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数据库”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10个用户的28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文件:中华文化数据库-页面标题.png|center|400px|link=中华文化数据库]]
  
 +
<!-- ---------------------------------- 中华文化数据库 ------------------------------------- -->
 +
<div style="width:100%; box-shadow: 0 0 .3em #999; border-radius: .2em; margin: 1em 0 2em 0; padding: 1px;">
 +
<div style="background: #FFA500; border-radius: .2em; color: #FFF; padding: .4em .8em .5em;">[[文件:中文百科标识 2019-1-3.png|25px|]] '''中华文化数据库'''</div>
 +
<div style="padding: 1em;">
 +
[[文件:90994.jpg|left|140px|]]
 +
<font size=-1>
 +
中华文化,也被理解为所有中国的文化。中华文化以伦理为中心,政治为本位,即伦理政治型文化。中华文化历史悠远且延绵不断,起源于华夏文明,即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中国文化是以儒、道文化为主体,其他文化作为补充的多元文化。历史上中国人经历多次的民族融合过程,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并多次融入其他周遭民族的文化与西域文化。由于中华文化的高度文明,以及东亚各国基于发展的需求,使得东亚各国的受中华文化影响甚深。其中儒家文化尤其受到各国君主喜爱,由于其注重君臣伦理、忠诚、华夷之辨的文化正符合东亚各国的现实需求,以及频繁互相交流的人口,使得中华文化能广为传播至东亚地区。
 +
</font size>
 +
 +
*'''[[中华文明|文明]]''':[[文明|中国文明起源]] [[华夏文明]] [[黄河文明]] [[长江文明]] [[岭南文化]] [[徽州文化]] [[中国远古文化|远古文化]]、[[中国上古神话|上古神话]] [[丝绸之路]] [[指南针]] [[火药]] [[造纸术]] [[印刷术]] …
 +
 +
*'''[[中国古代科学|科学]]''':中国古代天文与历法 中国古代数学 中国古代农学 中国古代地学 中国古代生物学 中国古代化学 中国古代物理学 中国古代医学 …
 +
 +
*'''[[中国文物|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font size=-1>[[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font size> [[司母戊鼎]] [[越王勾践剑]] [[曾侯乙编钟]] [[马踏飞燕]] [[清明上河图]] …
 +
 +
*'''[[中国名胜古迹|名胜]]''':[[故宫]] [[长城]] [[承德避暑山庄]] [[三山五岳]] … [[中国名塔]]:<font size=-1>[[嵩岳寺塔]] [[虎丘塔]] [[大雁塔]] [[六合塔]] [[应县木塔]] … </font size>[[中国名桥]]:<font size=-1>[[赵州桥]] [[卢沟桥]] [[广济桥]] …</font size>
 +
 +
*'''语言文字''':[[汉语]]和[[汉字]] [[汉语方言]]:<font size=-1>[[官话]] [[闽语]] [[粤语]] [[吴语]] …</font size> [[甲骨文]] [[篆书]]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契丹文]] [[西夏文]] [[字喃]] [[女书]] …
 +
*'''典籍''':[[十三经]]:<font size=-1>[[诗经]] [[尚书]] [[周易]] [[论语]] [[尔雅]] [[孟子]] … </font size>[[二十四史]]:<font size=-1>[[史记]] [[汉书]] [[三国志]] … </font size>[[资治通鉴]] [[吕氏春秋]] [[水经注]] [[山海经]]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 …
 +
*'''哲学''':[[诸子百家]]:<font size=-1>[[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font size> [[孔子]] [[孟子]] [[老子]] [[墨子]] [[庄子]] [[道教]] [[儒教]] [[中国名刹]] [[中国民间信仰]]:<font size=-1>[[关公]] [[天后]] [[妈祖]]</font size> … 
 +
 +
*'''文学''':[[中国文学]] [[民间文学]] [[中国神话|神话]] [[全唐诗]] [[全宋词]] [[全元曲]]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小说|古代小说]] [[竹林七贤]] [[唐宋八大家]] [[唐朝诗人]] …
 +
 +
*'''艺术''':[[瓷器]] [[漆器]] [[玉器]] [[中国传统音乐|传统音乐]] [[中国民歌|民歌]] [[中国传统舞蹈|传统舞蹈]] [[中国传统戏剧|传统戏剧]]:<font size=-1>[[京剧]] [[昆曲]] [[秦腔]] [[豫剧]] [[越剧]] [[黄梅戏]] …</font size> [[曲艺]] [[中国传统美术|传统美术]] [[书法]] [[国画]] [[年画]] …
 +
 +
*'''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古代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皇家园林]] [[颐和园]] [[中国寺庙园林|寺庙园林]] [[岭南园林]] [[中国民居|民居]] [[四合院]] [[窑洞]] [[土楼]] [[吊脚楼]] [[藏书楼]] [[骑楼]] [[风水]] …
 +
 +
*民俗:[[中国传统服饰|服饰]]:<font size=-1>[[汉服]] [[唐装]] [[马褂]] [[旗袍]] …</font size> [[中国饮食文化|饮食]] [[中国八大菜系|菜系]]:<font size=-1>[[川菜]] [[湘菜]] [[粤菜]] [[苏菜]] [[鲁菜]] [[浙菜]] [[闽菜]] [[徽菜]] …</font size> [[茶文化]] [[酒文化]] [[筷子]] [[中国传统节日|传统节日]] …
 +
<div style="text-align:left; clear:both; border-top:1px solid #339966; padding-top:0.4em; margin-top:0.8em; font-size:95%;">
 +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font size=-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三批]]、[[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四批]]、[[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五批]]</font size> 
 +
'''[[中华文化数据库|…]]'''
 +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名单]] [[中国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
</div></div></div>
  
 
<center><span style="color:#FF0000;font-size: 150%;">
 
<center><span style="color:#FF0000;font-size: 150%;">
第19行: 第54行:
  
  
[[文件:93326.jpg|right|thumb|280px|[[丝绸之路]]: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甘肃敦煌莫高窟第323窟)]]
+
[[文件:93326.jpg|right|thumb|260px|[[丝绸之路]]: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甘肃敦煌莫高窟第323窟)]]
[[文件:93386.jpg|right|thumb|180px|[[京杭运河]](江苏无锡段)]]
+
[[文件:93386.jpg|right|thumb|160px|[[京杭运河]](江苏无锡段)]]
[[文件:93658.jpg|right|thumb|180px|《[[永乐大典]]》书影]]
+
[[文件:93658.jpg|right|thumb|160px|《[[永乐大典]]》书影]]
[[文件:91174.jpg|right|thumb|120px|[[中国陶瓷]]:元代青花瓷瓶]]
+
[[文件:91174.jpg|right|thumb|100px|[[中国陶瓷]]:元代青花瓷瓶]]
[[文件:92458.jpg|right|thumb|180px|[[天一阁]]外景]]
+
[[文件:92458.jpg|right|thumb|160px|[[天一阁]]外景]]
[[文件:91189.jpg|right|thumb|180px|[[酒文化]]:《岁朝欢庆图》(清人姚文瀚绘)]]
+
[[文件:91189.jpg|right|thumb|160px|[[酒文化]]:《岁朝欢庆图》(清人姚文瀚绘)]]
[[文件:99165.jpg|right|thumb|180px|[[中国的世界遗产]]:[[莫高窟]],图为莫高窟内佛像]]
+
[[文件:99165.jpg|right|thumb|160px|[[中国的世界遗产]]:[[莫高窟]],图为莫高窟内佛像]]
  
*'''文明''' <span style="font-size: 85%;">[[黄河文化|黄河文明]]、[[长江文化|长江文明]]、[[徽州文化]]、[[中国远古文化]]、[[中国上古神话]]、[[吐蕃文化]]、[[南诏文化]]、[[丝绸之路]]
+
*'''文明''' <span style="font-size: 85%;">[[中国史前文化]]、[[黄河文化|黄河文明]]、[[长江文化|长江文明]]、[[华夏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吴文化]]、[[越文化]]、[[徽州文化]]、[[中国上古神话]]、[[丝绸之路]]
**[[指南针与古代航海]]、[[中国古代火药与火器]]、[[印刷术]]、[[造纸术]]
+
**[[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
**[[中国古代商业]]、[[中国古代货币]]、[[中国古代矿业]]、[[中国古代交通]]、[[京杭大运河]]、[[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中国古代水利]]、[[中国古代机械工程]]、[[中国古代船舶]]、[[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中国古代服饰]]
+
**[[中国古代商业]]、[[中国古代货币]]、[[中国历代兵书]]、[[中国古代矿业]]、[[中国古代交通]]、[[京杭大运河]]、[[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中国古代水利]]、[[中国古代机械工程]]、[[中国古代船舶]]、[[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中国古代服饰]]
 
**[[民间吉祥物]]
 
**[[民间吉祥物]]
 
**'''科学''':[[中国古代天文与历法]]、[[中国古代数学]]、[[中国古代农学]]、[[中国古代地学]]、[[中国古代生物学]]、[[中国古代化学]]、[[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国古代医学]]、[[中国古代科学家]]
 
**'''科学''':[[中国古代天文与历法]]、[[中国古代数学]]、[[中国古代农学]]、[[中国古代地学]]、[[中国古代生物学]]、[[中国古代化学]]、[[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国古代医学]]、[[中国古代科学家]]
第78行: 第113行:
 
</span>
 
</span>
  
*'''教育''' <span style="font-size: 85%;">[[古代学校]]、[[中国书院]]
+
*'''教育''' <span style="font-size: 85%;">[[古代学校]]、[[中国书院]]、[[蒙学读物]]
 
</span>
 
</span>
  
第105行: 第140行:
 
</span>
 
</span>
  
 +
*'''中国古代书院''':[[应天书院]] [[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 [[石鼓书院]] [[东林书院]] [[茅山书院]] [[东坡书院]] [[徂徕书院]] [[丽泽书院]] [[铅山鹅湖书院]] [[白鹭洲书院]] [[豫章书院]] [[五峰书院]] [[竹山书院]] [[嵩阳书院]]
  
 +
*'''古代建筑''':
 +
**宫殿:[[故宫]] [[布达拉宫]] [[沈阳故宫]] [[雍和宫]] [[台北故宫]] [[未央宫]] [[大明宫]] [[阿房宫]] [[咸阳宫]] [[长乐宫]]
 +
**古城墙:[[南京明城墙]] [[开封城墙]] [[西安城墙]] [[荆州城墙]] [[襄阳城墙]] [[大同古城墙]] [[寿县城墙]] [[榆林城墙]]
 +
**王府:[[恭王府]] [[雍和宫]] [[郑王府]] [[醇亲王府]] [[礼王府]] [[庆亲王府]] [[豫亲王府]] [[克勤郡王府]] [[顺承郡王府]]
 +
**大院:[[乔家大院]] [[皇城相府]] [[王家大院]] [[闫景李家大院]] [[石家大院]] [[阎家大院]] [[陈家大院]] [[曹家大院]]
 +
**古建筑群:[[故宫]] [[避暑山庄]] [[曲阜三孔]] [[岱庙]] [[布达拉宫]] [[天坛公园]] [[颐和园]] [[永乐宫]] [[武当山古建筑群]]
  
 +
*名楼:[[滕王阁]] [[岳阳楼]] [[蓬莱阁]] [[永济鹳雀楼]] [[钟鼓楼]] [[南京阅江楼]] [[天一阁]] [[越王楼]] [[烟雨楼]] [[黄鹤楼]]
  
[[文件:91660.jpg|left|thumb|120px|甲骨文:商代刻在龟甲上的文字(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出土)]]
+
*名塔:[[崇圣寺三塔]] [[大雁塔]] [[应县木塔]] [[少林寺塔林]] [[嵩岳寺塔]] [[虎丘塔]] [[五台山白塔]] [[雷峰塔]] [[开封铁塔]] [[六和塔]] [[千寻塔]] [[飞虹塔]] [[报恩寺塔]] [[灵光塔]] [[定州塔]]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就文化的载体[[文字]]而言,[[汉字]]的诞生时间尚难以考证,相传[[伏羲]][[八卦]][[仓颉]]造字。19世纪末发现了三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近些年又有更早期文字发现的报道,如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高邮陶文等。中国早期就有敬天祭祖的传统,注重人伦道德。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周朝]]末期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产生了诸子百家,汉以后成为[[儒家]]社会,[[东汉]]前后[[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都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
 
+
  [[西洋文化]]自[[明朝|明代]]时传入中国,在清末和民国初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形成于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步,而形成于西方的民主政治观念和马列主义思想等文化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大陆]],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逐渐兴起,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与政治民主化成为一个社会趋势。
+
 
+
== 史前文化 ==
+
 
+
[[文件:91712.jpg|right|thumb|160px|大汶口文化:彩陶背壶(大汶口墓地出土)]]
+
 
+
  有历史学家将没有文字出现之前的文化称为史前文化。中国境内有多处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被发现。考古证据显示24万年至25万年前,中国就有[[直立人]]居住,目前考古发现的有[[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南京直立人]]、[[北京直立人]]等。[[旧石器时代]]时人类使用的多为简单的打制石器,而[[新石器时代]]多使用磨制石器,表面平滑锐利,已经相当精致。
+
 
+
  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其中出土的龟甲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发现最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当华夏文明在中原发展的时候,现在的中国疆域内还分布着其他各种文化。其中,距今5000年到10000年的文化,近代以来考古发现的金陵北阴阳营文化、[[高邮]][[龙虬庄文化]]、[[嘉兴]][[马家浜文化]]、[[余姚]][[河姆渡文化]]、[[含山]][[凌家滩文化]]、[[潜山]][[薛家岗文化]]、[[天门]][[石家河文化]]、[[巫山]][[大溪文化]]等,分布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等地。[[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古蜀文明,更是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
 
+
  早先人们认为中华文化单一起源于黄河流域,但晚近的考古研究证明史前文化范围遍及中国各地,呈现各地并起的现象,并各有其风格。在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辽河]]中上游流域地区的[[红山文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四川]]地区的[[三星堆文化]],还有[[台湾岛]]上的[[圆山文化]]。而在[[香港]]之[[黄地峒文化]],更是中国华南地区文化之最早遗址。
+
 
+
== 传说时代 ==
+
 
+
[[文件:93656.jpg|right|thumb|160px|盘古氏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
+
 
+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是[[夏朝|夏]]以前数千年中国杰出首领的代表。[[中国神话]]有[[盘古]]开天辟地的说法,显示盘古可能是早期开辟疆土的领袖。[[女娲]]补天造人的神话,则表明女娲可能是教化婚配生育的首领。传説[[燧人]]发明钻燧取火,[[神农]]开创农业及医葯,[[伏羲]]教民‎‎渔、猎、畜牧,创造八卦、文字,此即[[三皇]]。三皇之后的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五帝时期,黄河水患严重,[[大禹]]以疏导之法成功治水,被推为王。
+
 
+
== 夏商周时代 ==
+
 
+
  夏商周三代文化最大的特色即为[[宗法制度]]。宗法制度萌芽于[[夏朝]],完备、确立在[[西周]]。在宗法制度下,“礼仪”对每个士族成员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在[[宗统]]范围内宗庙里祭祀辈分之亲疏,即规定了地位的高下。宗庙里的[[谱牒]],即是政治上的名分。在宗法体制下,“国”与“天下”是以“家”做原型扩大的,“家”的精神乃成为各级政治秩序的基型。宗法制度在西周末期已开始瓦解,但宗法制度的影响却长期笼罩着中华社会。西周的宗法封建制度留给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天下只有一个共主的观念,这种思想也为秦汉帝国的建立与统一奠定基础。宗法制度的影响不仅是政治层面的影响,也不限于统治阶级,它在后世成为平民社会宗族概念的基础而普遍传承。
+
 
+
  [[商朝|商]][[周朝|周]]时期的中国人尚未产生长生不死的神仙观念,也未有[[佛教]]宣导的[[轮回]][[转世]]的思想。但当时的人也已经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并且生前的身份会在阴间延续。因此商周时代人们认为人死后的灵魂依然继续关心影响人世之事,这导致[[占卜]]的流行。而是否能够得到鬼神的保护在于祭祀典礼是否恰当。[[商朝]]卜问的工具多为龟甲或骨头,而周人卜问的工具已经转为由阴阳符号组成的八卦及扩充而来的六十四卦来表示吉凶。到了西周晚期,统治者与士人已对天命产生怀疑。士人逐渐看重“民心”,而获取民心就要施行“德政”,这后来就成为儒家主张“德治”的依据。
+
 
+
  商周时代的礼器以[[青铜器]]和[[玉器]]最重要。其造型典雅庄重,体现当时的文化特质。中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在商周时期也达到了一个先进成熟的阶段。周代手工业种类增加,分类更细致,因此有[[百工]]之说。商周时期发展成熟的[[阴阳五行学说]]也成为中国最早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方法。[[五行八卦学说]]更成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之一。商代已经有专司天文的人员,并在夏代[[天干]]记日的基础上发展出[[干支]]记日法。周代发明了[[圭表]]测影的方法后更确定了部分节气与十二时辰。在[[数学]]方面商代已开始使用[[十进位制]],西周时期数学更成为“士”的必修科目。
+
 
+
  在东亚大陆上目前发现的最早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年的历史,商代奠定了中国主体字[[形声字]]的基础。商周时期也有不少知名的[[文学]]作品诞生,如《[[尚书]]》、《[[诗经]]》等。
+
 
+
== 春秋战国时期 ==
+
 
+
[[文件:97433.jpg|right|thumb|160px|[[孔子]] 画像]]
+
[[文件:93123.jpg|right|thumb|200px|都江堰水利工程:宝瓶口]]
+
 
+
  西周末年,贵族政治趋于崩溃,[[宗法]]秩序日益混乱。春秋战国时代不仅是旧社会秩序的瓦解,也是新社会形态形成的时期。封建时期采用[[世卿世禄制]],贵族世代为官。[[战国时期]]开始突破,出现了“布衣卿相”。在战国时代,世袭贵族没落消失,农民由依附者变为小自耕农,私有土地成为一般土地所有形态,私人工商业也随之兴起。
+
 
+
  商周时代中原地区并不全为华夏族的社会,而在华夏族的城邦之间还散布许多夷人的部落。这种华夷杂处的情形在春秋战国的大动荡中,华族与夷族之间的冲突战争不曾中断,[[尊王攘夷]]更是成为华族凝聚内部的不二法门。在这种不断的征战中,双方都在不断吸收对方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最典型的即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夷族既有如同[[楚]]、[[吴]]、[[越]]等被华族同化者,也有如同[[东胡]]、[[西羌]]等被驱逐者。
+
 
+
  在[[东周]]时期,由于[[宗教]]束缚的解除,新的社会风尚取而代之。
+
 
+
  春秋战国时期,[[四则运算]]已经完备。在[[历算]]方面,战国末期已有已有根据太阳年运转的[[二十四节气]]。战国时代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建立的时代。冶铁业的兴起更是加速了土地的开垦。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于此时开始,其中最出色的[[都江堰]]到如今还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
  春秋战国之时,官学散于民间,百家学术萌发,人文理性精神日进,因而夏商周时代嬗变而来之宗教观念焕然一新。上古“上帝”之概念渐由自然之“天”取代,天为道德民意之化身,这构成了后世中国文化信仰的一个基础,而“敬天祭祖”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信仰要素。
+
 
+
  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开放运动其规模之大历史之长也为仅见。人文思想在此时期也成为[[中国哲学]]的支柱。诸子百家在这个历史阶段各自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处世思想,其中,为[[孔子]]、[[孟子]]、[[荀子]]所主张崇尚伦理道德的[[儒家]],为[[老子]]、[[庄子]]、[[列子]]所主张崇尚自然无为的[[道家]],为[[墨子]]所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为[[商鞅]]、[[韩非]]所主张刑名权术的[[法家]]与后来的佛家思想并为后世中国最重要的五种思想。
+
 
+
  同时,因为文化的大发展,文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战国晚期[[楚国]]诗人[[屈原]]所著的[[楚辞]]名篇《[[离骚]]》。与之一时瑜亮的是《[[诗经]]》中记载各国民歌的章节《[[国风]]》。此外,诸子的散文也各具特色,《庄子》一书洋洋洒洒,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佼佼者。
+
 
+
== 秦汉时期 ==
+
 
+
[[文件:99167.jpg|right|thumb|200px|中国的世界遗产:[[长城]]]]
+
[[文件:119.jpg|right|thumb|160px|汉武帝[[刘彻]](前 156~前 187年) 沛(今江苏沛县)人]]
+
 
+
  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动的时代,而其产生的新社会在[[秦朝|秦]][[汉朝|汉]]时代成型。秦汉时代的文化模式奠定了中国近两千年来文化的基础,又有其时代特色。秦汉时期中国人的精神风尚业已形成。
+
 
+
  在秦汉时期,[[长城]]已经成为华夏定居农民和域外草原游牧民族的明确分界线。自秦汉以后,华夏族对外的殖民与扩张多集中于东方与南方,与长城以外的地区多为征伐、邦谊与交流。这种关系唯一的例外是在西域[[丝绸之路]]沿线地带。在中西海上交通还未兴盛之前,中国与西方国家主要的交流大多经由西北陆上的[[河西走廊]]。远洋航行在此时也开始出现。随着丝路的开通,各种异国产物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至今已成中国土产,例如葡萄、石榴、芝麻、豌豆、蚕豆、核桃、黄瓜、香菜、大蒜、苜蓿、生姜等。由于西域风俗的盛行,中国文化得到极大丰富。诸如舞蹈、杂技、鼓吹乐等纷纷传入中国。骆驼、石狮、辟邪、天鹿等怪兽造型也传入中国。而丝织品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外销品。
+
 
+
  秦汉时期也为中国奠定了疆域和思想的基础。[[秦始皇]][[焚书坑儒]],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之后,又统一度量衡。[[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
+
 
+
  秦汉时期,中国传统的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在汉代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九章算经]]》、《[[素问]]》、《[[本草经]]》、《[[相六畜]]》等著作均已问世。金属冶炼技术也突飞猛进。
+
 
+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传统的神话系统也基本成形。随着《[[山海经]]》与[[葛洪]]所著的《[[抱朴子]]》的问世与[[东汉]]末年[[天师道]]的兴起,中国人传统的神仙观点也基本形成。
+
 
+
==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
+
 
+
  自[[汉献帝]]元年至[[隋文帝]]开皇九年,凡393年,为中国扰乱分裂之时,魏晋南北朝即在此间。[[印度佛教]]文化输入中国,使社会思想以及文艺、美术、建筑等皆生种种变化,为此时期之一大事。
+
 
+
[[文件:99962.jpg|right|thumb|160px|唐太宗[[李世民]] 像]]
+
[[文件:93269.jpg|right|thumb|160px|[[释迦牟尼]]石雕像(5世纪后期,印度鹿野苑博物馆藏)]]
+
[[文件:91746.jpg|right|thumb|200px|[[唐三彩]]:三彩骑驼俑(唐鲜于庭诲墓出土)]]
+
[[文件:93187.jpg|right|thumb|160px|[[老子]] 像]]
+
 
+
  从[[东汉]]后期到[[隋朝|隋代]]五百多年的时间是一个乱世的时代,也是[[中原文化]]和周边胡族交流最密切的时代。沿中国东北至西南边界,在[[西晋]]时有[[鲜卑]]、[[匈奴]]、[[羌]]、[[氐]]、[[羯]]五大外族,合称“[[五胡]]”。这五大民族在魏晋时先后有部分族群内徙。汉末中国大乱,原有内附民族开始侵扰华人社会,另外又有更多塞外游牧部落联盟迁入华北地区。而居住在华北地区的华夏民族沾染了胡人风俗,也引进了装备有马镫的骑兵。到[[北魏]]逐渐兼并华北,特别是[[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的改革之后才开始逐渐恢复社会经济生产。北魏孝文帝更有孝文汉化运动,易胡服、胡俗、胡名为汉服、汉俗、汉名,并鼓励胡汉通婚。另一方面,在北方长期居住的汉人在习俗方面也习染了胡风,呈现华人胡化的现象。入侵华北的胡人经常与当地汉族大士族通婚,遂产生了半开化的混血新贵族,他们成为了新的统治者并统一了中国。胡人与汉人的混容不仅产生了新的民族,生活习惯上也呈现了不同的风貌。而隋唐二朝更把这种趋势带到了塞外地区。[[隋朝]]为了交好中国西方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先后把公主嫁到[[吐谷浑]]、[[突厥]]和[[高昌]]的君主;[[唐太宗]]进而把公主嫁往[[吐蕃]]王,“国际”通婚进一步带动了文化交流。
+
 
+
  [[长江]]流域虽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文明,但直到[[汉朝]]初期,仍未完全融入中华文化体系。[[西汉]]末年,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依然人口稀少。但到了[[东汉]]与[[三国]]时期时,为躲避中原地区的战乱,大批汉人开始移民长江流域。四世纪初,华北汉人地区的[[西晋]]政权被胡人灭亡时,更大批的北方汉人大举移民到江南地区避难,此举带动了江南地区原有住民与汉文化的融合。[[唐朝]]在八世纪中叶发生的[[安史之乱]],带动汉人第三次的南向移民,江南渐成汉人聚集的重心。而东晋与[[南朝]]时期,是江南开发最为快速的时期。
+
  
  门第社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影响不亚于周朝时期的宗法制度。不同的是宗法制度的影响是从政治扩散到民间,而门第社会正好相反。门第在东汉时期已经形成,原因之一是当时学习条件困难,入仕只限于经济与文化条件优良的少数家族,形成这些家族累世为官,积久渐成门第。[[南北朝]]时期各个政权根基不稳,往往仰赖门第支持。由于士族不需负役,平民争相依附,门第更趋发展。门第由法制化发展到法统化,以至于国家政权只有受到大门第的认可才得以延续。东汉末年以降,由于汉人国运不振以及胡人政权当道,逐渐养成门第不屑过问政治的风气,门第中人之间盛行清谈的风潮。结果江南门第士族以不问政治而标榜,最终也因此而消失。到隋朝推行科举考试制度,平民得以通过科举考试任官,士族无法通过人才选拔以壮大门第,到了唐代门第社会终趋于没落消失。
+
*古桥:[[广济桥]] [[五亭桥]] [[赵州桥]] [[安平桥]](五里桥) [[十字桥]] [[程阳永济桥]] [[铁索桥]] [[五音桥]] [[玉带桥]](北京) [[龙脑桥]] [[双龙桥]] [[鸭绿江断桥]]
  
  魏晋到唐五代期间,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佛教]][[道教]]。在[[儒家]]思想无法适用的华北地区,佛教大为盛行,其盛行的思想程度广度早期远领先于南方。佛教由于中国的特殊文化环境,其内涵与形式也有所改变。例如[[南北朝]]时期的[[释道安]],即规定出家人都要按照佛祖改本姓为“释”。而素食制度则起源于[[梁武帝]]的推行。[[东汉]][[西晋]]的时期,佛教徒虽然成长有限,但译经工作却在稳定进行。佛教的盛行与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佛学成为中国哲学最大的一支之一。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之大,只有后来十九世纪西方文化开始进入中国可以比拟。在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徒主要崇敬的是今世佛([[释迦牟尼]]),但之后则流行主管来世的[[弥勒佛]],特别是负引渡众生之职的[[菩萨]]以及西方极乐净土掌门的未来佛([[阿弥陀佛]])。而[[净土宗]]成为后来千余年间中国最流行的佛教教派。
+
*历史遗迹:[[故宫博物院]] [[万里长城]] [[杭州西湖]] [[布达拉宫]] [[秦始皇陵]] [[苏州园林]] [[龙门石窟]] [[避暑山庄]]
 +
*古村落:[[白哈巴村]] [[图瓦村]] [[丹巴藏寨]] [[婺源古村落]] [[西递宏村]] [[福建土楼]] [[西江千户苗寨]] [[丽江泸沽湖]]
 +
*古街:[[磁器口]] [[宽窄巷子]] [[国子监街]] [[锦里]] [[三坊七巷]] [[北海老街]] [[海口骑楼]] [[烟袋斜街]] [[南长街]]
 +
*历史名街:[[国子监街]] [[中央大街]] [[三坊七巷]] [[海口骑楼]] [[磁器口古镇]] [[山塘街]] [[五大道地区]] [[晋商老街]]
 +
*老城区:[[北京后海]] [[青岛八大关]] [[三坊七巷]] [[苏州老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 [[厦门鼓浪屿]] [[北京什刹海]]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其诞生时间比佛教传入中国晚一百年左右。东汉末年,因社会动荡不安而产生结合[[巫术]]并聚众自保的“[[太平道]]”和“[[天师道]]”两个道教团体。自汉末道教形成到西晋灭亡后,人民流离失所,道教与佛教一并兴盛起来。道教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完备的宗教体系。道教在唐代同样受到尊崇,但它其最流行的时代是在[[宋朝|宋代]],并在此时形成后世主流的“[[全真派]]”与“[[正一派]]”。
+
*寺庙:[[嵩山少林寺]] [[大昭寺]] [[布达拉宫]] [[洛阳白马寺]] [[杭州灵隐寺]] [[法门寺]] [[塔尔寺]] [[五台山佛光寺]] [[国清寺]] [[金山寺]] [[拉卜楞寺]]
 +
*道观:[[黄大仙祠]] [[成都青羊宫]] [[永乐宫]] [[北京白云观]] [[天师府]] [[紫霄宫]] [[太清宫]] [[解州关帝庙]] [[长春观]] [[天师洞]] [[中岳庙]]
 +
*教堂:[[圣·索菲亚教堂]] [[圣心大教堂]] [[佘山圣母大教堂]] [[东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 [[西开教堂]] [[洪家楼天主教堂]] [[圣约翰大教堂]]
  
  自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佛教相关的艺术形式也随之进入中国,其中最重要的要算是佛像壁画和佛像雕塑。由于印度佛像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因此中国佛像造像艺术融合了汉文化、[[印度文化]]与希腊文化。自南北朝佛教兴起后,中国的佛僧即袭印度的佛僧风尚,大举在深山之中,凿崖为窟修行,在窟内饰以佛像绘画与雕塑。中国的佛教重要石窟,现今主要有两大区域,一是华北地区,长期统治华北的[[北魏]]政权,在先后建都的[[大同]]与[[洛阳]],分别开辟了[[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第二个重要石窟群分布在西北地区,包括位为[[甘肃]][[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丝路东端[[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以及丝路西陲的[[敦煌]][[莫高窟]]。此外还有[[克孜尔千佛洞]]、[[大足石窟]]等位置孤立的石窟。
 
  
  随着佛教信仰的盛行与石窟造像的发展,从南北朝到隋唐,成为宗教艺术盛行的时代。佛像彩绘与立体造像拓展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新领域,各种与佛教相关的装饰图案也普遍深入民间,佛画敷彩技巧补充了中国传统线描绘画的特质,佛塔佛寺建筑则丰富了中国原有的建筑风格。作为佛教象征的[[莲花]][[忍冬]]成为此期的特色。到了隋唐时期,宗教艺术不仅在形式上汉化,而且在精神意境上也有改变。
+
*石窟:[[莫高窟]]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千佛岩]] [[大足石刻]]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响堂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
 +
*经幢:[[赵州陀罗尼经幢]] [[松江唐经幢]] [[惠山寺经幢]] [[佛光寺经幢]] [[杭州凤凰山麓]] [[安国寺经幢]]
 +
*佛教名山:[[五台山]] [[普陀山]] [[峨眉山]] [[九华山]] [[雪窦山]] [[梵净山]] [[嵩山]] [[庐山]] [[鸡足山]] [[天台山]] [[衡山]]
 +
*道教名山:[[武当山]] [[龙虎山]] [[青城山]] [[齐云山]] [[三清山]] [[老君山]] [[崆峒山]] [[罗浮山]] [[鹤鸣山]] [[茅山]] [[泰山]]
  
  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在题材上多为佛教成分,但在风格上与汉魏仍较接近。而唐代的工艺美术脱离了商、周和汉、魏六朝时期古朴的特色,开启了新的装饰风貌。唐朝的工艺普遍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各种工艺的造型设计,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给人以圆润丰满之质感。色彩多表现深浅层次的多彩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唐代的工艺制作中最卓著的是陶俑塑像,尤以[[唐三彩]]陶俑为出名。在制镜工艺上,汉魏六朝以来铜镜装饰图案主要是格律体,而唐镜多采用自由体,显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隋唐五代时期,也是中国绘画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别走向分科独立的时代。自中晚唐以降,山水画成为中国文人绘画的主流,绵延一千余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旧的价值观和社会秩序已经崩溃。社会的新秩序仍在重建。其时,富于思想的知识分子致力摆脱两汉以来[[经学]]传统的束缚,转而注重内在人格的觉醒与追求。他们运用哲学论辩的方式,对一些高度抽象的理论进行探索,因而产生了当时主要学术思想——[[玄学]]。在玄学的风气之下,个人的自觉是这一时期思想界的独特精神。由此树立了一种与前代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种思想与两汉时期完全不同,而较接近于[[战国时期]][[道家]]思想,故玄学思想家很推崇先秦道家的《[[老子]]》、《[[庄子]]》二书,以及道家精神密切相关的《[[周易]]》一书,他们把这三本书奉为研究玄学的主要经典,名之为“[[三玄]]”。由于此时佛教大为盛行,因此玄学也融合了不少佛家与儒家的观点。
+
*名人故居:[[屈原故里]] [[贾谊故居]] [[王羲之故居]] [[李白故里]] [[李鸿章故居]] [[王安石故居]] [[陆游故居]] [[魏源故居]] [[曾国藩故居]] [[孔子故居]]
 +
*烈士陵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盘山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冀南区烈士陵园]]
 +
*革命遗址:[[延安革命遗址]] [[瑞金革命遗址]] [[井冈山革命遗址]]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台儿庄大战旧址]] [[长汀革命旧址]] [[平江起义旧址]]
  
  魏晋南北朝时期,抒情文学开始成熟。在魏晋之前,并没有明确的[[文学]][[概念]],一般人只把文章作为一种表达工具,因此文学并无独立的艺术地位,直到魏晋时期才有改变。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纯文学著作,其的主要风潮为“唯美主义”,文人写作普遍讲求声律之美与修辞之美。自[[曹植]]开始,文人讲求文章的造词炼句,形成讲求辞藻华丽、雕琢字句、声律藻饰的“[[骈体文]]”。从此之后,文人将汉字修辞的特性研究发挥到了极致,其最大的成就在于“声律”。南朝的齐代,[[沈约]]等人据佛经梵音拼法,创汉字四声发音,正式建立起声律论,文人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声律来写诗,有意识地交互安排平仄声,从而形成一种高低长短交替的节奏。这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
 
  
  唐代留给后世最伟大的艺术遗产当属文学艺术,诗又为其中翘楚,[[唐诗]]传今有五万首。开元、天宝年间,唐代社会达到经济繁荣和国力强盛的顶点,号称“开天盛世”,唐诗的发展也进入高潮。这一时期最出色的诗人是[[李白]],其豪迈奔放的诗风将[[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推向高峰。盛唐时期另一位与诗仙李白齐名的是诗圣[[杜甫]]。杜诗讲究排比声韵,每句立奇字为眼、炼字锻句、刻意求工,在每字每句上反复推敲。中国诗歌的形式,到了盛唐律诗的成熟,便告大备。唐代也因此达到中国诗歌成就的最高峰,后人的创作已无法超越唐代,其要得到新的成功,只有另辟蹊径,向词曲方面发展了。
+
*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恩来总理纪念碑]] [[长江大桥纪念碑]] [[人民解放纪念碑]] [[渡江胜利纪念碑]]
 +
*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百色起义纪念馆]] [[平津战役纪念馆]] [[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山纪念堂]]
 +
*红色旅游:[[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遵义会议会址]] [[八一起义纪念馆]] [[百色起义纪念馆]]
 +
*名人祠堂:[[成都武侯祠]] [[文天祥祠]] [[医圣祠]] [[屈原祠]] [[韩文公祠]] [[韩侯祀祠]] [[杜公祠]] [[范成大祠]] [[杨家祠]]
  
== 宋金元明清时期 ==
+
*'''民俗风情'''
 +
*民居:[[北京四合院]] [[福建土楼]] [[开平碉楼]] [[湘西吊脚楼]] [[丹巴藏寨]] [[西递宏村]] [[梅州围龙屋]] [[肇兴侗寨]]
 +
*古寨:[[千户苗寨]] [[丹巴藏寨]] [[黎平肇兴侗寨]] [[广州白水寨]] [[六安天堂寨]] [[五岳寨]] [[抱犊寨]] [[理县桃坪羌寨]] [[神灵寨]] [[瓦岗寨]]
  
[[文件:99937.jpg|right|thumb|160px|宋太祖 [[赵匡胤]] ]]
+
*广场:[[天安门广场]] [[大连星海广场]] [[上海人民广场]] [[五四广场]] [[南昌八一广场]] [[泉城广场]] [[花城广场]]
 +
*海洋馆:[[北京海洋馆]] [[上海海洋水族馆]] [[珠海长隆海洋度假区]] [[青岛海底世界]] [[上海长风公园]]
 +
*公园:[[奥林匹克公园]] [[北海公园]] [[颐和园]] [[成都南湖公园]] [[上海世纪公园]] [[朝阳公园]] [[越秀公园]]
 +
*植物园:[[沈阳世博园]] [[南京中山植物园]]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兴隆热带植物园]] [[北京市植物园]]
  
  从[[五代十国]]开始,中国北部兴起了多个半农半牧或游牧政权。五代十国和两宋时由于北境外患频仍,全国都出现多样化的习武活动,民间广建组织、教习[[武术]]。因热衷武术,[[宋朝|宋代]]兵书为盛唐年间的七倍之多。尽管宋代在军事方面趋于被动挨打的弱势,但在经济文化上却是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期。由于陆上道路被切断,宋代在海上与与南洋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南宋]]全盛时代,市舶岁入占政府全年岁收的五分之一,足可见海上贸易的繁荣。两宋时期与中国有海上贸易关系的国家与地区多达六、七十国。两宋时,[[印度洋]]之航权实操于中国人之手。
+
*动物园:[[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 [[上海野生动物园]]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北京大兴野生动物园]] [[大连森林动物园]] [[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
 +
*游乐园:[[香港迪士尼乐园]] [[广州长隆欢乐世界]] [[北京欢乐谷]] [[苏州乐园]] [[宁波市凤凰山主题乐园]] [[深圳欢乐谷]]
 +
*水上乐园:[[广州长隆水上乐园]] [[北京水立方嬉水乐园]] [[上海玛雅海滩水公园]] [[南京欢乐水魔方水上乐园]] [[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
  
  宋代时,中国发明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制瓷器技术、[[针灸]]医术传入阿拉伯世界,再辗转输往[[欧洲]]地区;[[数学]]的“笔算法”及“[[阿拉伯数字]]”则由阿拉伯世界在南宋中期传入中国。
+
*影视城:[[横店影视城]] [[无锡影视基地]] [[长影世纪城]] [[上海影视乐园]] [[西部影视城]] [[中山影视城]] [[焦作影视城]] [[涿州影视城]] [[怀柔影视基地]]
 +
*度假村:[[天目湖御水温泉度假村]] [[南京汤山颐尚]] [[厦门日月谷]] [[北京九华山庄]] [[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 [[兴凯湖旅游度假区]] [[北京春晖园]]
  
  宋代时期,[[辽朝|辽]]、[[金朝|金]]、[[西夏]]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和宋保持密切的联系。而宋廷铸造的“宋钱”信用良好,[[波斯]]、[[阿拉伯]]都能通用;[[高丽]]和[[日本]]更停止铸造本国通货,只用“宋钱”。而辽、金、西夏在文化上都深受汉人影响。许多外来农作物的传入,例如早熟稻、玉米,番薯、马铃薯,使中国的农耕区大面积延伸,也导致了后世中国人口的大量增长。宋人大规模的深度推广和普及了于五代末期来自西域民族的“桌椅”形式,将五代十国末之前中国人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改为垂足而坐。
+
*温泉:
  
  [[汉族]]分别在[[西晋]][[永嘉之乱]][[唐朝|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大量南迁避难。因此生活重心由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再移至东南沿海。在六朝和北宋以后,中国各方面的重心全部迁移到南方。
+
*古道:[[茶马古道]] [[剑门蜀道]] [[秦岭古道]] [[梅关古道]] [[徽杭古道]] [[太白山古道]] [[夏特古道]] [[阴平古道]]
  
  宋代为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主要因素是江南水稻种植区的开发。南宋尽管只占领南方半壁江山,人口却超过盛唐年间。至[[明朝|明代]]已经可以以江南经济为后盾统一全中国。中国农业生产,北宋末可以养活1.34亿人,到明末可供养一亿五千万人,清末可供养超过四亿住民,可见农业之发达。
+
*文学艺术景观
 +
*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
 +
*大剧院:[[国家大剧院]] [[广州大剧院]] [[上海大剧院]] [[北京保利国际剧院]] [[青岛大剧院]] [[四川大剧院]] [[云南大剧院]] [[山东省会大剧院]]
 +
*图书馆:[[首都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
*文化馆:[[江苏省文化馆]] [[广东省文化馆]] [[安徽省文化馆]] [[山东省文化馆]] [[四川省文化馆]] [[贵州省文化馆]]
 +
*科技馆:[[中国科学技术馆]] [[上海科技馆]] [[天津科学技术馆]] [[广东科学中心]] [[重庆科技馆]] [[绵阳科技馆]]
 +
*美术馆:[[中国美术馆]] [[浙江美术馆]] [[关山月美术馆]] [[北京画院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
*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大唐芙蓉园]] [[圆明园遗址公园]] [[隋唐洛阳城]]
 +
*化石景观:[[朝阳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 [[贵州关岭化石群]]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澄江化石群]]
 +
*书院:[[岳麓书院]] [[应天书院]] [[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 [[石鼓书院]] [[东林书院]] [[茅山书院]] [[东坡书院]]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工商业最发达的时期。由于经贸发达,[[宋真宗]]咸平五年(1021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即使是传统的铜币,其年全盛时的平均铸币量也超过盛唐年间的二十倍。城市数量与人口不断的成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1587个城镇,盛唐年间最高有1859个城镇,北宋末有逾1500个城市,晚明时最高有7500个城镇;清嘉庆末年有30000个;清末年有近40000个,并星罗棋布于全国各地,尤其集中于江南地区。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行号开始出现。同业与工商业者组成的“行”,自唐代起相当活跃,宋以后更发达。洛阳有120个行,南宋国都临安则有400多个行。明代时更发展成为同业工会,成为更有组织的商业团体。明代中后期之后,以同地域者组成“商帮”,遍布大江南北。商帮资本雄厚,并建立同乡会馆。著名的商帮包括安徽“徽帮”和山西“晋帮”。[[徽商]]以其雄厚财力与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在教育、文化、艺术上均有杰出的表现,可谓“士商一体”,为中国有史以来首见的“儒商”。而“[[晋商]]”通过资本累积,涉足金融业务,形成十九世纪中国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金融体系“山西票号”,经营范围遍及全国。
 
  
  宋元明清时期,宗教信仰日益世俗化。十二世纪中叶宋代以后,佛像雕塑产生写实的倾向,日益世俗化,更多反映俗世的景象。宋代以降,佛像不再具有六朝与隋唐之威严,原有的超自然想像力变得稀薄,已无太多宗教意味。宋代以后,各种宗教在民间萌发出了许多新的教派。因此,宋代以后,不论佛教或道教,在教义上都表现出儒、释、道融合的现象;并同时开始撰写能阐释三教合一精神的新经典“[[宝卷]]”。
+
*现代桥梁:[[港珠澳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 [[青岛海湾大桥]] [[深圳湾大桥]] [[东海大桥]] [[金塘大桥]]
  
  [[戏曲]]发源于初唐,在宋代快速发展。到元代,则戏曲又称[[元杂剧]]。其又可分为短曲和杂剧。中晚明之后杂剧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以[[南戏]]发展的[[传奇]]。晚明时出现不少戏曲流派,有专讲音韵格律、也有偏重文采者。清前期,又有倾向兼顾舞台效果的改革,及重视时事题材者。到了清乾隆末期,乾隆帝召全国戏班入京,中又以“[[徽班]]”最闻名。至同治、光绪年间,发展成为“[[京剧]]”,取代传奇成为流行戏曲。
+
*水库:[[三峡水库]] [[龙滩水库]] [[龙羊峡水库]] [[新安江水库]] [[丹江口水库]] [[大七孔水库]] [[新丰江水库]]
 +
*农场:[[深圳光明农场]] [[清境农场]] [[济南香草园]] [[友谊农场]] [[大溪花海农场]] [[五谷地度假农场]] [[兴凯湖农场]]
 +
*农家乐:[[崇明人家]] [[富阳天地生态农庄]] [[清天生农庄]] [[崇明前卫生态村]] [[翠羊湾休闲农庄]] [[逸亭农家乐]]
 +
*牧场:[[宁德仙山牧场]] [[伊利呼伦贝尔牧场]] [[天野森林牧场]] [[天山牧场]] [[瑞穗牧场]] [[若尔盖县西部旅游牧场]]
  
  说唱艺术亦开始发展。说唱艺术是[[白话小说]]的前身,其艺术形式则源自于佛教的宣教活动。隋唐时,僧庙为向大众说明佛理,常采“变文”、“变相”的宣讲形式。到了宋代,由于经济的繁荣,这些行为也成为庶民的娱乐形式。说唱艺术发展到明代中叶,由口语艺术变成书面的文辞艺术。剧本也由一般话本发展为完备的[[小说]]。由于小说是由话本演化而来,其大多内容丰富,重视情节,中晚明时,出现长篇小说创作的热潮,在一百年间出现了多达五六十部的小说。明代小说成就在于将话本作整理以供大众阅读,清代则多为出现许多文人独立创作。明清大量出版“[[绣像小说]]”,由于其图文并茂,大受欢迎,也将庶民文化发挥到极致。
 
  
 +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clear:both; border-top:1px solid #339966; padding-top:0.4em; margin-top:0.8em; font-size:80%;">
 +
[[中文百科,中国文化与经济大平台,融合文化与经济|全网介绍]] [[http://www.zwbk.org/index.html 主站]] [[中文百科 学科分类目录|知识体系目录]] [[中华文化数据库|文化数据库]] [[中国地标产品数据库|地标产品数据库]] [[全国特产数据库|特产数据库]] [[中国旅游数据库]] [[中华老字号(China Time-honored Brand)|中华老字号数据库]] [[中国百科]] [[世界百科]] [[中华大词典]] [[中文典籍文献|典籍文献]] [[帮助:目录|编辑帮助]] [[联系我们]]
 +
</div>
  
  

2023年1月6日 (五) 01:27的最后版本

中华文化数据库-页面标题.png
中文百科标识 2019-1-3.png 中华文化数据库
90994.jpg

中华文化,也被理解为所有中国的文化。中华文化以伦理为中心,政治为本位,即伦理政治型文化。中华文化历史悠远且延绵不断,起源于华夏文明,即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中国文化是以儒、道文化为主体,其他文化作为补充的多元文化。历史上中国人经历多次的民族融合过程,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并多次融入其他周遭民族的文化与西域文化。由于中华文化的高度文明,以及东亚各国基于发展的需求,使得东亚各国的受中华文化影响甚深。其中儒家文化尤其受到各国君主喜爱,由于其注重君臣伦理、忠诚、华夷之辨的文化正符合东亚各国的现实需求,以及频繁互相交流的人口,使得中华文化能广为传播至东亚地区。

  • 科学:中国古代天文与历法 中国古代数学 中国古代农学 中国古代地学 中国古代生物学 中国古代化学 中国古代物理学 中国古代医学 …

中华文化数据库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华文化,是指华人社会继承自中国文化后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特有文化。也被理解为所有中国的文化。中华文化起源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历史上中国人经历多次的民族融合过程,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并多次融入其他周遭民族的文化与西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远古至,为中国人创造文化及继续发达之时期;汉朝之后,历经在北方民族多次入侵与统治;汉时期借由丝绸之路,亦传入了大量西域文化。中国各朝代的统治者虽然由许多民族有所更替,但是中华文化却始终延续,所以中华文化是持续至今的古老文化之一。

  由于中华文化的高度文明,以及东亚各国基于发展的需求,使得东亚各国的受中华文化影响甚深。其中儒家文化尤其受到各国君主喜爱,由于其注重君臣伦理、忠诚、华夷之辨的文化正符合东亚各国的现实需求,以及频繁互相交流的人口,使得中华文化能广为传播至东亚地区。影响层面包含政治意识、思想宗教、教育、生活文化。其文化概念亦被称为“华夏文化”与“汉字文化圈”。

  在华人主导的地区,其社会文化通常受到中华文化所影响,尤其是汉语、生活的影响,也即汉化。除了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在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澳洲欧洲北美等的华人聚集地,尽管就地理、政治层面都未必跟中国有关密切联系,但因有大量华人移民,使其文化或多或少带有中华文化成分。


中华文化数据库目录


丝绸之路: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甘肃敦煌莫高窟第323窟)
京杭运河(江苏无锡段)
永乐大典》书影
中国陶瓷:元代青花瓷瓶
天一阁外景
酒文化:《岁朝欢庆图》(清人姚文瀚绘)
中国的世界遗产莫高窟,图为莫高窟内佛像

  • 传统技艺   
  • 传统医药  




  • 温泉:



全网介绍 [主站] 知识体系目录 文化数据库 地标产品数据库 特产数据库 中国旅游数据库 中华老字号数据库 中国百科 世界百科 中华大词典 典籍文献 编辑帮助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