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7行: 第17行: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全面而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逐步确立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全面而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逐步确立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div></td></table><br>
+
</div></td>
 +
</table><br>
  
 
== 史前时代 ==
 
== 史前时代 ==
第339行: 第340行: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坚持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和澳门社会经济稳定。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坚持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和澳门社会经济稳定。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
<table style="width: 100%; background-color: #F0FFFF; -moz-border-radius: 1px; -webkit-border-radius: 1px; border-radius:1px; table-layout: fixed;">
 +
<td style="background-color: #F0FFFF; -moz-border-radius: 1px; -webkit-border-radius: 1px; border-radius:1px; text-align: left;padding: 1px 0; width: 81.8%;">
 +
<div style="margin-top: .9em; padding-left:15px; color:#EE4000; font-size: 130%;">'''中国历史 基本条目'''</div>
 +
 +
:{|cellspacing="0" width=280px style="padding:0.5em;both;float:right;margin:1px 1px 0.5em 0.5em;border:#FFFFFF 1px solid;background:#FFFFFF" class="editsection"
 +
|align=center|'''中国历史纪年简表'''
 +
|-
 +
|-
 +
|
 +
*[[夏朝|夏]] <span style="font-size: 85%;">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span>
 +
*[[商朝|商]] <span style="font-size: 85%;">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span>
 +
*[[周朝|周]]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前1046—公元前221</span>
 +
**[[西周]]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span>
 +
**[[东周]]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前770—前256</span>
 +
*[[春秋时期|春秋]]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前770—前476</span>
 +
*[[战国时期|战国]]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前475—前221</span>
 +
*[[秦朝|秦]]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前221—前206</span>
 +
*[[汉朝|汉]]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前202—公元220</span>
 +
**[[西汉]]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前202—公元8</span>
 +
**[[新朝|新]]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9—23</span>
 +
**[[东汉]]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25—220</span>
 +
*[[三国]]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220—280</span>
 +
*[[曹魏|魏]]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220—265</span>
 +
*[[蜀汉|蜀]]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221—263</span>
 +
*[[东吴|吴]]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222—280</span>
 +
*[[晋朝|晋]]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265—420</span>
 +
**[[西晋]]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265—316</span>
 +
**[[东晋]]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317—420</span>
 +
**[[十六国]]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304—439</span>
 +
*[[南北朝]]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386—589</span>
 +
**[[北朝]]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386—581</span>
 +
**[[南朝]]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420—589</span>
 +
*[[隋朝|隋]]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581—618</span>
 +
*[[唐朝|唐]]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618—907</span>
 +
*[[五代十国]]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907—979</span>
 +
*[[宋朝|宋]]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960—1276</span>
 +
**[[北宋]]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960—1127</span>
 +
**[[南宋]]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1127—1276</span>
 +
**[[辽朝|辽]]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916—1125</span>
 +
**[[西夏]]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1038—1227</span>
 +
**[[金朝|金]]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1115—1234</span>
 +
*[[元朝|元]]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1271—1368</span>
 +
*[[明朝|明]]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1368—1644</span>
 +
*[[清朝|清]]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1644—1911</span>
 +
*[[中华民国]] <span style="font-size: 85%;">公元1912—1949</span>
 +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span style="font-size: 85%;">1949年10月1日—</span>
 +
|}
 +
 +
*'''政治史'''
 +
**'''[[传说时期]]''' <span style="font-size: 85%;">[[三皇五帝]] [[盘古]] [[黄帝]] [[尧]] [[舜]] [[禹]]</span>
 +
**'''[[夏]]'''、'''[[商]]'''、'''[[西周]]''' <span style="font-size: 85%;">[[牧野之战]] [[周文王]] [[周武王]] [[周宣王]] [[周公]] [[共和]]</span>
 +
**'''[[春秋]]'''、'''[[战国]]''' <span style="font-size: 85%;">[[五霸]] [[霸政]] [[城濮之战]] [[邲之战]] [[鄢陵之战]] [[弭兵]] [[七雄]] [[合纵连横]]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管仲]] [[子产]] [[李悝]] [[吴起]] [[商鞅]] [[苏秦]] [[张仪]] [[范雎]] [[乐毅]] [[田单]] [[白起]] [[吕不韦]] [[王翦]]</span>
 +
**'''[[秦]]''' <span style="font-size: 85%;">[[秦始皇]] [[秦二世胡亥]] [[蒙恬]] [[李斯]] [[赵高]] [[焚书坑儒]] [[封禅]] [[陈胜、吴广起义]]</span>
 +
**'''[[汉]]''' <span style="font-size: 85%;">[[楚汉战争]] [[异姓诸侯王]] [[文景之治]] [[吴楚七国之乱]] [[推恩令]] [[告缗]] [[盐铁之议]] [[赤眉、绿林起义]] [[党锢]] [[黄巾起义]]</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85%;">[[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宣帝刘询]]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项羽]] [[韩信]] [[张良]] [[陈平]] [[萧何]] [[曹参]] [[陆贾]] [[周勃]] [[吕后]] [[贾谊]] [[晁错]] [[周亚夫]] [[刘安]] [[公孙弘]] [[主父偃]] [[张骞]] [[苏武]] [[卫青]] [[霍去病]] [[张汤]] [[桑弘羊]] [[霍光]] [[赵充国]] [[王凤]] [[王莽]] [[刘玄]] [[邓禹]] [[窦融]] [[马援]] [[窦宪]] [[班超]] [[班勇]] [[和熹邓皇后]] [[李固]] [[梁冀]] [[李膺]] [[陈蕃]] [[窦武]] [[董卓]] [[袁绍]] [[袁术]] [[刘表]] [[公孙瓒]]</span>
 +
**'''[[三国]]''' <span style="font-size: 85%;">'''[[曹魏|魏]]'''、'''[[蜀汉|蜀]]'''、'''[[东吴|吴]]'''</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85%;">[[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司马懿]] [[汉昭烈帝刘备]] [[孙坚]] [[孙策]] [[吴大帝孙权]] [[荀彧]] [[郭嘉]] [[邓艾]] [[钟会]] [[诸葛亮]] [[关羽]] [[张飞]] [[法正]] [[马超]] [[姜维]] [[孟获]] [[张昭]] [[周瑜]] [[吕蒙]] [[陆逊]]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span>
 +
**'''[[晋]]''' <span style="font-size: 85%;">[[八王之乱]] [[肥水之战]] [[晋武帝司马炎]] [[晋元帝司马睿]] [[羊祜]] [[杜预]] [[王濬]] [[王衍]] [[贾后]] [[齐万年]] [[刘琨]] [[祖逖]] [[周玘]] [[王导]] [[王敦]] [[顾荣]] [[陶侃]] [[庾亮]] [[殷浩]] [[桓温]] [[谢安]] [[谢玄]] [[刘牢之]] [[桓玄]] [[刘毅]]</span>
 +
**'''[[十六国]]''' <span style="font-size: 85%;">[[前凉]] [[成汉]] [[汉]] [[前赵]] [[后赵]] [[前燕]] [[前秦]] [[后秦]] [[后燕]] [[西秦]] [[代]] [[后凉]] [[南凉]] [[北凉]] [[南燕]] [[西燕]] [[西凉]] [[胡夏]] [[北燕]]</span>
 +
**'''[[南朝]]'''
 +
***<span style="font-size: 85%;">'''[[宋]]''' [[宋武帝刘裕]] [[宋文帝刘义隆]] '''[[齐]]''' [[齐高帝萧道成]] '''[[梁]]''' [[侯景之乱]] [[梁武帝萧衍]] [[梁元帝萧绎]] '''[[陈]]''' [[陈高祖陈霸先]] [[陈后主陈叔宝]]</span>
 +
**'''[[北朝]]'''
 +
***<span style="font-size: 85%;">'''[[北魏]]''' [[魏道武帝拓跋珪]] [[魏太武帝拓跋焘]] [[魏孝文帝元宏]] '''[[东魏]]''' [[高欢]] '''[[西魏]]''' [[宇文泰]] '''[[北齐]]'''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护]]</span>
 +
**'''[[隋]]''' <span style="font-size: 85%;">[[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宇文化及]] [[王世充]] [[窦建德]] [[刘黑闼]] [[翟让]] [[李密]] [[杜伏威]] [[辅公祏]]</span>
 +
**'''[[唐]]''' <span style="font-size: 85%;">[[贞观之治]] [[韦后之乱]] [[开元之治]]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甘露之变]] [[牛李党争]] [[会昌废佛]]]</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85%;">[[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宪宗李纯]] [[唐武宗李炎]] [[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徵]] [[李靖]] [[李勣]] [[侯君集]] [[长孙无忌]] [[褚遂良]] [[阿史那社尔]] [[契苾何力]] [[苏定方]] [[黑齿常之]] [[裴行俭]] [[徐敬业]] [[来俊臣]] [[娄师德]] [[狄仁杰]] [[张柬之]] [[姚崇]] [[宋璟]] [[张九龄]] [[李林甫]] [[杨国忠]] [[高力士]] [[高仙芝]] [[哥舒翰]] [[安禄山]] [[史思明]] [[郭子仪]] [[李光弼]] [[仆固怀恩]] [[李辅国]] [[刘晏]] [[杨炎]] [[杜佑]] [[陆贽]] [[朱泚]] [[李吉甫]] [[裴度]] [[吴元济]] [[李德裕]] [[仇士良]] [[牛僧孺]] [[张议潮]] [[郑畋]] [[高骈]] [[时溥]] [[秦宗权]] [[田令孜]] [[李茂贞]] [[李克用]] [[袁晁]] [[裘甫]] [[庞勋]] [[王仙芝]] [[黄巢]] [[尚让]]]</span>
 +
**'''[[五代十国]]'''
 +
***'''[[五代]]''' <span style="font-size: 85%;">'''[[后梁]]''' [[后梁太祖朱晃]] [[朱温]] '''[[后唐]]''' [[后唐庄宗李存勗]] '''[[后晋]]'''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后汉高祖刘知远]] '''[[后周]]''' [[后周太祖郭威]] [[后周世宗柴荣]]</span>
 +
***'''[[十国]]''' <span style="font-size: 85%;">[[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前蜀高祖王建]] [[南唐前主李昪]] [[吴越王钱镠]]</span>
 +
**'''[[辽]]''' <span style="font-size: 85%;">[[辽太祖耶律亿]]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西辽德宗耶律大石]] [[述律皇后]] [[承天皇太后]] [[耶律休哥]] [[耶律斜轸]] [[韩德让]] [[耶律乙辛]] [[萧韩家奴]]</span>
 +
**'''[[宋]]''' <span style="font-size: 85%;">[[陈桥兵变]] [[澶渊之盟]] [[庆历新政]] [[元丰改制]] [[王安石变法]] [[元祐更化]] [[蜀洛朔党争]] [[花石纲]] [[王小波、李顺起义]] [[方腊起义]] [[郾城之战]] [[绍兴和议]] [[采石之战]] [[隆兴和议]] [[庆元党禁]] [[襄樊之战]] [[钓鱼城之战]] [[钟相、杨么起义]]</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85%;">[[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炅]]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 [[宋神宗赵顼]] [[宋徽宗赵佶]] [[宋高宗赵构]] [[宋孝宗赵眘]] [[宋理宗赵昀]] [[赵普]] [[曹彬]] [[石守信]] [[潘美]] [[杨业]] [[寇准]] [[范仲淹]] [[富弼]] [[文彦博]] [[韩琦]] [[欧阳修]] [[司马光]] [[苏轼]] [[王安石]] [[吕惠卿]] [[章惇]] [[曾布]] [[包拯]] [[狄青]] [[蔡京]] [[宗泽]] [[李纲]] [[岳飞]] [[韩世忠]] [[张浚]] [[吴玠]] [[刘锜]] [[张俊]] [[刘豫]] [[秦桧]] [[虞允文]] [[韩侂胄]] [[史弥远]] [[余玠]] [[王坚]] [[贾似道]] [[张世杰]] [[陆秀夫]] [[张珏]] [[文天祥]] [[杜杲]] [[孟珙]]</span>
 +
**'''[[西夏]]''' <span style="font-size: 85%;">[[李继迁]] [[李德明]] [[西夏景宗李元昊]] [[西夏毅宗李谅祚]] [[西夏崇宗李乾顺]] [[西夏仁宗李仁孝]]</span>
 +
**'''[[金]]''' <span style="font-size: 85%;">[[金太祖完颜旻]] [[金太宗完颜晟]] [[金熙宗完颜亶]] [[金海陵王完颜亮]] [[金世宗完颜雍]] [[金章宗完颜璟]] [[完颜宗翰]] [[完颜昌]] [[完颜希尹]] [[完颜宗弼]] [[韩企先]] [[萧仲恭]] [[完颜襄]] [[李石]] [[张浩]] [[纥石烈志宁]] [[武仙]] [[元好问]] [[赵秉文]] [[王若虚]] [[完颜陈和尚]] [[蒲鲜万奴]] [[仆散忠义]] [[徒单合喜]] [[李通]]</span>
 +
**'''[[元]]''' <span style="font-size: 85%;">[[钦察汗国]] [[察合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 [[伊利汗国]] [[东真国]] [[成吉思汗]] [[窝阔台]] [[术赤]] [[察合台]] [[拖雷]] [[蒙哥]] [[拔都]] [[元世祖忽必烈]] [[元成宗铁穆耳]]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英宗硕德八剌]] [[元文宗图帖睦尔]] [[元顺帝妥欢贴睦尔]] [[阿里不哥]] [[海都]] [[乃颜]] [[笃哇]] [[失吉忽秃忽]] [[木华黎]] [[速不台]] [[耶律楚材]] [[镇海]] [[史天泽]] [[张柔]] [[李璮]] [[兀良合台]] [[赛典赤·赡思丁]] [[八思巴]] [[刘秉忠]] [[王文统]] [[许衡]] [[姚枢]] [[伯颜]] [[安童]] [[玉昔帖木儿]] [[月赤察儿]] [[阿合马]] [[哈剌哈孙]] [[拜住]] [[李孟]] [[燕铁木儿]] [[伯颜]] [[脱脱]] [[察罕帖木儿]] [[扩廓帖木儿]] [[韩林儿]] [[刘福通]] [[徐寿辉]] [[陈友谅]] [[张士诚]] [[方国珍]] [[明玉珍]]</span>
 +
**'''[[明]]''' <span style="font-size: 85%;">[[胡惟庸案]] [[郭桓案]] [[蓝玉案]] [[空印案]] [[南北榜案]] [[靖难之役]] [[永乐迁都]] [[土木之变]] [[夺门之变]] [[庚戌之变]] [[文字狱]] [[阉党]] [[东林党]] [[齐楚浙党]] [[楚太子狱]] [[妖书案]] [[万历三大征]] [[宁夏之役]] [[播州之役]] [[朝鲜之役]] [[李自成起义]] [[张献忠起义]]</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85%;">[[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明世宗朱厚熜]] [[明神宗朱翊钧]] [[明思宗朱由检]] [[徐达]] [[李善长]] [[宋濂]] [[刘基]] [[汤和]] [[常遇春]] [[沐英]] [[傅友德]] [[姚广孝]] [[方孝孺]] [[蹇义]] [[夏原吉]] [[杨士奇]] [[杨溥]] [[杨荣]] [[陈瑄]] [[周忱]] [[况钟]] [[于谦]] [[刘瑾]] [[杨一清]] [[严嵩]] [[欧阳铎]] [[夏言]] [[朱纨]] [[徐阶]] [[胡宗宪]] [[张居正]] [[海瑞]] [[高拱]] [[庞尚鹏]] [[李成梁]] [[戚继光]] [[顾宪成]] [[李三才]] [[高攀龙]] [[孙承宗]] [[魏忠贤]] [[熊廷弼]] [[杨涟]] [[袁崇焕]] [[杨嗣昌]] [[颜佩韦]] [[卢象昇]]</span>
 +
**'''[[清]]''' <span style="font-size: 85%;">[[明清战争]] [[南明]] [[剃发令]] [[圈地令]] [[逃人法]] [[迁海令]] [[四大臣辅政]] [[三藩]] [[十全武功]] [[科场案]] [[奏销案]] [[朱三太子案]] [[改土归流]] [[闭关政策]] [[天地会]] [[天理教]]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捻军]] [[湘军]] [[淮军]] [[辛酉政变]] [[洋务运动]]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同文馆]] [[清流派]] [[戊戌变法]] [[强学会]] [[南学会]] [[广学会]] [[保国会]] [[保皇会]]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兴中会]] [[中国教育会]] [[爱国学社]] [[军国民教育会]] [[苏报案]] [[华兴会]] [[光复会]] [[同盟会]] [[三民主义]] [[共进会]] [[清末“新政”]] [[铁路国有案]] [[收回路矿权运动]] [[国会请愿运动]]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四川保路运动]] [[文学社]] [[武昌起义]]</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85%;">[[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清世祖福临]] [[清圣祖玄烨]] [[清世宗胤禛]] [[清高宗弘历]] [[清德宗载湉]] [[多铎]] [[多尔衮]] [[范文程]] [[洪承畴]] [[吴三桂]] [[鳌拜]] [[索额图]] [[郑成功]] [[史可法]] [[何腾蛟]] [[瞿式耜]] [[李定国]] [[李来亨]] [[张煌言]] [[靳辅]] [[明珠]] [[第巴桑结嘉错]] [[李光地]] [[隆科多]] [[年羹尧]] [[傅恒]] [[兆惠]] [[阿桂]] [[岳钟琪]] [[张廷玉]] [[鄂尔泰]] [[李卫]] [[田文镜]] [[张广泗]] [[福康安]] [[和珅]] [[勒保]] [[杨遇春]] [[蔡牵]] [[林则徐]] [[关天培]] [[陈化成]] [[洪秀全]] [[杨秀清]] [[韦昌辉]] [[石达开]] [[洪仁玕]] [[陈玉成]] [[李秀成]] [[赖文光]] [[张乐行]] [[慈禧太后]] [[奕]] [[文祥]] [[曾国藩]] [[胡林翼]] [[左宗棠]] [[李鸿章]] [[僧格林沁]] [[刘铭传]] [[张之洞]] [[郭嵩焘]] [[曾纪泽]] [[冯桂芬]] [[王韬]] [[容闳]] [[薛福成]] [[马建忠]] [[郑观应]] [[冯子材]] [[刘永福]]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唐才常]] [[翁同龢]] [[荣禄]] [[袁世凯]] [[刚毅]] [[董福祥]] [[聂士成]] [[陶成章]]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徐锡麟]] [[秋瑾]] [[载沣]] [[奕劻]] [[景廷宾]]</span>
 +
**'''[[中华民国]]'''
 +
***'''[[南京临时政府]]''' <span style="font-size: 85%;">[[南京临时参议院]] [[南北和谈]] [[孙中山]] [[黎元洪]] [[黄兴]] [[伍廷芳]] [[唐绍仪]]</span>
 +
***'''[[北洋政府]]''' <span style="font-size: 85%;">[[中华革命党]] [[二次革命]] [[白朗起义]] [[洪宪帝制]] [[护国战争]] [[北洋军阀]] [[皖系军阀]] [[直系军阀]] [[奉系军阀]] [[桂系军阀]] [[滇系军阀]] [[张勋复辟]] [[护法战争]] [[直皖战争]] [[直奉战争]] [[二七惨案]] [[冯国璋]] [[徐世昌]] [[段祺瑞]] [[曹锟]] [[钱能训]] [[熊希龄]] [[王宠惠]] [[萨镇冰]] [[杨增新]] [[宋教仁]] [[陈其美]] [[梁士诒]] [[曹汝霖]] [[李烈钧]] [[蔡锷]] [[唐继尧]] [[靳云鹏]]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陆荣廷]] [[赵恒惕]] [[陈炯明]]</span>
 +
***'''[[临时执政府]]''' <span style="font-size: 85%;">[[中国国民党]] [[黄埔军校]] [[国民革命军东征]] [[胡汉民]] [[朱执信]] [[廖仲恺]] [[邓演达]] [[宋庆龄]] [[何香凝]] [[马君武]]</span>
 +
***'''[[国民政府(粤、汉)]]''' <span style="font-size: 85%;">[[中国致公党]] [[西山会议派]] [[北伐战争]] [[四·一二政变]]</span>
 +
***'''[[南京国民政府]]''' <span style="font-size: 85%;">[[国民革命军]] [[中央军]] [[宁汉战争]] [[国民党改组派]] [[东北易帜]] [[蒋桂战争]] [[中原大战]] [[九·一八事变]] [[乡村建设派]] [[庐山军官训练团]] [[福建事变]] [[新生活运动]] [[七君子事件]] [[伪满洲国]] [[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 [[汪伪“国民政府”]] [[蒋介石庐山谈话]] [[国民参政会]] [[中统]] [[军统]] [[皖南事变]]</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85%;">[[蒋介石]] [[李宗仁]] [[林森]] [[孙科]] [[宋美龄]] [[宋子文]] [[孔祥熙]] [[陈果夫]] [[陈立夫]] [[谭延闿]] [[张群]] [[戴季陶]] [[王正廷]] [[顾维钧]] [[曾琦]] [[张君劢]] [[盛世才]] [[何应钦]] [[陈诚]] [[刘湘]] [[阎锡山]] [[白崇禧]] [[胡宗南]] [[张自忠]] [[张学良]] [[冯玉祥]] [[李济深]] [[蔡廷锴]] [[傅作义]] [[张治中]] [[龙云]] [[程潜]] [[溥仪]] [[汪精卫]]</span>
 +
**'''[[中国共产党]]''' <span style="font-size: 85%;">[[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南昌起义]]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中国工农红军]]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东北抗日义勇军]]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东北抗日联军]]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八一宣言]] [[一二·九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军政大学]] [[八路军]] [[新四军]] [[陕甘宁边区政府]] [[解放战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九三学社]] [[中国农工民主党]]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人民解放军]]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85%;">[[陈独秀]] [[李大钊]] [[瞿秋白]] [[毛泽东]] [[周恩来]] [[刘少奇]] [[朱德]] [[董必武]] [[彭德怀]] [[贺龙]] [[陈毅]] [[苏兆征]] [[杨靖宇]] [[林伯渠]] [[叶挺]] [[刘志丹]] [[方志敏]] [[张澜]] [[沈钧儒]] [[黄炎培]]</span>
 +
 +
 +
*'''社会经济''' <span style="font-size: 85%;">[[屯田]] [[均田制]] [[职田]] [[族田义庄]] [[租佃]] [[常平仓]] [[漕运]] [[驿传]] [[和籴]] [[和买]] [[墟市]] [[质库]] [[邸店]] [[市舶司]] [[户等制]] [[坞壁]] [[杂泛差役]] [[部曲]] [[门生]] [[军户]] [[匠户]] [[机户]]</span>
 +
**先秦 <span style="font-size: 85%;">[[井田]] [[铜铁器]] [[耦耕]] [[耒耜]] [[爰田]] [[军赋]] [[钱布]] [[臣妾]] [[奴隶]]</span>
 +
**秦汉 <span style="font-size: 85%;">[[代田法]] [[区田法]] [[提花织机]] [[工官]] [[秦汉铁官]] [[秦汉盐官]] [[秦汉酒榷]] [[两汉均输]] [[两汉平准]] [[五均六筦]] [[王田私属]] [[白渠]] [[灵渠]] [[关市]] [[秦汉田租]] [[算赋]] [[更赋]] [[口赋]] [[酎金]] [[五铢钱]] [[黔首]] [[秦汉奴婢]] [[佣作]] [[家兵]] [[故吏]] [[刑徒]]</span>
 +
**三国两晋南北朝 <span style="font-size: 85%;">[[曹魏屯田]] [[占田课田制]] [[黄籍]] [[侨州郡县]] [[土断]] [[宗主督护]] [[三长制]] [[户调]] [[九品混通]] [[百工]] [[佃客]] [[衣食客]] [[士家]] [[寒人]] [[隶户]] [[僧祇户]] [[佛图户]]</span>
 +
**隋唐五代 <span style="font-size: 85%;">[[隋唐庄田]] [[隋唐公廨田]] [[隋唐公廨钱]] [[隋唐寺院经济]] [[貌阅]] [[团貌]] [[手实]] [[计帐]] [[度牒]] [[差科簿]] [[租庸调]] [[杂徭]] [[色役]] [[资课]] [[唐地税]] [[唐户税]] [[两税法]] [[青苗地头钱]] [[迴造]] [[折估]] [[丁中]] [[定户]] [[隋唐钱币]] [[官户]] [[土户]] [[杂户]] [[括户]]</span>
 +
**辽、宋、西夏、金 <span style="font-size: 85%;">[[西城所]] [[经界法]] [[草市]] [[厢坊制]] [[榷场]] [[沿纳]] [[支移]] [[折变]] [[职役]] [[夫役]] [[义役]] [[经总制钱]] [[身丁钱]] [[交子、钱引]] [[会子]] [[关子]] [[折帛]] [[西夏货币]] [[二税户]] [[主户]] [[坊郭户]] [[官户]] [[形势户]] [[通检推排]]</span>
 +
**元 <span style="font-size: 85%;">[[科差]] [[五户丝]] [[税粮]] [[元代海运]] [[延祐经理]] [[站户]] [[怯怜口]] [[驱口]] [[斡脱]]</span>
 +
**明 <span style="font-size: 85%;">[[勋贵庄田]] [[皇庄]] [[王府庄田]] [[烧造]] [[松江布]] [[花机]] [[潞]] [[湖丝]] [[芜湖浆染]] [[改机]] [[遵化铁冶]] [[佛山铁冶]] [[龙江船厂]] [[明代景德镇瓷器]] [[景泰蓝]] [[织造]] [[里甲]] [[鱼鳞图册]] [[黄册制度]] [[一条鞭法]] [[十段锦法]] [[匠班银]] [[三饷]] [[金花银]] [[三办]] [[忙工]] [[税饷]] [[钞关]] [[均工夫役]] [[均徭]] [[里甲正役]] [[皇店]] [[官店]] [[明代马市]] [[茶马]] [[西商]] [[徽商]] [[布号]] [[会馆]] [[公所]] [[海禁]] [[开洋禁]] [[贡舶]] [[开中]] [[银锭]] [[制钱]] [[缙绅]] [[佃仆]] [[雇工人]] [[永佃权]] [[粮长制]] [[民壮]]</span>
 +
**清 <span style="font-size: 85%;">[[官庄]] [[旗地]] [[更名田]] [[放荒]] [[民田典卖]] [[押租制]] [[预租制]] [[太平天国土地政策]] [[圣库制度]] [[江南三织造]]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摊丁入地]] [[除豁匠籍]] [[开豁为良]] [[子口税]] [[厘金]] [[典当]] [[官银钱号]] [[钱庄]] [[票号]] [[广州十三行]]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 [[库平银]] [[漕平银]] [[关平银]] [[上海规元]] [[买办]] [[陈启源]] [[唐廷枢]] [[徐润]] [[盛宣怀]]</span>
 +
**中华民国 <span style="font-size: 85%;">[[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 [[北四行]] [[南四行]] [[边币]] [[金圆券]] [[张謇]] [[荣德生]] [[朱葆三]] [[周学熙]] [[穆藕初]] [[虞洽卿]] [[吴蕴初]] [[范旭东]] [[陈嘉庚]] [[刘鸿生]] [[卢作孚]] [[陈廉伯]] [[杜月笙]]</span>
 +
 +
 +
*'''典章制度''' <span style="font-size: 85%;">[[爵制]] [[秩品]] [[三公]] [[九卿]] [[卿监]] [[三省六部]]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政事堂]] [[六部]] [[御史台]] [[翰林院]] [[枢密院]] [[谏院]] [[太学]] [[国子监]] [[书院]] [[察举]] [[征辟]] [[明经]] [[科举制]] [[知制诰]] [[郡县制]] [[行台]] [[都督]] [[府兵制]] [[募兵制]] [[乡兵]]</span>
 +
**先秦 <span style="font-size: 85%;">[[先秦刑法]] [[人殉人祭]] [[宗法]] [[姓氏]] [[卿士]] [[相邦]] [[司寇]] [[令尹]] [[三有事]]</span>
 +
**秦汉 <span style="font-size: 85%;">[[云梦秦律]] [[汉律]] [[中外朝]] [[任子]] [[上计]] [[都试]] [[对策]] [[射策]] [[八校尉]]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太常]] [[少府]]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大鸿胪]] [[宗正]] [[大司农]] [[执金吾]] [[大司马大将军]] [[领尚书事]] [[仆射]] [[中常侍]] [[司隶校尉]] [[部刺史]] [[啬夫]] [[西域都护]] [[西域长史]]</span>
 +
**三国两晋南北朝 <span style="font-size: 85%;">[[九品中正制]] [[州郡县掾属]] [[军府僚佐]] [[使持节]] [[开府仪同三司]] [[北周六官]] [[总管府]] [[北府兵]] [[典签]]</span>
 +
**隋唐五代 <span style="font-size: 85%;">[[南衙北司]] [[进士科]] [[十六卫]] [[折冲府]] [[长从宿卫]] [[六军]] [[飞骑]] [[神策军]] [[牙军]] [[翰林学士]] [[待诏]] [[节度使]] [[观察使]] [[团练使]] [[防御使]] [[转运使]] [[宣抚使]] [[招讨使]] [[经略使]] [[支度使]] [[度支使]] [[安抚使]] [[盐铁使]] [[盐铁转运使]] [[观军容使]] [[枢密使]] [[监军]] [[殿前都点检]] [[萨宝府]]</span>
 +
**辽、宋、西夏、金 <span style="font-size: 85%;">[[参知政事]] [[审官院]] [[制置三司条例司]] [[监司]] [[三衙]] [[吏部四选]] [[流内铨]] [[户部左右曹]] [[斡鲁朵]] [[头下军州]] [[捺钵]] [[猛安谋克]] [[禁兵]] [[厢兵]] [[蕃兵]] [[屯驻大军]] [[三司使]] [[都督军事]] [[制置使]]</span>
 +
**元 <span style="font-size: 85%;">[[忽里台]] [[怯薛]] [[札鲁忽赤]] [[达鲁花赤]] [[答剌罕]] [[奥鲁]] [[探马赤军]] [[斡耳朵]] [[投下]] [[行中书省]] [[帝师]] [[宣政院]] [[大司农司]] [[通政院]] [[站赤]] [[急递铺]] [[四等人制]]</span>
 +
**明 <span style="font-size: 85%;">[[申明亭]] [[都察院]] [[五军都督府]] [[大理寺]] [[通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行都指挥使司]] [[考察]] [[京营]] [[总兵官]] [[明代宦官]] [[司礼监]] '''[[厂卫]]''' [[锦衣卫]] [[南北镇抚司]] [[东厂]] [[西厂]] [[内行厂]] [[府州县学]] [[科道]] [[总督]] [[巡抚]]</span>
 +
**清 <span style="font-size: 85%;">[[大清律]] [[秘密立储]] [[奏折制度]] [[上谕]] [[内三院]] [[南书房]] [[军机处]] [[理藩院]] [[内务府]] [[议政王大臣会议]]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总理海军事务衙门]] [[博学鸿儒]] [[驻藏大臣]] [[八旗制度]] [[汉军八旗]] [[绿营]] [[乡勇]] [[新军]] [[清将军]] [[提督]] [[都统]] [[太平天国官制]] [[太平天国印书]]</span>
 +
**中华民国 <span style="font-size: 8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国民大会]] [[五院]] [[保甲制度]] [[五权宪法]]</span>
 +
 +
 +
*'''民族''' <span style="font-size: 85%;">[[蛮]] [[羌]] [[匈奴]] [[鲜卑]] [[氐]] [[奚]] [[回鹘]] [[鞑靼]]</span>
 +
**先秦 <span style="font-size: 85%;">[[巴蜀]] [[三苗]] [[夷]] [[濮]] [[貊]] [[戎]] [[狄]] [[肃慎]]</span>
 +
**秦汉 <span style="font-size: 85%;">[[越]] [[南越]] [[西南夷]] [[夜郎]] [[滇]] [[哀牢]] [[乌孙]] [[乌桓]] [[高句丽]] [[夫余]]</span>
 +
**三国两晋南北朝 <span style="font-size: 85%;">[[山越]] [[羯]] [[柔然]] [[高车]] [[丁零]] [[室韦]] [[勿吉]]</span>
 +
**隋唐五代 <span style="font-size: 85%;">[[南诏]] [[契丹]] [[党项]] [[靺鞨]] [[突厥]] [[葛逻禄]] [[突骑施]] [[沙陀]] [[铁勒]] [[薛延陀]] [[黠戛斯]] [[吐谷浑]] [[吐蕃]] [[阁罗凤]] [[伊利可汗]] [[启民可汗]] [[颉利可汗]] [[阿史那贺鲁]] [[骨咄禄]] [[默啜可汗]] [[怀仁可汗]]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禄东赞]] [[弃松德赞]]</span>
 +
**辽宋西夏金 <span style="font-size: 85%;">[[大理]] [[乌古]] [[敌烈]] [[克烈]] [[青唐羌]] [[黑汗王朝]]</span>
 +
**元 <span style="font-size: 85%;">[[金齿]] [[罗罗斯]] [[八番罗甸]]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 [[乃蛮]] [[弘吉剌]] [[汪古]] [[畏兀儿]] [[吉利吉思]] [[水达达]] [[兀者]] [[骨嵬]] [[色目人]] [[信苴日]] [[杨赛因不花]] [[蛇节]]</span>
 +
**明 <span style="font-size: 85%;">[[建州三卫]] [[泰宁卫]] [[福馀卫]] [[哈密卫]] [[水西土司]] [[三宣六慰]] [[西藏八王]] [[召片领]] [[板升]] [[亦力把里]] [[土鲁番]] [[麓川]] [[瓦剌]] [[兀良哈]] [[女真]] [[李满住]] [[也先]] [[达延汗]] [[俺答汗]] [[三娘子]]</span>
 +
**清 <span style="font-size: 85%;">[[盟旗制度]] [[伯克]] [[班禅]] [[达赖]] [[金瓶掣签]] [[祭堂子]] [[噶卜伦]] '''[[平定准噶尔]]''' [[乌兰布通之战]] [[昭莫多之战]] [[额尔德尼昭之战]] [[多伦会盟]] [[和通泊之战]] [[罗卜藏丹津叛乱]] [[独贵龙运动]] [[大小和卓之乱]] [[张格尔叛乱]] [[阿古柏事件]] [[大小金川之役]] '''[[喀尔喀蒙古]]''' [[扎萨克图汗部]] [[车臣汗部]] [[土谢图汗部]] [[赛因诺颜部]] '''[[厄鲁特蒙古]]''' [[卫拉特部]] [[和硕特部]] [[杜尔伯特部]] [[绰罗斯部]] [[准噶尔部]] [[土尔扈特部]] [[顾实汗]] [[策妄阿拉布坦]] [[噶尔丹]] [[阿睦尔撒纳]] [[策棱]] [[渥巴锡]] [[章嘉呼图克图]]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杜文秀]] [[马如龙]] [[白彦虎]] [[马化龙]] [[张秀眉]] [[颇罗鼐]]</span>
 +
**中华民国 <span style="font-size: 85%;">[[蒙藏院和蒙藏委员会]] [[马步芳]] [[马鸿逵]]</span>
 +
 +
 +
*'''历史地理''' <span style="font-size: 85%;">[[郡县制]] [[道]] [[省制]]</span>
 +
**先秦 <span style="font-size: 85%;">[[岐邑]] [[宗周]] [[成周]]</span>
 +
**秦汉 <span style="font-size: 85%;">[[秦郡]] [[楼兰]] [[鄯善]] [[莎车]] [[车师]] [[白渠]] [[灵渠]]</span>
 +
**三国两晋南北朝 <span style="font-size: 85%;">[[侨州郡县]] [[六镇]] [[京口]] [[寿春]] [[广陵]] [[代京]] [[姑臧]] [[高昌]]</span>
 +
**隋唐五代 [[都护府]] [[羁縻州]] [[天宝十节度使]] [[河北三镇]] [[幽蓟十六州]] [[隋唐西域]] [[安西四镇]] [[沙州归义军]] [[幽州]] [[伊州]] [[西州]] [[庭州]] [[北庭]] [[碎叶]]</span>
 +
**辽、宋、西夏、金 <span style="font-size: 85%;">[[辽五京]] [[金中都]] [[东丹国]] [[虎思斡鲁朵]] [[北宋漕运四渠]] [[兴庆府]]</span>
 +
**元 <span style="font-size: 85%;">[[和林]] [[大都]] [[上都]] [[岭北行省]] [[应昌]] [[谦谦州]] [[益兰州]] [[别失八里]] [[阿力麻里]]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 [[朵甘思]] [[朵思麻]] [[罗罗斯]] [[合剌章]] [[察罕章]] [[播州]] [[思州]]</span>
 +
**明 <span style="font-size: 85%;">[[都司卫所]] [[羁縻都司卫所]] [[奴儿干都司]] [[明长城]] [[九边]]</span>
 +
**清 <span style="font-size: 85%;">[[奉天]] [[柳条边]] [[赫图阿拉]] [[三姓]] [[宁古塔]] [[卜奎]] [[墨尔根]] [[庙街]] [[瑷珲]] [[伯力]] [[乌第河]] [[库页岛]] [[恰克图]] [[沙宾达巴哈]] [[叶什勒库勒]] [[口北三厅]] [[巡边]] [[鄂博卡伦]] [[避暑山庄]] [[木兰围场]] [[圆明园]] [[颐和园]]</span>
 +
 +
 +
*'''对外关系''' <span style="font-size: 85%;">[[丝绸之路]] [[市舶司]]</span>
 +
**秦汉 <span style="font-size: 85%;">[[南海交通]] [[大宛]] [[康居]] [[月氏]] [[奄蔡]] [[安息]] [[乌弋山离]] [[大夏]] [[贵霜]] [[罽宾]] [[身毒]] [[大秦]] [[黎轩]]</span>
 +
**三国两晋南北朝 <span style="font-size: 85%;">[[法显]] [[宋云]]</span>
 +
**隋唐五代 <span style="font-size: 85%;">[[遣隋使]] [[遣唐使]] [[扶南]] [[真腊]] [[骠国]] [[粟特]] [[窣利]] [[昭武九姓]] [[勃律]] [[吐火罗]] [[萨珊朝波斯]] [[大食]] [[拂菻国]] [[裴矩]] [[玄奘]] [[王玄策]] [[义净]] [[杜环]] [[鉴真]] [[圆仁]] [[莲华生]] [[李珣]]</span>
 +
**辽、宋、西夏、金 <span style="font-size: 85%;">[[蕃坊]] [[蒲寿庚]]</span>
 +
**元 <span style="font-size: 85%;">[[也里可温]] [[答失蛮]] [[木速蛮]] [[普兰诺·卡尔平尼]] [[卢布鲁克]] [[爱薛]] [[马可·波罗]] [[列班·扫马]] [[孟特戈维诺]] [[马黎诺里]] [[伊本·拔图塔]]</span>
 +
**明 <span style="font-size: 85%;">[[郑和下西洋]] [[倭寇]] [[佛郎机]] [[郑和]] [[壕镜澳]] [[利玛窦]]</span>
 +
**清 <span style="font-size: 85%;">[[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布连斯奇条约]] [[恰克图条约]] [[鸦片战争]] [[三元里抗英斗争]] [[南京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瑷珲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蒲安臣条约]] [[中美续增条约]]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烟台条约]] [[中俄改订条约]] [[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三国干涉还辽]] [[中俄密约]]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庚子赔款]] [[海兰泡与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拉萨条约]] [[日俄密约]] [[日俄战争]] [[拒俄事件]]</span>
 +
**中华民国 <span style="font-size: 85%;">[[善后借款]] [[中日“二十一条”交涉]] [[巴黎和会]] [[济南惨案]] [[皇姑屯事件]] [[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长城抗战]] [[华北事变]] [[绥远抗战]] [[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 [[淞沪会战]] [[八·一三上海抗战]] [[平型关战斗]] [[台儿庄战役]] [[南京大屠杀]]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昆仑关之战]] [[百团大战]] [[中国远征军]] [[浙赣战役]] [[史迪威事件]] [[豫湘桂战役]] [[台湾光复]]</span>
 +
 +
 +
*'''文化''' <span style="font-size: 85%;">[[道教]] [[佛教]] [[祆教]] [[景教]] [[摩尼教]] [[白莲教]] [[伊斯兰教]] [[理学]] [[明清小说]]</span>
 +
**先秦 <span style="font-size: 85%;">[[稷下]] [[孔子]] [[墨子]] [[孟子]] [[荀子]] [[屈原]]</span>
 +
**秦汉 <span style="font-size: 85%;">[[罢黜百家]] [[汉赋]] [[汉乐府]] [[熹平石经]] [[谶纬]] [[方术]] [[周易参同契]] [[九章算术]] [[伏生]] [[马融]] [[郑玄]] [[张衡]] [[王景]] [[王充]] [[张仲景]] [[华佗]]</span>
 +
**三国两晋南北朝 <span style="font-size: 85%;">[[玄学]] [[竹林七贤]] [[谱牒]] [[何晏]] [[王弼]] [[郭象]] [[嵇康]] [[阮籍]] [[鸠摩罗什]] [[僧祐]] [[范缜]] [[葛洪]] [[陶弘景]] [[裴秀]] [[祖冲之]] [[王叔和]]</span>
 +
**隋唐五代 <span style="font-size: 85%;">[[无能子]] [[新乐府运动]] [[雕版印刷术]] [[唐诗]] [[慧能]] [[一行]] [[李白]] [[杜甫]] [[韩愈]] [[柳宗元]] [[刘禹锡]] [[元稹]] [[白居易]] [[阎立本]] [[李思训]] [[吴道子]] [[万宝常]] [[宇文恺]] [[何稠]] [[李春]] [[孙思邈]] [[贾耽]]</span>
 +
**辽、宋、西夏、金 <span style="font-size: 85%;">[[契丹字]] [[西夏文]] [[女真文字]] [[宋词]] [[宋诗]] [[话本]] [[活字印刷]] [[指南针]]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陈亮]] [[叶适]] [[苏轼]] [[王安石]]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 [[沈括]] [[元好问]] [[赵秉文]]</span>
 +
**元 <span style="font-size: 85%;">[[元曲]] [[金元四大医学家]] [[农书]] [[丘处机]] [[八思巴]] [[许衡]] [[张留孙]] [[阿尼哥]] [[郭守敬]] [[黄道婆]] [[朱思本]] [[赵孟頫]] [[吴澄]] [[虞集]] [[马祖常]] [[任仁发]] [[也里可温]] [[答失蛮]] [[木速蛮]]</span>
 +
**明 <span style="font-size: 85%;">[[皇史宬]] [[天一阁]] [[汲古阁]] [[徐霞客游记]]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李梦阳]] [[王守仁]] [[王世贞]] [[谈迁]] [[丘浚]] [[李贽]] [[潘季驯]] [[方以智]] [[徐弘祖]] [[李时珍]] [[徐光启]] [[杨慎]] [[汤显祖]] [[宋应星]] [[李之藻]]</span>
 +
**清 <span style="font-size: 85%;">[[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颜元]] [[汤斌]] [[阎若璩]] [[戴震]] [[惠栋]] [[段玉裁]] [[钱大昕]] [[王念孙]] [[王引之]] [[纪昀]] [[阮元]] [[毕沅]] [[龚自珍]] [[魏源]] [[章学诚]] [[祁韵士]] [[徐松]] [[何秋涛]] [[梅文鼎]] [[王锡阐]] [[明安图]] [[李善兰]] [[徐寿]] [[华蘅芳]] [[詹天佑]]</span>
 +
**中华民国 <span style="font-size: 85%;">[[左联]] [[壬子学制]] [[壬戌学制]] [[故宫博物院]] [[王国维]] [[黄侃]] [[蔡元培]] [[鲁迅]] [[章炳麟]] [[茅盾]] [[翁文灏]] [[丁文江]] [[马君武]] [[邹韬奋]] [[陶行知]] [[胡适]] [[傅斯年]] [[张伯苓]] [[王云五]] [[郭沫若]] [[钱穆]]</span>
 +
 +
 +
*'''史学''' <span style="font-size: 85%;">[[纪传体]] [[编年体]] [[纪事本末体]] [[纲目体]] [[会要]] [[正史]] [[杂史]] [[别史]] [[野史]] [[专史]] [[通史]] [[断代史]] [[通考]] [[典志]] [[简册]] [[家谱]] [[文集]] [[方志]] [[丛书]] [[笔记]]</span>
 +
**先秦 <span style="font-size: 85%;">[[甲骨文]] [[金文]] [[尚书]] [[诗经]] [[周易]] [[逸周书]] [[春秋]]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国语]] [[战国策]] [[竹书纪年]] [[山海经]] [[世本]] [[穆天子传]] [[周礼]] [[仪礼]] [[礼记]] [[大戴礼记]] [[论语]] [[孟子]] [[晏子春秋]] [[尸子]] [[荀子]] [[墨子]] [[墨经]] [[老子]] [[庄子]] [[管子]] [[慎子]] [[申子]] [[商君书]] [[韩非子]] [[公孙龙子]] [[孙子兵法]] [[吴子]] [[孙膑兵法]] [[尉缭子]] [[鹖冠子]] [[六韬]] [[吕氏春秋]] [[楚辞]]</span>
 +
**秦汉 <span style="font-size: 85%;">[[史记]] [[汉书]] [[后汉书]] [[盐铁论]] [[汉纪]] [[后汉纪]] [[东观汉记]] [[说文解字]] [[秦简]] [[汉简]] [[氾胜之书]] [[四民月令]]</span>
 +
**三国两晋南北朝 <span style="font-size: 85%;">[[三国志]] [[晋书]] [[南史]] [[北史]]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十六国春秋]] [[水经注]] [[颜氏家训]] [[洛阳伽蓝记]] [[齐民要术]] [[世说新语]] [[华阳国志]]</span>
 +
**隋唐五代 <span style="font-size: 85%;">[[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大唐创业起居注]] [[贞观政要]] [[唐律疏议]] [[唐六典]] [[通典]] [[唐会要]] [[唐大诏令集]] [[经行记]] [[元和郡县图志]] [[蛮书]] [[长安志]] [[贞观氏族志]] [[姓氏录]] [[元和姓纂]] [[史通]] [[四时纂要]]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五代会要]] [[南唐书]] [[南汉书]] [[全唐文]] [[全唐诗]] [[敦煌文书]] [[吐鲁番文书]]</span>
 +
**辽、宋、西夏、金 <span style="font-size: 85%;">[[辽史]] [[契丹国志]] [[宋史]] [[资治通鉴]] [[通鉴纪事本末]] [[续资治通鉴长编]]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东都事略]] [[宋大诏令集]] [[庆元条法事类]] [[宋会要辑稿]] [[三朝北盟会编]]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文献通考]] [[通志]] [[武经总要]]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 [[册府元龟]] [[太平寰宇记]] [[元丰九域志]] [[舆地纪胜]] [[咸淳临安志]] [[景定建康志]] [[淳熙三山志]] [[东京梦华录]] [[梦粱录]] [[武林旧事]] [[都城纪胜]] [[桂海虞衡志]] [[天盛年改定新律]] [[西夏文大藏经]] [[番汉合时掌中珠]] [[文海]] [[金史]] [[大金国志]] [[松漠纪闻]] [[归潜志]]</span>
 +
**元 <span style="font-size: 85%;">[[元史]] [[元朝秘史]] [[圣武亲征录]] [[经世大典]] [[通制条格]] [[元典章]] [[大元大一统志]] [[元朝名臣事略]] [[元文类]] [[蒙鞑备录]] [[黑鞑事略]] [[长春真人西游记]] [[事林广记]] [[庚申外史]] [[辍耕录]] [[红册]] [[世界征服者史]] [[史集]]</span>
 +
**明 <span style="font-size: 85%;">[[明实录]] [[皇明祖训]] [[皇明宝训]] [[国榷]] [[大明会典]] [[续文献通考]] [[皇明制书]] [[大明律]] [[大诰]] [[大诰武臣]] [[寰宇通志]] [[大明一统志]] [[明经世文编]] [[国朝献徵录]] [[弇山堂别集]] [[大学衍义补]] [[名山藏]] [[万历野获编]] [[涌幢小品]] [[后湖志]] [[三才图会]] [[永乐大典]] [[怀陵流寇始终录]] [[绥寇纪略]] [[明季北略]] [[平寇志]] [[天下郡国利病书]] [[罪惟录]] [[崇祯长编]] [[吾学编]] [[西园闻见录]] [[水东日记]] [[万历武功录]] [[读史方舆纪要]] [[明史稿]] [[明史]] [[明书]] [[明史纪事本末]] [[黄金史]] [[徽州文书]]</span>
 +
**清 <span style="font-size: 85%;">[[清实录]] [[满文老档]] [[满洲实录]] [[武皇帝实录]] [[东华录]] [[皇清开国方略]] [[大清会典]] [[皇朝续文献通考]] [[大清律例]] [[清史稿]] [[皇清经世文编]] [[天聪朝臣工奏议]] [[钦定满洲源流考]] [[大清一统志]] [[皇舆全图]] [[清乾隆内府舆图]] [[西域图志]] [[皇清职贡图]]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八旗通志]] [[皇清奏议]] [[国朝先正事略]]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清史列传]] [[碑传集]] [[古今图书集成]] [[四库全书]] [[筹办夷务始末]] [[清季外交史料]]</span>
 +
 +
 +
*'''史学家'''
 +
**<span style="font-size: 85%;">[[孔子]] [[左丘明]] [[司马迁]] [[班彪]] [[班固]] [[班昭]] [[荀悦]] [[陈寿]] [[裴松之]] [[范晔]] [[李延寿]] [[刘知几]] [[杜佑]] [[王溥]] [[欧阳修]] [[司马光]] [[郑樵]] [[袁枢]] [[胡三省]] [[马端临]] [[谈迁]] [[王夫之]] [[钱大昕]] [[章学诚]] [[王国维]] [[孟森]] [[李剑农]] [[陈垣]] [[吕思勉]] [[岑仲勉]] [[邓之诚]] [[陈寅恪]] [[郭沫若]] [[顾颉刚]] [[范文澜]] [[姚从吾]] [[钱穆]] [[蒋廷黻]] [[简又文]] [[翦伯赞]] [[徐中舒]] [[周谷城]] [[郑天挺]] [[吕振羽]] [[向达]] [[罗尔纲]] [[萧一山]] [[雷海宗]] [[尚钺]] [[侯外庐]] [[韩儒林]] [[郭廷以]] [[何干之]] [[邓广铭]] [[齐思和]] [[梁方仲]] [[吴晗]] [[邵循正]] [[白寿彝]] [[王毓铨]] [[谭其骧]] [[孙毓棠]] [[傅衣凌]] [[唐长孺]] [[何兹全]] [[黎澍]] [[周一良]] [[王仲荦]] [[全汉昇]] [[刘大年]] [[严耕望]] [[饶宗颐]] [[胡绳]] [[李新]] [[胡华]] [[漆侠]] [[田余庆]] [[胡如雷]] [[章开沅]] [[戴逸]] [[蔡美彪]] [[张广达]] [[马雍]] [[李学勤]] [[陈得芝]]</span>
 +
</td></table>
  
 
[[Category:历史]]
 
[[Category:历史]]

2014年1月26日 (日) 03:43的版本

欢迎来到:中国历史百科
   >>> 返回:[中文百科首页]
孙中山 像
  中国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自“”代算起约有3600年,自“”代算起约有4000年,自黄帝时代算起则约有4700年。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指从有文字发明时起算,在此前则称为“史前时代”。

  据考古资料显示,约在早于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时代,中原地区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同时,原始社会平等被打破。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出现。继夏之后的朝代为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战国时的诸侯割据,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此后,历史嬗变,朝代更替,经历了南北朝五代等王朝,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即汉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纺织、造船等技术都有较大发展;水陆交通发达,同日本朝鲜印度波斯阿拉伯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生活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文化方面,老子孔子等人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现仍被广泛用于军事、经济等领域;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典范。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医药学等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汉朝张衡发明了研究天象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地动仪南北朝时,祖冲之曾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下七位数字的人;公元16世纪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记录了1800多种药物和一万多个药方。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17、18世纪,欧洲一些主要国家到处寻找商品市场,掠夺殖民地。英国政府为了保护鸦片贸易,1840年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最后同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9年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在这个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敌。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援助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23日解放南京。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全面而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逐步确立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史前时代

山顶洞人遗址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高等灵长类中华曙猿在450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江南一带。考古证据显示224万年至25万年前,中国就有直立人居住,目前考古发现的有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南京直立人、北京直立人等。这些都是目前所知较早的原始人类踪迹。

  中国史前时代的各种文化是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以直立猿人为主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期(距今约50至40多万年前),接着进入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山顶洞人为代表,距今约在20至10余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代表性文化是裴李岗文化,这一时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社会尚无明显分层。紧接着是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性质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逐渐加深,同时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出现在4900年至4100年前间,目前考古工作已经在长江、黄河流域发现了数个属于这一时期的城址群,如中原城址群、江汉城址群、海岱城址群等。这或许表明在龙山时代,社会的组织形态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根据考古学研究,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呈现多元并立的情形:约7000年到5000年前在今河南省、河北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和山西省南部出现的仰韶文化便具备使用红陶、彩陶以及食用粟和畜养家畜的特质。而大约在同一时间,尚有在浙江省东边出现的河姆渡文化、浙江省北边出现的良渚文化、山东省的大汶口文化。而之后发现的如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则为青铜器时代的代表。

传说时代

女娲与伏羲的造型,四川合江张家沟二号墓出土

  华夏文明形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早期的历史,口口相传。神话中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说法。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是夏朝以前数千年杰出首领的代表,具体而言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三皇是燧人、伏羲、神农以及女娲、祝融中的三人,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自三皇至五帝,历年无确数,最少当不下数千年。

  传说黄帝原系炎帝部落的一个分支的首领,强大之后在阪泉之战中击败炎帝,成为新部落联盟首领,之后又与东南方的蚩尤部落发生冲突,在涿鹿之战中彻底击败对手,树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后来黄帝的孙子颛顼和玄孙帝喾继续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帝喾的儿子尧继位,他是一名贤君,创立了禅让制,传位给了舜。在舜时期,洪水泛滥,鲧采用堵塞的方法,结果洪水更厉害了,鲧被处决,他的儿子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举为首领。然而他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方式,自立为王(但据《史记》及香港中学课本所述,启是被推举为领袖)建立了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夏朝持续了400多年,在最后一个夏朝君主——桀末期,东方诸侯国商首领成汤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商朝。

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始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先秦时期

  最早的世袭朝代夏朝约在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由于这段历史目前没有发现文字性文物做印证,所以只能靠后世的记录和出土文物互相对照考证,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首都遗址,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

安阳殷墟考古:商代宫殿基址在殷墟洹北商城遗址被发现,这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商代宫殿基址

  根据文字记载,夏朝有了中国最早的历法——夏小正。商朝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有文字文物的历史时期,存在于前16世纪到约前1046年。据说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由于荒淫无道而被汤推翻。而商代时文明已经十分发达,有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商王朝时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并且具有了封建王朝的规模。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不过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器的冶铸水平也已经十分高超。并且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商朝自盘庚之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因此也称为殷朝。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是传子或传弟,多按年龄的长幼继承。     与此同时,黄河上游的另一个部落周正在逐步兴起,到了大约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商朝灭亡。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之后周朝的势力又慢慢渗透到黄河下游和淮河一带。周王朝依然是封建贵族统治,有许多贵族的封国(诸侯)。到鼎盛时,周朝的影响力已经在南方跨过长江,东北到今天的辽宁,西至甘肃,东到山东。周朝时的宗法制度已经建立,政权机构也较完善。自唐尧、虞舜至周朝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中国最早有确切时间的历史事件是发生于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国人暴动。

  前770年,由于遭到北方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周平王东迁黄河中游的雒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此后,周王朝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小国(诸侯国和附属国),史称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大国共有十几个,其中包括了晋、秦、郑、齐及楚等。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即齐、宋、晋、楚、秦(又有一说是齐、晋、楚、吴、越),合称春秋五霸。到了前546年左右,黄河流域的争霸基本结束,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前403年,晋国被分成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史称“三家分晋”。再加上被田氏夺去了政权的齐国,和秦、楚及燕,并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正式开始。

  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战国开始划为封建社会,然而大部分西方及台湾学者却又将之划为封建社会的崩溃。

  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孔子 像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了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国逐渐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获得很大发展,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就,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开始后,秦国国力大大增强,最后终于在前221年消灭六国最后的齐国,完成统一,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史称百家争鸣。出现了多位对之后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例如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等人。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较出名的有十大家,即道家(自然)、儒家(伦理)、阴阳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辞辩论)、墨家(兼爱非攻)、杂家(合各家所长)、农家(君民同耕)、小说家(道听途说)等。文化上则出现了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屈原,他著有楚辞、离骚等文学作品。孔子编成了诗经。战争史上出现了杰出的兵法家孙武、孙膑、吴起等。科技史上出现了墨子,建筑史上有鲁班,首次发明了瓦当,奠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基础。能制造精良的战车与骑兵,同时此时中国的冶金也十分发达,能制造精良的铁器,在农业上出现了各种灌溉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从而为以后人口大大膨胀奠定了基础。

  秦(前221年—前206年),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秦朝开国君主嬴政自称始皇帝,从此有“皇帝”一词。国号“秦”,因王室赢姓,史书上别称赢秦,以别于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秦朝从统一六国到灭亡,只有十五年。

  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秦统一后,为了防御匈奴南侵,在连接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的基础上,又向东、西两段延伸,筑成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这就是有名的万里长城。秦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了农民战争的爆发和秦王朝的灭亡。

汉高祖刘邦 像

  汉(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前202年-8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也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短暂自立的新朝(9年-23年)。

  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有人把汉朝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到现在,“汉人”仍然为多数中国人的自称,而华夏族亦慢慢被称为“汉族”,华夏文字亦逐渐被称为“汉字”。

  汉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极大发展,人口达到5000万。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公元前140—前87年)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他使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地方从中原扩展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他派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经新疆、中亚直抵地中海东岸的道路,被称为“丝绸之路”,中国绚丽的丝织品经此源源西运。随着东西交往的密切,佛教也于公元一世纪时传入中国。公元105年,官员蔡伦总结了民间造纸的经验,发明了造纸术,使人类的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科学文化得到迅速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

  从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到公元589年隋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基本上统一北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孙权、刘备的地位得到巩固。220年,曹丕称帝建魏;221年,刘备称帝建蜀;222年,孙权称王建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时期,各国经济都得到了发展。

  三国后期,魏国的力量日益强大。263年,魏灭了蜀。265年,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西晋的统一是短期的,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内迁的少数民族和各地流民不断起义、反抗,终于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在江南建立政权,史称东晋。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称十六国。383年,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和东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取得了胜利,不久,前秦瓦解,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南方,东晋之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史称北朝。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了开发,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民族的大融合和南北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隋、唐和五代十国

    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并于589年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中国历经了三百多年的分裂之后再度实现了统一。不过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只经历了37年。

唐高祖李渊 像
  618年,唐高祖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它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唐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史称贞观之治。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朝文明也是当时最发达的文明。高宗李治之妻武则天迁都洛阳,并称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承认的女皇帝,改国号周,并定佛教为国教,广修佛寺,大兴土木。

  隋唐时期开创的科举制是当时比较科学与公平的人材选拔制度。唐王朝与许多邻国发展了良好的关系,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手工艺品。日本则不断派遣使节、学问僧和留学生到中国。唐朝的文化也处于鼎盛,特别是诗文得到较大的发展,还编撰了许多纪传体史书。唐代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文学家,例如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以及散文家韩愈、柳宗元。唐代的佛教是最兴盛的宗教,玄奘曾赴天竺取经,回国后译成1335卷的经文,并于西安修建了大雁塔以存放佛经。唐朝前期对宗教采取宽容政策,佛教外,道教、摩尼教(Manicheism)、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得到了广泛传播。这一切都在李世民的曾孙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达到顶峰,史称开元盛世。然而在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开始走向衰落。

  875年,黄巢起义爆发。起义最终被镇压,但唐朝中央政府也彻底失去了地方军阀的控制。907年军阀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地方藩镇势力也纷纷自行割据,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辽、金、西夏、宋和元

  从907年后梁建立,到1368年元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五代十国后期,后周逐渐强大,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经过了五十多年的纷争后,960年北宋建立后,控制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但是燕云十六州在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手中(五代中的后晋太祖“儿皇帝”石敬瑭所献),河西走廊被党项族建立的西夏趁中原内乱占据。北宋虽然曾出兵讨伐辽和西夏,但是均以失败告终,木已成舟,无可奈何,不得不向日益坐大的辽和西夏交纳岁币。

  到了1125年松花江流域女真族,也就是后来的满族建立的金国势力逐渐强大,1125年,金国灭辽。金国随即开始进攻积弱的北宋,1127年(靖康元年)金国攻破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三千多皇族,其中包括了当时的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因为钦宗其时的年号为靖康,史称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同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偏安江南。

成吉思汗 像

  此后金与南宋多次交战,但两方都未有大的突破。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后被尊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元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了全国。1279年,元军与南宋崖山海战,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陆秀夫背着以身殉国惨烈地跳海而死。崖山海战以元朝的胜利告终,南宋随之灭亡。

  北宋时期中国出现印刷术和火药。当时中国经济发达,中国海上贸易十分兴盛,福建泉州一带成为繁华的港口,中国当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一半,财政收入超过一亿两白银,首都开封和杭州人口达到100万和120万人口,相对当时佛罗伦萨和巴黎十几万人口来讲确实是十分繁华,各国商人云集,文化也极盛,出现了程颐、朱熹等理学家,提倡三从四德。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宋词,有苏轼等词文优秀的词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社会文化发达,出现了白蛇传、梁祝等浪漫爱情传说。

  元朝建立后,一方面吸收了许多中原、汉族文化,以中原的统治机构和方式来统治人民,并大力宣扬朱熹一派的理论(即程朱理学),使得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朝代)的官方思想,另一方面却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原西夏统治区以及来自西域、中亚等地的人口;第三等是“汉人”,包括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是“南人”,包括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族人。这种民族制度导致汉族的不满,许多汉族人将元朝视为外来政权,并发动多次反抗。元朝政府除了传统的农业外,也比较重视商业。元朝首都大都十分繁华,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云集。在文化上,则出现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涌现出诸如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著名作曲家。

  宋元时期,各民族经济交往频繁,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经济较前繁荣,中国同亚、欧、非各国联系加强,文化科学技术达到了高度繁荣的水平。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朱元璋 像

  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止,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时期。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朝前期,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力量,明政府营建并迁都北京。为巩固北部边防,明政府修筑了北边的长城。为了进一步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派遣郑和出使西洋。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朝后期,封建专制统治非常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终于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明朝的统治被推翻。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女真族的政权后金。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于1636年称帝,并改金为清。清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除设立内阁、六部外,还增设了军机处;为了从思想上控制人民,清政府一再兴起文字狱,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

  明清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击败沙俄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这些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清政府粉碎噶尔丹的分裂活动,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使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明清时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出现了反专制主义的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文学方面也出现了几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改变贸易入超的状况,向中国偷运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三元里人民进行了英勇战斗。但由于清政府奉行妥协方针,终于导致战争的失败。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中,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惊醒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侵华战争。美、俄坐收渔人之利。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太平天国

《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引发的天京事变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勇敢地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

清朝后期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从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既有革命性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40年代,早于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性。

  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更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83年和1894年,先后爆发了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法新约》的签订,使法国进一步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马关条约》签订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展开了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还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慈禧太后 像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发动政变,使维新变法归于失败。这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1900年夏,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1894年,孙中山创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出现了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著名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相继建立起来。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革命派通过与保皇派的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萍浏醴、广州黄花岗等一系列起义,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反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一定的解放。它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华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年3月,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临时政府正式迁京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起来。袁世凯对内镇压国民党,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二次革命”发生了。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北洋军力量强大,“二次革命”很快失败。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孙中山再次组织武力讨袁,护国运动爆发,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徐州军阀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进北京拥戴溥仪复辟,但复辟丑剧只持续了短短的12天。段祺瑞再次执政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倡导了护法运动,但不久也失败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短暂的发展。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五四运动资料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从而使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激起中国人民强烈义愤。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6月初,运动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并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一批先进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1920年,共产主义小组在各地相继建立,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广州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经过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为此,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接着,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国民党“一大”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各地工人纷纷罢工,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广东、湖南等省的农民运动逐渐发展起来,广东革命政府还创办了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讲习所;两次东征陈炯明后,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统一;第一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并将所属军队编为国民革命军。

  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国民政府开始了北伐。北伐军胜利进军,不到半年打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援;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加紧争夺革命领导权。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期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国民革命失败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不久,国民政府举行“北伐”,占领北京,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到关外。张学良“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国民党新军阀间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在国民政府统治下,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迅速聚敛巨额财富,成为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接着,又取得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亡。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皇帝,建立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1932年,日本又发动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取得了日军驻留上海的权利。

  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1935年《何梅协定》的签订和“华北五省自治”,使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由此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中国守军在台儿庄外围阻击进犯的日军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还击,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由此揭开。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被迫对日作战。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国民党内的亲日派叛国投敌;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抗战逐渐消极,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对此,中国共产党给予了坚决的回击和无情的揭露。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为了克服困难,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终于度过了最困难时期。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大”。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经过八年艰苦奋战,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为了争取国内的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在谈判期间派军队向解放区发起进攻。解放区军民打退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并在重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从1946年夏到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全国性的反攻。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23日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际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建国后的头三年,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的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了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镇压了反革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开展了打退资产阶级进攻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中,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这10年中,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1957年的经济工作,由于认真执行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是建国以来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这一年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发动群众向中国共产党提出批评建议,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常步骤。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对这种进攻进行坚决的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从1958年底到1959年7月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经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是,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八届八中全会关于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决议是完全错误的。这场斗争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中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随即在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的主持下,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这是这个历史阶段中的重要转变。1962年1月召开的有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前后又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此外,还给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大多数人摘掉了“右派分子”帽子。由于这些经济和政治的措施,从1962年到1966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

  但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在1962年9月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发展了他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提出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观点,进一步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和企图复辟,并成为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1963年至1965年间,在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基层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这些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在1964年下半年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在1965年初又错误地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对一些文艺作品、学术观点和文艺界学术界的一些代表人物进行了错误的、过火的政治批判,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教育科学文化问题上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并且在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不过,这些错误当时还没有达到支配全局的程度。

  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要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号召由于“文化大革命”而没有得到实行。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他的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这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这些论点主要地出现在作为“文化大革命”纲领性文件的《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九大”的政治报告中,并曾被概括成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从而使“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一语有了特定的含义。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中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

开辟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

人民日报头版刊载十一届三中全会新闻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以毛泽东为核心,邓小平是其重要成员),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经当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华国锋批准的《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中提出的。)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在确定工作中心转移的同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简称,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对重大历史是非作了认真的清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平反冤假错案,落实了有利于增强党的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各项政策。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同时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随着国内局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党作出这个重大决策的勇气和远见。

  在拨乱反正基本完成的基础上,1982年9月召开了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确定分两步走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随后又提出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它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改革从农村开始,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中共中央尊重群众愿望,积极支持试验,几年功夫在全国推开。废除人民公社,又不走土地私有化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农村体制的重大问题。8亿农民获得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加上基本取消农产品的统购派购,放开大部分农产品价格,从而使农业生产摆脱长期停滞的困境,农村经济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迅速发展,广大城乡人民得到显著实惠,带动了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适应改革从农村向城市发展的新形势,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为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接着,中国共产党相继决定对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进一步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重大步骤,是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崭新试验,取得了很大成就。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在兴办经济特区之后,又相继开放沿海十几个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两亿人口的沿海地带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党还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都要进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

  为了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尊重历史和现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即在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中共十二大以后,中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在经过两年的谈判后,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经过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召开了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认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三大”以后,在国际国内的复杂艰难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从1984年到1988年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展现了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整个国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在前进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物价波动大了一点,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中国共产党决定用一段时间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以利于更好地推进改革和建设。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谈话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要求我们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开放的胆子更大一点,建设的步子更快一点,千万不可丧失时机。同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全体会议,完全赞同邓小平的重要谈话,认为谈话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对开好中共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接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决定。

  1992年10月,召开了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按照十四大的部署,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一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前达到了邓小平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新成就。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会场: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八五”(1991—1995)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995年达到57600多亿元,提前5年实现了原定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八五”期间,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5%;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进展,安定团结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根据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996年3月举行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根据《建议》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1996年10月10日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提出了今后15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实现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十五大确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为贯彻十五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农业和农村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制定“十五”计划、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坚持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和澳门社会经济稳定。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table>

导航菜单

  • 扫描二维码可以用手机浏览词条
中国历史 基本条目
中国历史纪年简表
  •  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  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  公元前1046—公元前221
    • 西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 东周 公元前770—前256
  • 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
  • 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
  •  公元前221—前206
  •  公元前202—公元220
    • 西汉 公元前202—公元8
    •  公元9—23
    • 东汉 公元25—220
  • 三国 公元220—280
  •  公元220—265
  •  公元221—263
  •  公元222—280
  •  公元265—420
  • 南北朝 公元386—589
  •  公元581—618
  •  公元618—907
  • 五代十国 公元907—979
  •  公元960—1276
    • 北宋 公元960—1127
    • 南宋 公元1127—1276
    •  公元916—1125
    • 西夏 公元1038—1227
    •  公元1115—1234
  •  公元1271—1368
  •  公元1368—1644
  •  公元1644—1911
  • 中华民国 公元1912—1949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