黄土高原、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婀娜清秀的陕南秦巴山地、充满传奇色彩的骊山风景区、六月积雪的秦岭主峰太白山等。

省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西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华山、临潼骊山、宝鸡天台山、黄帝陵、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家,中国旅游强县1家,省级旅游强县21家。全省有旅游企业3000多家。共有旅游景区(点)416处,各类等级(A级)旅游景区点137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24家,3A级景区70家,2A级景区34家,1A级景区4家。

陕西以西安为中心,营建以人文旅游资源为特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震撼力的六大品牌旅游景区,即以秦风、唐韵为主题形象的世界级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的临潼旅游景区;融红色旅游、祭拜朝祖、黄土风情、黄河风光、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全国红色旅游首选目的地和北方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延安旅游景区;集山岳观光、宗教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天下第一险山”的华山旅游景区;以合十舍利塔建设为核心,逐步恢复盛唐风采,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佛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法门寺旅游景区;依托秦岭独特的气候、动植物、地质、水文、生态以及人文等资源,建设国家公园品牌的秦岭生态旅游景区;以司马迁祠墓、古城元明清建筑、秦晋黄河峡谷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古城旅游区。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不仅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古朴、独特的民俗、民风和民间艺术。其中户县农民画、西府民间工艺(泥塑、彩绘、草编、木版、年画)、蒲城焰火、安塞腰鼓、陕北秧歌、民间剪纸等尤为突出,成为陕西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参见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注:  括号内的数字为批次

5A级旅游景区

参见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 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2007)
  2. 西安市华清池景区(2007)
  3. 延安市黄帝陵景区(2007)
  4. 陕西渭南华山景区(2011)
  5. 陕西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2011)
  6. 宝鸡市法门寺佛文化景区(2014)
  7. 商洛市金丝峡景区(2015)
  8. 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山旅游景区(2016)
注:  括号内的数字为评定的年份
  • 西安市旅游景区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华清池
    • 西安大唐芙蓉园
    • 大慈恩寺
    • 大雁塔(登塔)
    • 大雁塔北广场
    • 骊山国家森林公园
    • 西安碑林博物馆
    • 曲江海洋公园
    • 西安城墙
    • 陕西历史博物馆
    • 翠华山
    •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
    • 秦岭野生动物园
    • 大唐西市
    •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 西安博物院
    • 西安半坡博物馆
    • 蓝田猿人遗址
    • 水陆庵
    • 沣峪庄园
    • 祥峪森林公园
    • 常宁宫
    • 八路军办事处
    • 临潼区博物馆
    • 草堂寺
    •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 户县重阳宫
    • 陕西秦阿房宫
    • 西安大兴善寺
    • 陕西自然博物馆
    • 陕西黑河森林公园
    • 金龙峡风景区
    • 西安广仁寺
    • 阎良航空科技馆
    • 葛牌苏维埃纪念馆
    • 辋川溶洞
    • 蔡文姬纪念馆
    • 秦陵地宫展览馆
    • 世界八大奇迹馆
    • 西安石羊农庄
    • 西安广新园民族村
    • 户县钟馗故里
    • 西安连珠潭风景区
    • 西安牡丹苑风景区
    • 鸿门坂博物馆
    •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 寒窑遗址公园
    • 秦二世遗址公园
    • 楼观道文化展示区
    • 财神文化景区
    • 延生观景区
    • 化女泉景区
    • 农博园
    • 西安事变纪念馆
    • 清真大寺
    • 钟鼓楼
    • 高家大院
    • 唐苑盆景博览园
    • 青龙寺
    • 汉城湖
    • 西安世博园
    • 灞桥西园观光示范园
    • 长安码头水利风景区
    • 南五台
    • 万花山
    • 王顺山国家公园
    • 杨虎城烈士陵园
    • 大兴汤院温泉遗址旅游度假区
    • 流峪飞峡
    • 净业寺龙潭戏水旅游区
    • 九龙潭
    • 长安高冠瀑布
    • 户县十寨沟
    • 万花山朝阳景区
  • 宝鸡市旅游景区
    • 法门寺文化景区
    •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 周公庙风景名胜区
    • 中华礼乐城
    • 凤县凤凰湖
    • 钓鱼台风景名胜区
    • 嘉陵江源头景区
    • 大唐秦王陵
    • 关山草原风景名胜区
    • 龙门洞森林公园
    • 天台山—鸡峰山景区
    • 红河谷森林公园
    • 凤县灵官峡
    • 青峰峡森林公园
    • 古大散关景区
    • 扶风野河山森林公园
    • 凤翔东湖风景区
    • 炎帝陵
    • 莲花山狩猎场
    • 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
    • 西武当风景区
    • 宝鸡扶眉战役纪念馆
    • 宝鸡五丈塬诸葛亮庙博物馆
    • 先秦陵园博物馆
    • 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
    • 中华石鼓园
    • 紫柏山风景区
    • 西部兰花园
    • 关中风情园
    • 美林观光园
    • 西岐民俗园
    • 金台观道教景区
    • 吴山森林公园
    • 灵山风景区
    • 堀山森林公园
    • 西凤酒厂工业旅游区
    • 关山森林公园
    • 张载祠
    • 凤县消灾寺
    • 周原博物馆
    • 雪山洞森林公园
    • 北首岭遗址公园
    • 燕伋望鲁台
    •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
    • 麟游慈善寺
    • 麟游西海苑景区
    • 麟游碑亭景区
    • 太白县药王谷风景区
  • 咸阳市旅游景区
    • 茂陵博物馆
    • 汉阳陵博物馆
    • 乾陵博物馆
    • 三原县博物馆
    • 咸阳博物馆
    • 大佛寺石窟博物馆
    • 昭陵博物馆
    • 古豳文化博览园
    •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 唐杨贵妃墓文官所
    • 李靖故居
    • 于右任纪念馆
    • 乾陵黄土民俗村
    • 马栏革命旧址
    • 咸阳湖景区
    • 海泉湾温泉世界
    • 周陵景区
    • 黄土地生态窑洞度假庄园
    • 甘泉湖旅游景区
    • 马家堡关中特委旧址
    • 石门山林公园
    • 顺陵景区
    • 苏武纪念馆
    • 泾阳县博物馆
    • 安吴青训班纪念馆
    • 昭仁寺景区
    •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
    • 郑国渠国家水利风景区
  • 铜川市旅游景区
    • 玉华宫风景名胜区
    • 药王山景区
    • 耀州窑博物馆
    • 陈炉古镇景区
    • 药王故里景区
    • 福地湖景区
    • 照金-香山景区
    • 姜女祠景区
    • 锦阳湖生态区
    • 耀州区博物馆
    • 云梦山景区
    • 龟山文化园
    • 太安森林公园
    • 龙山公园景区
  • 渭南市旅游景区
    • 华山风景名胜区
    • 陶艺村
    • 少华山森林公园
    • 仓颉庙
    • 渭华起义纪念馆
    • 华山御温泉
    • 司马迁祠墓
    • 杨虎城纪念馆
    • 龙首黑峡谷风景旅游区
    • 林则徐纪念馆
    • 韩城文庙
    • 方山森林公园
    • 白水林皋湖生态旅游区
    • 党家村
    • 大禹庙
    • 普照寺
    • 处女泉景区
    • 黄河魂景区
    • 福山景区
    • 桥陵
    • 王鼎纪念馆
    • 蒲城县博物馆
    • 清代考院
    • 金粟山森林公园
    • 澄城县城隍庙神楼
    • 龙首坝风景区
    • 鸵鸟王生态园
    • 潼关黄河风景区
    • 梁带村遗址
  • 延安市旅游景区
    • 黄帝陵景区
    • 黄河壶口瀑布景区
    • 延安宝塔山景区
    • 延安革命纪念馆
    •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
    • 延安清凉山景区
    • 延安万花山景区
    • 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
    • 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
    •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
    • 志丹九吾山国家森林公园
    • 洛川会议纪念馆
    • 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 洛川县民俗博物馆
    • 刘志丹烈士陵园
    • 志丹县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
    • 子长钟山石窟
    • 甘泉劳山森林公园
    • 双龙万安禅院
    • 中央红军长征纪念园
    • 吴起县革命纪念馆
    • 吴起县退耕还林纪念馆
    • 延川县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
    • 黄龙瓦子街战役纪念馆
    • 黄龙神道岭景区
    • 延长翠屏山公园
    • 延长县东征会议旧址
    • 延长县大陆第一口油井遗址
    • 南泥湾景区
    • 延安桥儿沟鲁艺旧址
    • 延安新闻纪念馆
    •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 大学纪念馆
    • 延安西北局革命旧址
    • 宝塔区毛岸英拜师务农景区
    • 谢子长烈士纪念馆
    • 安塞县文化文物馆
    • 安塞县生态农业示范园
    • 中央军委二局(安塞旧址)
    • 延安保卫战景区
  • 榆林市旅游景区
    • 白云山景区
    • 二郎山景区
    • 黑龙潭景区
    • 镇北台景区
    • 金鸡沙景区
    • 红石峡生态公园
    • 红柳沟
    • 马莲滩森林公园
    • 文物事业管理办公室文博馆
    • 十里沙生态旅游
    • 长城
    • 采油厂油田
    • 莲花辿自然景区
    • 府州城景区
    • 孤山七星庙景区
    • 五虎山休闲景区
    • 神龙山景区
    • 河滨公园
    • 哈镇马占山抗日活动旧址
    • 波罗古堡
    • 无定河湿地
    • 王圪堵水库
    • 新开沟民俗文化旅游村
    • 曹阳湾生态农业旅游村
    • 永兴寺宗教文化旅游村
    • 横山县文博馆
    • 肖崖毛主席旧居
    • 石佛寺
    • 香炉寺
    • 木头峪古民居
    •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
    • 东方红纪念园
    • 云岩寺
    • 芦靖湖景区
    • 牛玉琴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
    • 胶泥墩旅游区
    • 小河毛主席旧居
    • 青阳岔毛主席旧居
    • 天赐湾毛主席旧居
    • 李自成行宫
    • 姜氏庄园
    • 杨家沟纪念馆
    • 柳家洼
    • 高西沟
    • 鱼儿峁自然景区
    • 太极圈黄河自然景观
    • 清涧县博物馆
    • 红枣博物园
    • 路遥纪念馆
    • 袁家沟毛泽东旧居
    • 王宿里民俗文化村
    • 枣林则沟会议旧址
    • 红碱淖景区
    • 神木县锦界
    • 神府煤海工业园区
    • 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
    • 天台山景区
    • 西津寺
    • 河津寺
    • 班禅庙
    • 神府红军革命纪念馆
    • 黄土风情园
    • 疏属山文化旅游景区
    • 东贺家石党氏庄园
    • 汉画像石展馆
    • 郭家沟
    • 麻地沟
    • 四十铺物流园区
    • 革命历史纪念馆
    • 李子洲故居
    • 抗大遗址
    • 毛泽东旧居
    • 合龙山
    • 紫台山
    • 祥云山
    • 灵宝山
    • 子州烈士陵园
    • 黄河二碛漂流项目
    • 石城旅游度假村
    • 张家山(柳青故里)
    • 毛主席东渡爱国教育基地
    • 青云山景区
    • 木华黎景区
    • 常乐堡山寨
    • 花园沟
    • 裴家湾镇黄土洼秋滩自然景观
    • 瓜园则湾乡“四大名山”宗教旅游景区
    • 双湖峪镇张寨村克戎寨遗址
    • 县城金鸡山公园
    • 佛殿堂生态公园
    • 瓜园则湾乡西峰寺
    • 苗家坪镇工业园区
    • 苗家坪镇南丰寨(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
    • 老君殿镇高家塔村 毛泽东旧居
    • 裴家湾镇邱家坪村 毛泽东旧居
    • 马蹄沟镇巡检司村 毛泽东旧居
  • 汉中市旅游景区
    • 武侯墓
    • 武侯祠
    • 汉中博物馆
    • 张良庙
    • 南湖
    • 石门风景区
    • 南沙湖
    • 桔园
    • 朱鹮生态园
    • 拜将坛遗址景区
    • 午子山
    • 蔡伦墓祠
    • 灵岩寺
    • 张骞纪念馆
    • 熊猫谷
    • 天台国家森林公园
    • 汉中民俗村
    • 兴元湖公园
    • 褒河森林公园
    • 陕南珍稀植物园
    • 汉中牡丹园
    •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
    • 红寺湖
    • 川陕革命纪念馆
    • 小南海
    • 圣水寺
    • 龙岗寺
    • 马超墓祠
    • 华阳景区
    • 红二十五军司令部
    • 朱鹮梨园
    •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 江神庙
    • 青木川古镇
    • 牢固关森林公园
    • 樱桃沟
    • 紫柏山风景区
  • 安康市旅游景区
    • 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
    • 汉江燕翔洞生态旅游景区
    • 瀛湖风景区
    • 香溪洞风景区
    • 岚河漂流景区
    • 千家坪国家森林公园
    • 中坝大峡谷景区
    • 筒车湾风景区
    • 秦岭峡谷漂流景区
    • 平利县龙头旅游村
    • 旬阳县红军纪念馆
    • 千层河风景区
    • 凤凰山森林公园
    • 两合崖景区
    • 双龙溶洞景区
    • 紫阳真人宫景区
    • 安澜公园
    • 汉江公园
    • 龙王山景区
    • 天书峡景区
    • 子午银滩景区
    • 后柳水乡景区
    • 上坝河森林公园
    • 悟真观景区
    • 翠茗园景区
    • 神河源景区
    • 琵琶岛景区
    • 三沈纪念馆
    • 龙岗公园景区
    • 龙寨沟景区
    • 凤堰古梯田景区
    • 鸡心岭景区
    • 陕西飞度峡•黄安坝景区
    • 太极城旅游区
    • 旬阳博物馆(文庙)
    • 洞儿碥道观景区
    • 灵崖寺森林公园
    • 文笔山休闲公园
    • 擂鼓台景区
    • 北五省会馆
  • 商洛市旅游景区
    • 商南县金丝峡大峡谷景区
    • 丹凤县丹江漂流景区
    • 柞水县天佛洞景区
    • 洛南县老君山景区
    • 洛南县抚龙湖景区
    • 镇安县木王国家森林公园
    • 镇安县塔云山景区
    • 丹凤县凤冠山景区
    • 丹凤县船帮会馆
    • 丹凤县二郎庙
    • 丹凤县四皓碑林园
    • 柞水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 柞水县九天山森林公园
    • 柞水县凤凰古镇
    • 柞水县风洞景区
    • 柞水县云台山景区
    • 柞水县终南山秦楚古道景区
    • 商州区仙娥湖风景区
    • 商州区天屏沟滑雪场
    • 商州区静泉山景区
    • 商南县金丝峡丹江漂流景区
    • 商南县泉茗度假区
    • 哈镇马占山抗日活动旧址
    • 山阳县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
    • 山阳县漫川古镇
    • 山阳县月亮洞景区
    • 洛南县香山溶洞景区
    • 洛南县玉虚洞景区
    • 洛南县罗汉洞景区
  • 杨凌示范区旅游景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
    • 杨凌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
    • 陕西省水上运动中心

人物

历史人物(按朝代)

人物(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